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边读边想: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深情诉说,缅怀谭老师。默读课文8—10自然段,思考:① 找出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语言,用心读一读, 并说一说大家眼中的谭老师。② 画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边读边写写感受。
3. 升华主题,颂扬师德。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合作学习
1. 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 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谭老师的?你想对谭老师说什么?
我的疑或:
--------------------------------------------------------------------
6.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引出人物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2.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见导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部分。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内容见导学案中“合作学习”部分。
4.课堂展示
展示一:展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展示二:展示合作学习部分的内容
5.总结提升
这就是谭老师,一个关爱女儿的好父亲;这就是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
6.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三、四
【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地震前 谭老师平静地上课
地震了 护住学生 英勇牺牲 学生得救 地震后 缅怀追忆
教学反思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边读边想: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深情诉说,缅怀谭老师。默读课文8—10自然段,思考:① 找出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语言,用心读一读, 并说一说大家眼中的谭老师。② 画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边读边写写感受。
3. 升华主题,颂扬师德。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合作学习
1. 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 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谭老师的?你想对谭老师说什么?
我的疑或:
--------------------------------------------------------------------
6.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引出人物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2.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见导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部分。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内容见导学案中“合作学习”部分。
4.课堂展示
展示一:展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展示二:展示合作学习部分的内容
5.总结提升
这就是谭老师,一个关爱女儿的好父亲;这就是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
6.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三、四
【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地震前 谭老师平静地上课
地震了 护住学生 英勇牺牲 学生得救 地震后 缅怀追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