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作文1200字

初二作文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崔闽)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崔闽)


相关作文

  • 描写战争的好诗句作文3300字
  •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g ...

  • 描写马的古诗作文5300字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

  • 含有哲理的古诗句集锦作文3200字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近水楼 ...

  • 励志古诗句作文2400字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 有关爱国的诗句作文1100字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小 ...

  • 关于伟大抱负的诗句作文1200字
  • 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咏史(二)> 左思 3.有志者事竟成也! --刘秀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作文500字
  • 问题: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 ...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1)作文3700字
  • 1. <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

  •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作文900字
  • 问题: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杜甫 愁思胡笳夕, 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 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 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 呜咽泪沾巾.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极致的感情.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肃宗.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