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习作指导-人教版三上五单元(2009-10-25 08:18:18)
标签:浩友备课 中国传统文化 习作指导 人教版 三上五单元 杂谈 分类:步入读写勤研究
快来写写中国传统文化
-人教版三上五单元习作指导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扩散思维,指导选材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晚会上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300字。
1、民问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
2、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文房四宝、皮影戏。。。
3、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灯会;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拿压岁钱;清明节扫墓。。。)民俗风情(祖国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的节日。。。)
4、神话故事
5、中华美食
6、诗词赏析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
(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4)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指引点拨,提炼中心
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内容,恰如其分的运用词句或开门见山的总起,或衔接自然的过渡,或再次点题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五、学生草稿,落笔成文
六、取长补短,讲评练笔
七、精益求精,修改佳作
八、认真誊抄,文墨飘香
九、佳作展示,美文结集。
附: 习作练笔
中秋节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节, 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妈妈准备了好多可口的菜肴。晚上,我们全家吃好晚饭就到外面去赏月。妈妈拿出月饼,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十五的月亮像金色的圆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 给几片浮云镀上了金边。”慢慢地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像水银似的泻向大地,地面上亮得如同白天。阵阵凉风徐徐吹来,小树叶“刷刷”作响,好似在轻声歌唱。啊,今晚的月光多美呀!
“我要把这一刻永远留住,妈妈!”我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傻孩子„„哈哈”欢乐地笑声伴着月光久久地回荡在夜色中。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赏月。
那天晚上,我拿上望远镜和妈妈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 ”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十五的月亮,你勾起了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啊!
我喜欢舞龙灯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有舞龙灯,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
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评语:习作开篇,描写了沸腾的“大街小巷”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舞龙灯的热闹场面。“巨龙”和“龙孩子”的描写,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凸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充分领略到“舞龙灯”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
快乐春节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简评:本文先总写春节气氛,再分春节前后两个场景来展开细写,以此来展现春节前后人们的各种活动。总分的结构极为严谨。准备与享受如两个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这一切又以标题的“快乐”为全文的文眼,一线串全文。一句话,本文结构精致。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中秋节那天
晋北大地的八月,成熟的气息荡漾在秋天的空间,丰收的喜悦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 此刻,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也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希望。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或团圆节,每到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回家过节,人们有院子的,把家里的桌子搬到院子里,摆放上贡品,有香蕉,苹果,红提,马奶提,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月饼。妈妈还在桌前摆上香炉,里面插上了三根香。我心血来潮,把我所有的赛车从盒子里拿了出来,摆到了桌子的下层,我边笑边说" 哇哈哈,看吧,我的赛车多酷!" 我把其中唯一的一辆带车灯的车打开开关。哇!我的车灯比蜡烛还亮!
这时,妈妈出来了,对我说:"你在忙活什么呢?" 我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杰作!" 妈妈仔细一看,下面摆的全部是赛车,妈妈让我别摆,我说:"不要嘛,再说了,我也要让月亮公公,不,是月亮婆婆,让月亮婆婆看看我们地球孩子玩儿的是什么,也让她给星星孩子们买点好玩儿的嘛!" 妈妈也只能让我摆着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孩子,爸爸要响花炮呢。" 我赶紧进了家,跑到了二楼,看着那一个个烟火直射云宵,我用望远镜看着天上的月亮,边看边想,你说这嫦娥也真是的,为什么要偷吃后羿的仙丹呢?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嫦娥现在一定在广寒宫里眺望着人间美丽的烟火。
我已经置身于那美丽的月宫。之后,我的爸爸把桌子搬回了家,这时,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月饼边看电视,直到晚会完毕,这时,外面又是一片炮声,我想到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还想到七子之歌里的第三首---
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便是台湾,„„
难忘啊,每年的中秋节!
画国画
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我画的国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就是葡萄。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
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哎呀,太难了! 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剪纸
你们可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我最拿手的是剪纸,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啊!只是你们不要以为我只会剪什么动物、字、花等图案,我是想要剪什么就能够剪什么的,而且你们还不要说我还剪得有点像模像样的,非常逼真。
怎么样,你想要看看我的手艺吗?好吧,我就剪一个给你看一看。只是,不巧,你不能够到我这儿来。现在我只能够用文字告诉你,看了以后你一定也会感受到、欣赏到的。 我先找来了一张白纸,裁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我按照自己想剪图形的样子去折纸。我斜着对折,然后再斜着对折一次。好了,现在这一张纸成了一个三角形了,好象一座小山。接着,我就动手剪了起来。我东边一剪,西边一剪,然后弯了下去,再翻过一个身来往中间剪过去。我又弯来弯去地剪了一会儿,很快我就把纸花给剪好了。然后,我把纸翻开。啊,这时你就可以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纸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当然,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我的剪纸的话,一定会更加兴奋。而且还会立刻动手也想自己亲自剪一剪呢!不过没有关系,你只要自己动手试一试,多试试,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经验来的,而且会越剪越好的。
好了,我不跟你多说了,你赶紧去按照我说的去做,去剪吧!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走到一起商量探讨,把我们的剪纸技术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中国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愿与戏曲相伴一生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 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 到了那时, 可热闹了! 人人门前悬上艾草, 挂上钟馗, 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 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 我最喜欢吃粽子, 爸爸对我说, 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 为了祖国, 为了民族, 投江殉国. 我想, 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 屈原精神的伟大, 在于他心忧天下, 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 妈妈对我说, 箬叶要到山上采, 山上会有箬叶树, 我和伙伴们, 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 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 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 直接去采就行了. 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 看谁采的多. 箬叶采回家后, 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 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 才能包! 有了箬叶还不行, 还得有糯米和馅料, 我家是吃荤的, 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 一切都准备好了, 只欠" 妈妈" 这阵东风了! 妈妈包粽子前, 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 再依次放下三勺盐, 两勺酱油, 两勺味精, 一勺辣椒粉, 接着, 才可以包. 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 流下一个空洞, 先放一半糯米, 再放下馅儿, 然后又把糯米添满, 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 用线一绑, 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 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 做得糯米没了, 馅料空了, 才停下来. 停下来后, 我望着一个个粽子, 真是直流口水呀! 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 可妈妈说, 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 叫我先出去, 我看着都直流口水, 又怎么肯出去呢 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 我只得依依不舍
地离去. 来到街上, 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 我一问才知道, 他(她) 们也和我一样, 都是被妈妈" 赶" 出来的. 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过了一会儿, 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 早就唾沫流了" 三尺" 的我飞一般跑回家, 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 马上跑到厨房, 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 也不管烫不烫, 随手抓起一个, 还真烫, 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 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 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 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 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 太烫了也受不了, 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 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 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 。啊,这诱人的粽子真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 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让人回味无穷。我马上跑到街上, 一会儿跑到这家, 一会儿跑出那家, 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 相互品尝着, 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 时光在飞逝, 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 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 越来越旺盛„„
除夕夜放鞭炮
盼啊盼,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终于来到了,也盼来了除夕夜放鞭炮的日子。奶奶早几天就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烟火,就等着除夕夜的来临。
夜幕一降临,外面的鞭炮声、烟火声不绝于耳,我顾不上享用丰盛的晚餐,就趴在阳台上放起了我的“五彩炮”,把“五彩炮”架在阳台的的防盗窗上,看着美丽的烟花从炮管里射出,足足有一百多下,心中雀跃无比。等大人们吃完年夜饭,全家人扛着各种各样的烟火下了楼,先放的是“小顽皮”,点燃后会喷着一圈火花,贴着地面飞行起来,急速地旋转着,最后发出清脆的爆炸声,还有一种叫“降落伞”的烟花,在点燃后呼啸着冲向夜空,一盏“降落伞”从火花中随风飘出来,我们几个小伙伴抢着捡“降落伞”。轮到大烟花隆重登场了,我抢着点燃了导火线,“倏”的一个亮点窜上了黑色的夜幕,随即变成了一个含包欲放的花蕾,伴随着一声巨响,花蕾迅速向四周绽放开来,我仰着头,看着天空中的烟花有的像喷泉似的喷向四周,亮丽耀眼,有的像一条条金龙腾空升起,有的像天女散花„„美丽的烟花把整个天空照得亮如白昼。
除夕夜放鞭炮是我最盼望的活动,是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除夕夜
今年的中国传统之夜——除夕夜,我是在胶东姥姥家过的。
要我说,农村的除夕夜比城里有意思多了,因为农村可以在田地里放鞭炮。
6点多钟,刚刚吃完年夜饭,远处传来了“咚咚”的响声,一会儿鞭炮声就响成了一片。我的心痒痒起来了,拿出鞭炮赶快放了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一个“响旋花”,礼花随即转了起来,一开始是红的,一会儿变成了绿色,随后“咚”的一声爆炸了。听到响声,姐姐也从屋里跑了出来。
姐姐点了一个“二踢脚”,拉着我跑到五六米外观看,地面上“咚”的一声,“二踢脚”飞上了天空,接着空中又“咚”的一声,“二踢脚”撒出了一片金色的火花。看着姐姐放得那么过瘾,我也不甘示弱,点燃了一个“钻天猴”。
11点半,鞭炮又响成了一片,我点燃了一个“出水红莲”,礼花转了起来,分成了两层,一层是粉红的“花”,一层是碧绿的“莲叶”,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我和姐姐拍手叫好。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全家人都来到院子里。舅舅抱着一个大盒子,放在院子中间。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这叫做高升,”舅舅说,“12点时要让它准时上天,新的一年就会步步高升。”点高升时,全家都屏息凝视,但由于引线出了问题,“高升”点燃时已经12点多了。我垂头丧气地说:“完了完了,今年不能高升了。”“不会的,”姥姥微笑着说,“现在政策好了,日子天天都在高升。”
除夕的夜空让礼花鞭炮照映得五彩斑斓,把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尽情挥洒┉┉
除夕夜包饺子
在除夕夜,我们家家户户的亲朋好友就会聚集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以祈求来年美美满满。
今年的除夕夜,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和妈妈就乘车来到外公家,一起包饺子,准备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团圆顿。
到了外公家门前,就看见已经有许多亲朋好友等着我们了。一见我们进家门,外婆就拿出饺子皮,外公端出肉馅。不用说就知道,开始包饺子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再把肉馅涂在上面,双手一捏,糟了,饺子皮捏破了,我又贴了一张饺子皮在表面,然后偷偷放在外公包的饺子之间。妈妈连包边看那个饺子,最后忍不住笑起来,说:“爸,您怎么包了个这么奇怪的饺子?”我生气了,对妈妈说:“这是最流行的包饺子方法,你不懂,这是本人创造„„”我说完后,才意识到说漏了嘴。妈妈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她说:“邓„„哈哈哈„„依„„创创造的,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被别人那样笑,就下决心今天不学会包饺子,我就不睡觉。我年看着妈妈的手法,只见她像变魔术似的,先舀一团肉馅,再双手一捏,一个胖嘟嘟的饺子就完成了。我也学着妈妈舀一团肉馅,再双手一捏,可是肉馅像一群淘气的小朋友,不时地从皮里探出小脑袋。我捏了一个、两个、三个„„都比不上妈妈的饺子。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手中捏的饺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地围着它看了半天,发现它是一个差不多很完美的饺子。它鼓舞了我,我又继续练习起包饺子,终于包得很漂亮了。我实现了我的决心。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连包了十多个“完美”的饺子。
今年的除夕夜,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觉特别香。我相信:明年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传统文化习作指导-人教版三上五单元(2009-10-25 08:18:18)
标签:浩友备课 中国传统文化 习作指导 人教版 三上五单元 杂谈 分类:步入读写勤研究
快来写写中国传统文化
-人教版三上五单元习作指导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扩散思维,指导选材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晚会上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300字。
1、民问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
2、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文房四宝、皮影戏。。。
3、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灯会;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拿压岁钱;清明节扫墓。。。)民俗风情(祖国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的节日。。。)
4、神话故事
5、中华美食
6、诗词赏析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
(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4)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指引点拨,提炼中心
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内容,恰如其分的运用词句或开门见山的总起,或衔接自然的过渡,或再次点题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五、学生草稿,落笔成文
六、取长补短,讲评练笔
七、精益求精,修改佳作
八、认真誊抄,文墨飘香
九、佳作展示,美文结集。
附: 习作练笔
中秋节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节, 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妈妈准备了好多可口的菜肴。晚上,我们全家吃好晚饭就到外面去赏月。妈妈拿出月饼,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十五的月亮像金色的圆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 给几片浮云镀上了金边。”慢慢地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像水银似的泻向大地,地面上亮得如同白天。阵阵凉风徐徐吹来,小树叶“刷刷”作响,好似在轻声歌唱。啊,今晚的月光多美呀!
“我要把这一刻永远留住,妈妈!”我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傻孩子„„哈哈”欢乐地笑声伴着月光久久地回荡在夜色中。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赏月。
那天晚上,我拿上望远镜和妈妈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 ”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十五的月亮,你勾起了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啊!
我喜欢舞龙灯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有舞龙灯,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
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评语:习作开篇,描写了沸腾的“大街小巷”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舞龙灯的热闹场面。“巨龙”和“龙孩子”的描写,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凸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充分领略到“舞龙灯”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
快乐春节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简评:本文先总写春节气氛,再分春节前后两个场景来展开细写,以此来展现春节前后人们的各种活动。总分的结构极为严谨。准备与享受如两个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这一切又以标题的“快乐”为全文的文眼,一线串全文。一句话,本文结构精致。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中秋节那天
晋北大地的八月,成熟的气息荡漾在秋天的空间,丰收的喜悦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 此刻,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也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希望。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或团圆节,每到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回家过节,人们有院子的,把家里的桌子搬到院子里,摆放上贡品,有香蕉,苹果,红提,马奶提,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月饼。妈妈还在桌前摆上香炉,里面插上了三根香。我心血来潮,把我所有的赛车从盒子里拿了出来,摆到了桌子的下层,我边笑边说" 哇哈哈,看吧,我的赛车多酷!" 我把其中唯一的一辆带车灯的车打开开关。哇!我的车灯比蜡烛还亮!
这时,妈妈出来了,对我说:"你在忙活什么呢?" 我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杰作!" 妈妈仔细一看,下面摆的全部是赛车,妈妈让我别摆,我说:"不要嘛,再说了,我也要让月亮公公,不,是月亮婆婆,让月亮婆婆看看我们地球孩子玩儿的是什么,也让她给星星孩子们买点好玩儿的嘛!" 妈妈也只能让我摆着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孩子,爸爸要响花炮呢。" 我赶紧进了家,跑到了二楼,看着那一个个烟火直射云宵,我用望远镜看着天上的月亮,边看边想,你说这嫦娥也真是的,为什么要偷吃后羿的仙丹呢?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嫦娥现在一定在广寒宫里眺望着人间美丽的烟火。
我已经置身于那美丽的月宫。之后,我的爸爸把桌子搬回了家,这时,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月饼边看电视,直到晚会完毕,这时,外面又是一片炮声,我想到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还想到七子之歌里的第三首---
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便是台湾,„„
难忘啊,每年的中秋节!
画国画
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我画的国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就是葡萄。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
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哎呀,太难了! 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剪纸
你们可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我最拿手的是剪纸,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啊!只是你们不要以为我只会剪什么动物、字、花等图案,我是想要剪什么就能够剪什么的,而且你们还不要说我还剪得有点像模像样的,非常逼真。
怎么样,你想要看看我的手艺吗?好吧,我就剪一个给你看一看。只是,不巧,你不能够到我这儿来。现在我只能够用文字告诉你,看了以后你一定也会感受到、欣赏到的。 我先找来了一张白纸,裁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我按照自己想剪图形的样子去折纸。我斜着对折,然后再斜着对折一次。好了,现在这一张纸成了一个三角形了,好象一座小山。接着,我就动手剪了起来。我东边一剪,西边一剪,然后弯了下去,再翻过一个身来往中间剪过去。我又弯来弯去地剪了一会儿,很快我就把纸花给剪好了。然后,我把纸翻开。啊,这时你就可以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纸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当然,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我的剪纸的话,一定会更加兴奋。而且还会立刻动手也想自己亲自剪一剪呢!不过没有关系,你只要自己动手试一试,多试试,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经验来的,而且会越剪越好的。
好了,我不跟你多说了,你赶紧去按照我说的去做,去剪吧!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走到一起商量探讨,把我们的剪纸技术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中国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愿与戏曲相伴一生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 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 到了那时, 可热闹了! 人人门前悬上艾草, 挂上钟馗, 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 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 我最喜欢吃粽子, 爸爸对我说, 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 为了祖国, 为了民族, 投江殉国. 我想, 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 屈原精神的伟大, 在于他心忧天下, 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 妈妈对我说, 箬叶要到山上采, 山上会有箬叶树, 我和伙伴们, 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 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 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 直接去采就行了. 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 看谁采的多. 箬叶采回家后, 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 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 才能包! 有了箬叶还不行, 还得有糯米和馅料, 我家是吃荤的, 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 一切都准备好了, 只欠" 妈妈" 这阵东风了! 妈妈包粽子前, 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 再依次放下三勺盐, 两勺酱油, 两勺味精, 一勺辣椒粉, 接着, 才可以包. 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 流下一个空洞, 先放一半糯米, 再放下馅儿, 然后又把糯米添满, 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 用线一绑, 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 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 做得糯米没了, 馅料空了, 才停下来. 停下来后, 我望着一个个粽子, 真是直流口水呀! 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 可妈妈说, 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 叫我先出去, 我看着都直流口水, 又怎么肯出去呢 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 我只得依依不舍
地离去. 来到街上, 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 我一问才知道, 他(她) 们也和我一样, 都是被妈妈" 赶" 出来的. 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过了一会儿, 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 早就唾沫流了" 三尺" 的我飞一般跑回家, 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 马上跑到厨房, 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 也不管烫不烫, 随手抓起一个, 还真烫, 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 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 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 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 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 太烫了也受不了, 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 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 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 。啊,这诱人的粽子真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 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让人回味无穷。我马上跑到街上, 一会儿跑到这家, 一会儿跑出那家, 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 相互品尝着, 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 时光在飞逝, 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 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 越来越旺盛„„
除夕夜放鞭炮
盼啊盼,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终于来到了,也盼来了除夕夜放鞭炮的日子。奶奶早几天就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烟火,就等着除夕夜的来临。
夜幕一降临,外面的鞭炮声、烟火声不绝于耳,我顾不上享用丰盛的晚餐,就趴在阳台上放起了我的“五彩炮”,把“五彩炮”架在阳台的的防盗窗上,看着美丽的烟花从炮管里射出,足足有一百多下,心中雀跃无比。等大人们吃完年夜饭,全家人扛着各种各样的烟火下了楼,先放的是“小顽皮”,点燃后会喷着一圈火花,贴着地面飞行起来,急速地旋转着,最后发出清脆的爆炸声,还有一种叫“降落伞”的烟花,在点燃后呼啸着冲向夜空,一盏“降落伞”从火花中随风飘出来,我们几个小伙伴抢着捡“降落伞”。轮到大烟花隆重登场了,我抢着点燃了导火线,“倏”的一个亮点窜上了黑色的夜幕,随即变成了一个含包欲放的花蕾,伴随着一声巨响,花蕾迅速向四周绽放开来,我仰着头,看着天空中的烟花有的像喷泉似的喷向四周,亮丽耀眼,有的像一条条金龙腾空升起,有的像天女散花„„美丽的烟花把整个天空照得亮如白昼。
除夕夜放鞭炮是我最盼望的活动,是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除夕夜
今年的中国传统之夜——除夕夜,我是在胶东姥姥家过的。
要我说,农村的除夕夜比城里有意思多了,因为农村可以在田地里放鞭炮。
6点多钟,刚刚吃完年夜饭,远处传来了“咚咚”的响声,一会儿鞭炮声就响成了一片。我的心痒痒起来了,拿出鞭炮赶快放了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一个“响旋花”,礼花随即转了起来,一开始是红的,一会儿变成了绿色,随后“咚”的一声爆炸了。听到响声,姐姐也从屋里跑了出来。
姐姐点了一个“二踢脚”,拉着我跑到五六米外观看,地面上“咚”的一声,“二踢脚”飞上了天空,接着空中又“咚”的一声,“二踢脚”撒出了一片金色的火花。看着姐姐放得那么过瘾,我也不甘示弱,点燃了一个“钻天猴”。
11点半,鞭炮又响成了一片,我点燃了一个“出水红莲”,礼花转了起来,分成了两层,一层是粉红的“花”,一层是碧绿的“莲叶”,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我和姐姐拍手叫好。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全家人都来到院子里。舅舅抱着一个大盒子,放在院子中间。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这叫做高升,”舅舅说,“12点时要让它准时上天,新的一年就会步步高升。”点高升时,全家都屏息凝视,但由于引线出了问题,“高升”点燃时已经12点多了。我垂头丧气地说:“完了完了,今年不能高升了。”“不会的,”姥姥微笑着说,“现在政策好了,日子天天都在高升。”
除夕的夜空让礼花鞭炮照映得五彩斑斓,把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尽情挥洒┉┉
除夕夜包饺子
在除夕夜,我们家家户户的亲朋好友就会聚集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以祈求来年美美满满。
今年的除夕夜,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和妈妈就乘车来到外公家,一起包饺子,准备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团圆顿。
到了外公家门前,就看见已经有许多亲朋好友等着我们了。一见我们进家门,外婆就拿出饺子皮,外公端出肉馅。不用说就知道,开始包饺子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再把肉馅涂在上面,双手一捏,糟了,饺子皮捏破了,我又贴了一张饺子皮在表面,然后偷偷放在外公包的饺子之间。妈妈连包边看那个饺子,最后忍不住笑起来,说:“爸,您怎么包了个这么奇怪的饺子?”我生气了,对妈妈说:“这是最流行的包饺子方法,你不懂,这是本人创造„„”我说完后,才意识到说漏了嘴。妈妈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她说:“邓„„哈哈哈„„依„„创创造的,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被别人那样笑,就下决心今天不学会包饺子,我就不睡觉。我年看着妈妈的手法,只见她像变魔术似的,先舀一团肉馅,再双手一捏,一个胖嘟嘟的饺子就完成了。我也学着妈妈舀一团肉馅,再双手一捏,可是肉馅像一群淘气的小朋友,不时地从皮里探出小脑袋。我捏了一个、两个、三个„„都比不上妈妈的饺子。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手中捏的饺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地围着它看了半天,发现它是一个差不多很完美的饺子。它鼓舞了我,我又继续练习起包饺子,终于包得很漂亮了。我实现了我的决心。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连包了十多个“完美”的饺子。
今年的除夕夜,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觉特别香。我相信:明年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