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如何分解论点
一、总说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须掌握的写作技能,但在平时的习作实践及高考考试中我们发 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写出的议论文连架子都搭不起 来,文章结构散乱,缺乏层次感。导致结构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作者脑中没有清晰的提纲, 行文时没有清晰、严密的分论点,所以只能东拉西扯,最终一篇文章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这样的文章当然得不到评卷者的认可。要消除这一毛病。必须加强议论文结构训练。所谓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布局安排,组织构造。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血 肉”。那么结构便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结构着重解决了如何“言之有序”的问题。 议论文写作安排好了文章的结构,文章自然就条理清晰,观点突出了。常见的议论文写作 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这四种不同结构模式的运用特别是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三种模式的运用。要收到理想效果都离不开结构严密的分论点,大多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中心论点,缺乏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为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而广泛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从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思路。
(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类别和性质的问题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 将议论文分为提出(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样”
4、(1)、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
2006年辽宁
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分析“是什么”就要抓住中心论点中关键概念的特性、表现等加以分解,进而帮助读者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例1:《时代呼唤陶冶教育》
教育要面向未来,须提倡陶冶教育(中心论点)
①陶冶教育是非强制性的;(分论点一)
②陶冶教育是启发式的;(分论点二)
⑨陶冶教育是渐进式的。(分论点三)
本文先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陶冶教育”。对其特性加以分析,分解出三个分论点。所谓陶冶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
相比较而言,应具有非强制性、启发性、渐进性(应试教育具有强迫性、灌输性、急功近利性) 等特点,这样分条论述,能帮助读者系统地认识理解什么是陶冶教育,达到了写作本 文的目的。
例2: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首先可明确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然后可抓住关键词“争”分析其表现: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抗争。不甘落后的奋力追赶。坚持真理的斗争。面临困境的奋争„„于是可从“争”的表现着手提炼出下列分论点: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一)
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
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分论点三)
练习:构思《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2、并列分解“为什么” ——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即从中心论点所 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 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分析“为什么”可从中心论点的原因、目的、意义等方面出发,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同样以话题“争”为例。
为什么要争? 争有何意义? 美好生活要靠争。事业辉煌要靠争,企业发展离不开争,国家强大离不开争„„所以“人生必须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
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
③弘扬正义须要争。(分论点三)
例2:话题作文“原谅自己”写作此文,先可确立中心论点,“人要学会原谅自己”,然后从“原谅自己”的意义人手对中心论点作如下分解:
人要学会原谅自己。(中心论点)
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分论点一)
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分论点二)
③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的生活重焕光彩。(分论点三)
练习:07辽宁卷《我能》
我能俯地,我发现了敌人。(侦察兵因眷顾自己曾经的辉煌,相信“我能俯地,我也
能侦察到敌情”,因此,在俯地期间,他心生“我能”之芽,挽回了那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我能受挫,我积累了经验。
我能不顾一切,我挽救了自己。
我能
浮云为风能走,绿水为雨能流,世间万物都在纷纷扰扰中吟唱那首永恒的歌谣:我 能„„ 采撷过
《千手观音》中邰丽华的翩跹舞姿,聆听过《花开有声》中刘南飞的悄然倾诉, 我们读懂了他们心中的那支名为《我能》的歌。
我能俯地,我发现了敌人。据说,有一个侦察兵,因为触犯了军纪,被上尉罚俯地三
天,可意外的是,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他笔直地站在上尉的门口,右手做着敬礼的姿势, 一动不动。„„之后上尉饶恕了他,因为他将功补过,在俯地的时候,他觉察到了敌军的 入侵,及时的报告了上尉,上尉采取了救急指挥战略,拯救了全营,侦察兵因眷顾自己曾 经的辉煌,相信“我能俯地,我也能侦察到敌情”,因此,在俯地期间,他心生“我能” 之芽,挽回了那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我能受挫,我积累了经验。牛顿在物理史上有过他的垂青,他一生做过太多的实验, 也摔碎过不少的实验器材,当他着手第一千个实验而稍感庆幸的嗅到成功的火花时,这一 点星光之火终究还是被现实给熄灭了,就这样他被命运的武将戏耍了一千次,可他仍面露 微笑地说:“这是上帝在让我积累经验,炼就我的意志。这个实验,我能行。”这样,他 终于在一千零一次成功了他的实验。
我能不顾一切,我挽救了自己。在一次战争中,将军看到远处飞来一枚炸弹,在大家 都卧倒的时候,可旁边还有一个小战士在那傻傻地站着.看着那火速飞来的炸弹,将军奋 不顾身扑向了那个小战士。一声巨响之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都积满了尘土,就在他们起 来扑打身上的尘土时,将军发现自己刚才驻足的地方已经成了一个大大的弹坑。这是一个 命运的偶然,但这更是“我能不顾一切”的必然。瞧,他们做的事情,不一定惊天地、泣鬼神,但这些事情确实感染了我,想必也让玩索人生的你有所思考吧。对,他们做的只是一种“我能”的自觉行为.他们能的他们做了,仅此而已,但却利人利已,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我能,我就迈出了通向目的地的第一步,哪怕步子并不大,但这也被叫做速度; 只要我能,我就缩短了与目的地的距离,尽管长度不极为可观,但这也被称为前进。
3、并列分解“怎么样”——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4、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分析“怎么办”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决策办法人手。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我们仍以话题“争”为例。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 文章中心内容就是回答“怎样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要有必胜的信心;(分论点一)
②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要善于把握机遇。(分论点三)
或:①争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分论点一)
②争就要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分论点三)
例2: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其中一篇高分作文就是按以下结构行文的:
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
①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分论点一)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二)
③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分论点三)
作者从三个层面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这一中心论点加以分解。作了有力的论证。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诗意的生活。符合写作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若为人生故
人生, 漫长路远, 纷繁诱惑多. 人, 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 在人生的选择题前, 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 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 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 人, 究竟能选择什么, 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 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 你可以不是潘安, 你也可以不是西施, 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 人, 以诚为本, 以信为天." 没有诚信, 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 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 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 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 头脑灵活, 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 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举着" 金钱万能" 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 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 而诚信, 能给人生打底润色, 让人生高大起来, 丰满起来, 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 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 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 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 荣誉是短暂的, 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 它再美丽, 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 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 你一直耕耘, 就会一直美丽, 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 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 是正确之选. 在你一一权衡过后, 在你层层过滤之后, 你会猛然发现, 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 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 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 你会发现, 没有了诚信, 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 有了诚信, 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 若为人生故, 诚信不可抛!
【点评】本文的" 说理" 非常成功. 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客观, 冷静而又饱含感情地分析了美貌, 机敏, 金钱等失去了诚信后的" 危机", 显得全面而科学; 二是用散文或诗一般的语言说理, 显得活泼生动, 具有可读性, 富有吸引力; 三是说理不矫揉造作, 不生硬牵强, 如谈话一般, 娓娓道来, 显得朴实亲切. 因此, 该文虽然创新成分不浓, 但仍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高考语文议论文如何分解论点
一、总说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须掌握的写作技能,但在平时的习作实践及高考考试中我们发 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写出的议论文连架子都搭不起 来,文章结构散乱,缺乏层次感。导致结构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作者脑中没有清晰的提纲, 行文时没有清晰、严密的分论点,所以只能东拉西扯,最终一篇文章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这样的文章当然得不到评卷者的认可。要消除这一毛病。必须加强议论文结构训练。所谓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布局安排,组织构造。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血 肉”。那么结构便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结构着重解决了如何“言之有序”的问题。 议论文写作安排好了文章的结构,文章自然就条理清晰,观点突出了。常见的议论文写作 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这四种不同结构模式的运用特别是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三种模式的运用。要收到理想效果都离不开结构严密的分论点,大多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中心论点,缺乏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为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而广泛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从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思路。
(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类别和性质的问题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 将议论文分为提出(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样”
4、(1)、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
2006年辽宁
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分析“是什么”就要抓住中心论点中关键概念的特性、表现等加以分解,进而帮助读者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例1:《时代呼唤陶冶教育》
教育要面向未来,须提倡陶冶教育(中心论点)
①陶冶教育是非强制性的;(分论点一)
②陶冶教育是启发式的;(分论点二)
⑨陶冶教育是渐进式的。(分论点三)
本文先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陶冶教育”。对其特性加以分析,分解出三个分论点。所谓陶冶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
相比较而言,应具有非强制性、启发性、渐进性(应试教育具有强迫性、灌输性、急功近利性) 等特点,这样分条论述,能帮助读者系统地认识理解什么是陶冶教育,达到了写作本 文的目的。
例2: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首先可明确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然后可抓住关键词“争”分析其表现: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抗争。不甘落后的奋力追赶。坚持真理的斗争。面临困境的奋争„„于是可从“争”的表现着手提炼出下列分论点: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一)
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
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分论点三)
练习:构思《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2、并列分解“为什么” ——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即从中心论点所 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 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分析“为什么”可从中心论点的原因、目的、意义等方面出发,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同样以话题“争”为例。
为什么要争? 争有何意义? 美好生活要靠争。事业辉煌要靠争,企业发展离不开争,国家强大离不开争„„所以“人生必须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
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
③弘扬正义须要争。(分论点三)
例2:话题作文“原谅自己”写作此文,先可确立中心论点,“人要学会原谅自己”,然后从“原谅自己”的意义人手对中心论点作如下分解:
人要学会原谅自己。(中心论点)
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分论点一)
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分论点二)
③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的生活重焕光彩。(分论点三)
练习:07辽宁卷《我能》
我能俯地,我发现了敌人。(侦察兵因眷顾自己曾经的辉煌,相信“我能俯地,我也
能侦察到敌情”,因此,在俯地期间,他心生“我能”之芽,挽回了那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我能受挫,我积累了经验。
我能不顾一切,我挽救了自己。
我能
浮云为风能走,绿水为雨能流,世间万物都在纷纷扰扰中吟唱那首永恒的歌谣:我 能„„ 采撷过
《千手观音》中邰丽华的翩跹舞姿,聆听过《花开有声》中刘南飞的悄然倾诉, 我们读懂了他们心中的那支名为《我能》的歌。
我能俯地,我发现了敌人。据说,有一个侦察兵,因为触犯了军纪,被上尉罚俯地三
天,可意外的是,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他笔直地站在上尉的门口,右手做着敬礼的姿势, 一动不动。„„之后上尉饶恕了他,因为他将功补过,在俯地的时候,他觉察到了敌军的 入侵,及时的报告了上尉,上尉采取了救急指挥战略,拯救了全营,侦察兵因眷顾自己曾 经的辉煌,相信“我能俯地,我也能侦察到敌情”,因此,在俯地期间,他心生“我能” 之芽,挽回了那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我能受挫,我积累了经验。牛顿在物理史上有过他的垂青,他一生做过太多的实验, 也摔碎过不少的实验器材,当他着手第一千个实验而稍感庆幸的嗅到成功的火花时,这一 点星光之火终究还是被现实给熄灭了,就这样他被命运的武将戏耍了一千次,可他仍面露 微笑地说:“这是上帝在让我积累经验,炼就我的意志。这个实验,我能行。”这样,他 终于在一千零一次成功了他的实验。
我能不顾一切,我挽救了自己。在一次战争中,将军看到远处飞来一枚炸弹,在大家 都卧倒的时候,可旁边还有一个小战士在那傻傻地站着.看着那火速飞来的炸弹,将军奋 不顾身扑向了那个小战士。一声巨响之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都积满了尘土,就在他们起 来扑打身上的尘土时,将军发现自己刚才驻足的地方已经成了一个大大的弹坑。这是一个 命运的偶然,但这更是“我能不顾一切”的必然。瞧,他们做的事情,不一定惊天地、泣鬼神,但这些事情确实感染了我,想必也让玩索人生的你有所思考吧。对,他们做的只是一种“我能”的自觉行为.他们能的他们做了,仅此而已,但却利人利已,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我能,我就迈出了通向目的地的第一步,哪怕步子并不大,但这也被叫做速度; 只要我能,我就缩短了与目的地的距离,尽管长度不极为可观,但这也被称为前进。
3、并列分解“怎么样”——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4、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分析“怎么办”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决策办法人手。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我们仍以话题“争”为例。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 文章中心内容就是回答“怎样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要有必胜的信心;(分论点一)
②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要善于把握机遇。(分论点三)
或:①争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分论点一)
②争就要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分论点三)
例2: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其中一篇高分作文就是按以下结构行文的:
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
①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分论点一)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二)
③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分论点三)
作者从三个层面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这一中心论点加以分解。作了有力的论证。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诗意的生活。符合写作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若为人生故
人生, 漫长路远, 纷繁诱惑多. 人, 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 在人生的选择题前, 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 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 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 人, 究竟能选择什么, 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 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 你可以不是潘安, 你也可以不是西施, 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 人, 以诚为本, 以信为天." 没有诚信, 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 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 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 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 头脑灵活, 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 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举着" 金钱万能" 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 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 而诚信, 能给人生打底润色, 让人生高大起来, 丰满起来, 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 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 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 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 荣誉是短暂的, 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 它再美丽, 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 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 你一直耕耘, 就会一直美丽, 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 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 是正确之选. 在你一一权衡过后, 在你层层过滤之后, 你会猛然发现, 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 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 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 你会发现, 没有了诚信, 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 有了诚信, 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 若为人生故, 诚信不可抛!
【点评】本文的" 说理" 非常成功. 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客观, 冷静而又饱含感情地分析了美貌, 机敏, 金钱等失去了诚信后的" 危机", 显得全面而科学; 二是用散文或诗一般的语言说理, 显得活泼生动, 具有可读性, 富有吸引力; 三是说理不矫揉造作, 不生硬牵强, 如谈话一般, 娓娓道来, 显得朴实亲切. 因此, 该文虽然创新成分不浓, 但仍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