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异样,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抑扬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以“抑与扬”为题构思作文,所写作文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这种阐释是抽象的,必须把它具体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
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人生的抑与扬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抑扬有致,才能构成完满的人生。
在人生中,当我们的梦想受到压制,遇到困难时是“抑”;当我们完成梦想,实现理想是“扬”。先抑后扬使我们的成功看起来更富有意义。
越王勾践多年来忍受凌辱,卧薪尝胆。即使是处在人生中最受压制的时期也坚定自己的抱负不舍弃,不放弃。最终达成自己的愿望,一雪前耻。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由“抑”到“扬”的历程。
正是由于越王勾践正确看待了自己人生中的“抑”,勇敢地去面对“抑”,才有了后来他人生中的“扬”,也使得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代代流传,为人所称颂。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也要坚持完成《史记》的举动为后人敬佩。司马迁在当时的社会所受的压制恐怕是最深程度的。他不被世人所认可,遭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他的人生仿佛被压抑到了最低点。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依然选择继续《史记》的创作。在他去世多年后,他的伟大以及《史记》价值被人们所发现,他成为人人敬仰的伟大史学家,他实现了自己人生中“扬”。
如果没有司马迁面对压制的坚持,又怎会有真正的史书《史记》的流传?他又怎会实现自己人生的“扬”?先抑后扬,有抑才有扬。
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很多“先抑后扬”而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达人秀中的“独臂钢琴师”刘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双臂缺失使他的人生受到了抑制。然而,正式由于有了这些抑制才使他勇于打破这些抑制,实现人生昂举的信念。他用双脚弹奏出的《梦中的婚礼》让所有观众为之感动„„
刘伟所受到的抑制促成了他实现人生的“扬”,达到人生的“昂举”状态。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面对人生中的“抑”,我们要勇敢面对,“抑”的出现促进了“扬”的实现,抑扬有致,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抑与扬
有平湖静月亦有惊涛骇浪,自然是一曲抑扬交替的浩歌;有恬淡宁静亦有暴发昂扬,人生是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
抑,是能量的积蓄,扬,是才情的彰显。做学问讲的是厚积薄发,首先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积淀文化,厚实底蕴,才能有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创新。没有这个积蓄能量的过程,就不会有真正的才情的彰扬。鲁迅在辛亥革命以后到1918年写出《狂人日记》,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大将,这期间有十年的沉默,文史学家称其为“沉潜十年”,我们一般都欣赏鲁迅的“爆发”,赞叹其在现代文坛上的丰功伟绩,而漠视他的“沉潜十年”,学者钱理群却说,鲁迅的沉潜是极为重要的,他给我们极为重要的启示: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一定要先沉静下来,即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打好做人的根基,而且要沉潜下去,潜到自我生命的深处,历史的深处,学术的深处,方可达到大境界。今天的年轻一代,急于成为明星、名师、名腕,可是缺乏沉潜下去的勇气与毅力,习惯于追逐时髦,热衷于炒作、包装,幻想着一蹴而就,最终难成大业。我们要向鲁迅学习,懂得抑扬有致是人生的规律,有抑下去的本事,方有扬起来的可能。
抑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抑,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扬,是李白的飘逸豪放。抑,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扬,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抑,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扬,是“曲终收拨当心画”。抑,是阻延铺垫蓄势,引而不发,是量的积累;扬,是转折之处绝处逢生,别具情趣,是质的飞跃。因为抑扬,音乐
才美妙和谐;因为抑扬,文章才波澜起伏;因为抑扬,书法才尺水兴波;因为抑扬,建筑才美轮美奂。
抑扬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意味。抑,是庄子的“曳尾于途中”;扬,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人生应是一首抑扬有致的歌曲,有低迷失落、艰难阻塞,亦有高昂澎湃、激情奋进。奋进者策马扬鞭,但终有身心疲倦的一刻,所以需要适时地休息调整;蜗居者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便要问鼎理想,成就事业。抑,修炼的是“内功”;扬,彰显的是个性。抑,使人的内心充实丰富;扬,使生命更加绚丽多彩。自然因抑扬而多姿,艺术因抑扬而感人,人生因抑扬而美丽。
语文考试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 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雪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 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确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充满知识。
我的父亲是严厉的,但深爱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叔叔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当时我兴冲冲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练习滑滑板,我先把一只脚放到滑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使劲地蹬,可是怎么也站不稳,越不会滑,心就越焦急,越焦急就越滑不好,我不想学了,就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回家吧。”爸爸大声地说:“不行,还没有学会呢?怎么就能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我心想:何不让我妈妈扶着我来学呢?我正要实行我的计划时,爸爸好象看出我的心事,就对我说:“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快,依赖性太强了学不好。要不这样,我俩比比,看谁先学会,行吗?”我敢怒不敢言,不高兴地说:“行,比就比。”心想:不信,你能学会,年龄一大把了。
看着爸爸笨拙的身躯,不停滑着那不听话的滑板,可笑极了,“咚”的一声,不好,爸爸摔跤了,这时,只见爸爸不慌不忙的从地上爬起来,蹲在地上看着滑板,好象在思索、又好象在研究,不一会儿,爸爸踩上了滑板,一只脚掌握着方向,左右摇摆着,另一只脚用力的滑着,慢慢的身躯变得那么轻巧、那么优美了。“我会滑了,你来看。”爸爸高兴地喊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觉得爸爸都能学会,我还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在爸爸榜样的影响下,我终于也学会了。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扭伤了脚,爸爸看到我一拐一瘸的样子,心疼极了,忙扶着我坐下,关切地问我:“怎么了。”听完我的述说后,他赶忙从药箱里拿出红花油,帮我边搽着伤口,边用嘴吹着疼痛的地方说:“你忍着点,开始会有点痛,当血慢慢的散开后,就不痛了。”在爸爸的“治疗”下,渐渐的我觉得好多了,脚也不痛了……
啊!爸爸,我想告诉你,我也爱你。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异样,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抑扬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以“抑与扬”为题构思作文,所写作文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这种阐释是抽象的,必须把它具体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
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人生的抑与扬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抑扬有致,才能构成完满的人生。
在人生中,当我们的梦想受到压制,遇到困难时是“抑”;当我们完成梦想,实现理想是“扬”。先抑后扬使我们的成功看起来更富有意义。
越王勾践多年来忍受凌辱,卧薪尝胆。即使是处在人生中最受压制的时期也坚定自己的抱负不舍弃,不放弃。最终达成自己的愿望,一雪前耻。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由“抑”到“扬”的历程。
正是由于越王勾践正确看待了自己人生中的“抑”,勇敢地去面对“抑”,才有了后来他人生中的“扬”,也使得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代代流传,为人所称颂。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也要坚持完成《史记》的举动为后人敬佩。司马迁在当时的社会所受的压制恐怕是最深程度的。他不被世人所认可,遭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他的人生仿佛被压抑到了最低点。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依然选择继续《史记》的创作。在他去世多年后,他的伟大以及《史记》价值被人们所发现,他成为人人敬仰的伟大史学家,他实现了自己人生中“扬”。
如果没有司马迁面对压制的坚持,又怎会有真正的史书《史记》的流传?他又怎会实现自己人生的“扬”?先抑后扬,有抑才有扬。
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很多“先抑后扬”而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达人秀中的“独臂钢琴师”刘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双臂缺失使他的人生受到了抑制。然而,正式由于有了这些抑制才使他勇于打破这些抑制,实现人生昂举的信念。他用双脚弹奏出的《梦中的婚礼》让所有观众为之感动„„
刘伟所受到的抑制促成了他实现人生的“扬”,达到人生的“昂举”状态。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面对人生中的“抑”,我们要勇敢面对,“抑”的出现促进了“扬”的实现,抑扬有致,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抑与扬
有平湖静月亦有惊涛骇浪,自然是一曲抑扬交替的浩歌;有恬淡宁静亦有暴发昂扬,人生是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
抑,是能量的积蓄,扬,是才情的彰显。做学问讲的是厚积薄发,首先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积淀文化,厚实底蕴,才能有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创新。没有这个积蓄能量的过程,就不会有真正的才情的彰扬。鲁迅在辛亥革命以后到1918年写出《狂人日记》,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大将,这期间有十年的沉默,文史学家称其为“沉潜十年”,我们一般都欣赏鲁迅的“爆发”,赞叹其在现代文坛上的丰功伟绩,而漠视他的“沉潜十年”,学者钱理群却说,鲁迅的沉潜是极为重要的,他给我们极为重要的启示: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一定要先沉静下来,即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打好做人的根基,而且要沉潜下去,潜到自我生命的深处,历史的深处,学术的深处,方可达到大境界。今天的年轻一代,急于成为明星、名师、名腕,可是缺乏沉潜下去的勇气与毅力,习惯于追逐时髦,热衷于炒作、包装,幻想着一蹴而就,最终难成大业。我们要向鲁迅学习,懂得抑扬有致是人生的规律,有抑下去的本事,方有扬起来的可能。
抑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抑,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扬,是李白的飘逸豪放。抑,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扬,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抑,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扬,是“曲终收拨当心画”。抑,是阻延铺垫蓄势,引而不发,是量的积累;扬,是转折之处绝处逢生,别具情趣,是质的飞跃。因为抑扬,音乐
才美妙和谐;因为抑扬,文章才波澜起伏;因为抑扬,书法才尺水兴波;因为抑扬,建筑才美轮美奂。
抑扬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意味。抑,是庄子的“曳尾于途中”;扬,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人生应是一首抑扬有致的歌曲,有低迷失落、艰难阻塞,亦有高昂澎湃、激情奋进。奋进者策马扬鞭,但终有身心疲倦的一刻,所以需要适时地休息调整;蜗居者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便要问鼎理想,成就事业。抑,修炼的是“内功”;扬,彰显的是个性。抑,使人的内心充实丰富;扬,使生命更加绚丽多彩。自然因抑扬而多姿,艺术因抑扬而感人,人生因抑扬而美丽。
语文考试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 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雪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 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确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充满知识。
我的父亲是严厉的,但深爱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叔叔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当时我兴冲冲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练习滑滑板,我先把一只脚放到滑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使劲地蹬,可是怎么也站不稳,越不会滑,心就越焦急,越焦急就越滑不好,我不想学了,就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回家吧。”爸爸大声地说:“不行,还没有学会呢?怎么就能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我心想:何不让我妈妈扶着我来学呢?我正要实行我的计划时,爸爸好象看出我的心事,就对我说:“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快,依赖性太强了学不好。要不这样,我俩比比,看谁先学会,行吗?”我敢怒不敢言,不高兴地说:“行,比就比。”心想:不信,你能学会,年龄一大把了。
看着爸爸笨拙的身躯,不停滑着那不听话的滑板,可笑极了,“咚”的一声,不好,爸爸摔跤了,这时,只见爸爸不慌不忙的从地上爬起来,蹲在地上看着滑板,好象在思索、又好象在研究,不一会儿,爸爸踩上了滑板,一只脚掌握着方向,左右摇摆着,另一只脚用力的滑着,慢慢的身躯变得那么轻巧、那么优美了。“我会滑了,你来看。”爸爸高兴地喊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觉得爸爸都能学会,我还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在爸爸榜样的影响下,我终于也学会了。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扭伤了脚,爸爸看到我一拐一瘸的样子,心疼极了,忙扶着我坐下,关切地问我:“怎么了。”听完我的述说后,他赶忙从药箱里拿出红花油,帮我边搽着伤口,边用嘴吹着疼痛的地方说:“你忍着点,开始会有点痛,当血慢慢的散开后,就不痛了。”在爸爸的“治疗”下,渐渐的我觉得好多了,脚也不痛了……
啊!爸爸,我想告诉你,我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