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懂了
发布者:易春蓉 发布时间: 2013-10-15 14:32:40
. 通过学习,我终于懂得了拼音的发音方法了: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2、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3、塞擦音 zh、 ch和擦音 sh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别是一个音(辅音),不是复辅音。因此, zh、 ch、 sh中的“ h”不是声母 h(喝)。“ h”缀在 zh、 ch、 sh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
受益匪浅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里值得注意的现实提问有三个:一是你爱学生吗?二是你会爱学生吗?三是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我们要知道的是:何为真爱?
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一部书,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首诗
我们要知道的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衡、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讲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提高学生思维和学习潜能
发布者: 张丽娟 发布时间: 2013-11-1 10:41:50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
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浅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发布者: 贾彦 发布时间: 2013-11-1 10:36:1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毕竟,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理解与写作为学习国文的两大目标,一般人日常生活上阅读的时间多于写作的时间,故理解可以说比写作更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如何去把握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二、注重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才能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他们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互相成的,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注重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又如《背影》,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此外,朗读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注重略读、精读
夏丐尊认为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收得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
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
五、注重质疑阅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只有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发问及时点拔。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最后一课》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 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质疑的情景,比如开展小组质疑活动,个人针对文本的质疑竞赛,比比质疑的广度、深度,这无疑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层次。另外 ,还要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如组合比较法、探求规律法、旧事物新看法等,如《宋定伯捉鬼》一文,课文提示认为“人能胜鬼”有“积极意义”。但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引导,有的学生就能打破思维定势提出:宣扬人鬼之道,不科学;张扬坑骗之术,是不善,没有什么积极可言。到此,学生的质疑深度已加大。又如《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语,教参均译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一学生对此不赞同:“桃源人已与外界隔绝,他们又怎知秦已灭亡,早已改朝换代了呢?他们应问现在是秦几世了”。的确,这样理解更好。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质疑技巧,质疑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对文本的体验也随之加深。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应该说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创新潜能才会不断被挖掘、发挥。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发布者:林利 发布时间: 2013-10-30 8:19:29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林利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下面就如何培养孩子宽容心提出几条建议: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了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牛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
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次别人,多给别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义向前迈进了一步。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巾培养起采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止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采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于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总之,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让孩子心灵拥有一片阳光
发布者: 潘彬 发布时间: 2013-9-26 18:35:59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今天,参加一堂公开课,授课教师在无意中叫到一名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同学,很显然,教师并不是真的想叫到他,只是这个学生在回答集体提问时声音洪亮了些,“不幸”被叫到了 。当老师叫起这位同学时,教室里一片哄笑,我心里感到一颤,也许这位同学会尴尬羞
愧,也许会红着脸一言不发,也许。。。。。。
然而,老师的一番鼓励让他振作了精神,他昂起了头,一板一眼地阐述了他的理解,我惊异,听课的老师惊异,全班鸦雀无声,很显然,“小伙伴”们都被震撼了!
下课后,我在反思: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甚至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在我们的课堂中,总有那么多被老师、同学所“看轻”的同学,他们从来就处于班上的“弱势”。哪怕他们曾经做过努力,曾经想过改变,但别人固有的思维和眼光让他们停止不前,从此“沉沦”,于是,所谓的“差生”诞生了。我想:或许因为我们,他的心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不敢昂起头来走路,不敢昂起头来做人,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接纳自己,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灰暗。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这位同学他能勇敢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他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学习《师德师爱》心得
发布者:林利 发布时间: 2013-10-30 20:24:28
学习《师德与师爱》的心得
林利
我听苏小平教授讲述《师德与师爱》后,收获很多,苏教授从张丽莉的家庭生活以及三篇演讲到两篇作文题,以及诸多和学生互动的情境,反映出张丽莉之所以能舍身救学生,不是偶然。是具有高尚师德和伟大师爱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就要像张丽莉那样有崇高的师德和伟大的师爱。因此我们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关心学生的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是他们成为体魄健壮、心理健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且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能获得幸福美满人生的人。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关注、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怀之心。要以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要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学生鼓励和赞扬。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对学生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的。我们要培养出经得起挫折,在困境中也能奋发向上的人。我们要依法执教,不要侵犯学生的权利,如:名誉权,生命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等。不能象苏教授在讲座中讲的那位老师一样,为了一点补习费,缺乏师德,用非法手段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导致学生自杀。
我们要把教育之爱献给学生。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老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教师爱学生,就会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能理智分析,正确引导,适当给予宽容和谅解,对后进生能用超常的耐心去感化和挽救。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不偏不坦,公正无私地处理。当学生遇到挫折打击时,能亲如父母,及时给予关怀,当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时,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到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当学生遇到危险时,就要象张丽莉,谭千秋等一样奋不顾身,舍命相救。作为老师我们要有爱心,关心,耐心,细心,慧心,恒心;老师把自己的心灵的力量献给了学生,为学生创造了幸福;有了这种爱,谁说教不好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多,受益匪浅。
《我真希望》教学反思
发布者:董玲 发布时间: 2013-10-31 10:59:05
上《我真希望》这一课,我感觉效果不错,一节课内学生不但踊跃地展示了先学成果,而且还完成了背诵任务。回想起来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我激励他们提早预习课文,要求他们课前争取会背,挑战自己的惰性。这可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我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中间没有多余语言,注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互动汇报,教师只在适时牵引;第三,我把每一小节的重点词制成卡片,不但让学生熟悉了修饰词,熟悉了课文,而且增强了一些后进生背会课文的信心,让他们从词到句,循序渐进,从而避免畏惧心理,有信心战胜一个个小目标进而战胜一个个大目标。我想这三条是这节课上得比较好的原因。美中不足的是拓展延伸方面做得不够,我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不够到位,尤其是对后进生。
朗读感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
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感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注意扬长补短,争取让自己的业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学生所喜爱的、随机应变的助学者。
好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九岭学校 任丽娜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
法国作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
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 万丈高楼平地起" 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具体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编出了三字经:“铃声响,进课堂。快坐好,速安静。坐如钟,站如松。手放好,脚放平。老师讲,记在心。”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 三个一"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升旗,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称赞。孩子们的习惯正逐步形成,趁势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激起他们更深层的好胜心。我又从听课质量上提出要求,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体味着胜利的快乐,同时,也明白了成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珍惜劳动的果实,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们徐徐前行,进而成就孩子们美好的人生!
学习日志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教师一起进行了问题探讨。通过这次新课标远程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数学教育的理念、新时期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数学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提供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三是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事先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方法吗?有什么规律吗?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我终于懂了
发布者:易春蓉 发布时间: 2013-10-15 14:32:40
. 通过学习,我终于懂得了拼音的发音方法了: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2、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3、塞擦音 zh、 ch和擦音 sh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别是一个音(辅音),不是复辅音。因此, zh、 ch、 sh中的“ h”不是声母 h(喝)。“ h”缀在 zh、 ch、 sh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
受益匪浅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里值得注意的现实提问有三个:一是你爱学生吗?二是你会爱学生吗?三是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我们要知道的是:何为真爱?
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一部书,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首诗
我们要知道的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衡、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讲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提高学生思维和学习潜能
发布者: 张丽娟 发布时间: 2013-11-1 10:41:50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
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浅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发布者: 贾彦 发布时间: 2013-11-1 10:36:1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毕竟,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理解与写作为学习国文的两大目标,一般人日常生活上阅读的时间多于写作的时间,故理解可以说比写作更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如何去把握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二、注重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才能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他们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互相成的,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注重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又如《背影》,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此外,朗读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注重略读、精读
夏丐尊认为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收得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
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
五、注重质疑阅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只有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发问及时点拔。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最后一课》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 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质疑的情景,比如开展小组质疑活动,个人针对文本的质疑竞赛,比比质疑的广度、深度,这无疑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层次。另外 ,还要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如组合比较法、探求规律法、旧事物新看法等,如《宋定伯捉鬼》一文,课文提示认为“人能胜鬼”有“积极意义”。但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引导,有的学生就能打破思维定势提出:宣扬人鬼之道,不科学;张扬坑骗之术,是不善,没有什么积极可言。到此,学生的质疑深度已加大。又如《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语,教参均译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一学生对此不赞同:“桃源人已与外界隔绝,他们又怎知秦已灭亡,早已改朝换代了呢?他们应问现在是秦几世了”。的确,这样理解更好。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质疑技巧,质疑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对文本的体验也随之加深。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应该说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创新潜能才会不断被挖掘、发挥。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发布者:林利 发布时间: 2013-10-30 8:19:29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林利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下面就如何培养孩子宽容心提出几条建议: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了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牛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
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次别人,多给别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义向前迈进了一步。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巾培养起采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止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采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于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总之,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让孩子心灵拥有一片阳光
发布者: 潘彬 发布时间: 2013-9-26 18:35:59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今天,参加一堂公开课,授课教师在无意中叫到一名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同学,很显然,教师并不是真的想叫到他,只是这个学生在回答集体提问时声音洪亮了些,“不幸”被叫到了 。当老师叫起这位同学时,教室里一片哄笑,我心里感到一颤,也许这位同学会尴尬羞
愧,也许会红着脸一言不发,也许。。。。。。
然而,老师的一番鼓励让他振作了精神,他昂起了头,一板一眼地阐述了他的理解,我惊异,听课的老师惊异,全班鸦雀无声,很显然,“小伙伴”们都被震撼了!
下课后,我在反思: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甚至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在我们的课堂中,总有那么多被老师、同学所“看轻”的同学,他们从来就处于班上的“弱势”。哪怕他们曾经做过努力,曾经想过改变,但别人固有的思维和眼光让他们停止不前,从此“沉沦”,于是,所谓的“差生”诞生了。我想:或许因为我们,他的心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不敢昂起头来走路,不敢昂起头来做人,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接纳自己,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灰暗。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这位同学他能勇敢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他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学习《师德师爱》心得
发布者:林利 发布时间: 2013-10-30 20:24:28
学习《师德与师爱》的心得
林利
我听苏小平教授讲述《师德与师爱》后,收获很多,苏教授从张丽莉的家庭生活以及三篇演讲到两篇作文题,以及诸多和学生互动的情境,反映出张丽莉之所以能舍身救学生,不是偶然。是具有高尚师德和伟大师爱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就要像张丽莉那样有崇高的师德和伟大的师爱。因此我们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关心学生的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是他们成为体魄健壮、心理健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且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能获得幸福美满人生的人。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关注、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怀之心。要以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要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学生鼓励和赞扬。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对学生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的。我们要培养出经得起挫折,在困境中也能奋发向上的人。我们要依法执教,不要侵犯学生的权利,如:名誉权,生命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等。不能象苏教授在讲座中讲的那位老师一样,为了一点补习费,缺乏师德,用非法手段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导致学生自杀。
我们要把教育之爱献给学生。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老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教师爱学生,就会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能理智分析,正确引导,适当给予宽容和谅解,对后进生能用超常的耐心去感化和挽救。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不偏不坦,公正无私地处理。当学生遇到挫折打击时,能亲如父母,及时给予关怀,当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时,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到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当学生遇到危险时,就要象张丽莉,谭千秋等一样奋不顾身,舍命相救。作为老师我们要有爱心,关心,耐心,细心,慧心,恒心;老师把自己的心灵的力量献给了学生,为学生创造了幸福;有了这种爱,谁说教不好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多,受益匪浅。
《我真希望》教学反思
发布者:董玲 发布时间: 2013-10-31 10:59:05
上《我真希望》这一课,我感觉效果不错,一节课内学生不但踊跃地展示了先学成果,而且还完成了背诵任务。回想起来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我激励他们提早预习课文,要求他们课前争取会背,挑战自己的惰性。这可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我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中间没有多余语言,注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互动汇报,教师只在适时牵引;第三,我把每一小节的重点词制成卡片,不但让学生熟悉了修饰词,熟悉了课文,而且增强了一些后进生背会课文的信心,让他们从词到句,循序渐进,从而避免畏惧心理,有信心战胜一个个小目标进而战胜一个个大目标。我想这三条是这节课上得比较好的原因。美中不足的是拓展延伸方面做得不够,我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不够到位,尤其是对后进生。
朗读感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
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感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注意扬长补短,争取让自己的业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学生所喜爱的、随机应变的助学者。
好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九岭学校 任丽娜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
法国作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
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 万丈高楼平地起" 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具体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编出了三字经:“铃声响,进课堂。快坐好,速安静。坐如钟,站如松。手放好,脚放平。老师讲,记在心。”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 三个一"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升旗,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称赞。孩子们的习惯正逐步形成,趁势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激起他们更深层的好胜心。我又从听课质量上提出要求,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体味着胜利的快乐,同时,也明白了成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珍惜劳动的果实,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们徐徐前行,进而成就孩子们美好的人生!
学习日志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教师一起进行了问题探讨。通过这次新课标远程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数学教育的理念、新时期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数学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提供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三是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事先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方法吗?有什么规律吗?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