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鸟的天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 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专题中的第三篇课文,文中记叙了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课文语言优美、动静结合、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即使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这难得的奇观,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第 2 页 共 7 页 知识与技能:
1. 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
2.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说学法
第 3 页 共 7 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七、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我会用语言这样描绘创设“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设计意图】老师的激情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看听结合,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中,有利于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二) 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当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时,我设疑: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每次都看见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圈点勾画。 在交流读书情况之后,我和学生共同理清了线索,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读,并用圈点勾画的
第 4 页 共 7 页 读书方法去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 自主探究、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我是分三步教学的。
1. 抓段落,感受静态与动态之美。
首先设疑: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景象呢?
当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则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出示课件,情景再现,对比欣赏体会作者两次所见到的两种不同的美:(出示课件)一是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二是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略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2. 抓句子,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和优美。
学生在欣赏画面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和“哪个句子写得好?”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选择了两个句子来体会描写大榕树语言的特点,并出示图片直观地了解。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树大)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茂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
第 5 页 共 7 页 在学生感受到树叶的翠绿美、光泽美之后,重点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含的无限生机等。在朗读、想象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向学生展示了大榕树的近景和远景,树叶的颜色。学生在观察朗读后很快地理解了“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和庞大的特点,并启发引导学生知道作者就是抓住榕树的枝、叶、根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这种方法就是静态描写。
在领略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之后,我再次设疑:你们还想了解鸟的天堂的动态美吗?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第十二、十三自然段吧,看作者是抓住鸟儿的哪些方面突出鸟之多的?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情境欣赏和朗读体会来解决问题。
3. 抓朗读与背诵,促感悟。
(1)我让学生互读优美语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2)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抓句段朗读背诵让学生感受到静态与动态之美,体会到语言的生
第 6 页 共 7 页 动、准确和优美,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也落实了训练重点。
(四)引发讨论,共同环保
在学生体会到这里的美丽,体会到鸟儿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快乐生
活、繁衍时,当作者恋恋不舍告别这里时,发出由衷的感慨:那“鸟
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两个鸟的天堂不同
的含义,再次激起学生的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1. 图片欣赏。(出示课件)
2.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观赏到的情境展开讨论。
3. 交流汇报后,我和学生达成共识:这里之所以成为鸟儿的乐园,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
鸟儿。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作业设计
1.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
2. 仿照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主要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主动积累和
运用语言,读写结合。
八、说板书设计
树:(静态) 大 茂盛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鸟:(动态) 多 欢快
第 7 页 共 7 页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体会到人们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九、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理清线索,自主探究,品读感悟,合作探讨,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到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凭借情境品语感”,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然而,教学是开放到的、多元的、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预示着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说课难免不当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 1 页 共 7 页 《鸟的天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 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专题中的第三篇课文,文中记叙了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课文语言优美、动静结合、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即使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这难得的奇观,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第 2 页 共 7 页 知识与技能:
1. 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
2.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说学法
第 3 页 共 7 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七、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我会用语言这样描绘创设“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设计意图】老师的激情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看听结合,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中,有利于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二) 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当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时,我设疑: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每次都看见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圈点勾画。 在交流读书情况之后,我和学生共同理清了线索,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读,并用圈点勾画的
第 4 页 共 7 页 读书方法去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 自主探究、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我是分三步教学的。
1. 抓段落,感受静态与动态之美。
首先设疑: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景象呢?
当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则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出示课件,情景再现,对比欣赏体会作者两次所见到的两种不同的美:(出示课件)一是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二是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略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2. 抓句子,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和优美。
学生在欣赏画面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和“哪个句子写得好?”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选择了两个句子来体会描写大榕树语言的特点,并出示图片直观地了解。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树大)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茂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
第 5 页 共 7 页 在学生感受到树叶的翠绿美、光泽美之后,重点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含的无限生机等。在朗读、想象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向学生展示了大榕树的近景和远景,树叶的颜色。学生在观察朗读后很快地理解了“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和庞大的特点,并启发引导学生知道作者就是抓住榕树的枝、叶、根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这种方法就是静态描写。
在领略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之后,我再次设疑:你们还想了解鸟的天堂的动态美吗?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第十二、十三自然段吧,看作者是抓住鸟儿的哪些方面突出鸟之多的?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情境欣赏和朗读体会来解决问题。
3. 抓朗读与背诵,促感悟。
(1)我让学生互读优美语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2)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抓句段朗读背诵让学生感受到静态与动态之美,体会到语言的生
第 6 页 共 7 页 动、准确和优美,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也落实了训练重点。
(四)引发讨论,共同环保
在学生体会到这里的美丽,体会到鸟儿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快乐生
活、繁衍时,当作者恋恋不舍告别这里时,发出由衷的感慨:那“鸟
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两个鸟的天堂不同
的含义,再次激起学生的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1. 图片欣赏。(出示课件)
2.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观赏到的情境展开讨论。
3. 交流汇报后,我和学生达成共识:这里之所以成为鸟儿的乐园,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
鸟儿。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作业设计
1.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
2. 仿照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主要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主动积累和
运用语言,读写结合。
八、说板书设计
树:(静态) 大 茂盛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鸟:(动态) 多 欢快
第 7 页 共 7 页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体会到人们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九、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理清线索,自主探究,品读感悟,合作探讨,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到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凭借情境品语感”,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然而,教学是开放到的、多元的、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预示着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说课难免不当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