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珍品解说、欣赏,藏友的学习园地
2016年3月28日,尊宝世界“沿一带一路《寻宝》大型公益活动”第二站即3月专场,在桂林德天广场尊宝世界展厅内顺利召开,此次鉴宝活动邀请了国内著名杂项鉴定专家王注贰老师亲临现场为藏友鉴宝,共有近两百名藏友携带三百多件藏品参与活动,其中由专家鉴定出的珍品32件,经过进一步筛选,有7件珍品较具价值性、代表性,王注贰老师对此7件珍品进行了专题讲座点评。
在收藏、鉴赏、怡情的文化世界里,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有所收获。
1、清代早期骑吼观音菩萨像,专家点评:其五叶冠上有一个佛叫阿弥陀佛,为这尊佛的代表标记,从法器上看,坐骑叫朝天吼也叫冲天吼,容易跟地藏王菩萨混淆,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叫做谛听,谛听是跨着的,而观音菩萨的朝天吼头是傲起来的,故而从坐骑上来看这是一尊观音菩萨造像,其金泥上去是块状的,不像鎏金比较正面,从胎质和泥金来看,属明末清初作品,出土的土气都在里面,一般鎏金佛像很少入土,估计拥有者是一个居士或是一个高深大德,他去世之后爱惜这尊佛像所以一起入土。
2、明万历年间道教天官赐福像,专家点评:品相完整,汉地工艺,坐像四平八稳,头戴獬豸冠,可以说是天官,天官赐福赐禄,獬豸冠为御史戴的帽子,獬豸御史相当于现代的纪委,从两面典型龙纹及其椅坐来看,属明晚期万历年间作品,市场价格不菲,比泥金的价格要高一点,应该也在十万到十五万左右。
3、明中期冲天耳炉,专家点评:其器形叫朝罐耳炉,如朝堂里的官帽一样,若其耳是直起来的就叫冲天耳炉,这只炉往上的地方是冲天耳炉,弯出来的叫朝罐耳炉,年代为明代中叶,明代成化到弘治年间的。特征一,炉上青花淡描,淡雅,其两面人物为四个老人,为四爱,比如说陶渊明也好,王羲之也好等等都是四爱图,在两面开光的是花卉纹,四个角上是狮座,从人物的衣着来看,明代时期一个典型特征是中心上半身是平等的,到了明代晚期为上身长下身短,到了明国为下身长上身短,从该炉人物衣着可判定为明代中叶时期;特征二,炉的釉面叫鸭蛋清釉,在釉里面加了一种草叫做凤凰草,整个明代时期官窑也好民窑也罢,都是闪这种青灰亮青色的,这种瓷就像鸭蛋清一样就叫鸭蛋清釉;特征三,明晚期时,鸟的肚子很大,明初期则尾巴很长,该炉花卉上的鸟是细身形的,尾巴较短,嘴巴较长,是典型明代中期特征。炉身有点脱釉,估价几万块,若不脱釉应该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4、明晚期和田玉带钩,专家点评:其题材叫昌龙教子也叫教子升天,古时候很重视教育,老龙回头对小龙说话,是在教育它,这是典型的和田一级白玉,原玉石要非常大才能镂空出这样的尺寸,年代为明代晚期,特征一,龙的眼睛像虾一样,为股眼睛,叫虾米眼;特征二,明代的老龙头一定是比小龙要高一点,如果到了乾隆或清初,老龙和小龙的头是平的;特征三,间距之处,若铅笔不能放进去则一定是明代晚期,若下得去一定是清代的,其次,昌龙教子带钩下面有胡须,胡须丝缕极其清晰,到了清代很少有这种胡须出现。其工艺叫难细工,是明代晚期出现在苏州地区的典型的雕工,一件好雕件应该是回流的或者传世的,这件东西市场价最少要在20万左右。
5、民国仿居仁堂款粉彩花盒,专家点评:居仁堂瓷器在民国时期是一匹黑马,是个奇葩,在中南海里面,居仁堂其实是袁世凯的官府官邸,当时袁世凯有个管家叫郭葆昌 也叫郭世五,他是一个瓷器鉴赏大家,在袁世凯要登基之前,他命郭世五到景德镇烧了一批御用瓷器,御用瓷器就打上居仁堂,它所有的纹饰花卉胎釉直追雍正和乾隆早期,在这件粉彩里面 ,能找到雍正时期绘画的一种技法,其釉面突出,在旁边有一道暗釉浮在上面,说明它是批量式生成的,而居仁堂的东西,生产一件就是一件,件件都是精品,一般人享用不到这件东西。其上为珐琅釉,粉彩里面含有珐琅色,也叫洋彩,所刻居仁堂字,是红章涂章法,年代为民国时期,是仿居仁堂的精品,但其价格不会低于雍正乾隆时期的民窑产品。
6、明代嘉庆年间梅瓶,专家点评:梅瓶最早出现在宋代,在宋代它不叫梅瓶,叫金瓶,因为老师要保皇子下课,下了课之后,皇子要请老师吃饭,吃饭时拿梅瓶里的酒给老师喝,就取名叫金瓶。到了清代取名叫梅瓶,因为它口小,正好插一支梅花。这对梅瓶是桂林地区典型的土特产,其器型是粗壮式、缩腰式、四方式、葫芦式的,广西的梅瓶千姿百态,从胎底来看,它是一刀旋下去,非常的犀利,不拖泥带水,瓶上发绿的蛋清釉也说明它是明代的,整个龙纹是弹跳性的,特别凶猛,这种龙纹应该是在嘉庆时期的,属明代嘉庆时期顶级的龙纹,其上青花用的是石子青料,为王府定烧,而非官窑器所用回清料,只是在石子青料里加了少量的回青料,使它的颜色变成了亮和绿并泛点灰,再从釉面上看,青花上面有层网格纹,像蜘蛛网一样的网翼,这也是它的一个时代特征,这对梅瓶是开门见山的明代晚期作品,现在这个市场价一对在五万左右。
7、清晚光绪年间鈞釉八方瓶,专家点评:从雍正开始,一直在烧这种器体,四周是伪角形的,从雍正到光绪,乃至到宣统一直在烧,在雍正乾隆时期,菌釉烧造出来的泛绿、泛紫的比较多,到晚清曝光以后,菌釉红的比例比绿的紫的要多,到了嘉庆以后,大清朝江河日下,国力衰败,没有钱到御窑厂烧造,窑工在烧制的时候脱暖了,脱暖时就抱着瓶子,这些颜色就没有雍正乾隆时候的漂亮。该瓶下面有大清光绪年间刻款,从乾丰以后,一改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篆书款,变成了楷书款一直到宣统,该瓶楷书款刚劲有力,是在树胎上刻上去的,其胎体极其细腻,这么大的瓶子拿在手上它的分量一定不会压损,说明它是手工胎本,其胎符合光绪时期,其釉色红的比例比其它的颜色多,也是晚清时候的特征,瓶上一对赤龙是扒下来的,这对赤龙告诉我们这件东西就是本朝光绪年间的官窑制品,市场价应该在12万左右。
《寻宝》珍品解说、欣赏,藏友的学习园地
2016年3月28日,尊宝世界“沿一带一路《寻宝》大型公益活动”第二站即3月专场,在桂林德天广场尊宝世界展厅内顺利召开,此次鉴宝活动邀请了国内著名杂项鉴定专家王注贰老师亲临现场为藏友鉴宝,共有近两百名藏友携带三百多件藏品参与活动,其中由专家鉴定出的珍品32件,经过进一步筛选,有7件珍品较具价值性、代表性,王注贰老师对此7件珍品进行了专题讲座点评。
在收藏、鉴赏、怡情的文化世界里,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有所收获。
1、清代早期骑吼观音菩萨像,专家点评:其五叶冠上有一个佛叫阿弥陀佛,为这尊佛的代表标记,从法器上看,坐骑叫朝天吼也叫冲天吼,容易跟地藏王菩萨混淆,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叫做谛听,谛听是跨着的,而观音菩萨的朝天吼头是傲起来的,故而从坐骑上来看这是一尊观音菩萨造像,其金泥上去是块状的,不像鎏金比较正面,从胎质和泥金来看,属明末清初作品,出土的土气都在里面,一般鎏金佛像很少入土,估计拥有者是一个居士或是一个高深大德,他去世之后爱惜这尊佛像所以一起入土。
2、明万历年间道教天官赐福像,专家点评:品相完整,汉地工艺,坐像四平八稳,头戴獬豸冠,可以说是天官,天官赐福赐禄,獬豸冠为御史戴的帽子,獬豸御史相当于现代的纪委,从两面典型龙纹及其椅坐来看,属明晚期万历年间作品,市场价格不菲,比泥金的价格要高一点,应该也在十万到十五万左右。
3、明中期冲天耳炉,专家点评:其器形叫朝罐耳炉,如朝堂里的官帽一样,若其耳是直起来的就叫冲天耳炉,这只炉往上的地方是冲天耳炉,弯出来的叫朝罐耳炉,年代为明代中叶,明代成化到弘治年间的。特征一,炉上青花淡描,淡雅,其两面人物为四个老人,为四爱,比如说陶渊明也好,王羲之也好等等都是四爱图,在两面开光的是花卉纹,四个角上是狮座,从人物的衣着来看,明代时期一个典型特征是中心上半身是平等的,到了明代晚期为上身长下身短,到了明国为下身长上身短,从该炉人物衣着可判定为明代中叶时期;特征二,炉的釉面叫鸭蛋清釉,在釉里面加了一种草叫做凤凰草,整个明代时期官窑也好民窑也罢,都是闪这种青灰亮青色的,这种瓷就像鸭蛋清一样就叫鸭蛋清釉;特征三,明晚期时,鸟的肚子很大,明初期则尾巴很长,该炉花卉上的鸟是细身形的,尾巴较短,嘴巴较长,是典型明代中期特征。炉身有点脱釉,估价几万块,若不脱釉应该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4、明晚期和田玉带钩,专家点评:其题材叫昌龙教子也叫教子升天,古时候很重视教育,老龙回头对小龙说话,是在教育它,这是典型的和田一级白玉,原玉石要非常大才能镂空出这样的尺寸,年代为明代晚期,特征一,龙的眼睛像虾一样,为股眼睛,叫虾米眼;特征二,明代的老龙头一定是比小龙要高一点,如果到了乾隆或清初,老龙和小龙的头是平的;特征三,间距之处,若铅笔不能放进去则一定是明代晚期,若下得去一定是清代的,其次,昌龙教子带钩下面有胡须,胡须丝缕极其清晰,到了清代很少有这种胡须出现。其工艺叫难细工,是明代晚期出现在苏州地区的典型的雕工,一件好雕件应该是回流的或者传世的,这件东西市场价最少要在20万左右。
5、民国仿居仁堂款粉彩花盒,专家点评:居仁堂瓷器在民国时期是一匹黑马,是个奇葩,在中南海里面,居仁堂其实是袁世凯的官府官邸,当时袁世凯有个管家叫郭葆昌 也叫郭世五,他是一个瓷器鉴赏大家,在袁世凯要登基之前,他命郭世五到景德镇烧了一批御用瓷器,御用瓷器就打上居仁堂,它所有的纹饰花卉胎釉直追雍正和乾隆早期,在这件粉彩里面 ,能找到雍正时期绘画的一种技法,其釉面突出,在旁边有一道暗釉浮在上面,说明它是批量式生成的,而居仁堂的东西,生产一件就是一件,件件都是精品,一般人享用不到这件东西。其上为珐琅釉,粉彩里面含有珐琅色,也叫洋彩,所刻居仁堂字,是红章涂章法,年代为民国时期,是仿居仁堂的精品,但其价格不会低于雍正乾隆时期的民窑产品。
6、明代嘉庆年间梅瓶,专家点评:梅瓶最早出现在宋代,在宋代它不叫梅瓶,叫金瓶,因为老师要保皇子下课,下了课之后,皇子要请老师吃饭,吃饭时拿梅瓶里的酒给老师喝,就取名叫金瓶。到了清代取名叫梅瓶,因为它口小,正好插一支梅花。这对梅瓶是桂林地区典型的土特产,其器型是粗壮式、缩腰式、四方式、葫芦式的,广西的梅瓶千姿百态,从胎底来看,它是一刀旋下去,非常的犀利,不拖泥带水,瓶上发绿的蛋清釉也说明它是明代的,整个龙纹是弹跳性的,特别凶猛,这种龙纹应该是在嘉庆时期的,属明代嘉庆时期顶级的龙纹,其上青花用的是石子青料,为王府定烧,而非官窑器所用回清料,只是在石子青料里加了少量的回青料,使它的颜色变成了亮和绿并泛点灰,再从釉面上看,青花上面有层网格纹,像蜘蛛网一样的网翼,这也是它的一个时代特征,这对梅瓶是开门见山的明代晚期作品,现在这个市场价一对在五万左右。
7、清晚光绪年间鈞釉八方瓶,专家点评:从雍正开始,一直在烧这种器体,四周是伪角形的,从雍正到光绪,乃至到宣统一直在烧,在雍正乾隆时期,菌釉烧造出来的泛绿、泛紫的比较多,到晚清曝光以后,菌釉红的比例比绿的紫的要多,到了嘉庆以后,大清朝江河日下,国力衰败,没有钱到御窑厂烧造,窑工在烧制的时候脱暖了,脱暖时就抱着瓶子,这些颜色就没有雍正乾隆时候的漂亮。该瓶下面有大清光绪年间刻款,从乾丰以后,一改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篆书款,变成了楷书款一直到宣统,该瓶楷书款刚劲有力,是在树胎上刻上去的,其胎体极其细腻,这么大的瓶子拿在手上它的分量一定不会压损,说明它是手工胎本,其胎符合光绪时期,其釉色红的比例比其它的颜色多,也是晚清时候的特征,瓶上一对赤龙是扒下来的,这对赤龙告诉我们这件东西就是本朝光绪年间的官窑制品,市场价应该在12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