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反思作文2100字

六年级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投影打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中小学教育所要求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教师板书:百草园导游培训课

(二)美点概览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 提出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概括百草园的妙处。

2. 学生初读课文。

3. 学生汇报初读情况。(指名回答)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

4. 概括百草园的美点。

学生回答,引导比较。教师板书: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

(三)美点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美在何处?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

1. 提出阅读提示。

(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

(2)为什么作者叙述美女蛇的传说?

(3)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

2. 学生细读课文。

3.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指名回答,组织讨论)

方法一:打出投影片(两幅:一幅与第2自然段对应,一幅与雪地捕鸟对应),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

方法二:组织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方法三: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动词的准确使用。

(四)练写“导游词”

1. 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

2. 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问题:

(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

3. 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

引导点拨一:介绍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二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调动游客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胜任导游工作。

引导点拨二:介绍景物能调动游客的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是一个出色导游的素质。

4.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

(五)课堂“导游”

1. 组内选出“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

2. 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导游百草园。

二、教学设计反思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

整节课安排了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质疑问难,小组研讨,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和组内、全班“导游”等活动,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组内评选“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和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学生读文前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难点内容探究的引导点拨,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

2. 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美点概览”“美点欣赏”“练写‘导游词’”和“课堂‘导游’”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此次,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了独特的

处理。“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题和第三题,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投影打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中小学教育所要求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教师板书:百草园导游培训课

(二)美点概览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 提出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概括百草园的妙处。

2. 学生初读课文。

3. 学生汇报初读情况。(指名回答)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

4. 概括百草园的美点。

学生回答,引导比较。教师板书: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

(三)美点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美在何处?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

1. 提出阅读提示。

(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

(2)为什么作者叙述美女蛇的传说?

(3)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

2. 学生细读课文。

3.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指名回答,组织讨论)

方法一:打出投影片(两幅:一幅与第2自然段对应,一幅与雪地捕鸟对应),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

方法二:组织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方法三: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动词的准确使用。

(四)练写“导游词”

1. 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

2. 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问题:

(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

3. 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

引导点拨一:介绍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二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调动游客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胜任导游工作。

引导点拨二:介绍景物能调动游客的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是一个出色导游的素质。

4.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

(五)课堂“导游”

1. 组内选出“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

2. 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导游百草园。

二、教学设计反思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

整节课安排了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质疑问难,小组研讨,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和组内、全班“导游”等活动,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组内评选“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和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学生读文前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难点内容探究的引导点拨,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

2. 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美点概览”“美点欣赏”“练写‘导游词’”和“课堂‘导游’”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此次,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了独特的

处理。“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题和第三题,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


相关作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作文4300字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等第 __________ 一.[预习导学.新课导入] 1.知识链接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 家. ...

  •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6400字
  • 1 (十六)总3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qu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作文7100字
  •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 (1)街垒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掌握本文的文学之士,了解<朝花夕拾>. (3)把握课文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 (4)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品赏散文含蓄 ...

  • 鲁迅作文5500字
  •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 ...

  •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700字
  • <朝花夕拾>读后感 国庆节长假期间,在家陪伴女儿学习,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散文集后,令我感触颇多,回忆连连.尤其是其中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由的弥漫,闲暇的有章,引人回忆童年.在此写下一篇读后感,敬请老师批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700字
  • 风,吹着.雨,打着.打醒了愚昧的心,在这儿--鲁迅故里,踏上了对鲁迅的了解之旅' 鲁迅的家很大,物品井然有序的排列,似乎还能闻到繵木的淡淡幽香,幽幽的书香,猛地回忆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这,我来的还是时候,百草园里的草想必是被雨打疼了吧,眼角还余留未逝去的眼泪,却笑着迎客了.偎依在 ...

  • 百草园作文2600字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品位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 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感悟成长. 2.初步了解"现在的成年的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社会现实的不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用作文3300字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三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上册 备课人:七年级语文教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二.知识预习 ⑴ 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菜畦( ) 桑葚( ) 油蛉( ) 蟋 ...

  •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2400字
  • 范文一: 课本里经常出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它们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所以这个暑假我读了这本书.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就是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的收录.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