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的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黄光德 2013.11.24
教学目标:
1. 读懂文章,概括内容.
2. 探究内容,明确主旨.
3. 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教学方法:读—写—悟——感.
教学流程:
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5—18分钟).
1. 课文可以分为几大板块,试说明理由
三大板块 A. (1)——(11)
B. (12)——(18)
C. (19)——(24)
理由①围绕父亲的背写了三个场面 ②时间的推移写了三件事
总结:理清结构(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可以抓住依据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情感的变化或线索的串连。
2. 根据几大板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A. 母亲为父亲刮背
B. “我”背父亲去看病
C. “我”为父亲擦背
二、浏览课文,围绕三件事,作者还写了哪些相关的事,有什么情感? 仿事例填空。(8分钟)
示例:母亲为父亲刮背——“一震”——父亲背我看电影——陶醉 我背父亲去看病——( )——父亲背爷爷去医院——伤感 我为父亲擦背——(祝愿)——父亲为我擦背——( ) 总结①父慈子,子爱父,即父子情深
②探究内容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方法一)还可以找关键语句(抒
2 情句、议论句),还可用卒章显志的的方法看出主题。
三、本文感人至深,如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样,语言平实,但饱含深情,请大家找出你认为能出考题的语句,并尝试着出两道题目作为语言赏析题,并做出自己的标答。(10分钟)
预设:下面语句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 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妈来了再说。“
2. 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
四、价值探究(8分钟)
为什么要插写父亲背爷爷去医院的情景?
爷爷 背
父亲 背
(想象)背 儿子
(回忆)背
总结:①亲情永恒,学会感恩
②责任意识,铁背担道义
五、课后作业(练笔)
妈妈的脚步声
板书设计:父亲的背
母亲为父亲刮背 → 父亲背“我”看电影
“我”背父亲去看病 → 父亲背爷爷去医院
“我”为父亲擦背 → 父亲为我擦背
(感恩) (责任)
父子情深
1 《父亲的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黄光德 2013.11.24
教学目标:
1. 读懂文章,概括内容.
2. 探究内容,明确主旨.
3. 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教学方法:读—写—悟——感.
教学流程:
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5—18分钟).
1. 课文可以分为几大板块,试说明理由
三大板块 A. (1)——(11)
B. (12)——(18)
C. (19)——(24)
理由①围绕父亲的背写了三个场面 ②时间的推移写了三件事
总结:理清结构(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可以抓住依据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情感的变化或线索的串连。
2. 根据几大板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A. 母亲为父亲刮背
B. “我”背父亲去看病
C. “我”为父亲擦背
二、浏览课文,围绕三件事,作者还写了哪些相关的事,有什么情感? 仿事例填空。(8分钟)
示例:母亲为父亲刮背——“一震”——父亲背我看电影——陶醉 我背父亲去看病——( )——父亲背爷爷去医院——伤感 我为父亲擦背——(祝愿)——父亲为我擦背——( ) 总结①父慈子,子爱父,即父子情深
②探究内容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方法一)还可以找关键语句(抒
2 情句、议论句),还可用卒章显志的的方法看出主题。
三、本文感人至深,如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样,语言平实,但饱含深情,请大家找出你认为能出考题的语句,并尝试着出两道题目作为语言赏析题,并做出自己的标答。(10分钟)
预设:下面语句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 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妈来了再说。“
2. 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
四、价值探究(8分钟)
为什么要插写父亲背爷爷去医院的情景?
爷爷 背
父亲 背
(想象)背 儿子
(回忆)背
总结:①亲情永恒,学会感恩
②责任意识,铁背担道义
五、课后作业(练笔)
妈妈的脚步声
板书设计:父亲的背
母亲为父亲刮背 → 父亲背“我”看电影
“我”背父亲去看病 → 父亲背爷爷去医院
“我”为父亲擦背 → 父亲为我擦背
(感恩) (责任)
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