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钴姆潭记》⑶《钴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了解“记”: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施.施(y í ) 更.相(g ēng ) 戮.人( lù) 岈.
然(xi ā ) 垤.穴( dié ) 培.塿.(pǒu lóu ) 榛.
莽(zhēn )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
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 (2)余自为僇.
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是,这。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 í),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同伴。
(9)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回,弯曲。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无,无论。
(13)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意,内心。极,到。
(15)梦亦同趣:趣,通“趋”,往。
(16)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大凡这些。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
(2) 缘染溪:缘,沿着。
(3) 斫榛莽:斫(zhuó),砍。
(4) 焚茅筏:焚,烧。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邀,游赏。
(6) 岈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2页 (7)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
(8)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9 攒蹙累积:攒(Cuán ),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0) 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1) 萦青缭白: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12) 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3) 四望如一:整天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5)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 lóu),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 )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17) 引觞满酌:引,拿起。
(18)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19)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0)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2)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3) 故为之文以志:为,为了。志,记。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
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2、西山有什么特点?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提示:怪特
3、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从过程、游的外在表现、所见之景、精神思考) 提示:
始前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2)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意)
所见之景——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
精神——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
西山游:
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过、缘、斫、焚、攀援(积极主动)(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陶醉其中,眷恋不舍)
所见之景——雄奇特立(境界开阔、荡涤心胸)
精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心的解脱与自由)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3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时编号:027 课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3号 使用时间: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5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6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7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巩固案(教师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僇人l ù 惴栗zhu ì 颓然就醉t ū
B 榛莽zh ēn 衽席r èn 施施而行sh ì
C若垤di é 攒蹙z ù 引觞 满酌sh āng
D 培p ǒu 塿 颢气h ào 箕踞而遨j ī
答案:D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
答案:B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答案:C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C 解析:C 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答案:C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6、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8页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 环滁皆山也 环:
② 泻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③ 有亭翼然临于泉水者 翼然:
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 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故自号曰醉翁。 译: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 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5、选文中能总领醉翁亭的山水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7、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喜好饮酒的诗人有很多。请在下面写其中的一位,并写出一句这个诗人写的诗句。
诗人是:( ),诗句有( ); 诗人是:( ),诗句有( )。
参考答案:
1、欧阳修,永叔,醉翁。
2、①环:环绕,围绕。 ②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③于:从。 ④寓:寄托。
3、①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②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命名缘由。
5、环滁皆山也。
6、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 主观题。没有唯一答案。
举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比较苏轼《赤壁赋》与本文的异同
答案:异:柳宗元文章重在刻画描摹,风格清新峭拔,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精神人格层面上;苏轼的文章重在议论,风格潇洒飘逸,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哲理层面上(不但认识到物与我的同,还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物我的关系)。
同:两文都写于贬谪期间,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都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与超越。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9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 ,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⑱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了解“记”: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施.施( ) 更.相( ) 戮.人( ) 岈.
然( ) 垤.穴( ) 培.塿.( )( ) 榛.
莽( )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游记( )( ) (2)余自为僇.
人( ) (3)居是.州( ) (4)恒惴栗...
( ) (5)其隙.也( ) (6)则施施..
而行:( ) (7)漫漫..南游( ) (8)日.与其徒.
上高山( )( ) (9)穷回..溪( )( ) (10)幽泉怪石....
( ) (11)无.远不到:( ) (12)到则披.
草而坐( ) (13)醉则更相枕...以卧( ) (14)意.有所极.
( )( ) (15)梦亦同趣.( ) (16)以为凡是..
州之山有异态者( ) (1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 ( )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 ) (2) 缘.
染溪( ) (3) 斫.榛莽( ) (4) 焚.茅筏.
( )( ) (5) 箕踞..而邀.( )( ) (6) 岈然洼然....
( ) (7) 若垤.若穴( ) (8) 尺寸千里....
( )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0页 (9) 攒蹙累积....( ) (10) 莫得遁隐..
( ) (11) 萦.青缭.白( ) (12) 外与天际.
( ) (13) 四望如一.( )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 ) (15) 不与培塿..为类( ) (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 ) (17) 引.觞满酌( ) (18) 颓.然就..
醉( )( ) (19) 心凝.形释.:( )( ) (20) 与万化冥合....
( ) (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22) 游于是..
乎始( ) (23) 故为.之文以志.
( )( )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理清文章思路
答:
2、西山有什么特点?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答:
3、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从过程、游的外在表现、所见之景、精神思考) 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1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巩固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l ù 惴栗zhu ì 颓然就醉t ū
B 榛莽zh ēn 衽席r èn 施施而行sh ì
C若垤di é 攒蹙z ù 引觞 满酌sh āng
D培p ǒu 塿 颢气h ào 箕踞而遨j ī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6、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2页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 环滁皆山也 环:
② 泻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③ 有亭翼然临于泉水者 翼然:
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 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故自号曰醉翁。
译: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 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6、选文中 能总领醉翁亭的山水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7、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喜好饮酒的诗人有很多。请在下面写其中的一位,并写出一句这个诗人写的诗句。
诗人是:( ),诗句有( ); 诗人是:( ),诗句有( )。
(二)比较苏轼《赤壁赋》与本文的异同
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姆潭记》⑬《钴姆潭西小丘记》⑭《小石潭记》⑮《袁家渴记》⑯《石渠记》⑰《石涧记》⑱《小石城山记》。
了解“记”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答案:y í gēng lù xiā dié pǒu lóu zhēn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是,这。(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同伴。(9)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回,弯曲。(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11)无远不到:无,无论(12)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14)意有所极:意,内心。极,到。(15)梦亦同趣:趣,通“趋”,往。(16)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大凡这些。(1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2) 缘染溪:缘,沿着。(3) 斫榛莽:斫(zhuó),砍。
(4) 焚茅筏:焚,烧。筏,草叶众多的样子。(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邀,游赏。(6) 岈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7)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8)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9 攒蹙累积:攒(Cuán ),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10) 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11) 萦青缭白: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2) 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13) 四望如一:整天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15)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 lóu),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 )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17) 引觞满酌:引,拿起。(18)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19)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0)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2)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23) 故为之文以志:为,为了。志,记。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提示: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2、提示:怪特
3、提示:
始前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2)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意)
所见之景——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
精神——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
西山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过、缘、斫、焚、攀援(积极主动)(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陶醉其中,眷恋不舍)
所见之景——雄奇特立(境界开阔、荡涤心胸)
精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心的解脱与自由)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巩固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检查: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C 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
5、答案:C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6、答案:
(1)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参考答案:1、欧阳修,永叔,醉翁。
2、①环:环绕,围绕。 ②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③于:从。 ④寓:寄托。
3、①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②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命名缘由。
5、环滁皆山也。
6、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 主观题。没有唯一答案。
举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答案:异:柳宗元文章重在刻画描摹,风格清新峭拔,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精神人格层面上;苏轼的文章重在议论,风格潇洒飘逸,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哲理层面上(不但认识到物与我的同,还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物我的关系)。
同:两文都写于贬谪期间,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都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与超越。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钴姆潭记》⑶《钴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了解“记”: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施.施(y í ) 更.相(g ēng ) 戮.人( lù) 岈.
然(xi ā ) 垤.穴( dié ) 培.塿.(pǒu lóu ) 榛.
莽(zhēn )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
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 (2)余自为僇.
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是,这。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 í),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同伴。
(9)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回,弯曲。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无,无论。
(13)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意,内心。极,到。
(15)梦亦同趣:趣,通“趋”,往。
(16)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大凡这些。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
(2) 缘染溪:缘,沿着。
(3) 斫榛莽:斫(zhuó),砍。
(4) 焚茅筏:焚,烧。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邀,游赏。
(6) 岈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2页 (7)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
(8)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9 攒蹙累积:攒(Cuán ),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0) 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1) 萦青缭白: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12) 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3) 四望如一:整天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5)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 lóu),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 )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17) 引觞满酌:引,拿起。
(18)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19)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0)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2)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3) 故为之文以志:为,为了。志,记。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
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2、西山有什么特点?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提示:怪特
3、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从过程、游的外在表现、所见之景、精神思考) 提示:
始前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2)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意)
所见之景——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
精神——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
西山游:
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过、缘、斫、焚、攀援(积极主动)(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陶醉其中,眷恋不舍)
所见之景——雄奇特立(境界开阔、荡涤心胸)
精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心的解脱与自由)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3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时编号:027 课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3号 使用时间: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5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6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7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巩固案(教师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僇人l ù 惴栗zhu ì 颓然就醉t ū
B 榛莽zh ēn 衽席r èn 施施而行sh ì
C若垤di é 攒蹙z ù 引觞 满酌sh āng
D 培p ǒu 塿 颢气h ào 箕踞而遨j ī
答案:D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
答案:B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答案:C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C 解析:C 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答案:C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6、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8页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 环滁皆山也 环:
② 泻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③ 有亭翼然临于泉水者 翼然:
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 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故自号曰醉翁。 译: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 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5、选文中能总领醉翁亭的山水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7、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喜好饮酒的诗人有很多。请在下面写其中的一位,并写出一句这个诗人写的诗句。
诗人是:( ),诗句有( ); 诗人是:( ),诗句有( )。
参考答案:
1、欧阳修,永叔,醉翁。
2、①环:环绕,围绕。 ②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③于:从。 ④寓:寄托。
3、①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②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命名缘由。
5、环滁皆山也。
6、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 主观题。没有唯一答案。
举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比较苏轼《赤壁赋》与本文的异同
答案:异:柳宗元文章重在刻画描摹,风格清新峭拔,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精神人格层面上;苏轼的文章重在议论,风格潇洒飘逸,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哲理层面上(不但认识到物与我的同,还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物我的关系)。
同:两文都写于贬谪期间,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都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与超越。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9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 ,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⑱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了解“记”: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施.施( ) 更.相( ) 戮.人( ) 岈.
然( ) 垤.穴( ) 培.塿.( )( ) 榛.
莽( )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游记( )( ) (2)余自为僇.
人( ) (3)居是.州( ) (4)恒惴栗...
( ) (5)其隙.也( ) (6)则施施..
而行:( ) (7)漫漫..南游( ) (8)日.与其徒.
上高山( )( ) (9)穷回..溪( )( ) (10)幽泉怪石....
( ) (11)无.远不到:( ) (12)到则披.
草而坐( ) (13)醉则更相枕...以卧( ) (14)意.有所极.
( )( ) (15)梦亦同趣.( ) (16)以为凡是..
州之山有异态者( ) (1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 ( )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 ) (2) 缘.
染溪( ) (3) 斫.榛莽( ) (4) 焚.茅筏.
( )( ) (5) 箕踞..而邀.( )( ) (6) 岈然洼然....
( ) (7) 若垤.若穴( ) (8) 尺寸千里....
( )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0页 (9) 攒蹙累积....( ) (10) 莫得遁隐..
( ) (11) 萦.青缭.白( ) (12) 外与天际.
( ) (13) 四望如一.( )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 ) (15) 不与培塿..为类( ) (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 ) (17) 引.觞满酌( ) (18) 颓.然就..
醉( )( ) (19) 心凝.形释.:( )( ) (20) 与万化冥合....
( ) (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22) 游于是..
乎始( ) (23) 故为.之文以志.
( )( )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理清文章思路
答:
2、西山有什么特点?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答:
3、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从过程、游的外在表现、所见之景、精神思考) 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1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巩固案
课 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l ù 惴栗zhu ì 颓然就醉t ū
B 榛莽zh ēn 衽席r èn 施施而行sh ì
C若垤di é 攒蹙z ù 引觞 满酌sh āng
D培p ǒu 塿 颢气h ào 箕踞而遨j ī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6、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2页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 环滁皆山也 环:
② 泻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③ 有亭翼然临于泉水者 翼然:
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 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故自号曰醉翁。
译: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 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6、选文中 能总领醉翁亭的山水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7、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喜好饮酒的诗人有很多。请在下面写其中的一位,并写出一句这个诗人写的诗句。
诗人是:( ),诗句有( ); 诗人是:( ),诗句有( )。
(二)比较苏轼《赤壁赋》与本文的异同
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姆潭记》⑬《钴姆潭西小丘记》⑭《小石潭记》⑮《袁家渴记》⑯《石渠记》⑰《石涧记》⑱《小石城山记》。
了解“记”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答案:y í gēng lù xiā dié pǒu lóu zhēn
3、研习第一节,积累: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是,这。(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同伴。(9)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回,弯曲。(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11)无远不到:无,无论(12)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14)意有所极:意,内心。极,到。(15)梦亦同趣:趣,通“趋”,往。(16)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大凡这些。(1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4、研习第二节,积累:
(1)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2) 缘染溪:缘,沿着。(3) 斫榛莽:斫(zhuó),砍。
(4) 焚茅筏:焚,烧。筏,草叶众多的样子。(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邀,游赏。(6) 岈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7)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8)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9 攒蹙累积:攒(Cuán ),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10) 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11) 萦青缭白: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2) 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13) 四望如一:整天
(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15)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 lóu),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 )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17) 引觞满酌:引,拿起。(18)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19)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0)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2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2)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23) 故为之文以志:为,为了。志,记。
二、课文探究导引:
1. 提示: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2、提示:怪特
3、提示:
始前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2)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意)
所见之景——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
精神——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
西山游:过程、游的外在表现——(1)过、缘、斫、焚、攀援(积极主动)(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陶醉其中,眷恋不舍)
所见之景——雄奇特立(境界开阔、荡涤心胸)
精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心的解脱与自由)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巩固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检查: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C 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
5、答案:C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6、答案:
(1)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醉翁亭记》选读
参考答案:1、欧阳修,永叔,醉翁。
2、①环:环绕,围绕。 ②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③于:从。 ④寓:寄托。
3、①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②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命名缘由。
5、环滁皆山也。
6、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 主观题。没有唯一答案。
举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答案:异:柳宗元文章重在刻画描摹,风格清新峭拔,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精神人格层面上;苏轼的文章重在议论,风格潇洒飘逸,其人与自然之同侧重在哲理层面上(不但认识到物与我的同,还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物我的关系)。
同:两文都写于贬谪期间,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都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