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怪兽雷鸣:从《后会无期》看娱乐如何应用大数据
文/孙艺洋
也许你听过自媒体“IT怪兽”这个名字,它的运营者雷鸣,也是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创始人。
雷鸣可谓是跨界达人,影视配乐、音乐制作人、吉他手、自媒体人、娱乐数据专家、公司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定义自己,都要思考半天。 雷鸣的个人经历很有意思,大学期间主修的了一个奇葩的专业——犯罪心理学。但是考虑到以后每天都要面对所谓的“阴暗面”,于是并没有选择从事这个行业。2005年,来到北京做影视配乐、职业音乐制作人,曾经与国内半数的主流歌手、艺人有过音乐上的合作。
在这期间,雷鸣积累了很多娱乐界资源,茶余饭后,朋友们经常向他打探娱乐八卦。而这之后,给影视投资公司做高级顾问,按小时收费。还做过移动应用,用数据反馈明星产业的服务。
2013年伊始,一个偶然及机会,雷鸣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开始写科技类的文章,正式变身自媒体人,“IT怪兽”。怪兽,是雷鸣大学时沿用比较久的一个外号。
从心理学出发,走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这是IT 怪兽起初的定调,在自媒体界特立独行。他也是国内最大自媒体联盟WeMedia 的早期成员。
他说复合身份是个人优势,在所有做过的行业中,
自媒体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的确,自媒体带给他很多,业内朋友、行业影响力。2013年12月,他跟搜狐IT 合作的视频自媒体节目《近未来》播出,探索科技的未来变革,这在门户与自媒体中都让人耳目一新。
《近未来》
雷鸣说,这个节目推出后,很多厂商找来想赞助,几十万量级。如果单做自媒体,一年200-300万的收入没问题。但是,雷鸣还是选择了在娱乐大数据创业。
今年7月20日,雷鸣潜伏近半年的创业项目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公开发布了他们的大数据引擎。
当天,自媒体兄弟们过来捧场,他的明星朋友们也发来了庆祝VCR ,朱丹、汪峰、吴奇隆、李艾,还有他之前的学生——中国好声音16强大山。
大数据很枯燥,如果加上娱乐二字,就是件有趣的事。
娱乐大数据引擎的核心思路,是首先将娱乐行业数据化,实时监控具有商业价值的艺人、影视从业者、电影电视节目等娱乐媒介的大众注意力走势。从互联网新闻、社交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时尚杂志、电视台获取数据,并经过特定的维度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进一步将数据可视化处理。
例如男演员在传闻中的“潜规则”比率,比女演员还多出一点。
韩寒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由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独家提供数据业务支持。
以《后会无期》的实例来讲,大数据通过收集网络评价、拍片量等进行预案、决策,目前大数据给出的结果是:建议调低预期,低于高预期的评价与高于低预期的评价相比,后者情况更好一些。
才开始。而我们其实在为一部影片服务的时候,从很早起的剧本阶段就可以介入了。我们为电影《后会无期》做的是全程数据监控和决策。
首先比较重要的是电影的舆论风险控制预案。我们在正式上映前一天,就已经把与《后会无期》相关的所有网上非正面评价(之前有两次小范围邀请放映)挖掘出来,标注出可能在未来被放大并出现风险的关键词,并进一步的给出片方未来应对的预案。
电影正式上映当天我们全程监控了从7月16日起到上映当天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的分析团队进行进一步解读,以数据化的方式复盘整个映前营销环节,已经上映当天的市场情况。
另外这次对《后会无期》的数据 ,我们启用了移动数据监控,主要监控全国主要城市的与电影相关的手机应用的活跃度。其中应用又分为电影社区类,如时光网、豆瓣电影;另一类是移动在线购票类,如猫眼电影、QQ 电影票、格瓦拉等。通过这种宏观的监控,可以比较清晰的感觉到全国各地每一天对电影的关注度和购买欲望的变化。
四、怎样通过大数据统计出来的这些信息?大数据都做了那些工作?人工和机器挖掘数据的比例是多少?
与其他大数据概念的公司相比,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的一个特点是自身并不抓取非常多的互联网数据,而是交由几个战略合作伙伴来做。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数据公司是用集群服务器不停地抓取信息,而爱梦娱乐是借助几个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抓取的数据会按照我们的需求给到我们,那些数据已经存储在哪里了。“轮子是不用再造一次的”,所以我们的成本目前也控制非常好。
在娱乐的垂直领域,我们核心的内容,是基于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基于这种理解所建立的行业模型与算法。所以ABD 大数据引擎更多的贡献模型,以及我们的行业经验凝结出来的决策智慧。
五、您提到的“大数据驱动”与“大数据辅助”有什么区别?
“大数据辅助”,指已经在做这件事,用数据图表来印证看一看,绝大多数国内的大数据公司都是这样的,做数据追踪,如果只给一个辅助的建议的话,那么对于国内的商业环境而言,很难说能有多少价值。
ABD 所提出的“大数据驱动”,是基于数据发现为源头的模式。我们认为大数据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工具,所以我们首先是基于通过数据的发现,来寻找最合适的机会,然后将这些机会会见给合适的客户。
六、ABD 爱梦娱乐对外的主要开展的服务有三类:娱乐媒介广告的精准分发、影视投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艺人的数据服务于方向规划,能详细介绍下吗?
我觉得讲简单点,可以把我们理解为娱乐行业的APP ANNIE吧(是国际移动数据服务旗舰企业,主要服务于大型移动游戏公司)
广告在娱乐媒介的精准分发,应该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服务。我们通过对于娱乐行业重要的从业人员,比如演员、歌手、导演、制片人的各项指标设立起来,把数据维度建立起来。然后引擎会自动的监控他们的注意力走向。
另外我们特别注重娱乐行业的情报挖掘,有专门的娱乐产业情报人员,不停的收集未来的娱乐动向,再结合我们的数据,总是会找到最合适的广告机会。
另外一个重要业务就是影视投资避险服务了。我们可以从剧本阶段就介入,通过对手中的注意力趋势和监控,为投资方进行剧本评估、演员匹配、剧组组建、宣发策略和圈层数据监控这些服务。未来不排除会基于我们的大数据服务,建立一支电影基金。
另外目前有一些比较大明星接受我们数据服务,每个月我们会派专人过去数据服务,复盘当月艺人的数据走势和原因,并制定接下来的营销商业决策。
七、现在BAT 都在做大数据,您觉得,爱梦娱乐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是真正扎根在娱乐行业的科技公司。娱乐行业本身就是有一定壁垒的,从这个角度讲,其他科技公司是比较难跟进的,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解决娱乐行业的问题,大数据本身页一个比较有门槛的东西,非常复杂。把问题数据化用精准的娱乐媒介广告投放,目前,基本上和娱乐行业有关的数据都是我们在做的。
ABD 最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有些不足,现在找上来寻求合作和服务的企业一下子涌上来,而且不乏科技和影视行业的巨头。我们团队现在每天都在全负荷运转,但仍然忙不过来。不过至少证明爱梦娱乐大数据所提供的服务,是有强烈的市场需求的。
八、现在公司已经有收益了吗?
盈利接下来不是问题,公司目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找上来合作的客户太多了,我们目前消化不过来。现在在一家一家的做,电影《后会无期》占据了我们主要的工作,接下来有一些硬件的标杆性的企业,以及游戏公司都会采用我们的服务,因为在执行当中,还不太方便透露具体的名字。
九、VC 现在如何看待大数据、娱乐大数据这个行业,他们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哈哈,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近期还是比较红的,现在已经开始有几家投资机构开始主动和我们接触了,等我们忙完手上几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案子,应该就有下一轮投资的确定消息了。
投资人面对比较新的领域,还是担心市场规模吧,不过我们的项目目前还是比较乐观,相比只是做一些社交数据展示的服务来说,爱梦娱乐大数据所涵盖的服务对于客户来讲更有实际价值。
另外我在发布会那一天说了,未来两年有千亿级别的资金有愿望进入影视领域投资,这些资金很多都是从房地产和传统工作出来的,但是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多数都只是观望状态,所以我们的服务市场只要效果合适,一定会有市场。
跨界怪兽雷鸣:从《后会无期》看娱乐如何应用大数据
文/孙艺洋
也许你听过自媒体“IT怪兽”这个名字,它的运营者雷鸣,也是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创始人。
雷鸣可谓是跨界达人,影视配乐、音乐制作人、吉他手、自媒体人、娱乐数据专家、公司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定义自己,都要思考半天。 雷鸣的个人经历很有意思,大学期间主修的了一个奇葩的专业——犯罪心理学。但是考虑到以后每天都要面对所谓的“阴暗面”,于是并没有选择从事这个行业。2005年,来到北京做影视配乐、职业音乐制作人,曾经与国内半数的主流歌手、艺人有过音乐上的合作。
在这期间,雷鸣积累了很多娱乐界资源,茶余饭后,朋友们经常向他打探娱乐八卦。而这之后,给影视投资公司做高级顾问,按小时收费。还做过移动应用,用数据反馈明星产业的服务。
2013年伊始,一个偶然及机会,雷鸣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开始写科技类的文章,正式变身自媒体人,“IT怪兽”。怪兽,是雷鸣大学时沿用比较久的一个外号。
从心理学出发,走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这是IT 怪兽起初的定调,在自媒体界特立独行。他也是国内最大自媒体联盟WeMedia 的早期成员。
他说复合身份是个人优势,在所有做过的行业中,
自媒体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的确,自媒体带给他很多,业内朋友、行业影响力。2013年12月,他跟搜狐IT 合作的视频自媒体节目《近未来》播出,探索科技的未来变革,这在门户与自媒体中都让人耳目一新。
《近未来》
雷鸣说,这个节目推出后,很多厂商找来想赞助,几十万量级。如果单做自媒体,一年200-300万的收入没问题。但是,雷鸣还是选择了在娱乐大数据创业。
今年7月20日,雷鸣潜伏近半年的创业项目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公开发布了他们的大数据引擎。
当天,自媒体兄弟们过来捧场,他的明星朋友们也发来了庆祝VCR ,朱丹、汪峰、吴奇隆、李艾,还有他之前的学生——中国好声音16强大山。
大数据很枯燥,如果加上娱乐二字,就是件有趣的事。
娱乐大数据引擎的核心思路,是首先将娱乐行业数据化,实时监控具有商业价值的艺人、影视从业者、电影电视节目等娱乐媒介的大众注意力走势。从互联网新闻、社交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时尚杂志、电视台获取数据,并经过特定的维度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进一步将数据可视化处理。
例如男演员在传闻中的“潜规则”比率,比女演员还多出一点。
韩寒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由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独家提供数据业务支持。
以《后会无期》的实例来讲,大数据通过收集网络评价、拍片量等进行预案、决策,目前大数据给出的结果是:建议调低预期,低于高预期的评价与高于低预期的评价相比,后者情况更好一些。
才开始。而我们其实在为一部影片服务的时候,从很早起的剧本阶段就可以介入了。我们为电影《后会无期》做的是全程数据监控和决策。
首先比较重要的是电影的舆论风险控制预案。我们在正式上映前一天,就已经把与《后会无期》相关的所有网上非正面评价(之前有两次小范围邀请放映)挖掘出来,标注出可能在未来被放大并出现风险的关键词,并进一步的给出片方未来应对的预案。
电影正式上映当天我们全程监控了从7月16日起到上映当天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的分析团队进行进一步解读,以数据化的方式复盘整个映前营销环节,已经上映当天的市场情况。
另外这次对《后会无期》的数据 ,我们启用了移动数据监控,主要监控全国主要城市的与电影相关的手机应用的活跃度。其中应用又分为电影社区类,如时光网、豆瓣电影;另一类是移动在线购票类,如猫眼电影、QQ 电影票、格瓦拉等。通过这种宏观的监控,可以比较清晰的感觉到全国各地每一天对电影的关注度和购买欲望的变化。
四、怎样通过大数据统计出来的这些信息?大数据都做了那些工作?人工和机器挖掘数据的比例是多少?
与其他大数据概念的公司相比,ABD 爱梦娱乐大数据的一个特点是自身并不抓取非常多的互联网数据,而是交由几个战略合作伙伴来做。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数据公司是用集群服务器不停地抓取信息,而爱梦娱乐是借助几个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抓取的数据会按照我们的需求给到我们,那些数据已经存储在哪里了。“轮子是不用再造一次的”,所以我们的成本目前也控制非常好。
在娱乐的垂直领域,我们核心的内容,是基于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基于这种理解所建立的行业模型与算法。所以ABD 大数据引擎更多的贡献模型,以及我们的行业经验凝结出来的决策智慧。
五、您提到的“大数据驱动”与“大数据辅助”有什么区别?
“大数据辅助”,指已经在做这件事,用数据图表来印证看一看,绝大多数国内的大数据公司都是这样的,做数据追踪,如果只给一个辅助的建议的话,那么对于国内的商业环境而言,很难说能有多少价值。
ABD 所提出的“大数据驱动”,是基于数据发现为源头的模式。我们认为大数据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工具,所以我们首先是基于通过数据的发现,来寻找最合适的机会,然后将这些机会会见给合适的客户。
六、ABD 爱梦娱乐对外的主要开展的服务有三类:娱乐媒介广告的精准分发、影视投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艺人的数据服务于方向规划,能详细介绍下吗?
我觉得讲简单点,可以把我们理解为娱乐行业的APP ANNIE吧(是国际移动数据服务旗舰企业,主要服务于大型移动游戏公司)
广告在娱乐媒介的精准分发,应该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服务。我们通过对于娱乐行业重要的从业人员,比如演员、歌手、导演、制片人的各项指标设立起来,把数据维度建立起来。然后引擎会自动的监控他们的注意力走向。
另外我们特别注重娱乐行业的情报挖掘,有专门的娱乐产业情报人员,不停的收集未来的娱乐动向,再结合我们的数据,总是会找到最合适的广告机会。
另外一个重要业务就是影视投资避险服务了。我们可以从剧本阶段就介入,通过对手中的注意力趋势和监控,为投资方进行剧本评估、演员匹配、剧组组建、宣发策略和圈层数据监控这些服务。未来不排除会基于我们的大数据服务,建立一支电影基金。
另外目前有一些比较大明星接受我们数据服务,每个月我们会派专人过去数据服务,复盘当月艺人的数据走势和原因,并制定接下来的营销商业决策。
七、现在BAT 都在做大数据,您觉得,爱梦娱乐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是真正扎根在娱乐行业的科技公司。娱乐行业本身就是有一定壁垒的,从这个角度讲,其他科技公司是比较难跟进的,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解决娱乐行业的问题,大数据本身页一个比较有门槛的东西,非常复杂。把问题数据化用精准的娱乐媒介广告投放,目前,基本上和娱乐行业有关的数据都是我们在做的。
ABD 最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有些不足,现在找上来寻求合作和服务的企业一下子涌上来,而且不乏科技和影视行业的巨头。我们团队现在每天都在全负荷运转,但仍然忙不过来。不过至少证明爱梦娱乐大数据所提供的服务,是有强烈的市场需求的。
八、现在公司已经有收益了吗?
盈利接下来不是问题,公司目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找上来合作的客户太多了,我们目前消化不过来。现在在一家一家的做,电影《后会无期》占据了我们主要的工作,接下来有一些硬件的标杆性的企业,以及游戏公司都会采用我们的服务,因为在执行当中,还不太方便透露具体的名字。
九、VC 现在如何看待大数据、娱乐大数据这个行业,他们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哈哈,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近期还是比较红的,现在已经开始有几家投资机构开始主动和我们接触了,等我们忙完手上几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案子,应该就有下一轮投资的确定消息了。
投资人面对比较新的领域,还是担心市场规模吧,不过我们的项目目前还是比较乐观,相比只是做一些社交数据展示的服务来说,爱梦娱乐大数据所涵盖的服务对于客户来讲更有实际价值。
另外我在发布会那一天说了,未来两年有千亿级别的资金有愿望进入影视领域投资,这些资金很多都是从房地产和传统工作出来的,但是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多数都只是观望状态,所以我们的服务市场只要效果合适,一定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