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缝沙包》
松山三小 五年级
一、教学分析
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本课让学生利用这些技能缝制沙包,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技能和方法与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各种形状的沙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一些基本的针法,明确沙包的缝制步骤,了解缝制沙包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出缝沙包的基本方法,动手动脑大胆创新缝制出简单的沙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制作布艺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 让学生玩自己做的沙包,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这样,让学生“做”与“玩”相结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课件、沙包样品、针、线、剪刀、各色布片、填充物。 学生准备:针、线、彩笔、剪刀、各色布片、填充物(沙子、粮食)。
2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缝制过程的裁剪要大小适中,对折要正面朝里,缝合要紧密匀称,翻面要不留毛边,装沙要适量,封口要完全严密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沙包既好玩有趣,又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个沙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缝沙包。(板书:缝沙包)
(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与探究
1、欣赏佳作,设想缝制过程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形状的沙包。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
学生:各种形状的沙包。
教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逐一说出。
(2)教师把沙包分别发给各组,叫学生观察并思问题:
①做沙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学生自己看书并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制作沙包的步骤。
学生小节:做沙包需要准备:直尺、彩笔、布、针、线、剪刀、沙子。②检查调查掌握针法:在家里跟妈妈学到了哪些针法?谁愿意把学到的针法与大家分享?(点名到展示台前演示)
平针:左手拿布,右手拿针,从上面穿过去,再穿过来,依次反复(提问:这样一下就穿好几针,有什么好处?——快)
3 回针:开始跟平针一样,从上面穿过去,再穿过来,然后后退一小步,前进一大步,依次进行。
扦针:从上面穿过去,再来到上面,穿过去,再来到上面,依次循环。这种针法比较结实,一般用于封口时。
这是刚才两位学生用平针和回针缝制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力撕怎么样?(用回针缝制的结实)要想我们缝制的沙包结实,我们可以选用哪一种针法?(回针)
2、教师演示
教学指导语:说到怎样“缝”沙包,对于女生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男生可真难了,我们的男子汉敢不敢挑战?好,今天我教大家几个缝制的妙招,大家可看好了。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沙包的缝制过程。学生仔细观察。(配以步骤)沙包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过稿(描图样)、裁剪、缝合、翻面、装填充物、封口完成等有大小6道工序。
(1)过稿:先是画稿,即按物体的不同形状,设计出不同的造型。
(2)裁剪:根据画稿剪出相同面积的若干块小布片。
(3)缝合:把布正面相对,对齐后留出0.5厘米的边,沿直线用平针缝好第一道,再按顺序缝成一个正方体形状,要留出最后一条开口。
(4)翻面:把缝合正方体翻过来,使布的正面朝外。
(5)装填充物:把沙子或粮食装进沙包内,但填充物不可超过沙包容量的三分之二。
(6)封口:把毛边掖进去,刮平,用密集的扦针缝合,确保填充物不外漏。
(设计意图:把整体连续动作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局部动作,然后一一示范,分解的操作动作比较简单,适合于学生模仿练习。)
3、其实缝沙包是有窍门的,不信请看这儿。——出示“小诀窍” 小小沙包真奇妙,动手时候要记牢。
正面朝里去对折,封口莫要留毛边。
回针缝制牢又快,扦针封口效果妙。
4
下针距边半厘米,针距均匀缝密实。 留口适当来翻面,适量装沙以填充。 记牢以上小诀窍,缝制沙包快又好。 (让学生读两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通过这些步骤,真正使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并且记忆深刻。)
(三) 实践与体验
1、动手制作:掌握了以上小诀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缝的更好,现在就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照着缝沙包的步骤图(裁料 ——对折——缝合——翻面装沙——扦针封口)试着缝一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 结合温馨提示:在使用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尝试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辅导与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缝制,从而获得了成功,培养了自信,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5 1.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每个成员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中推选一件佳作参加全班的“小巧手”奖章评选。
2.每组选两名代表对初选作品点评。评出前三名。教师颁发“小巧手”奖章。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
3.请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学生:我缝制了一个球形的沙包,大家认为怎么样?我之所以能获奖,首先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其次是本组同学的巧妙设计,最后是我学习的一丝不苟,观察仔细 .
教师:真棒!你不仅做得好,说得也很好。
(设计意图: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与创新
教学指导语: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品质量能经得起考验吗?下面我们做一个执沙包的游戏验证一下。(玩游戏)
看到你们刚才缝沙包的样子,老师也回想起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踢沙包时的情景,你过来跟我踢一下吧!
除了踢沙包,你知道沙包还有哪些玩法?(学生展示各种玩法) 原来沙包有这么多的玩法,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下面就带着自己缝的沙包到操场去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玩丢沙包游戏既检验学生制作沙包的质量,又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缝沙包,而且还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劳动使我们的双手更灵巧,劳动使我们更聪明,劳动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劳动给我们带来欢乐。
(设计意图:小结升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九、板书设计
1.工具与材料
6 (1)工具:彩笔、直尺、针、线、剪刀、填充物。 缝(2)材料:各色布料
沙(1)过稿(2)裁剪
包缝制步骤(3)缝合(4)翻面
(5)填充(6)封口
作品展评:边角对齐、折痕清晰、填充物适量、针脚紧密、造型美观。
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缝沙包》一课是一堂动手实践的综合课,它的主旨在于
教给学生三种基本针法,并让学生应用这两种基本针法学习缝制的六面沙包。于是我就将教学目标定为:1. 了解缝沙包所需的材料和的步骤;
2. 学习缝制的针法:平针、编针、扦针;3. 学缝简易的六面沙包;4. 了解不同填充物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
教学亮点:在教学中根据这四个目标,我将“学习缝制的针法,缝
一个简易的六面沙包。”作为了本节课的重点,采用视频演示、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对基本针法和缝制沙包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学习,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再开始动手实践,缝制沙包,并利用多媒体呈现了这几个基本缝制步骤,以及各个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缝沙包的学习,认识布材料、学习使用针工具、能进行简单式样的设计、学会简易的针法。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据此,我把学习、动手制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疑,疑中进,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缝纫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生活技能素养得到培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不足之处:在缝制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对基本针
法的掌握不到位,对在缝制的几个过程中到底应该应用扦针还是平针都没能弄清;还有不少学生对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没有真正注意到,导
7 致了在翻面、缝口两步中出错的也比较多。我想,这堂课我最欠缺的是对学生已有技能的充分了解,导致对学生能力预判不准,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便显得并不合理,对实践技能的指导便呈现出不够到位。
今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已有能的了解,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1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缝沙包》
松山三小 五年级
一、教学分析
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本课让学生利用这些技能缝制沙包,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技能和方法与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各种形状的沙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一些基本的针法,明确沙包的缝制步骤,了解缝制沙包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出缝沙包的基本方法,动手动脑大胆创新缝制出简单的沙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制作布艺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 让学生玩自己做的沙包,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这样,让学生“做”与“玩”相结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课件、沙包样品、针、线、剪刀、各色布片、填充物。 学生准备:针、线、彩笔、剪刀、各色布片、填充物(沙子、粮食)。
2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缝制过程的裁剪要大小适中,对折要正面朝里,缝合要紧密匀称,翻面要不留毛边,装沙要适量,封口要完全严密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沙包既好玩有趣,又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个沙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缝沙包。(板书:缝沙包)
(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与探究
1、欣赏佳作,设想缝制过程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形状的沙包。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
学生:各种形状的沙包。
教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逐一说出。
(2)教师把沙包分别发给各组,叫学生观察并思问题:
①做沙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学生自己看书并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制作沙包的步骤。
学生小节:做沙包需要准备:直尺、彩笔、布、针、线、剪刀、沙子。②检查调查掌握针法:在家里跟妈妈学到了哪些针法?谁愿意把学到的针法与大家分享?(点名到展示台前演示)
平针:左手拿布,右手拿针,从上面穿过去,再穿过来,依次反复(提问:这样一下就穿好几针,有什么好处?——快)
3 回针:开始跟平针一样,从上面穿过去,再穿过来,然后后退一小步,前进一大步,依次进行。
扦针:从上面穿过去,再来到上面,穿过去,再来到上面,依次循环。这种针法比较结实,一般用于封口时。
这是刚才两位学生用平针和回针缝制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力撕怎么样?(用回针缝制的结实)要想我们缝制的沙包结实,我们可以选用哪一种针法?(回针)
2、教师演示
教学指导语:说到怎样“缝”沙包,对于女生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男生可真难了,我们的男子汉敢不敢挑战?好,今天我教大家几个缝制的妙招,大家可看好了。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沙包的缝制过程。学生仔细观察。(配以步骤)沙包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过稿(描图样)、裁剪、缝合、翻面、装填充物、封口完成等有大小6道工序。
(1)过稿:先是画稿,即按物体的不同形状,设计出不同的造型。
(2)裁剪:根据画稿剪出相同面积的若干块小布片。
(3)缝合:把布正面相对,对齐后留出0.5厘米的边,沿直线用平针缝好第一道,再按顺序缝成一个正方体形状,要留出最后一条开口。
(4)翻面:把缝合正方体翻过来,使布的正面朝外。
(5)装填充物:把沙子或粮食装进沙包内,但填充物不可超过沙包容量的三分之二。
(6)封口:把毛边掖进去,刮平,用密集的扦针缝合,确保填充物不外漏。
(设计意图:把整体连续动作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局部动作,然后一一示范,分解的操作动作比较简单,适合于学生模仿练习。)
3、其实缝沙包是有窍门的,不信请看这儿。——出示“小诀窍” 小小沙包真奇妙,动手时候要记牢。
正面朝里去对折,封口莫要留毛边。
回针缝制牢又快,扦针封口效果妙。
4
下针距边半厘米,针距均匀缝密实。 留口适当来翻面,适量装沙以填充。 记牢以上小诀窍,缝制沙包快又好。 (让学生读两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通过这些步骤,真正使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并且记忆深刻。)
(三) 实践与体验
1、动手制作:掌握了以上小诀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缝的更好,现在就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照着缝沙包的步骤图(裁料 ——对折——缝合——翻面装沙——扦针封口)试着缝一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 结合温馨提示:在使用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尝试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辅导与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缝制,从而获得了成功,培养了自信,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5 1.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每个成员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中推选一件佳作参加全班的“小巧手”奖章评选。
2.每组选两名代表对初选作品点评。评出前三名。教师颁发“小巧手”奖章。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
3.请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学生:我缝制了一个球形的沙包,大家认为怎么样?我之所以能获奖,首先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其次是本组同学的巧妙设计,最后是我学习的一丝不苟,观察仔细 .
教师:真棒!你不仅做得好,说得也很好。
(设计意图: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与创新
教学指导语: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品质量能经得起考验吗?下面我们做一个执沙包的游戏验证一下。(玩游戏)
看到你们刚才缝沙包的样子,老师也回想起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踢沙包时的情景,你过来跟我踢一下吧!
除了踢沙包,你知道沙包还有哪些玩法?(学生展示各种玩法) 原来沙包有这么多的玩法,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下面就带着自己缝的沙包到操场去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玩丢沙包游戏既检验学生制作沙包的质量,又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缝沙包,而且还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劳动使我们的双手更灵巧,劳动使我们更聪明,劳动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劳动给我们带来欢乐。
(设计意图:小结升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九、板书设计
1.工具与材料
6 (1)工具:彩笔、直尺、针、线、剪刀、填充物。 缝(2)材料:各色布料
沙(1)过稿(2)裁剪
包缝制步骤(3)缝合(4)翻面
(5)填充(6)封口
作品展评:边角对齐、折痕清晰、填充物适量、针脚紧密、造型美观。
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缝沙包》一课是一堂动手实践的综合课,它的主旨在于
教给学生三种基本针法,并让学生应用这两种基本针法学习缝制的六面沙包。于是我就将教学目标定为:1. 了解缝沙包所需的材料和的步骤;
2. 学习缝制的针法:平针、编针、扦针;3. 学缝简易的六面沙包;4. 了解不同填充物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
教学亮点:在教学中根据这四个目标,我将“学习缝制的针法,缝
一个简易的六面沙包。”作为了本节课的重点,采用视频演示、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对基本针法和缝制沙包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学习,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再开始动手实践,缝制沙包,并利用多媒体呈现了这几个基本缝制步骤,以及各个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缝沙包的学习,认识布材料、学习使用针工具、能进行简单式样的设计、学会简易的针法。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据此,我把学习、动手制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疑,疑中进,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缝纫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生活技能素养得到培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不足之处:在缝制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对基本针
法的掌握不到位,对在缝制的几个过程中到底应该应用扦针还是平针都没能弄清;还有不少学生对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没有真正注意到,导
7 致了在翻面、缝口两步中出错的也比较多。我想,这堂课我最欠缺的是对学生已有技能的充分了解,导致对学生能力预判不准,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便显得并不合理,对实践技能的指导便呈现出不够到位。
今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已有能的了解,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