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世纪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后去;20世纪6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世纪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生活好得好一点的地方去;20世纪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20世纪90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1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
“到哪里去”直接拷问“我们”的社会责任
(题目构成:‚到哪里去‛概括材料话题关键,‚社会责任‛系材料本质概括,‚拷问‛为对‚我‛启发的思考结果。十五字,出于材料,形成观点,紧扣任务。)
1. ①30后冒着炮火到延安去寻找救国之道,60后扛着信念到农村去实现建国理想,70后打着算盘到城市去抢夺安逸资产,80后带着迷惘到夜校去罩个文凭的光环,90后削尖脑袋到美国去淘取黄金梦想,00后如蜂相拥到外企去填满年薪的欲望,10后拼尽全力到国考去构建永不失业的铁碗。(直入材料,在引述材料时加入能充分表现‚‘我’看出什么‛的词汇,既概括材料之本质核心,又隐隐地传达自己的观点。)②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发展,公民责任缺失了,民族使命失落了,个人私欲膨胀了。(诠释本质,是私欲膨胀之表现。)③今天“到哪里去”直接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由此问题之发人深省,揭示其意义,从而形成观点。)(三个句子各司其职:引出材料,概括本质,形成观点。)
2. ①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后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全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以民族兴亡国家昌盛为己任;到城市去、到大学去、到美国去、到外企去、到机关去……全是到自己最渴望的地方去,不顾社会需求,处心积虑,以自我发展个人享乐为目标。(分类概括,直呈本质:‚到祖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以民族兴亡国家昌盛为己任;‚到自己最渴望的地方去‛是自我发展个人享乐为目标。)②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祖辈受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所以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父辈爱的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所以他们“广阔
天地,大有作为”;而我们开始就受到了“考个大学,实现个人梦想”的教导,自然是“自我至上,利己为本”。(由果寻因,这是教育功利化的必然结果。)③不要看李四光、钱学森和我们今天好些人一样,都到美国去留学,但其性质根本不一样,他们是胸怀祖国,出国求学以报国,所以最终会学成归来埋头建国;而“我们”之所以出国留学,为的是办成绿卡数典忘祖,摆脱落后独享富庶,因此最终会学成定居认“洋”为父。(对比举例,相似的形式却隐藏着不同的本质,暗合材料中的‚不同回答‛。)④这种利己思潮盛行的本质是缺失社会责任、失落民族使命的集中反映。(得出小结:根源在于责任缺失使命失落,扣合观点。)(第二段四个句子完成‚就事论是‛的是什么,先分类概括其不同本质,再探求其原因,然后作正反对比证明,最后得出小结。)
3. ①也许有人会说: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国家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我们作为公民享受一些红利也无可厚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反面假高,提出不同观点。)②是呀,倘若诺大的中国有几个人这样想,的确不算是什么,也无需杞人忧天;但最可怕的是,中国所有的青年人全都以此为“理所当然”的为人之基和处世之道,并以几何级的方式向下代子孙迅速遗传形成基因,到那时必然是“青年昏而中国昏,青年亡而民族亡”了。(反驳批判,拓展开来,分析其思潮的严重危害。)③看看今天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不就是一些人极度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必然结果吗?④有些集团为了所谓的经济提升肆意排放,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超常用车……如果我们让自私自利的思潮大行其便,这种大自然给我的警钟也一定会成为人类社会领域的警钟长鸣的。(以自然现象类比社会现象,证明正像自私自利给整个人类带人人自危——其实害人正是害己——一样,自私自利也必将给社会带来像雾霾一样的无法克服的灾难。)(第三段也是四个句子,先从反面设论,再从危害分析,继而以类比证明,提示此种思潮的严重危害。完成了为什么。)
4. ①就没有挽大厦于将倾的良策吗?(过渡句,引出求解救之法。)②唯一的办法就是以30年代的祖辈为楷,以60年代的父辈为模,大公无私,担祖国之责任,负民族之使命,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了中华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青春乃至生命。(办法就是肯定祖辈父辈之精神,痛改当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努力为祖国奉献,为民族当责。)(第四段以两个句子完成怎样做。)
5. ①我们将“到哪里去”,是历史和时代拷问我们社会责任心和民族使命感的一份大试卷!(最后,照应前文,以‚到哪里去‛是历史和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张大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世纪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后去;20世纪6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世纪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生活好得好一点的地方去;20世纪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20世纪90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1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
“到哪里去”直接拷问“我们”的社会责任
(题目构成:‚到哪里去‛概括材料话题关键,‚社会责任‛系材料本质概括,‚拷问‛为对‚我‛启发的思考结果。十五字,出于材料,形成观点,紧扣任务。)
1. ①30后冒着炮火到延安去寻找救国之道,60后扛着信念到农村去实现建国理想,70后打着算盘到城市去抢夺安逸资产,80后带着迷惘到夜校去罩个文凭的光环,90后削尖脑袋到美国去淘取黄金梦想,00后如蜂相拥到外企去填满年薪的欲望,10后拼尽全力到国考去构建永不失业的铁碗。(直入材料,在引述材料时加入能充分表现‚‘我’看出什么‛的词汇,既概括材料之本质核心,又隐隐地传达自己的观点。)②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发展,公民责任缺失了,民族使命失落了,个人私欲膨胀了。(诠释本质,是私欲膨胀之表现。)③今天“到哪里去”直接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由此问题之发人深省,揭示其意义,从而形成观点。)(三个句子各司其职:引出材料,概括本质,形成观点。)
2. ①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后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全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以民族兴亡国家昌盛为己任;到城市去、到大学去、到美国去、到外企去、到机关去……全是到自己最渴望的地方去,不顾社会需求,处心积虑,以自我发展个人享乐为目标。(分类概括,直呈本质:‚到祖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以民族兴亡国家昌盛为己任;‚到自己最渴望的地方去‛是自我发展个人享乐为目标。)②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祖辈受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所以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父辈爱的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所以他们“广阔
天地,大有作为”;而我们开始就受到了“考个大学,实现个人梦想”的教导,自然是“自我至上,利己为本”。(由果寻因,这是教育功利化的必然结果。)③不要看李四光、钱学森和我们今天好些人一样,都到美国去留学,但其性质根本不一样,他们是胸怀祖国,出国求学以报国,所以最终会学成归来埋头建国;而“我们”之所以出国留学,为的是办成绿卡数典忘祖,摆脱落后独享富庶,因此最终会学成定居认“洋”为父。(对比举例,相似的形式却隐藏着不同的本质,暗合材料中的‚不同回答‛。)④这种利己思潮盛行的本质是缺失社会责任、失落民族使命的集中反映。(得出小结:根源在于责任缺失使命失落,扣合观点。)(第二段四个句子完成‚就事论是‛的是什么,先分类概括其不同本质,再探求其原因,然后作正反对比证明,最后得出小结。)
3. ①也许有人会说: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国家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我们作为公民享受一些红利也无可厚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反面假高,提出不同观点。)②是呀,倘若诺大的中国有几个人这样想,的确不算是什么,也无需杞人忧天;但最可怕的是,中国所有的青年人全都以此为“理所当然”的为人之基和处世之道,并以几何级的方式向下代子孙迅速遗传形成基因,到那时必然是“青年昏而中国昏,青年亡而民族亡”了。(反驳批判,拓展开来,分析其思潮的严重危害。)③看看今天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不就是一些人极度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必然结果吗?④有些集团为了所谓的经济提升肆意排放,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超常用车……如果我们让自私自利的思潮大行其便,这种大自然给我的警钟也一定会成为人类社会领域的警钟长鸣的。(以自然现象类比社会现象,证明正像自私自利给整个人类带人人自危——其实害人正是害己——一样,自私自利也必将给社会带来像雾霾一样的无法克服的灾难。)(第三段也是四个句子,先从反面设论,再从危害分析,继而以类比证明,提示此种思潮的严重危害。完成了为什么。)
4. ①就没有挽大厦于将倾的良策吗?(过渡句,引出求解救之法。)②唯一的办法就是以30年代的祖辈为楷,以60年代的父辈为模,大公无私,担祖国之责任,负民族之使命,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了中华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青春乃至生命。(办法就是肯定祖辈父辈之精神,痛改当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努力为祖国奉献,为民族当责。)(第四段以两个句子完成怎样做。)
5. ①我们将“到哪里去”,是历史和时代拷问我们社会责任心和民族使命感的一份大试卷!(最后,照应前文,以‚到哪里去‛是历史和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张大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