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学校:凉水河中心小学 主备人:杨小庆
指导备课:孙建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生用具:生字卡片 、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
3、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
学生用具:生字卡片 、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会生字,在做出生字卡片。
2、自己学一学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找一找本课的近反义词,多音字。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播放武夷山的风景,让同学们欣赏,感受身处其中的美好。
师:同学们喜欢这里的景色吗?猜猜这是什么地方?„„(板书:武夷山)„„老师介绍武夷山的地理位置„„(武夷山位于北部,方圆70平方公里,山不高有高山之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
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武夷山吗?这么美丽、神奇、雄伟、迷人,那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武夷山”。(板书:美丽)知道这时该怎么读课题?指名试读,学生一起读课题,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三、合作学习检查预习
1、同学们美丽的武夷山欢迎你们。(课件展示图片)不过进入武夷山之前,得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信心吗?拿出生字卡片,自己读一读。
3、大屏幕出示字词,带拼音指名读词-去掉拼音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齐读生词
4、小组合作完成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试着说一句话。
四、汇报点拨
1、每组同学拿出生字卡片,派一名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2、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汇报,质疑,纠正。
3、教师根据汇报质疑进行点评。
五、熟读课文
1. 聪明的孩子们都和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你想带着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武夷山吗?看着课文,静静地听老师读一读。(可以让想发表感受的学生谈一谈。)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这么美的课文,听着就让小朋友们陶醉。自己静静地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就把这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 读好了吗?你喜欢哪个自然段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六、书写生字
1、教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选取两个生字教师进行书写,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中描一描,写一写,学生互评,教师进行指导。
七、本课小结
让同学们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重难点: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本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武夷山》。(出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武夷山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武夷山的位置、溪水环绕、弯曲回转)
第一段:学习“溪水环绕、弯曲回转、水道、福建省西北部”(课件图片展示,看图理解)
武夷山九曲溪,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临水可望山,登山可望水。正是所谓的“曲曲山回转,山山水抱流”。
师:这幅景象美不美,谁来美美的读(指名)
2、那山是怎样的山,水又是怎样的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2)全体同学进行交流。
A 、山
山奇:①指导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惊奇的语气)②山峰还会像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山险:①理解“险峻”,武夷山最险的是哪里?②欣赏图片,指导朗读:你走上去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受读一读。
B 、水
水清:武夷山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真清呀!还能看见什么?
水静: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欣赏图片,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为何说是水上的风景画?(两岸美丽的风景倒影在水中)
练习句式: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 )。
小结:武夷山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感情读文(指名读—评价—再读)。
这么清这么静的溪水叫什么名字?(九曲溪)远远望去,这条环绕在大山之间的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什么?(大山的腰带)
三、情境再现,总结全文
1、现在我们就来到这美丽的地方,可以怎样游览?请大家轻
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播放音乐)
2、我们可以怎样游览?
了解竹筏:看图,既简单有古老的竹筏,书上称作什么样的竹筏?
理解“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徐徐、入诗入画”。指名读,默读体会。
学习句式: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可以( ),也可以( )。
3、现在就让我们坐在这古朴的竹筏上,一起去游览如诗如画的武夷山。(齐读)坐在古朴的竹筏上„„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做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并选取一篇关于名胜古迹的课文读一读。
板书设计: 山: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游人 “入诗入画”
(如诗如画)水:清、静
二年级上册《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学校:凉水河中心小学 主备人:杨小庆
指导备课:孙建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生用具:生字卡片 、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
3、在读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
学生用具:生字卡片 、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会生字,在做出生字卡片。
2、自己学一学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找一找本课的近反义词,多音字。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播放武夷山的风景,让同学们欣赏,感受身处其中的美好。
师:同学们喜欢这里的景色吗?猜猜这是什么地方?„„(板书:武夷山)„„老师介绍武夷山的地理位置„„(武夷山位于北部,方圆70平方公里,山不高有高山之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
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武夷山吗?这么美丽、神奇、雄伟、迷人,那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武夷山”。(板书:美丽)知道这时该怎么读课题?指名试读,学生一起读课题,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三、合作学习检查预习
1、同学们美丽的武夷山欢迎你们。(课件展示图片)不过进入武夷山之前,得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信心吗?拿出生字卡片,自己读一读。
3、大屏幕出示字词,带拼音指名读词-去掉拼音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齐读生词
4、小组合作完成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试着说一句话。
四、汇报点拨
1、每组同学拿出生字卡片,派一名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2、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汇报,质疑,纠正。
3、教师根据汇报质疑进行点评。
五、熟读课文
1. 聪明的孩子们都和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你想带着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武夷山吗?看着课文,静静地听老师读一读。(可以让想发表感受的学生谈一谈。)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这么美的课文,听着就让小朋友们陶醉。自己静静地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就把这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 读好了吗?你喜欢哪个自然段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六、书写生字
1、教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选取两个生字教师进行书写,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中描一描,写一写,学生互评,教师进行指导。
七、本课小结
让同学们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重难点: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本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武夷山》。(出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武夷山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武夷山的位置、溪水环绕、弯曲回转)
第一段:学习“溪水环绕、弯曲回转、水道、福建省西北部”(课件图片展示,看图理解)
武夷山九曲溪,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临水可望山,登山可望水。正是所谓的“曲曲山回转,山山水抱流”。
师:这幅景象美不美,谁来美美的读(指名)
2、那山是怎样的山,水又是怎样的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2)全体同学进行交流。
A 、山
山奇:①指导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惊奇的语气)②山峰还会像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山险:①理解“险峻”,武夷山最险的是哪里?②欣赏图片,指导朗读:你走上去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受读一读。
B 、水
水清:武夷山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真清呀!还能看见什么?
水静: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欣赏图片,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为何说是水上的风景画?(两岸美丽的风景倒影在水中)
练习句式: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 )。
小结:武夷山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感情读文(指名读—评价—再读)。
这么清这么静的溪水叫什么名字?(九曲溪)远远望去,这条环绕在大山之间的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什么?(大山的腰带)
三、情境再现,总结全文
1、现在我们就来到这美丽的地方,可以怎样游览?请大家轻
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播放音乐)
2、我们可以怎样游览?
了解竹筏:看图,既简单有古老的竹筏,书上称作什么样的竹筏?
理解“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徐徐、入诗入画”。指名读,默读体会。
学习句式: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可以( ),也可以( )。
3、现在就让我们坐在这古朴的竹筏上,一起去游览如诗如画的武夷山。(齐读)坐在古朴的竹筏上„„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做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并选取一篇关于名胜古迹的课文读一读。
板书设计: 山: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游人 “入诗入画”
(如诗如画)水: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