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600字)作文作文19100字

四年级作文

精选作文:数学小论文(600字) 作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小学作文: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例题,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参观科技馆。有100名学生和50名老师。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0元,儿童半价。问:需要多少元?

小红举手,老师点小红上黑板解答,小红的算式是这样的: 10/2=5(元)

100*5=500(元) 50*10=500(元) 500+50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好的,有没有别的方法?”小月举手,老师点小月上黑板解答,小月的算式是这样的:

(100/2)+50 =50+50

=100(名)

100*1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非常好,请小月上台讲解。”

“我的是先用100/2=50(名),它的意思是: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票价的2倍,有100名儿童,所需要的票价就等于50名成人。再用50+50=100(名),也就是加上老师,一共有100名“成人”,最后用100*10=1000(元),就可以算出一共要多少元。”小月解说道。

“很好,谢谢小月,你的解说很全面。我们今天学的就是? 巧算门票? ,好,下课。”老师说

篇三:浅谈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

浅谈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求导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个数学教育者的共识。而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论文 写作

一、 初中数学小论文写活动的组织活动

所谓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①从形式上看它有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联系的,联系实际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旧知识来源加以考究的旧知识的新探索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课本知识加以联想的课本知识的引伸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的趣味型数学小论文习作及对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驳斥型数学小论文的习作,②从数学小论文的写作指导方面看存在普遍性指导(即共性指导)与特殊性指导(即分类指导),所谓共性指导是对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选题、资料的收集

与整合,论文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所谓特殊性指导是指对每种类型的数学小论文中所特有现

象进行分类指导,③从活动原则上看应由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及示范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并存。开展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应当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可以据各个

环节的时间段与知识结构不同按以下过程进行:

整个过程贯穿合作

学习探究的特点,每个环节匀可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改进做法。

二、初中数学小论文

的习作类型的活动实践

初中数学小论

文就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碰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资料的搜集整合,最后写成的数学学习

的探究性文章。

1、联系实际生活型

这一类型是以学生

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为载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概括,研究其数学

知识的本质。如:在年初寒假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每位同学在春节时得到一笔压

岁钱,于是我们课题组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为《压岁钱的合理增值和使用》的小论文习作,于

是集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如何来写好这样一篇数学小论文呢,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存入银行,

但如何存入较好呢?于是他们分别各自在银行调查来利率表,合理的增值和使用压岁钱的方

案五花八门,观点及论据多得不可胜数,其中有位同学说过五年后上大学时拿出这笔钱来当

作学习费用,共设计了8种方案,以1000元为本①每3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2.25元②每

6 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9.84元③每年转存一次总额是1093.30元④三个一年期后改为两

年期总额是1096.00元⑤二个一年期后改为一年期总额是1103.48元⑥两个两年期后改为一

年期总额是1098.70元⑦一个两年期后改为三年期总额是1106。20元⑧五年定期总额是

1115.20元通过宋一次实践后同学们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更深深懂得数学更服务于

生活。

2、对旧知识的新探

索型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

知识局限,对许多知识的来源与拓展无从着手,因此要收集有关资料对旧知识的来源加以考

究,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对旧知识加以拓展,形成新知识如:零(0)每个学生都认识,自

从初中数学把零规定为自然数后就有一位学生他以0为题写出了一篇《说“0”》的数学小论

文。他以“0”是符号是数学阿拉伯数字中十个基本符号中的一个符号说起到“0”表示一个

数,是整数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数,它是非正数和非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是正数与负数

的分界点。然后谈到0 是自然数,从十个为什么中说到零不是自然数到现在认为0是自然数

及0的奇偶性说到0 与无穷小的,分清无穷小量是不断变化中的变量而零却是一个确定的数,

这样通过这篇小论文的写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搜寻到这个“0”的有关知识化了不少时

间,把零的知识整理到一块,这样有利于学生这一知识的理解记忆,更难得的是这位同学还查了《辞海》中对零的定义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小论文的习作可锻炼人的态度。

3、趣味型

这一类型则多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从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与小论文的写作效率,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后联想到构成勾股数的简单方法,他认真地观察每组勾股数的 ①3、4、5;5、12、13;7、24、25;9、40、41┉②6、8、10;8、15、17;10、24、26┉

他从中总结出规律, 数时总结出 ①a 为偶数时a=2n+2;b=n(n+2);c=b+2(n 为正整数且n ≥2)②a 为奇数时a=2n+1;b=2n(n+1);c=b+1(n 为正整数)。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观察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正是这样一小小的勾股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洞察能力与概括能力。

4、驳斥型

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常规的错误观点他们会用数学的知识加以批判与驳斥,然而我们可以对此引导,归纳。叫同学们自己总结经验从而可以写出数学小论文与大家交流,从而增加知识面,增加交流机会,有助于协作学习,如有位同学在学不等式后对一道题的正确的质问写成了数学小论文习作,题目为“把一堆苹果分给了几孩子,如果每个人分了三个则分8个,如果每分5个则最后一个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出孩子与苹果 的个数”而课本中求解为:解设有x 个孩子则苹果数是(3x+8)个由题意可得3x+8≤5(x-1)+3所以x ≥5故x 取5, 6,7,8,9。即可求苹果数,而这位同学则认为“不足3”应理解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3”故不等式改为0≤3x+8-5(x-1)<3∴5<x≤6.5∵x 为整数故x=6从中可发现学生的质凝精神,不向权威低头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质凝,提出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

5、课本知识的引申型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会据课本的知识的结构与自己的经验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提示,对课本的课本知识进行联想思考得出可讨论的问题然后可以进行论述,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 ”定理后联想到“钝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特例”在这篇小论文习作中他写出了“在两个钝角三形中有最大边与另一条边及钝角也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钝角三角形全等,并且它用证明的方法证之为正确,他从直角三角形为判定特例联想而来的,从而也用前面学过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给予了证明,事实这一切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举措,但在许多同学中就没有如此丰富的联想,而这位同学自从进行了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以后,遇事认真,态度诚恳,又动了脑筋,从而丰富了想象力,联想不断,终于有上述这一篇结构新颖、题材突出的小论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此这位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数学成绩一直领先。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实践研究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论依据。使我们数学教育者及学习者有较可靠的方法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技巧的理解与掌握,从数学小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获得和提高,使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真正发挥激励、交流、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素质教育设计》 张奠宙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数学思维教育学》 张乃达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李求来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中学数学小论文写作调查研究》 孙亦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5期

5、《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

柴鉴仁》1999年篇四: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献血趣闻

最近的电视上老是播放“血荒”,昆明、青岛、南京?? 看到那些亟待输血的病人,我突然想到去献血。于是在我的撺掇下,爸爸同意带我去献血。

我们大清早便乘车来到县医院门口,正好献血车也在那里,说真的,看到车了我反而有点害怕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怎么了?不想献血了吗?”我说出了心里话,爸爸笑了笑,说:“走吧,我们进去看看再说。”

上了车,我感觉比进医院还要恐怖和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过一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却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小朋友,你陪爸爸献血啊?”我说:“不是,我要献血。”阿姨说:“你可真懂事,但是小孩子是不能献血的。”她看到我沮丧的表情,对我说:“你可以等长大后再献血啊!现在阿姨有个关于血型的题目考考你?”我一听来了精神,说:“好啊!”又转过头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只见阿姨拿的那张纸上写着:

人的血型通常分为

a 型,b 型,o 型,ab 型。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的血型关系如下表所示:

父母的血型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o

o,a a,o

o,b b,o

o,ab a,b

a,a a,o

a,b a,b,ab,o

a,ab a,b,ab

b,b b,o

b,ab a,b,ab

ab,ab a,b,ab

现在三个分别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他们的血型依次为o,a,b 。每个孩子的父母戴同样颜色的帽子,帽子颜色也分红、黄、蓝三种,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o 。问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看到这个题目,我突然觉得非常熟悉,好像见过类似的题目。我的脑筋飞快的转动,猛然想起这不是我们前几天数学课上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吗?我只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就可以了。

我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忧郁父母帽子颜色相同,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统血型的,从而只要看列表中的四行(o,o;a,a;b,b;ab,ab )。从表中可见,孩子血型为o 时,父母血型可能为o 或a (父母血型不可能为b ),故在孩子血型o 与父母血型o ,a 间连2条线。同样,在孩子血型为a ,与父母血型为a ,ab 的点间连2条线,在孩子血型为b 与父母血型为ab 的点间连1条线,

这样共连了5条线。

孩子 父母 由于孩子血型为b 的点只连了一条线,所以血型为b 的孩子的父母的血型是ab 。血型为a 的

孩子的父母的血型必定为a 。血型为o 的孩子的父母的血型只能为o 。

大功告成,正好爸爸抽血也完成了,我告诉阿姨:“穿红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蓝帽子;穿黄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黄颜色的帽子,而穿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红帽子。”我一口气说完了,阿姨高兴的直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赣榆县海头镇胡村小学 五(1)班 王雨凡

指导教师 白学笃

民谣与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说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很不错,想给我们一个奖励,让我们猜猜看是什么奖励?同学们有的猜奖励作业本,有的猜下课带我们打篮球?? 老师都摇了摇头。老师说:“我今天想奖励同学们一首中国民谣。”班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个调皮的同学说:“老师要给我们唱歌了!快鼓掌。” 老师故意清了清嗓子,说:“这首民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题。你们想做吗?”

一队猎手一队狗,二队并着一起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这首民谣中有多少个猎手?多少只狗?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摸着自己的脑瓜想啊想。老师看到我们为难的样子,就给我们一点提醒,说:“数头一共三百六说明什么?”我马上举手说:“因为猎手和狗都只有一个头,所以猎手和狗一共有360个。”老师又说:“数腿一共八百九说明什么?”王慧举手说:“狗有4条腿,而人有两条腿。”这时,“数学牛人”薛阳站起来说:“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这道题,因为猎手和狗一共360个,我假设狗和猎手一样也长着两条腿,这样360×2=720(条),再用890-720=170(条),这170条腿就是实际上狗比猎手多长的两条腿,所以170÷2=85,这85就是狗的只数。那么猎手有360-85=275(个)。

说到这,班级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惊叹之余,我也对古人充满了敬佩,连数学题都可以用民谣呈现,真是太厉害了!

赣榆县海头镇胡村小学 五(1)班 吴贝贝

指导教师 白学笃

下页 余下全文

精选作文:数学小论文(600字) 作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小学作文: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例题,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参观科技馆。有100名学生和50名老师。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0元,儿童半价。问:需要多少元?

小红举手,老师点小红上黑板解答,小红的算式是这样的: 10/2=5(元)

100*5=500(元) 50*10=500(元) 500+50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好的,有没有别的方法?”小月举手,老师点小月上黑板解答,小月的算式是这样的:

(100/2)+50 =50+50

=100(名)

100*1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非常好,请小月上台讲解。”

“我的是先用100/2=50(名),它的意思是: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票价的2倍,有100名儿童,所需要的票价就等于50名成人。再用50+50=100(名),也就是加上老师,一共有100名“成人”,最后用100*10=1000(元),就可以算出一共要多少元。”小月解说道。

“很好,谢谢小月,你的解说很全面。我们今天学的就是? 巧算门票? ,好,下课。”老师说

篇三:浅谈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

浅谈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求导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个数学教育者的共识。而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论文 写作

一、 初中数学小论文写活动的组织活动

所谓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①从形式上看它有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联系的,联系实际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旧知识来源加以考究的旧知识的新探索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课本知识加以联想的课本知识的引伸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的趣味型数学小论文习作及对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驳斥型数学小论文的习作,②从数学小论文的写作指导方面看存在普遍性指导(即共性指导)与特殊性指导(即分类指导),所谓共性指导是对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选题、资料的收集

与整合,论文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所谓特殊性指导是指对每种类型的数学小论文中所特有现

象进行分类指导,③从活动原则上看应由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及示范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并存。开展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应当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可以据各个

环节的时间段与知识结构不同按以下过程进行:

整个过程贯穿合作

学习探究的特点,每个环节匀可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改进做法。

二、初中数学小论文

的习作类型的活动实践

初中数学小论

文就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碰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资料的搜集整合,最后写成的数学学习

的探究性文章。

1、联系实际生活型

这一类型是以学生

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为载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概括,研究其数学

知识的本质。如:在年初寒假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每位同学在春节时得到一笔压

岁钱,于是我们课题组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为《压岁钱的合理增值和使用》的小论文习作,于

是集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如何来写好这样一篇数学小论文呢,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存入银行,

但如何存入较好呢?于是他们分别各自在银行调查来利率表,合理的增值和使用压岁钱的方

案五花八门,观点及论据多得不可胜数,其中有位同学说过五年后上大学时拿出这笔钱来当

作学习费用,共设计了8种方案,以1000元为本①每3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2.25元②每

6 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9.84元③每年转存一次总额是1093.30元④三个一年期后改为两

年期总额是1096.00元⑤二个一年期后改为一年期总额是1103.48元⑥两个两年期后改为一

年期总额是1098.70元⑦一个两年期后改为三年期总额是1106。20元⑧五年定期总额是

1115.20元通过宋一次实践后同学们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更深深懂得数学更服务于

生活。

2、对旧知识的新探

索型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

知识局限,对许多知识的来源与拓展无从着手,因此要收集有关资料对旧知识的来源加以考

究,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对旧知识加以拓展,形成新知识如:零(0)每个学生都认识,自

从初中数学把零规定为自然数后就有一位学生他以0为题写出了一篇《说“0”》的数学小论

文。他以“0”是符号是数学阿拉伯数字中十个基本符号中的一个符号说起到“0”表示一个

数,是整数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数,它是非正数和非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是正数与负数

的分界点。然后谈到0 是自然数,从十个为什么中说到零不是自然数到现在认为0是自然数

及0的奇偶性说到0 与无穷小的,分清无穷小量是不断变化中的变量而零却是一个确定的数,

这样通过这篇小论文的写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搜寻到这个“0”的有关知识化了不少时

间,把零的知识整理到一块,这样有利于学生这一知识的理解记忆,更难得的是这位同学还查了《辞海》中对零的定义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小论文的习作可锻炼人的态度。

3、趣味型

这一类型则多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从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与小论文的写作效率,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后联想到构成勾股数的简单方法,他认真地观察每组勾股数的 ①3、4、5;5、12、13;7、24、25;9、40、41┉②6、8、10;8、15、17;10、24、26┉

他从中总结出规律, 数时总结出 ①a 为偶数时a=2n+2;b=n(n+2);c=b+2(n 为正整数且n ≥2)②a 为奇数时a=2n+1;b=2n(n+1);c=b+1(n 为正整数)。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观察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正是这样一小小的勾股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洞察能力与概括能力。

4、驳斥型

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常规的错误观点他们会用数学的知识加以批判与驳斥,然而我们可以对此引导,归纳。叫同学们自己总结经验从而可以写出数学小论文与大家交流,从而增加知识面,增加交流机会,有助于协作学习,如有位同学在学不等式后对一道题的正确的质问写成了数学小论文习作,题目为“把一堆苹果分给了几孩子,如果每个人分了三个则分8个,如果每分5个则最后一个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出孩子与苹果 的个数”而课本中求解为:解设有x 个孩子则苹果数是(3x+8)个由题意可得3x+8≤5(x-1)+3所以x ≥5故x 取5, 6,7,8,9。即可求苹果数,而这位同学则认为“不足3”应理解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3”故不等式改为0≤3x+8-5(x-1)<3∴5<x≤6.5∵x 为整数故x=6从中可发现学生的质凝精神,不向权威低头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质凝,提出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

5、课本知识的引申型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会据课本的知识的结构与自己的经验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提示,对课本的课本知识进行联想思考得出可讨论的问题然后可以进行论述,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 ”定理后联想到“钝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特例”在这篇小论文习作中他写出了“在两个钝角三形中有最大边与另一条边及钝角也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钝角三角形全等,并且它用证明的方法证之为正确,他从直角三角形为判定特例联想而来的,从而也用前面学过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给予了证明,事实这一切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举措,但在许多同学中就没有如此丰富的联想,而这位同学自从进行了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以后,遇事认真,态度诚恳,又动了脑筋,从而丰富了想象力,联想不断,终于有上述这一篇结构新颖、题材突出的小论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此这位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数学成绩一直领先。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实践研究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论依据。使我们数学教育者及学习者有较可靠的方法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技巧的理解与掌握,从数学小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获得和提高,使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真正发挥激励、交流、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素质教育设计》 张奠宙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数学思维教育学》 张乃达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李求来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中学数学小论文写作调查研究》 孙亦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5期

5、《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

柴鉴仁》1999年篇四: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献血趣闻

最近的电视上老是播放“血荒”,昆明、青岛、南京?? 看到那些亟待输血的病人,我突然想到去献血。于是在我的撺掇下,爸爸同意带我去献血。

我们大清早便乘车来到县医院门口,正好献血车也在那里,说真的,看到车了我反而有点害怕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怎么了?不想献血了吗?”我说出了心里话,爸爸笑了笑,说:“走吧,我们进去看看再说。”

上了车,我感觉比进医院还要恐怖和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过一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却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小朋友,你陪爸爸献血啊?”我说:“不是,我要献血。”阿姨说:“你可真懂事,但是小孩子是不能献血的。”她看到我沮丧的表情,对我说:“你可以等长大后再献血啊!现在阿姨有个关于血型的题目考考你?”我一听来了精神,说:“好啊!”又转过头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只见阿姨拿的那张纸上写着:

人的血型通常分为

a 型,b 型,o 型,ab 型。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的血型关系如下表所示:

父母的血型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o

o,a a,o

o,b b,o

o,ab a,b

a,a a,o

a,b a,b,ab,o

a,ab a,b,ab

b,b b,o

b,ab a,b,ab

ab,ab a,b,ab

现在三个分别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他们的血型依次为o,a,b 。每个孩子的父母戴同样颜色的帽子,帽子颜色也分红、黄、蓝三种,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o 。问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看到这个题目,我突然觉得非常熟悉,好像见过类似的题目。我的脑筋飞快的转动,猛然想起这不是我们前几天数学课上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吗?我只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就可以了。

我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忧郁父母帽子颜色相同,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统血型的,从而只要看列表中的四行(o,o;a,a;b,b;ab,ab )。从表中可见,孩子血型为o 时,父母血型可能为o 或a (父母血型不可能为b ),故在孩子血型o 与父母血型o ,a 间连2条线。同样,在孩子血型为a ,与父母血型为a ,ab 的点间连2条线,在孩子血型为b 与父母血型为ab 的点间连1条线,

这样共连了5条线。

孩子 父母 由于孩子血型为b 的点只连了一条线,所以血型为b 的孩子的父母的血型是ab 。血型为a 的

孩子的父母的血型必定为a 。血型为o 的孩子的父母的血型只能为o 。

大功告成,正好爸爸抽血也完成了,我告诉阿姨:“穿红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蓝帽子;穿黄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黄颜色的帽子,而穿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戴红帽子。”我一口气说完了,阿姨高兴的直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赣榆县海头镇胡村小学 五(1)班 王雨凡

指导教师 白学笃

民谣与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说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很不错,想给我们一个奖励,让我们猜猜看是什么奖励?同学们有的猜奖励作业本,有的猜下课带我们打篮球?? 老师都摇了摇头。老师说:“我今天想奖励同学们一首中国民谣。”班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个调皮的同学说:“老师要给我们唱歌了!快鼓掌。” 老师故意清了清嗓子,说:“这首民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题。你们想做吗?”

一队猎手一队狗,二队并着一起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这首民谣中有多少个猎手?多少只狗?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摸着自己的脑瓜想啊想。老师看到我们为难的样子,就给我们一点提醒,说:“数头一共三百六说明什么?”我马上举手说:“因为猎手和狗都只有一个头,所以猎手和狗一共有360个。”老师又说:“数腿一共八百九说明什么?”王慧举手说:“狗有4条腿,而人有两条腿。”这时,“数学牛人”薛阳站起来说:“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这道题,因为猎手和狗一共360个,我假设狗和猎手一样也长着两条腿,这样360×2=720(条),再用890-720=170(条),这170条腿就是实际上狗比猎手多长的两条腿,所以170÷2=85,这85就是狗的只数。那么猎手有360-85=275(个)。

说到这,班级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惊叹之余,我也对古人充满了敬佩,连数学题都可以用民谣呈现,真是太厉害了!

赣榆县海头镇胡村小学 五(1)班 吴贝贝

指导教师 白学笃

下页 余下全文


相关作文

  • 话题作文作文3700字
  • 话题作文 1(2002.10专)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一穴".据此,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题目:<注重细节> 开头: 俗话说:"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我们应该注重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当把小时做好事,我们才能做更大的事,一步步 ...

  • 走进清华(600字)作文作文9000字
  • 精选作文:走进清华(600字) 作文 绿茸茸的草坪,高大的树木,一辆辆崭新的自行车.我不是在做梦吧,我现在在清华大学. 走进校园,我向四处张望,清华大学简直和我想象的一样,这里绿树成荫,到哪儿都是阴凉坝,惬意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块大碑,妈妈说这是清华大学的校徽,上面写着:自强不息物戴得厚. ...

  • 数学论文(600字)作文作文17700字
  • 精选作文:数学论文(600字) 作文 数学小论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 ...

  • 历届中考作文题作文1500字
  • 历届中考作文题 08年中考 "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要乐于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 请根据上面这段话,任选一个角度,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 09年中考 阅读下面一则伊索寓 ...

  •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5篇作文0字
  •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5篇 作文一:诚信议论 炎炎夏日,我坐在树荫下,揣摩着怎么度过这个乏味又单调的夏天.街上的人稀稀疏疏,不是躲在冷饮店里享受凉爽,就是窝在空调房里. 这时,躺在地上的几张海报引起了我的注意,引起我注意的不是海报,而是从海报内露出的一角深绿色的纸.我环顾一下四周,没人.便迅速地从海 ...

  • 初中二年级作文题目大全作文1600字
  • 初中二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初二读后感:得到便是失去之初_1000字 2017-04-02 初二读后感:读<边城>有感--情意似酒浓_1000字 2017-04-02 初二读后感:勿忘初心_650字 2017-04-02 初二读后感:关爱,是行动_650字 2017-04-02 初二读后感: ...

  • 初二第一学期作文教学计划作文1700字
  • 初二第一学期作文教学计划(2008~2009第一学期) 1.议论文:大作文仿写<谈骨气>,换三个事实论据,指导写好议论性总结语言. 2.议论文:老师提供一些事实材料,一块提炼中心,总结成文 主题内容:立志.勤奋.诚信.毅力. 3.议论文:针对班级发生的一件小事发表议论,再扩写成大的议论文 ...

  • 咀嚼生活的真味600字议论文作文6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咀嚼生活的真味作文,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轮明月是他体悟到的生活真味,而我们通过咀嚼生活的真味到体悟到哪些关于生活的真味呢?更多关于咀嚼生活的真味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 ...

  • 湖北省高考历年高考作文题作文4700字
  • 2016年湖北高考作文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12年自主命题后,今年湖北 回归"全国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2016年起不再自主命题,使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 2015年:喷泉与泉水泉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