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的兴衰作文1300字

初三作文

我的故乡在农村,在我们村的主街上有一口水井,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究竟有多大年龄了。

出生在1994年的我从小就记得我们全村的人畜用水全靠着这口老井。

那时取水用的桶、挑水用的扁担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用具——听说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或黎明、或傍晚都从这口老井里取水、挑水、提水,人多时挑水的人往往还得排成长队。每当此时,挑水时扁担发出的吱吱呀呀声此起彼伏,成为小村一首别具风味的“奏鸣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天取水、挑水、提水就成了村民们生活的“必修课”。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回到家里,常会舀上一瓢老井水一饮而尽,然后抹抹嘴角说:“真甜啊”!就象慈母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一样,老井用清冽的井水滋养着小村的历代村民。

人们总会因为无知与贪婪而自尝苦果。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大家渐渐发现:从老井挑回的水放上一夜后,表面就会结上一层“白膜”,水喝到嘴里也从原来的甘冽变得有些苦咸了,听大人们说这是因为村庄附近的小炼铁厂、小炼焦厂污染造成的。于是村里不少人家开始打三四十米深的压水井,深层的水吃起来比老井的水好些,很多人就开始吃这种水;老井的水虽然还有人饮用,但往日熙熙攘攘的挑水场面已经难得一见了。

眼间,我上了小学四年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支部、村委会下决心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筹资二十余万元打了两眼120多米的深井,在村里铺设了供水管道,让每个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水,一时间老井边上门可罗雀。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人们发现水管中的水变浑了,口感也不如以前。经过水利部门化验,这两眼深井的水质并未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于是人们纷纷放弃水管、重奔老井挑水去了。

前年——也就是我升入初中那年,国家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刘村镇在杨家庄村打了管井、修建了供水高塔,拉开了全镇“饮水济困工程”的序幕。十多里地外的自来水引进了我们村,人们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优质的自来水,大家再也不用吃劣质水、不用去老井边上排队挑水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饮水机,人们泡茶、喝开水也不用自来水而改用纯净水了;至于老井的水根本没有人饮用了,人们只是洗衣、洗车时才偶尔想起用它。

有人说:“反正老井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又在大街上、怪碍事的,不如把它填平算了。”我却认为:老井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一来它以自己的无私滋养了一代代的村民,从感情上很多人舍不得填平它;二来老井毕竟见证了一段历史,它从受宠爱到被冷落的遭遇不正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吗?——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又何止于吃水一个方面呢?

目睹着老井的兴衰,我渐渐由不谙世事的小孩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明年我就要初中毕业了,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我将参加工作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军之中。我坚信:只要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光明大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指导教师:张勤

我的故乡在农村,在我们村的主街上有一口水井,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究竟有多大年龄了。

出生在1994年的我从小就记得我们全村的人畜用水全靠着这口老井。

那时取水用的桶、挑水用的扁担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用具——听说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或黎明、或傍晚都从这口老井里取水、挑水、提水,人多时挑水的人往往还得排成长队。每当此时,挑水时扁担发出的吱吱呀呀声此起彼伏,成为小村一首别具风味的“奏鸣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天取水、挑水、提水就成了村民们生活的“必修课”。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回到家里,常会舀上一瓢老井水一饮而尽,然后抹抹嘴角说:“真甜啊”!就象慈母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一样,老井用清冽的井水滋养着小村的历代村民。

人们总会因为无知与贪婪而自尝苦果。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大家渐渐发现:从老井挑回的水放上一夜后,表面就会结上一层“白膜”,水喝到嘴里也从原来的甘冽变得有些苦咸了,听大人们说这是因为村庄附近的小炼铁厂、小炼焦厂污染造成的。于是村里不少人家开始打三四十米深的压水井,深层的水吃起来比老井的水好些,很多人就开始吃这种水;老井的水虽然还有人饮用,但往日熙熙攘攘的挑水场面已经难得一见了。

眼间,我上了小学四年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支部、村委会下决心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筹资二十余万元打了两眼120多米的深井,在村里铺设了供水管道,让每个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水,一时间老井边上门可罗雀。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人们发现水管中的水变浑了,口感也不如以前。经过水利部门化验,这两眼深井的水质并未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于是人们纷纷放弃水管、重奔老井挑水去了。

前年——也就是我升入初中那年,国家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刘村镇在杨家庄村打了管井、修建了供水高塔,拉开了全镇“饮水济困工程”的序幕。十多里地外的自来水引进了我们村,人们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优质的自来水,大家再也不用吃劣质水、不用去老井边上排队挑水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饮水机,人们泡茶、喝开水也不用自来水而改用纯净水了;至于老井的水根本没有人饮用了,人们只是洗衣、洗车时才偶尔想起用它。

有人说:“反正老井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又在大街上、怪碍事的,不如把它填平算了。”我却认为:老井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一来它以自己的无私滋养了一代代的村民,从感情上很多人舍不得填平它;二来老井毕竟见证了一段历史,它从受宠爱到被冷落的遭遇不正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吗?——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又何止于吃水一个方面呢?

目睹着老井的兴衰,我渐渐由不谙世事的小孩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明年我就要初中毕业了,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我将参加工作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军之中。我坚信:只要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光明大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指导教师:张勤


相关作文

  • 我爱家乡作文600字
  • 我的家乡在乡下. 一个池塘边有几块菜地.菜地里长年都是绿油油的,池塘里的水是翠绿的.从远处看池塘里的水像一块翡翠.池塘边常有人干完活在塘边洗脚,洗拖把等.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有一口老井,它的水的颜色恰恰与池塘中的颜色相反,那里的水清澈无比,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水草,水底的沙石. 老井旁边总是人来人往.不论 ...

  • 阮圩古井作文1100字
  •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有一口古井,因座落在阮家圩内,人们习惯叫阮井.听老人说这口井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原先井口旁树立着一块石碑,碑文上镌刻着阮姓打井捐款人的名字,可惜这块石碑在"文革"中被毁了.也不知何种原因,早在明末时期,阮氏家族丢下阮家圩几百亩良田,移居越南了.现在这里居住的 ...

  • 那口老井,逝去的岁月作文1000字
  • 那口老井,逝去的岁月 老家,那又破又旧的井,承载了我的青岁月.随着时代的迁移渐渐消磨在我的脑海里,只是偶尔在脑海里想起的片刻记得过. 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伴着几个玩伴,躲在边玩着过家家,不时的向井里望去,那个笑盈盈的自己在的漾下更加欢腾.那井不深,两三米的样子,四周长满了绿苔,只是偶尔在边冒出条小鱼 ...

  • 那口老井,逝去的岁月作文1000字
  • 老家,那又破又旧的井,承载了我的青岁月.随着时代的迁移渐渐消磨在我的脑海里,只是偶尔在脑海里想起的片刻记得过. 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伴着几个玩伴,躲在边玩着过家家,不时的向井里望去,那个笑盈盈的自己在的漾下更加欢腾.那井不深,两三米的样子,四周长满了绿苔,只是偶尔在边冒出条小鱼小虾来我们便欣然鼓舞, ...

  • 老井作文800字
  • 井水每天飞速在消耗着,地下水也不再涌上来,这是个不好的预兆.我不怕,但有些许不甘心,只是,只是想得到宽恕罢了.还能活多久,大概不会太长吧,我想. 对这个小村最初的印象,是突如其来的充实感和那些人的欢呼声.我很疲惫,掀了掀眼皮,只看见一群小孩围绕着我,好奇的眼光聚集我身上.我尝试动一下,无奈,我太累了 ...

  • 改写[花木兰]作文400字
  • 花木兰打完仗,骑着她的战马回到了故乡,她顺着记忆中的路线摸索回了家.好几年不见了,不知大姐嫁人了没,小弟考中科举没,她一边想着,一边马不停蹄的赶着路,她多么想念自己的父母,她多么希望他们的身体还和以前一样好. 到了家,她看见的还是十年以前的那副场景:大门正对的是那九亩田地:田地旁,还是那口老井,老井 ...

  • 美食王国作文500字
  • 有一天,我正准备回家,突然掉进了一口古式老井. 我吓坏了,大声喊救命.但是眼前一幕突然变了,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我飘呀飘,慢慢地落到一间小屋子里.我发现我变小了,这是在哪里呢?我又紧张又好奇.突然,一个扩音器响亮地叫着我的名字,"梅佳芮,请走进小门."我就推门进去了.接着, ...

  • 一场美食梦作文500字
  • 有一天,我正准备回家,突然掉进了一口古式老井. 我吓坏了,大声喊救命.但是眼前一幕突然变了,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我飘呀飘,慢慢地落到一间小屋子里.我发现我变小了,这是在哪里呢?我又紧张又好奇.突然,一个扩音器响亮地叫着我的名字,"梅佳芮,请走进小门."我就推门进去了.接着, ...

  • 生活还要继续作文900字
  • 从很小的时候,女孩知道了"代沟"这个词,并用她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知道如何使用了. 女孩和父母有代沟,很深很深,就像古老的弄堂里那废弃的老井一样,黑黑的,脏脏的.正因为黑暗,肮脏,才使这口井贯穿整个弄堂.曾经,老井的水救过大家的命. 女孩的父母一直吵架,风波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