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惠州三调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作文2100字

初三作文

2018届惠州三调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

惠东中学 杨笑天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

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经典文章和习惯认知,在客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在主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

所以,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的立意就有了方向: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层面,我们对于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就应该区别对待。

这样立意表面看上去显得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不符合观点明确的要求。然而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维度,在立意中体现出考生对于世界的本体论思考,更能显出深刻的内涵,达到高瞻远瞩先声夺人的考场效果。

而且,题目的任务本就是需要考生作出回应,那么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完全符合马列主义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要在后面的行文中结构清晰,言之有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我想,阅卷老师是不会仅凭经验主义就判定文章中心不明确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考生思考本题的立意思路,我试作一篇下水作文,肯请同侪斧正。

残旧的诗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 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如果这些伟大的人类智者不敢质疑经典,挑战权威,捍卫真理,那么人类的文明将永远被黑暗笼罩。可见,勇敢的向经典中不科学的内容挑战,是推动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人类的世界还有另一片天地,那就是主观世界。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科学将无法束缚人类想象的翅膀。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都能用科学的标准去评判,至少在主观世界不是。在这个内心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标准是美。这美,就是人类最真诚的情感体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世间难寻,却是我们心中正义的化身;杜鹃鸟并不啼血,却寄托了我们的哀愁;年兽更是子虚乌有,却不妨我们在过年之际点燃那一串串辞旧迎新的爆竹„„可见,人们对待这些经典文章或是习惯认知的内容,并不是以科不科学,符不符合客观实际作为评判标准的,而是更加关注它们能否满足我们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于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的“不科学内容”,我们显然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将它们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平心而论,即使我们现在知道了鸳鸯并不“忠贞”,却仍然会给新娘披上绣着鸳鸯双栖图案的盖头啊。

高晓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存在于经典中的那些不科学的内容,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吟出的一首首美丽而又鲜活的诗,也许我们现在看去未免残旧,但这些诗篇,必将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2018届惠州三调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

惠东中学 杨笑天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

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经典文章和习惯认知,在客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在主观世界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

所以,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的立意就有了方向: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层面,我们对于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就应该区别对待。

这样立意表面看上去显得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不符合观点明确的要求。然而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维度,在立意中体现出考生对于世界的本体论思考,更能显出深刻的内涵,达到高瞻远瞩先声夺人的考场效果。

而且,题目的任务本就是需要考生作出回应,那么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完全符合马列主义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要在后面的行文中结构清晰,言之有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我想,阅卷老师是不会仅凭经验主义就判定文章中心不明确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考生思考本题的立意思路,我试作一篇下水作文,肯请同侪斧正。

残旧的诗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 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如果这些伟大的人类智者不敢质疑经典,挑战权威,捍卫真理,那么人类的文明将永远被黑暗笼罩。可见,勇敢的向经典中不科学的内容挑战,是推动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人类的世界还有另一片天地,那就是主观世界。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科学将无法束缚人类想象的翅膀。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都能用科学的标准去评判,至少在主观世界不是。在这个内心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标准是美。这美,就是人类最真诚的情感体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世间难寻,却是我们心中正义的化身;杜鹃鸟并不啼血,却寄托了我们的哀愁;年兽更是子虚乌有,却不妨我们在过年之际点燃那一串串辞旧迎新的爆竹„„可见,人们对待这些经典文章或是习惯认知的内容,并不是以科不科学,符不符合客观实际作为评判标准的,而是更加关注它们能否满足我们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于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滋养心灵,寄托情感的“不科学内容”,我们显然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将它们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平心而论,即使我们现在知道了鸳鸯并不“忠贞”,却仍然会给新娘披上绣着鸳鸯双栖图案的盖头啊。

高晓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存在于经典中的那些不科学的内容,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吟出的一首首美丽而又鲜活的诗,也许我们现在看去未免残旧,但这些诗篇,必将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相关作文

  • 2018届高考各地月考作文题拾遗补缺作文8100字
  • 4. 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 ...

  • 2018届高三年级联考作文解析作文4400字
  •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作文解析 高映东.葛福安 2017年10月3日 一.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 ...

  • 2018.1作文审题训练作文6800字
  • 1 2018.1作文审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 ...

  • 2018上海春考钱老师下水作文作文3700字
  • 世界自有其原则 (2018上海市春考作文)钱老师下水作文 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古人认识到事物发展有它不可抗拒的规律,那至尊无上的法则老子尊其为"道",是语言难以表述的. ...

  • 2018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30道作文16200字
  • 2018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30道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 ...

  • 2018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6200字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就事论事文如何"论事"? 1.分析好"事"是基础 就事论事.即对材料所言之人与事是非得失进行议论分析,往往不需要"联系实际",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就事论事,首先要就事,就 ...

  • 2015语文惠州二调作文评分细则作文1200字
  • [惠州2015届第二次调研考作文评卷参考意见]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 ...

  • 2018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作文7000字
  •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撒谎作文盛行折射考评求真缺失作文2100字
  •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撒谎作文盛行折射考评求真缺失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6%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学生写作文"撒谎"的情况多,31.8%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 @中国青年报雨茂:类似作文看多了,我发现学生写作文从不考虑用自己的眼睛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