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阿里木江·哈力克,男,维吾尔族,1971年4月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个普通的个体工商业者。他生活并不富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卖羊肉串的微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先后捐赠二十多万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2012年2月3日晚,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他历经8年,烤卖30万串羊肉串,攒下10多万元钱,全部用来捐款助学。他,就是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走出来的“草根”慈善家。
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在当地供销社工作;后来供销社破产,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吃尽了苦。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多了起来。然而,阿里木江依然很"穷"。钱哪里去了?捐给贫困孩子了!2002年4月,他把500元钱交到了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肾病的男孩周勇,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妈妈在病床边垂泪,立刻向记者朋友求助,又组织捐款,后来有两家医院被他感动,免费给周勇治病。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学生缺书包,学校很长时间没举行升旗仪式,他就买了181个新书包和一面五星红旗,借了一匹马,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学校。听说一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马上冒雨送去5000元;从新闻中偶然看到一名大学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在毕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处都有阿里木江捐助的贫困学生。他还在贵州毕节学院和贵州大学设立"阿里木江助学金"。汶川大地震、贵州雪灾后,阿里木江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索性背上锅碗瓢盆赶赴青海,从西宁采购了几千块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顾高原反应,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成了二炮部队救灾前线一名"编外"战士,奋战了十余天。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对这个维吾尔族兄弟由衷敬佩,个个翘起大拇指。
2013年雅安地震发生后,阿里木带着与新疆两家爱心企业共同援助灾区的2000个馕、3000件方便食品及饮用水等物资,从乌鲁木齐飞赴四川。阿里木说,这些物资将无偿提供给参与救援的官兵和当地受灾群众。2008年8月的一天,阿里木在烤卖羊肉串时无意中听说,长春堡镇有座小学,101个贫困学生连书包都买不起,上学时孩子们要抱着或用布兜子兜着书本。阿里木赶紧打听,得知那座学校叫干堰塘村小学。于是他买了101个崭新的书包,带上两个帮手,冒雨出发。由于山区不通车,他们在六七十度陡峭的山路上跋涉6个多小时,最终将101个书包送到贫困儿童手中。
而他自己呢?一直租住在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子里,房间里仅有的几件简陋家具是房东留下的。客厅的台式电脑,是他最值钱的物件,也是他的最爱。吃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能打发。这样的生活,阿里木觉得很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当面对别人的不解时。阿里木反问:“有很多钱快乐吗?我不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这是阿里木常说的一句话。
如今,阿里木回到家乡当上了“阿里木餐饮印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开始谋划: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安家,也让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飘内地;他琢磨着,用10年时间,在毕节建一所学校,让那里的留守儿童接受好的教育。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阿里木江·哈力克,男,维吾尔族,1971年4月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个普通的个体工商业者。他生活并不富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卖羊肉串的微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先后捐赠二十多万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2012年2月3日晚,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他历经8年,烤卖30万串羊肉串,攒下10多万元钱,全部用来捐款助学。他,就是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走出来的“草根”慈善家。
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在当地供销社工作;后来供销社破产,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吃尽了苦。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多了起来。然而,阿里木江依然很"穷"。钱哪里去了?捐给贫困孩子了!2002年4月,他把500元钱交到了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肾病的男孩周勇,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妈妈在病床边垂泪,立刻向记者朋友求助,又组织捐款,后来有两家医院被他感动,免费给周勇治病。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学生缺书包,学校很长时间没举行升旗仪式,他就买了181个新书包和一面五星红旗,借了一匹马,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学校。听说一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马上冒雨送去5000元;从新闻中偶然看到一名大学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在毕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处都有阿里木江捐助的贫困学生。他还在贵州毕节学院和贵州大学设立"阿里木江助学金"。汶川大地震、贵州雪灾后,阿里木江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索性背上锅碗瓢盆赶赴青海,从西宁采购了几千块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顾高原反应,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成了二炮部队救灾前线一名"编外"战士,奋战了十余天。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对这个维吾尔族兄弟由衷敬佩,个个翘起大拇指。
2013年雅安地震发生后,阿里木带着与新疆两家爱心企业共同援助灾区的2000个馕、3000件方便食品及饮用水等物资,从乌鲁木齐飞赴四川。阿里木说,这些物资将无偿提供给参与救援的官兵和当地受灾群众。2008年8月的一天,阿里木在烤卖羊肉串时无意中听说,长春堡镇有座小学,101个贫困学生连书包都买不起,上学时孩子们要抱着或用布兜子兜着书本。阿里木赶紧打听,得知那座学校叫干堰塘村小学。于是他买了101个崭新的书包,带上两个帮手,冒雨出发。由于山区不通车,他们在六七十度陡峭的山路上跋涉6个多小时,最终将101个书包送到贫困儿童手中。
而他自己呢?一直租住在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子里,房间里仅有的几件简陋家具是房东留下的。客厅的台式电脑,是他最值钱的物件,也是他的最爱。吃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能打发。这样的生活,阿里木觉得很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当面对别人的不解时。阿里木反问:“有很多钱快乐吗?我不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这是阿里木常说的一句话。
如今,阿里木回到家乡当上了“阿里木餐饮印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开始谋划: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安家,也让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飘内地;他琢磨着,用10年时间,在毕节建一所学校,让那里的留守儿童接受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