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在校园的“江湖”上炼就一双慧眼
安源区丹江学校李国锋
何谓江湖,《现代汉语词典》谓曰:“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闯江湖”。看来,江湖的意思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世界”。江湖不仅仅是指地方,意思大概相当于“社会”。常言说,“人即江湖”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我想校园就是相对独立的江湖。一位校长要想行走在校园的江湖上不雾迷津渡、晕头转向,还真得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给无畏时的自己、无识时的自己、无助时的自己、无亮时的自己以为、以识、以助、以明。
雾里看花,花可呈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之美丽,那是诗人的浪漫境界。搞管理却不行,丁是丁,卯是卯,事事需得分分明明一清二楚才行。雾里看花的表现就是:该做什么,不清楚;怎么完成,不清楚;谁去完成,不清楚;完成怎样,不清楚;完不成怎样,不清楚;谁完成的好,不清楚;谁完成的不好,不清楚。太多不清楚的累加,便是校长管理的内耗,便是校长管理的低效,便是校长的随性作为,便是校长的无度管理。走过几所学校,经历过七八位校长,现在细细想想他们的性格作派,再联系这次为期三天的校长培训,竟觉得给如今也跻身校长行列的自己送来了一部教科书,一瓶眼药水,似乎与以前相比眼前更清晰明亮了许多。
我想首先应该修炼审时度势、把握未来的“千里眼” ,做睿智的校长。
而修炼 “千里眼”就应该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即
心素养。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精准施策,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进步。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梦想,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只有砥砺前行。
所以我们不能再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疏远了书本来找借口。例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了解一些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等等。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应将法律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依法而行,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法定权利, 积极督促管理人员和师生履行其法定义务,以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案例:放学后孩子走丢事件;
上周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学生已经离校一个小时,管德育安全的谢副校长惊慌失措地打来电话要我出出主意,说校门口来了七辆摩托车,一堆人在着急寻找在读二年级的还未回家的孩子,说家长气势汹汹的,张口闭口说孩子如有什么差错定找学校的麻烦。
我安慰谢校长不要心慌,要破除“凡在学校发生的事故,学校总有责任”的错误认识,思想上先不能“自废武功”。 我赶到学校,叫家长不要着急,先找找看,也告知蛮横的家长:校方非监护人;校方也非委托监护人,校方对未成年学生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学校曾经常教育孩子须及时回家,串门要和家里打招呼;也在每期家长会
上多次提醒家长须及时接送,学校已经尽到了对学生的教育职责。即便真出了事,学校也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的一番话下来使得家长态度很快有了转变。我和谢校长与家长一同立马开始与孩子的同学家联系,一通电话之后,不久就得知,该学生就在同班一位同学家串门。
联想到这次一场虚惊受恐吓事件,让我对学校的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学校管理者要知法懂法,更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蛮横无理的家长不能自废武功。
修内在,是一个管理者之本,识外在,是一个管理者能成为优秀领导之源。溯本强源,双管齐下,炼就了“千里眼”,这样的校长一定是睿智的校长。
其次,应该修炼深度思维的“近视眼”,做明智的校长。
此“近视”非视力下降之近视也,有两重含义,一重指经常地作内在的自我视查,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问问自己是否如区委宣传部刘建明同志所说,做到了不与上级争锋、不与下级争功、不与同级争宠、不与商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个人认为这“五不”实在是入世的哲理名言。才华要出世,为人要入世。
另一重指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得糊涂。刘建明同志说得好:聪明+开明=高明。水至清则无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不能拥有旷达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对下属对教师偶而犯下的非原则性小错误纠住不放,除了导致自己心里不痛快,也会种下不利今后开展工作的勾刺。有时“近视”一点模糊一些也是智慧耶。难得糊涂的宽容也算是种花
吧。做管理者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少栽刺多种花,何乐而不为?
再次,应该修炼科学决策、破解困难的“亮眼”,做机智的校长。 而修炼 “亮眼”就应该处理好“大与小”与“刚与柔”的关系。管理即决策。一个好校长最难的就是拥有“大局”观,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抓住学校新近发展的主要矛盾,准确地做出决策,为学校指出前进方向。学校“经营”难免波澜起伏,工作目标的实现时常会遇到挫折,作为校长,当事实表明某一目标的实现已不可能或可能性极小时,如能尽快对原定目标做出调整,改变一下目标方向,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这个大局就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根本利益,以及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师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作为一名校长决策的底线。在名利上纠缠不清,置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师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顾,个人利益至上的的就是不入流的“小我”观,校长一定不能对这种人或现象听之任之。生活中我常听一位刘姓校长说,我坚决不会踩“红线”,希望和我一起共事的人也不会。他说的真有道理。
刚柔相济,才能架设理解桥梁。校长要得到同事、部属和群众支持,最重要的因素是要让大家从自己的举止言谈、社会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品格、学识、才能、为人、走向和魄力,从而增加信任感。做到这一点,单纯靠自谋或者单纯靠严厉都是难以奏效的。在实施领导时,一方面必须刚柔相济,着力架好理解的桥梁,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培养自己“仁慈厚道、彬彬有礼、从善如流、克己为人”的领导品质,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与必不可分的强硬措施结合
起来,努力 做到弹性用权,柔中含刚,刚中怀柔。另一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严守纪律和制度,身体力行地做一些实际工作,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不计较面子、名利,通过处理一些具体工作,使大家逐步了解 和接近自己,增强教职员工的信任情绪,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面对利益面前刁钻刻薄的教师,如评聘职称和评先评优时上窜下跳的教师——可以采用民主投票方式,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老是煽风点火信口开河的教师——毫不客气顶上南墙;无视学校规章我行我素的教师——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打压。遇到这些蛮不讲理的老师时,校长要坚决坚持原则,毫不让步,利用上上下下的力量让她(他)折服。值得警醒的是:我们处理这类事物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只要她(他)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其他工作该表扬的一定要及时表扬,不能带主观意见或埋怨在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作为校长,我真的企盼上苍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校园江湖中的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校长要在校园的“江湖”上炼就一双慧眼
安源区丹江学校李国锋
何谓江湖,《现代汉语词典》谓曰:“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闯江湖”。看来,江湖的意思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世界”。江湖不仅仅是指地方,意思大概相当于“社会”。常言说,“人即江湖”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我想校园就是相对独立的江湖。一位校长要想行走在校园的江湖上不雾迷津渡、晕头转向,还真得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给无畏时的自己、无识时的自己、无助时的自己、无亮时的自己以为、以识、以助、以明。
雾里看花,花可呈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之美丽,那是诗人的浪漫境界。搞管理却不行,丁是丁,卯是卯,事事需得分分明明一清二楚才行。雾里看花的表现就是:该做什么,不清楚;怎么完成,不清楚;谁去完成,不清楚;完成怎样,不清楚;完不成怎样,不清楚;谁完成的好,不清楚;谁完成的不好,不清楚。太多不清楚的累加,便是校长管理的内耗,便是校长管理的低效,便是校长的随性作为,便是校长的无度管理。走过几所学校,经历过七八位校长,现在细细想想他们的性格作派,再联系这次为期三天的校长培训,竟觉得给如今也跻身校长行列的自己送来了一部教科书,一瓶眼药水,似乎与以前相比眼前更清晰明亮了许多。
我想首先应该修炼审时度势、把握未来的“千里眼” ,做睿智的校长。
而修炼 “千里眼”就应该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即
心素养。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精准施策,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进步。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梦想,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只有砥砺前行。
所以我们不能再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疏远了书本来找借口。例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了解一些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等等。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应将法律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依法而行,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法定权利, 积极督促管理人员和师生履行其法定义务,以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案例:放学后孩子走丢事件;
上周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学生已经离校一个小时,管德育安全的谢副校长惊慌失措地打来电话要我出出主意,说校门口来了七辆摩托车,一堆人在着急寻找在读二年级的还未回家的孩子,说家长气势汹汹的,张口闭口说孩子如有什么差错定找学校的麻烦。
我安慰谢校长不要心慌,要破除“凡在学校发生的事故,学校总有责任”的错误认识,思想上先不能“自废武功”。 我赶到学校,叫家长不要着急,先找找看,也告知蛮横的家长:校方非监护人;校方也非委托监护人,校方对未成年学生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学校曾经常教育孩子须及时回家,串门要和家里打招呼;也在每期家长会
上多次提醒家长须及时接送,学校已经尽到了对学生的教育职责。即便真出了事,学校也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的一番话下来使得家长态度很快有了转变。我和谢校长与家长一同立马开始与孩子的同学家联系,一通电话之后,不久就得知,该学生就在同班一位同学家串门。
联想到这次一场虚惊受恐吓事件,让我对学校的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学校管理者要知法懂法,更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蛮横无理的家长不能自废武功。
修内在,是一个管理者之本,识外在,是一个管理者能成为优秀领导之源。溯本强源,双管齐下,炼就了“千里眼”,这样的校长一定是睿智的校长。
其次,应该修炼深度思维的“近视眼”,做明智的校长。
此“近视”非视力下降之近视也,有两重含义,一重指经常地作内在的自我视查,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问问自己是否如区委宣传部刘建明同志所说,做到了不与上级争锋、不与下级争功、不与同级争宠、不与商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个人认为这“五不”实在是入世的哲理名言。才华要出世,为人要入世。
另一重指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得糊涂。刘建明同志说得好:聪明+开明=高明。水至清则无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不能拥有旷达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对下属对教师偶而犯下的非原则性小错误纠住不放,除了导致自己心里不痛快,也会种下不利今后开展工作的勾刺。有时“近视”一点模糊一些也是智慧耶。难得糊涂的宽容也算是种花
吧。做管理者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少栽刺多种花,何乐而不为?
再次,应该修炼科学决策、破解困难的“亮眼”,做机智的校长。 而修炼 “亮眼”就应该处理好“大与小”与“刚与柔”的关系。管理即决策。一个好校长最难的就是拥有“大局”观,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抓住学校新近发展的主要矛盾,准确地做出决策,为学校指出前进方向。学校“经营”难免波澜起伏,工作目标的实现时常会遇到挫折,作为校长,当事实表明某一目标的实现已不可能或可能性极小时,如能尽快对原定目标做出调整,改变一下目标方向,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这个大局就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根本利益,以及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师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作为一名校长决策的底线。在名利上纠缠不清,置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师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顾,个人利益至上的的就是不入流的“小我”观,校长一定不能对这种人或现象听之任之。生活中我常听一位刘姓校长说,我坚决不会踩“红线”,希望和我一起共事的人也不会。他说的真有道理。
刚柔相济,才能架设理解桥梁。校长要得到同事、部属和群众支持,最重要的因素是要让大家从自己的举止言谈、社会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品格、学识、才能、为人、走向和魄力,从而增加信任感。做到这一点,单纯靠自谋或者单纯靠严厉都是难以奏效的。在实施领导时,一方面必须刚柔相济,着力架好理解的桥梁,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培养自己“仁慈厚道、彬彬有礼、从善如流、克己为人”的领导品质,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与必不可分的强硬措施结合
起来,努力 做到弹性用权,柔中含刚,刚中怀柔。另一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严守纪律和制度,身体力行地做一些实际工作,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不计较面子、名利,通过处理一些具体工作,使大家逐步了解 和接近自己,增强教职员工的信任情绪,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面对利益面前刁钻刻薄的教师,如评聘职称和评先评优时上窜下跳的教师——可以采用民主投票方式,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老是煽风点火信口开河的教师——毫不客气顶上南墙;无视学校规章我行我素的教师——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打压。遇到这些蛮不讲理的老师时,校长要坚决坚持原则,毫不让步,利用上上下下的力量让她(他)折服。值得警醒的是:我们处理这类事物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只要她(他)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其他工作该表扬的一定要及时表扬,不能带主观意见或埋怨在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作为校长,我真的企盼上苍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校园江湖中的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