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部分内容读书汇报作文10500字

高一作文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汇报的汇报内容是 陶行知先生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第二篇是“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 第三篇是“教育与科学方法”。接下来我将从 主要内容、好句好段、对我的启 发 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汇报第一篇文章“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该文是陶先生在 1922 年3月发表的。该文明确提出“中国应通过国际教育会议这一形式参与到国际教育运动中,以展示中国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在动荡的政局中所取得的成绩”。他在文中首先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会议的目的在于:“在中国教育得到世界更广泛的认同和更充分的发展的基础上,使其在世界文化中占一地位,进而谋求对世界教育的贡献。”其后,他通过追述中国参与国际教育会议的历程,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的迫切性。最后陶行知先生还明确提出了利用国际教育会议将中国教育向世界推介的思路,“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别人晓得自己。”这篇文章先后在《新教育》《中华教育界》和《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在知识界尤其是教育界影响较大。它是近代中国第一篇系统阐述关于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的文章,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解决国际教育的问题,谈何容易,是必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彻底的明白了,然后才能谈到解决。若想彻底的明了,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被人晓得自己。自明,明他,他明,是解决二人以上的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两国问题的根本方法。若想解决国际的教育问题,怕也跑不出这个范围。总的来说,国际教育运动,是一天多似一天的,我们是一定要参与的;我们以前参与这种运动是无准备的,以后得准本一定要靠着自有的成绩,才能和人交换,自己明白自己,更是和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初步。

接下来是我的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在中外教育交流和冲突中, 陶行知积极主张中国教育要参与到国际教育运动中去。他充分利用国际教育会议这一舞台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 以使中国教育在世界文化中不仅有一席之地, 且要为其作第一流的贡献。陶行知向国际教育会议提交的报告都是其本人亲自参与的改造中国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 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今天, 深入研究和考察陶行知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的方式、内容、特点及影响, 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汇报第二篇文章,“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文章提出大学教育的要素约有两端:一个是使学生养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于解决问题应当采取的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应当据的根本观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另一个是 先生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即大学的教师与学生彼此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第一个要素是关于思想,第二个要素是关于情操。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科学的方法大概可分为五步,1觉得问题,2. 什么是问题3. 设法解决问题,4. 选择方法5. 印证。科学根本的观念:1客观2数量观3不可过用科学。

接下来是我的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在本文中陶先生主要谈了大学教育的要素。这对我们现在的大

学教育仍有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大学教育是要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学学生人人能用科学方法来解决他们个人的问题,那么久而久之,成绩自然是很大。大学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但就我们的大学本科阶段来看,虽不敢一概而论,大约十之八九又一种通病,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太疏远了分析原因,教师队伍数量是否充裕,教师与学生人数是否成合适的比例,学校的学习科研氛围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时提到: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一是大学之大在于教,即一流的教授和教学。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要有获得社会认可的知识发现、创造性研究成果,还要有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继续发现、研究;二是大学之大在于课,即常规课程要有深度和广度,能为学生提供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是比较先进或最先进的;三是大学之大在于生,即历届毕业生的社会声望和成就。衡量毕业生的成就是有没有学生、有多少学生对自然规律、人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先导作用。

最后来汇报第三篇文章“教育与科学方法”。讲的是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文章首先科学方法的步骤与要素。科学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第四步,有了这些方法然后再去选择。 第五步,针对最后选择出来的方法还要实验一番。科学方法的要素有1. 客观2. 数目的观念。 最后讲教育的重要部分即1组织2 教材3. 工具。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现在的教育有两种:(一)如一个新学生坐在洋车上,叫车夫拉着拼命的跑几十里,结果自然是学生逸,车夫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恐怕还是不能。(二)如一去不坐车,不识路就问警察,自然是辛苦一点,但走到回来时,保管还能回来的。

接下来是我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文中讲到,科学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第四步,有了这些方法然后再去选择。 第五步,针对最后选择出来的方法还要实验一番。经过这五步功夫,然后才能解决一个问题。这五步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无论是化学,是物理,是生物学,都用这个方法以解决困难。看完这段话,我的感触较深。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探究。针对我们专业来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他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讨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与陶先生讲到的五步是一样的意思。将科学的步骤与观念应用到教育上,必定会解决很多的教育问题。正如陶先生文中结尾所讲:“每个人都存用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个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的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成效。”

以上是所有的汇报内容,谢谢大家!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一)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

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我谈谈两点感想:

(一) 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春游,带着孩子来公园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 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 学得多教得多; 学得少教得少; 学得快教得快; 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

在 “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吗?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他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二)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矗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 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 “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 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十分难能可贵! 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三)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

《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 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

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二、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四)

作为一名教师, 多读些教育著作, 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最近,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 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

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 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 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 “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 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 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 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 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 授业; 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汇报的汇报内容是 陶行知先生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第二篇是“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 第三篇是“教育与科学方法”。接下来我将从 主要内容、好句好段、对我的启 发 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汇报第一篇文章“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该文是陶先生在 1922 年3月发表的。该文明确提出“中国应通过国际教育会议这一形式参与到国际教育运动中,以展示中国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在动荡的政局中所取得的成绩”。他在文中首先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会议的目的在于:“在中国教育得到世界更广泛的认同和更充分的发展的基础上,使其在世界文化中占一地位,进而谋求对世界教育的贡献。”其后,他通过追述中国参与国际教育会议的历程,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的迫切性。最后陶行知先生还明确提出了利用国际教育会议将中国教育向世界推介的思路,“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别人晓得自己。”这篇文章先后在《新教育》《中华教育界》和《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在知识界尤其是教育界影响较大。它是近代中国第一篇系统阐述关于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的文章,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解决国际教育的问题,谈何容易,是必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彻底的明白了,然后才能谈到解决。若想彻底的明了,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被人晓得自己。自明,明他,他明,是解决二人以上的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两国问题的根本方法。若想解决国际的教育问题,怕也跑不出这个范围。总的来说,国际教育运动,是一天多似一天的,我们是一定要参与的;我们以前参与这种运动是无准备的,以后得准本一定要靠着自有的成绩,才能和人交换,自己明白自己,更是和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初步。

接下来是我的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在中外教育交流和冲突中, 陶行知积极主张中国教育要参与到国际教育运动中去。他充分利用国际教育会议这一舞台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 以使中国教育在世界文化中不仅有一席之地, 且要为其作第一流的贡献。陶行知向国际教育会议提交的报告都是其本人亲自参与的改造中国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 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今天, 深入研究和考察陶行知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的方式、内容、特点及影响, 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汇报第二篇文章,“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文章提出大学教育的要素约有两端:一个是使学生养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于解决问题应当采取的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应当据的根本观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另一个是 先生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即大学的教师与学生彼此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第一个要素是关于思想,第二个要素是关于情操。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科学的方法大概可分为五步,1觉得问题,2. 什么是问题3. 设法解决问题,4. 选择方法5. 印证。科学根本的观念:1客观2数量观3不可过用科学。

接下来是我的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在本文中陶先生主要谈了大学教育的要素。这对我们现在的大

学教育仍有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大学教育是要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学学生人人能用科学方法来解决他们个人的问题,那么久而久之,成绩自然是很大。大学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但就我们的大学本科阶段来看,虽不敢一概而论,大约十之八九又一种通病,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太疏远了分析原因,教师队伍数量是否充裕,教师与学生人数是否成合适的比例,学校的学习科研氛围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时提到: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一是大学之大在于教,即一流的教授和教学。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要有获得社会认可的知识发现、创造性研究成果,还要有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继续发现、研究;二是大学之大在于课,即常规课程要有深度和广度,能为学生提供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是比较先进或最先进的;三是大学之大在于生,即历届毕业生的社会声望和成就。衡量毕业生的成就是有没有学生、有多少学生对自然规律、人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先导作用。

最后来汇报第三篇文章“教育与科学方法”。讲的是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文章首先科学方法的步骤与要素。科学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第四步,有了这些方法然后再去选择。 第五步,针对最后选择出来的方法还要实验一番。科学方法的要素有1. 客观2. 数目的观念。 最后讲教育的重要部分即1组织2 教材3. 工具。

文章中的好句好段有:现在的教育有两种:(一)如一个新学生坐在洋车上,叫车夫拉着拼命的跑几十里,结果自然是学生逸,车夫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恐怕还是不能。(二)如一去不坐车,不识路就问警察,自然是辛苦一点,但走到回来时,保管还能回来的。

接下来是我读完本篇文章的感想:文中讲到,科学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第四步,有了这些方法然后再去选择。 第五步,针对最后选择出来的方法还要实验一番。经过这五步功夫,然后才能解决一个问题。这五步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无论是化学,是物理,是生物学,都用这个方法以解决困难。看完这段话,我的感触较深。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探究。针对我们专业来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他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讨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与陶先生讲到的五步是一样的意思。将科学的步骤与观念应用到教育上,必定会解决很多的教育问题。正如陶先生文中结尾所讲:“每个人都存用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个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的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成效。”

以上是所有的汇报内容,谢谢大家!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一)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

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我谈谈两点感想:

(一) 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春游,带着孩子来公园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 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 学得多教得多; 学得少教得少; 学得快教得快; 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

在 “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吗?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他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二)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矗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 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 “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 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十分难能可贵! 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三)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

《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 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

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二、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陶行知文集》教师读书笔记大全(四)

作为一名教师, 多读些教育著作, 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最近,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 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

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 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 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 “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 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 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 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 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 授业; 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相关作文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作文1300字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阳城小学 韩素敏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读好书更为必要. 最近我研读了< ...

  • 转江小学"我是读书小明星"阅读活动方案作文5900字
  • 1 转江小学"我是读书小明星"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开展"朝阳"读书活动,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

  •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作文2100字
  •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西马池小学 刘丽 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qu ...

  •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作文17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作文,教师没有爱,教学就会没有动力.没有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要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更多关于<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假期里细细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着这本书籍, 陶行知 ...

  • 读陶行知有感作文1000字
  •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王素娟 近日,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读完,使我感到收获颇多.不仅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发展:更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堪称我辈的楷模.既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那我就结合陶先生的言行. ...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作文2000字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枫埠校区 陈倩倩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 ...

  • 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作文1600字
  •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 ...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400字作文2600字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400字]<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缺的,<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400字.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 ...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3800字
  • 我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内容摘要: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