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步: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一)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
2 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
■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
3 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
4 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
5 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
6 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7 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9 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 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10 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 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
11 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12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13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14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15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16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1 ●第二步: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一)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
2 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
■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
3 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
4 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
5 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
6 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7 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9 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 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10 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 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
11 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12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13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14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15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16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