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3500字

初一作文

1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概念诠释】

一是命题人用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方式(可能也夹杂点抒情的成分),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给考生提供一段或两段文字材料;

二是材料由言论(如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其他言论等)构成,诗歌类材料可以归入此类。 第二种材料可以只用一则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4年福建卷),也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5年福建卷、15年四川卷14

年江苏卷等)。

【高考真题】

(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2015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5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5年湖北卷)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2015年浙江卷)

2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5年四川卷)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014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2014年福建卷) 阅读以下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技法点拨】

阐述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提取中心词(关键词);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一、提取中心词(关键词)

所谓中心词(关键词)指的是阐述类材料阐述的中心话题。阐述类材料命题人一般是围绕某

是一个词,也可是一个简单短语。

如上面所展示的“高考真题”,2015

2015

二、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

2014年江苏卷的中心词“青春”,显然不只是指人生理上青春期(这是必然失去的,也就是必朽的),“青春不朽”中的“青春”应该另有所指。又如2015年天津卷的中心词“范儿”,材料中命题人已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充分的解析。再如2015年上海卷的中心词“柔软的东西”和“坚硬的东西”显然有比喻义。

3 如2015年湖北卷:透过中心词“泉水,喷泉”,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命题人是要我们思考现实社会类似于“泉水”,“喷泉”的人和事,弘扬像“泉水”一样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三、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例如下:

例 一、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1、提取中心词:心灵的微光 舍弃(不珍惜)

2、揣摩中心词:微光:微弱 微小 细微 一闪而过,如灵感之光,思想之光,智慧之光,存在之光,诗意之光,自由之光,正义之光,公正之光„„

(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3、连接现实: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一个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都源于“心灵中的微光”,但多数人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易舍弃„„

4、扩词成句:要珍心灵的微光。

5、以问领想 确立中心:

其一、从“为什么?”角度: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

“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没有了“心灵的微光”,人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有的人能珍惜“心灵的微光”?有的人却不能?

其二、从“怎么办?”角度:怎样才能珍惜“心灵的微光”?

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

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学会审视天才,从天才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悟、表达“心灵的微光”的经验等。

例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今天,这样另类的人和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1、提取中心词:另类

2、揣摩中心词内涵:“另类”,可是名词,指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是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的言行。也可是形容词,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

3、连接现实:现代社会,另类之人,另类之事,越渐增多,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从过去的单一否定,到宽容接受,到赞美;但理性分析,并非所有的另类都是合理的,也不是所有对另类的追求都是正确的。一味否定,或一味肯定都不值得提倡。“另类“,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4 4、扩词成句:包容另类,赞美另类,不做另类,理性对待另类等。

5、以问领想,确立中心论点。

从“是什么” 突破,立意会很肤浅,只能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另类”来办展览。

从“为什么”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另类’”,分析“另类”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另类”存在的必然性,文章可能有一定深度和价值。

最好的角度是从“怎么办”突破,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进行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的阐述,即“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如宽容、信任、赞成、反对、压抑、忧虑、反思„„)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个阐述类材料作文,选择其中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 “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

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作家张爱玲

成名要晚,时间可以给我们沉淀,可以证明一切。 ——歌手李健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5 这几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概念诠释】

一是命题人用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方式(可能也夹杂点抒情的成分),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给考生提供一段或两段文字材料;

二是材料由言论(如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其他言论等)构成,诗歌类材料可以归入此类。 第二种材料可以只用一则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4年福建卷),也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5年福建卷、15年四川卷14

年江苏卷等)。

【高考真题】

(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2015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5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5年湖北卷)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2015年浙江卷)

2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5年四川卷)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014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2014年福建卷) 阅读以下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技法点拨】

阐述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提取中心词(关键词);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一、提取中心词(关键词)

所谓中心词(关键词)指的是阐述类材料阐述的中心话题。阐述类材料命题人一般是围绕某

是一个词,也可是一个简单短语。

如上面所展示的“高考真题”,2015

2015

二、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

2014年江苏卷的中心词“青春”,显然不只是指人生理上青春期(这是必然失去的,也就是必朽的),“青春不朽”中的“青春”应该另有所指。又如2015年天津卷的中心词“范儿”,材料中命题人已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充分的解析。再如2015年上海卷的中心词“柔软的东西”和“坚硬的东西”显然有比喻义。

3 如2015年湖北卷:透过中心词“泉水,喷泉”,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命题人是要我们思考现实社会类似于“泉水”,“喷泉”的人和事,弘扬像“泉水”一样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三、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例如下:

例 一、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1、提取中心词:心灵的微光 舍弃(不珍惜)

2、揣摩中心词:微光:微弱 微小 细微 一闪而过,如灵感之光,思想之光,智慧之光,存在之光,诗意之光,自由之光,正义之光,公正之光„„

(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3、连接现实: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一个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都源于“心灵中的微光”,但多数人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易舍弃„„

4、扩词成句:要珍心灵的微光。

5、以问领想 确立中心:

其一、从“为什么?”角度: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

“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没有了“心灵的微光”,人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有的人能珍惜“心灵的微光”?有的人却不能?

其二、从“怎么办?”角度:怎样才能珍惜“心灵的微光”?

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

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学会审视天才,从天才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悟、表达“心灵的微光”的经验等。

例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今天,这样另类的人和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1、提取中心词:另类

2、揣摩中心词内涵:“另类”,可是名词,指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是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的言行。也可是形容词,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

3、连接现实:现代社会,另类之人,另类之事,越渐增多,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从过去的单一否定,到宽容接受,到赞美;但理性分析,并非所有的另类都是合理的,也不是所有对另类的追求都是正确的。一味否定,或一味肯定都不值得提倡。“另类“,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4 4、扩词成句:包容另类,赞美另类,不做另类,理性对待另类等。

5、以问领想,确立中心论点。

从“是什么” 突破,立意会很肤浅,只能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另类”来办展览。

从“为什么”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另类’”,分析“另类”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另类”存在的必然性,文章可能有一定深度和价值。

最好的角度是从“怎么办”突破,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进行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的阐述,即“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如宽容、信任、赞成、反对、压抑、忧虑、反思„„)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个阐述类材料作文,选择其中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 “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

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作家张爱玲

成名要晚,时间可以给我们沉淀,可以证明一切。 ——歌手李健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5 这几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作文

  •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4700字
  •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概念诠释] 阐述类材料包含两种:一是命题人用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方式(可能也夹杂点抒情的成分),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给考生提供一段或两段文字材料:二是材料由言论(如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其他言论等)构成,诗歌类材料可以归入此类. 第二种材料可以只用一则言论组成(如下面 ...

  •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七作文审题立意练第62练名言警句型作文3300字
  • 1 名言警句型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威·赫兹里特 审题立意: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比理性 ...

  • 作文方法作文4100字
  •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 ...

  • 2016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作文1300字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的生命总是在"完成"和"未完成"的状态中行进.回家卸下行囊,是一次旅行的完成:高中毕业,是一段学业的完成:书稿付梓,是一次写作任务的完成:走进婚姻,是一段恋爱的完成. ...

  • 2013厦门市质检作文分析作文2900字
  • 1 20130319市质检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试题分析 ...

  •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孟兆雁作文2600字
  •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孟兆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我深知写一篇好作文对一名高考生的意义,然而写好一篇作文绝非一日一时之功,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如下细节: 一.审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 ...

  • 作文审题训练作文4300字
  • 1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一.命题作文: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没有任何材料的命题作文,字数越少,限制越小,字数越多,限制越多.要确切理解题目中每一个词的含义,要保证每一个词都在作文中都得到体现.本题要扣住"独自& ...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作文5400字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 ...

  • 2015年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3400字
  • 1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寓言类 1.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 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quo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