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青龙虎山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在这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的美好季节里,我们美科公司再次组织全体员工春游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的——龙虎山。
一、印象龙虎山
初入龙虎山,据导游介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因天师张道陵携弟子深居于山,炼丹修道,引神仙知觉,招龙虎现身,取代云锦,随称龙虎山。龙虎山因教而名,更因水出奇,蜿蜒数十里的泸溪河,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融为一体,各领风骚、秀美多姿。
二、悬棺表演
午饭后,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悬棺表演。龙虎山的悬棺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在原始的古代,绝壁上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臵进去的?令人费解称奇。上海同济大学的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 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在每天分四个时段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是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其紧张、精彩、刺激的场面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唯一百米悬崖绝壁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臵进去的?古人为何要将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等“殊荣”等等,已成千古之谜,至今未能破解。为此,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决定:悬赏30万元,邀请国内外有识之士破解之千古之谜。
三、无蚊村、象鼻山
沿着山脚的小路,步行约500米便来到位于泸溪河东岸的许家村,该村板房错落别致,依山傍水,意境万千。村内草木葱茏,古树参天。村前碧波荡漾、舟筏穿梭。据说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臵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没有蚊子的传播途径;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的樟树、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山后有一石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是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的故事。据说,天师的母亲性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是日天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之上,看不尽鸟语花香、水秀山青,奇峰异岭。不觉中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于是母子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天气初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凶狠,天师怕母亲受到骚扰,抽出宝扇,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从此这里再也不见蚊子的影踪。谁是谁非已无从考究,但事实是蚊虫稀少,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极为理想的避暑、养生
胜地。出得无蚊村,本来准备漂流的,可中间出了一点点变故。于是我们接着游览了号称天下第一“旱象”的象鼻山。我们漫步陡峭悬山栈道,拾阶而上,人群在头顶缓慢移动,脚下沟壑狰狞,不感久视,有头晕目眩揪心之感。好不容易登上观景台,眼前忽然开朗,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地扎跟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不禁暗暗感慨大自然的匠心别具、鬼斧神工。再环顾四周,山峦、奇峰连绵,秀丽多姿。远眺天宇,奇峰怪石,虎踞龙盘。倍感超凡脱俗,飘然成仙,近水远山皆有情,融入山水间。
四、泸溪漂流 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乘上了竹筏,欣赏泸溪河的精华景区,河水碧波似染,清新怡然,楚楚动人。水流时而平缓恬静,低声吟唱;时而急流回漩,击荡山崖。水浅处游鱼可数,时聚时散。水深处碧不见底,微波荡漾。当竹筏行至仙水岩时,您便进入了天造地设的“十不得”美景(“云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献花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莲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道堂坐不得”、“石鼓敲不得”) 倾听筏工的讲解,细观美景,让您惊叹不已: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让您远离都市的喧嚣、忘却世俗的烦恼,融入画卷中。真是筏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大上清宫
出仙女岩驱车赶往上清宫景点。由于《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关于一百零八将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的描述和拍摄取景,使得上清宫成为龙虎山知名度最高的一处景观。实际上,上清宫也是龙虎山道教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业等重大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高道们修真养性的阆苑,素有“道教总会”、“百神授职之所”的美称。进入宫内黑灰瓦顶,青灰砖墙,砖券拱门,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渐入仙境的神秘氛围。景点虽有一些独特之处,但感觉人为成分太多,也就显得不足为奇,尤其是伏魔殿中的宣教,总叫人感觉世俗味太浓,过于追求金钱利益,失去道教本身的意义。
六、天师府邸
行程的最后一站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现存六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建的产物。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的建筑风格。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素有“北孔(孔夫子) 南张(张天师) ”之称。院内香樟、月桂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在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圣旨和道袍、铜剑、铜镜等众多文物古迹。天师府不仅提供了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还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唯一让我总感觉那无处不在的功德箱无疑大煞风景。
短暂而快乐的龙虎山之旅结束了,真是一次难忘而甜美的记忆。使我倍加珍惜自然留给我们的美好,愿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与公司同行!
碧水丹青龙虎山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在这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的美好季节里,我们美科公司再次组织全体员工春游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的——龙虎山。
一、印象龙虎山
初入龙虎山,据导游介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因天师张道陵携弟子深居于山,炼丹修道,引神仙知觉,招龙虎现身,取代云锦,随称龙虎山。龙虎山因教而名,更因水出奇,蜿蜒数十里的泸溪河,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融为一体,各领风骚、秀美多姿。
二、悬棺表演
午饭后,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悬棺表演。龙虎山的悬棺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在原始的古代,绝壁上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臵进去的?令人费解称奇。上海同济大学的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 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在每天分四个时段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是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其紧张、精彩、刺激的场面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唯一百米悬崖绝壁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臵进去的?古人为何要将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等“殊荣”等等,已成千古之谜,至今未能破解。为此,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决定:悬赏30万元,邀请国内外有识之士破解之千古之谜。
三、无蚊村、象鼻山
沿着山脚的小路,步行约500米便来到位于泸溪河东岸的许家村,该村板房错落别致,依山傍水,意境万千。村内草木葱茏,古树参天。村前碧波荡漾、舟筏穿梭。据说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臵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没有蚊子的传播途径;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的樟树、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山后有一石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是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的故事。据说,天师的母亲性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是日天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之上,看不尽鸟语花香、水秀山青,奇峰异岭。不觉中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于是母子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天气初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凶狠,天师怕母亲受到骚扰,抽出宝扇,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从此这里再也不见蚊子的影踪。谁是谁非已无从考究,但事实是蚊虫稀少,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极为理想的避暑、养生
胜地。出得无蚊村,本来准备漂流的,可中间出了一点点变故。于是我们接着游览了号称天下第一“旱象”的象鼻山。我们漫步陡峭悬山栈道,拾阶而上,人群在头顶缓慢移动,脚下沟壑狰狞,不感久视,有头晕目眩揪心之感。好不容易登上观景台,眼前忽然开朗,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地扎跟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不禁暗暗感慨大自然的匠心别具、鬼斧神工。再环顾四周,山峦、奇峰连绵,秀丽多姿。远眺天宇,奇峰怪石,虎踞龙盘。倍感超凡脱俗,飘然成仙,近水远山皆有情,融入山水间。
四、泸溪漂流 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乘上了竹筏,欣赏泸溪河的精华景区,河水碧波似染,清新怡然,楚楚动人。水流时而平缓恬静,低声吟唱;时而急流回漩,击荡山崖。水浅处游鱼可数,时聚时散。水深处碧不见底,微波荡漾。当竹筏行至仙水岩时,您便进入了天造地设的“十不得”美景(“云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献花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莲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道堂坐不得”、“石鼓敲不得”) 倾听筏工的讲解,细观美景,让您惊叹不已: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让您远离都市的喧嚣、忘却世俗的烦恼,融入画卷中。真是筏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大上清宫
出仙女岩驱车赶往上清宫景点。由于《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关于一百零八将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的描述和拍摄取景,使得上清宫成为龙虎山知名度最高的一处景观。实际上,上清宫也是龙虎山道教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业等重大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高道们修真养性的阆苑,素有“道教总会”、“百神授职之所”的美称。进入宫内黑灰瓦顶,青灰砖墙,砖券拱门,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渐入仙境的神秘氛围。景点虽有一些独特之处,但感觉人为成分太多,也就显得不足为奇,尤其是伏魔殿中的宣教,总叫人感觉世俗味太浓,过于追求金钱利益,失去道教本身的意义。
六、天师府邸
行程的最后一站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现存六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建的产物。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的建筑风格。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素有“北孔(孔夫子) 南张(张天师) ”之称。院内香樟、月桂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在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圣旨和道袍、铜剑、铜镜等众多文物古迹。天师府不仅提供了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还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唯一让我总感觉那无处不在的功德箱无疑大煞风景。
短暂而快乐的龙虎山之旅结束了,真是一次难忘而甜美的记忆。使我倍加珍惜自然留给我们的美好,愿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与公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