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开心吗?
生:开心!
师:怎么知道的?
生:表情!
生:笑!
师:笑有很多种。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 (生迷惑不解)
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师有点烦。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吗?
生:想!
师:为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师先进行了调查,并且做好了记录。这儿有几份记录。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份调查记录是庄老师提供给我们的,看看庄老师怎么说的。
生:(读)昨天下午四点五十九分,我接到钱同学家长的来电,说补习班老师没有接到孩子,父母也没有接到,问老师有没有把孩子留下来,我说没有。五点半,他们又打电话来,说没有找到孩子。于是,我立即到校园里寻找。问了南门北门的保安和门卫,他们都说没有看到这个孩子。父母确认孩子不在补习班,于是孩子爸爸报了警。在与孩子父母、补习班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前一天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今天不用去补习班了,在门卫等妈妈来接。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了。应父母的要求,他们要查看监控,看孩子是否出了校门。在看监控的过程中,孩子的大伯、爷爷、奶奶陆续到了。其中孩子的奶奶情绪最为激动,我安慰道:不要太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此时,孩子的大伯用手指指着我,大声说:“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不见了,你还让我不着急。”说完,冲进门卫室朝我抡起拳头。保安和警察见状,立即上前制止。接着,孩子的爷爷也喊起来了:“孩子在学校不见了,就要找你们老师。”说着,也抡起拳头打过来。保安和警察拼命拦住。这样的场面持续了两三分钟。之后,他们都出去找孩子了,我也在校园找去了。晚上七点左右,孩子妈妈接到电话,说孩子已经到家里了。这时,家长们都回去了,警察也都走了。保安对我说:“万一今天吃到拳头了该怎么办?”留下我伤心流泪。
师:谢谢这位同学。好了,听明白了吗?事情是不是有点复杂?
生:是。
师:了解事情真相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你觉得还应该调查哪些人?
生:同学的爸爸妈妈。
生:那个保安。
师:保安,他是见证人。对!还有呢?
生:那个同学。
师:我把他的名字省略了,称为“钱同学”吧。我这儿还有两份材料。一份是钱同学的,我请两个同学上来读,一个读老师的问话,一个读钱同学的回答。
(生分角色读材料)
生:你昨天放学后是怎么回家的?
生:昨天放学我和同学一起排队的,庄老师送我们到北门,我到北门后找了一圈没有看到妈妈,因为前天妈妈说放学后要到学校来接我,我找了一圈没有看到妈妈,就到前门找妈妈,结果没有找到,我又到北门还是没有找到。我就想先去奶奶家,因为我们一家经常去奶奶家吃饭,然后我就走了两个小时,晚上七点到了奶奶家。看到了我哥哥,哥哥说,家里其他人都去找我了。然后我哥哥就打电话给家里人,叫他们都回来。后来爸爸妈妈对我说以后
不要走了就在学校等。
生:平时是谁接你回家的?
生:平时我参加补习班,补习班老师来接我。昨天妈妈告诉我放学后她来接我,所以我昨天就先去看妈妈在不在北门,看她不在就自己回家了。
生:你昨天有没有看到补习班老师来接你?
生:昨天我没有看到补习班老师。
生:你昨天一个人走了两个小时很勇敢,但也让你的老师和家人很担心。他们找了你两个多小时才报了警,你不应该让那么多人为你担心,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吗? 生:知道了。
师:老师和他还谈了很多话,但是这些都是关于钱同学以后该怎么做的,省略了。谢谢两位同学。听了刚才钱同学和老师的问答,同学们对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更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再来看第三份记录,这份比较简洁,这是学校保安的叙述。他是见证人,他见证了在门卫室发生的那场争执。谁愿意上来读一读?
生:(读)昨天晚上六点左右,我接到庄老师电话,要看学校的监控,看看小孩在不在学校,监控中发现,五点左右小孩还在南门等候区,后来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继续看录像,到六点多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伯伯都陆续到了学校,这时警察也到了。家长情绪比较激动,怪老师没有看好孩子。孩子的爷爷和伯伯冲上去要打庄老师,被我们及时拦住。后来七点左右,孩子家里打来电话,说孩子已经在家里了。之后,他们就都回去了。
师:听了保安的叙述,这件事更清楚了吗?现在谁能用简单的语句概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点难度?先说钱同学怎么做的,再说他的父母怎么做的,最后说老师怎么做的。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的人物,就能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了。
生:二年级的钱同学放学后本来应该去补习班,但由于妈妈今天不让他去补习班,所以今天他没去补习班,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放学来接送他。
师:“接他”不是“接送他”,把你刚才说的话用一句话说。
生:二年级的钱同学放学后在校门口等妈妈来学校接,没有找到妈妈,就独自一人去了奶奶家。
师:清楚了吗?好,继续。
生:然后父母就以为钱同学丢了,很着急。打电话给了警察、老师还有他的亲戚。大家一起去看录像,但是并没有找到钱同学。最终钱同学的家里打来电话,说钱同学已经在家里了。
师:清楚了吗?他的概括中恰恰漏掉了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生沉默)
师:有一个情节是不能省略的,要不然薛老师就不会不开心了。这个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走到家里,应该令我们很高兴,但为什么我不高兴呢?为什么会出问题了呢?
生:因为家长过度着急,打电话给老师,想请老师帮忙,但是一气之下家长决定打老师。 师:不是“决定”,他们讨都没有讨论,冲动之下就——
生:他们冲动之下就要打老师,幸亏保安和警察阻止。
师:对,这个情节能不能省略掉?
生:不能。
师:这个情节如果省略掉了这件事情就变成好事情了。因为有了这个情节,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件非常复杂的、让老师心里挺不开心的一件事了。
师:好,清楚了没有?
生:清楚了。
分析:因果推断是非判断
师: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完了之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我们要进行分析。这件事情我们怎么分析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进行推理。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所以我们要进行因果的推理。首先看起因,庄老师在电话里干吗?
生:哭。
师:她为什么哭呢?
生:钱同学的家长一气之下想要打庄老师。
师:想要打庄老师,所以庄老师受到了—‘
生:惊吓。
师:一个弱小的女老师,两个大男人要揍她,要施暴,因此她受了惊吓。那么往前推,为什么她会受惊吓,是谁造成的?
生:主要是钱同学,如果他再能等一下妈妈的话,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 师:这是间接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她没有看好钱同学。
师:是吗?她该打是吗?
(生笑)
师:我们要像破案一样进行严密的推理。
生:他妈妈。
生:两个男人。
师:两个男人是谁?一个是钱同学的伯伯,一个是钱同学的爷爷,我们称为钱家长。不是有钱的家长,是姓钱的家长。钱家长怎么使庄老师受到惊吓? 生:施暴。 师:这个施暴有没有成功?犯罪没有成功叫犯罪未遂,施暴没有成功叫——施暴未遂。钱家长为什么会施暴?再往前推,推出一个原因来。
生:因为钱家长怕自己的孩子会被绑架什么的。
师:被绑架?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钱家长认为是老师没有看好孩子。
生:钱同学不见了。
师:不见了,他们着急,冲动了。还有吗?再推,钱同学怎么会不见的?
生:他没有找到妈妈。
师:还有呢?
生:补习班的老师也没有来接他。
师:这里的原因是什么?钱家长没有接,补习班的老师也没有接,于是这个孩子就不见了 现在理清楚了吗?庄老师哭是因为——(生)家长暴力未遂,钱家长暴力未遂是因为——(生)钱同学不见了,钱同学不见了是因为——(生)家长没有来接、补习班老师没有来接所以,这件事是由准造成的?
生:钱同学的家长、补习班的老师:
师:补习班的老师和钱家长什么关系呀?
生:卖家。
师:卖家?在卖人吗?(生笑)钱家长是补习班的——顾客,他把孩子委托给补习班:照道理他们之问应该怎么样?
生:先联系好。
师:对。但是现在家长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补习老师班也没有告诉家长这个孩子放学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二所以家长有问题,那个补习班老师也有问题。我
们要做一个问题的推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叫什么?
生:分析二
师:分析完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判断。这件事情当中谁是谁非?是非判断会吗?我们一个个看,钱同学有问题吗?
生:有。
师:有什么问题?
生:他没有等妈妈。
师:也就是他没有听妈妈的话。钱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自己走回家,
生:他没有找老师。
师:他没有打电话找老师,也没有打电话联系,是不是这样的?总之,孩子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孩子有再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原谅,因为孩子还未成年,犯错在所难免,只是需要老师进行教育?补习班的问题在哪?
生:没有去接孩子,也没有和家长及时联系。
师:人家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却没有尽到责任,这叫什么?
生:违约。
师:叫失职。钱家长呢?
生:没有及时来接孩子。
师:也是失职。作为家长放学要接孩子,家长有看护孩子的责任。
生:家长也不该因为没有找到孩子而一气之下打老师。
师:对,暴力未遂,这是第二个错误。
生:也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师:这也是失职。
生:没有告诉孩子在哪里等。
师:这个就是没有教育好孩子一
生:没有和补习班老师沟通好。
师: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为家长的失职。还有,他们在找不到孩子的时候把责任归结在谁身上?
生:庄老师。
师:怪对人了吗?(生答:没有!)这叫什么?(生答:错怪。)如果我们整理一下,这个钱家长的错误第一在失职,第二在错怪,第三在暴力未遂。庄老师有责任吗? 生:没有看好孩子。
师:刚才已经讲了庄老师把学生安全送到北门。没有哪个老师是到校门外还一天到晚看着的,校门之外应该谁的责任?
生:家长。
师:如果说从教室到校门老师没有护送,那么这是老师的责任,护送了这是谁的责任? 生:家长。
师:庄老师有没有责任?
生:没有。
对策:写信沟通 目的鲜明
师:这叫——是非判断。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解决问题。
师:你看看,作为校长,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生:和家长沟通。
师:为什么?
生:家长做得不对,不应该那么冲动想要打老师。
师:对,其他还要做什么?
生:教育钱同学。
师:对!
生:还要安慰庄老师。
师:三件事了。
生:还要和补习班沟流一下。
师:没有“沟流”这个词,叫“沟通”。
生:在学校提醒其他同学。
师:提醒平时也是和钱同学一样自顾自走的同学。
生:要叫门卫进行教育,要看管。
师:可以。不但是一个家长,我们学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出了事总是找老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还要和其他家长做沟通。你看七件事了吧?你说校长忙不忙? 生:忙!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我做一件事情呢?这七件事情中哪一件最紧急? 生:找钱同学。
师:钱同学找到了,他回家了。’
生:和其他同学说一下。
师:要做,但是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什么?
生:和钱家长沟通。
师: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
生:要他们向庄老师道歉。
师:解铃还须系铃人,找到钱家长既能解决庄老师的问题,也能解决钱同学的问题,还能解决补习班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解决只有找到钱家长。那么,老师找钱家长谈,我应该怎么谈,我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和补习班联系、不要把错误全怪在老师身上,要想想自身的错误。
师:你说的都是家长的错误,这叫指出错误。
生:老师的责任在指导孩子的学习。孩子只要一出校门就需要家长负责。
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道歉。
师:应该道歉吗?
生:应该。
内容:叙述事件指出错误提出建议
师: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都是一部分,所以一开始你要注意什么?要叙述事情的整个过程,把事情还原,再指出错误,提出建议。如果这样和家长谈行不行? 生:行! 师:先把事情还原,再指出错误,最后提出建议,这是我们和家长谈的—— 生:目的。
师:这个目的要非常明确,要非常鲜明。沟通有几种方式:一种当面讲,还可以怎么讲? 生:电话、写信、家访等。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写一封信给家长吗?
生:能!
师:如果家长一看到你们的信,下星期跑到学校来向庄老师道歉,说明你写得比较成功;
如果你写好之后给他看,他都不睬你,说明你写得失败。有了明确的目的,有了写信的内容,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封信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生:校长。
师:我是校长,他是家长,两个都是“长”,所以写信的时候能不能把他当作我的下属?(生答:不能!)所以在写信的时候语言要得体,要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等一下你们回到教室之后就写这样的一封信。写三个内容:一是叙述事件,二是指出错误,三是提出建议。说话语言要得体。行吗?今天能写好吗?用多少时间?
生:一节课!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薛法根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开心吗?
生:开心!
师:怎么知道的?
生:表情!
生:笑!
师:笑有很多种。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 (生迷惑不解)
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师有点烦。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吗?
生:想!
师:为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师先进行了调查,并且做好了记录。这儿有几份记录。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份调查记录是庄老师提供给我们的,看看庄老师怎么说的。
生:(读)昨天下午四点五十九分,我接到钱同学家长的来电,说补习班老师没有接到孩子,父母也没有接到,问老师有没有把孩子留下来,我说没有。五点半,他们又打电话来,说没有找到孩子。于是,我立即到校园里寻找。问了南门北门的保安和门卫,他们都说没有看到这个孩子。父母确认孩子不在补习班,于是孩子爸爸报了警。在与孩子父母、补习班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前一天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今天不用去补习班了,在门卫等妈妈来接。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了。应父母的要求,他们要查看监控,看孩子是否出了校门。在看监控的过程中,孩子的大伯、爷爷、奶奶陆续到了。其中孩子的奶奶情绪最为激动,我安慰道:不要太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此时,孩子的大伯用手指指着我,大声说:“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不见了,你还让我不着急。”说完,冲进门卫室朝我抡起拳头。保安和警察见状,立即上前制止。接着,孩子的爷爷也喊起来了:“孩子在学校不见了,就要找你们老师。”说着,也抡起拳头打过来。保安和警察拼命拦住。这样的场面持续了两三分钟。之后,他们都出去找孩子了,我也在校园找去了。晚上七点左右,孩子妈妈接到电话,说孩子已经到家里了。这时,家长们都回去了,警察也都走了。保安对我说:“万一今天吃到拳头了该怎么办?”留下我伤心流泪。
师:谢谢这位同学。好了,听明白了吗?事情是不是有点复杂?
生:是。
师:了解事情真相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你觉得还应该调查哪些人?
生:同学的爸爸妈妈。
生:那个保安。
师:保安,他是见证人。对!还有呢?
生:那个同学。
师:我把他的名字省略了,称为“钱同学”吧。我这儿还有两份材料。一份是钱同学的,我请两个同学上来读,一个读老师的问话,一个读钱同学的回答。
(生分角色读材料)
生:你昨天放学后是怎么回家的?
生:昨天放学我和同学一起排队的,庄老师送我们到北门,我到北门后找了一圈没有看到妈妈,因为前天妈妈说放学后要到学校来接我,我找了一圈没有看到妈妈,就到前门找妈妈,结果没有找到,我又到北门还是没有找到。我就想先去奶奶家,因为我们一家经常去奶奶家吃饭,然后我就走了两个小时,晚上七点到了奶奶家。看到了我哥哥,哥哥说,家里其他人都去找我了。然后我哥哥就打电话给家里人,叫他们都回来。后来爸爸妈妈对我说以后
不要走了就在学校等。
生:平时是谁接你回家的?
生:平时我参加补习班,补习班老师来接我。昨天妈妈告诉我放学后她来接我,所以我昨天就先去看妈妈在不在北门,看她不在就自己回家了。
生:你昨天有没有看到补习班老师来接你?
生:昨天我没有看到补习班老师。
生:你昨天一个人走了两个小时很勇敢,但也让你的老师和家人很担心。他们找了你两个多小时才报了警,你不应该让那么多人为你担心,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吗? 生:知道了。
师:老师和他还谈了很多话,但是这些都是关于钱同学以后该怎么做的,省略了。谢谢两位同学。听了刚才钱同学和老师的问答,同学们对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更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再来看第三份记录,这份比较简洁,这是学校保安的叙述。他是见证人,他见证了在门卫室发生的那场争执。谁愿意上来读一读?
生:(读)昨天晚上六点左右,我接到庄老师电话,要看学校的监控,看看小孩在不在学校,监控中发现,五点左右小孩还在南门等候区,后来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继续看录像,到六点多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伯伯都陆续到了学校,这时警察也到了。家长情绪比较激动,怪老师没有看好孩子。孩子的爷爷和伯伯冲上去要打庄老师,被我们及时拦住。后来七点左右,孩子家里打来电话,说孩子已经在家里了。之后,他们就都回去了。
师:听了保安的叙述,这件事更清楚了吗?现在谁能用简单的语句概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点难度?先说钱同学怎么做的,再说他的父母怎么做的,最后说老师怎么做的。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的人物,就能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了。
生:二年级的钱同学放学后本来应该去补习班,但由于妈妈今天不让他去补习班,所以今天他没去补习班,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放学来接送他。
师:“接他”不是“接送他”,把你刚才说的话用一句话说。
生:二年级的钱同学放学后在校门口等妈妈来学校接,没有找到妈妈,就独自一人去了奶奶家。
师:清楚了吗?好,继续。
生:然后父母就以为钱同学丢了,很着急。打电话给了警察、老师还有他的亲戚。大家一起去看录像,但是并没有找到钱同学。最终钱同学的家里打来电话,说钱同学已经在家里了。
师:清楚了吗?他的概括中恰恰漏掉了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生沉默)
师:有一个情节是不能省略的,要不然薛老师就不会不开心了。这个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走到家里,应该令我们很高兴,但为什么我不高兴呢?为什么会出问题了呢?
生:因为家长过度着急,打电话给老师,想请老师帮忙,但是一气之下家长决定打老师。 师:不是“决定”,他们讨都没有讨论,冲动之下就——
生:他们冲动之下就要打老师,幸亏保安和警察阻止。
师:对,这个情节能不能省略掉?
生:不能。
师:这个情节如果省略掉了这件事情就变成好事情了。因为有了这个情节,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件非常复杂的、让老师心里挺不开心的一件事了。
师:好,清楚了没有?
生:清楚了。
分析:因果推断是非判断
师: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完了之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我们要进行分析。这件事情我们怎么分析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进行推理。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所以我们要进行因果的推理。首先看起因,庄老师在电话里干吗?
生:哭。
师:她为什么哭呢?
生:钱同学的家长一气之下想要打庄老师。
师:想要打庄老师,所以庄老师受到了—‘
生:惊吓。
师:一个弱小的女老师,两个大男人要揍她,要施暴,因此她受了惊吓。那么往前推,为什么她会受惊吓,是谁造成的?
生:主要是钱同学,如果他再能等一下妈妈的话,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 师:这是间接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她没有看好钱同学。
师:是吗?她该打是吗?
(生笑)
师:我们要像破案一样进行严密的推理。
生:他妈妈。
生:两个男人。
师:两个男人是谁?一个是钱同学的伯伯,一个是钱同学的爷爷,我们称为钱家长。不是有钱的家长,是姓钱的家长。钱家长怎么使庄老师受到惊吓? 生:施暴。 师:这个施暴有没有成功?犯罪没有成功叫犯罪未遂,施暴没有成功叫——施暴未遂。钱家长为什么会施暴?再往前推,推出一个原因来。
生:因为钱家长怕自己的孩子会被绑架什么的。
师:被绑架?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钱家长认为是老师没有看好孩子。
生:钱同学不见了。
师:不见了,他们着急,冲动了。还有吗?再推,钱同学怎么会不见的?
生:他没有找到妈妈。
师:还有呢?
生:补习班的老师也没有来接他。
师:这里的原因是什么?钱家长没有接,补习班的老师也没有接,于是这个孩子就不见了 现在理清楚了吗?庄老师哭是因为——(生)家长暴力未遂,钱家长暴力未遂是因为——(生)钱同学不见了,钱同学不见了是因为——(生)家长没有来接、补习班老师没有来接所以,这件事是由准造成的?
生:钱同学的家长、补习班的老师:
师:补习班的老师和钱家长什么关系呀?
生:卖家。
师:卖家?在卖人吗?(生笑)钱家长是补习班的——顾客,他把孩子委托给补习班:照道理他们之问应该怎么样?
生:先联系好。
师:对。但是现在家长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补习老师班也没有告诉家长这个孩子放学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二所以家长有问题,那个补习班老师也有问题。我
们要做一个问题的推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叫什么?
生:分析二
师:分析完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判断。这件事情当中谁是谁非?是非判断会吗?我们一个个看,钱同学有问题吗?
生:有。
师:有什么问题?
生:他没有等妈妈。
师:也就是他没有听妈妈的话。钱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自己走回家,
生:他没有找老师。
师:他没有打电话找老师,也没有打电话联系,是不是这样的?总之,孩子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孩子有再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原谅,因为孩子还未成年,犯错在所难免,只是需要老师进行教育?补习班的问题在哪?
生:没有去接孩子,也没有和家长及时联系。
师:人家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却没有尽到责任,这叫什么?
生:违约。
师:叫失职。钱家长呢?
生:没有及时来接孩子。
师:也是失职。作为家长放学要接孩子,家长有看护孩子的责任。
生:家长也不该因为没有找到孩子而一气之下打老师。
师:对,暴力未遂,这是第二个错误。
生:也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师:这也是失职。
生:没有告诉孩子在哪里等。
师:这个就是没有教育好孩子一
生:没有和补习班老师沟通好。
师: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为家长的失职。还有,他们在找不到孩子的时候把责任归结在谁身上?
生:庄老师。
师:怪对人了吗?(生答:没有!)这叫什么?(生答:错怪。)如果我们整理一下,这个钱家长的错误第一在失职,第二在错怪,第三在暴力未遂。庄老师有责任吗? 生:没有看好孩子。
师:刚才已经讲了庄老师把学生安全送到北门。没有哪个老师是到校门外还一天到晚看着的,校门之外应该谁的责任?
生:家长。
师:如果说从教室到校门老师没有护送,那么这是老师的责任,护送了这是谁的责任? 生:家长。
师:庄老师有没有责任?
生:没有。
对策:写信沟通 目的鲜明
师:这叫——是非判断。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解决问题。
师:你看看,作为校长,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生:和家长沟通。
师:为什么?
生:家长做得不对,不应该那么冲动想要打老师。
师:对,其他还要做什么?
生:教育钱同学。
师:对!
生:还要安慰庄老师。
师:三件事了。
生:还要和补习班沟流一下。
师:没有“沟流”这个词,叫“沟通”。
生:在学校提醒其他同学。
师:提醒平时也是和钱同学一样自顾自走的同学。
生:要叫门卫进行教育,要看管。
师:可以。不但是一个家长,我们学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出了事总是找老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还要和其他家长做沟通。你看七件事了吧?你说校长忙不忙? 生:忙!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我做一件事情呢?这七件事情中哪一件最紧急? 生:找钱同学。
师:钱同学找到了,他回家了。’
生:和其他同学说一下。
师:要做,但是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什么?
生:和钱家长沟通。
师: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
生:要他们向庄老师道歉。
师:解铃还须系铃人,找到钱家长既能解决庄老师的问题,也能解决钱同学的问题,还能解决补习班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解决只有找到钱家长。那么,老师找钱家长谈,我应该怎么谈,我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和补习班联系、不要把错误全怪在老师身上,要想想自身的错误。
师:你说的都是家长的错误,这叫指出错误。
生:老师的责任在指导孩子的学习。孩子只要一出校门就需要家长负责。
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道歉。
师:应该道歉吗?
生:应该。
内容:叙述事件指出错误提出建议
师: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都是一部分,所以一开始你要注意什么?要叙述事情的整个过程,把事情还原,再指出错误,提出建议。如果这样和家长谈行不行? 生:行! 师:先把事情还原,再指出错误,最后提出建议,这是我们和家长谈的—— 生:目的。
师:这个目的要非常明确,要非常鲜明。沟通有几种方式:一种当面讲,还可以怎么讲? 生:电话、写信、家访等。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写一封信给家长吗?
生:能!
师:如果家长一看到你们的信,下星期跑到学校来向庄老师道歉,说明你写得比较成功;
如果你写好之后给他看,他都不睬你,说明你写得失败。有了明确的目的,有了写信的内容,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封信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生:校长。
师:我是校长,他是家长,两个都是“长”,所以写信的时候能不能把他当作我的下属?(生答:不能!)所以在写信的时候语言要得体,要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等一下你们回到教室之后就写这样的一封信。写三个内容:一是叙述事件,二是指出错误,三是提出建议。说话语言要得体。行吗?今天能写好吗?用多少时间?
生:一节课!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