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文1600字

初三作文

荷塘月色

霍邱一中赵仁宏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 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4.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

1. 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2. 赏析文中的画面美;

3. 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

课型诵读鉴赏课

课时1

教学流程

导语

月,引人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月成了情感的载体。月下漫步,情思无限,人生的万千思绪纷涌而来,也会缓缓散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静望明月,细嗅荷香,沉浸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课题:荷塘月色

知识积累

1. 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是位有骨气的文人,1948年8月,因贫得病逝,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毛泽东评)

2. 创作背景

作于1927年,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的黑暗,却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 整体感知

听录音,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路线: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静寻静得静失静

分析:

开头不宁静,文中贯穿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愁绪难消中又向往着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现实:不宁静。

文本赏析

(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形象直观,引发学生联想)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线索来分析。) 明确: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对现实的不满;

2、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3、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1、一生朗读,体会本段的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作者向我们展示出月下荷塘的静谧、美好、朦胧之美。由荷叶到荷花,接着荷香到荷波,最后到流水,写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特别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重点分析。

示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化嗅觉为听觉,把荷香和歌声联系在一起,取其若有若无的相似点,可谓精妙。

三、第四段:荷塘月色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体会荷塘中月色的特点。(生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动词“泻”写出了月光的鲜明欲滴的奶白色的实感,“浮”的运用写出了月下荷花缥缈轻柔的姿容,“笼”写出了月光的朦胧轻柔。

“酣睡”喻朗照,“小睡”喻被一层层淡淡云遮住的月光,恰到好处。

本段从不同角度,描写出不同景物上的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四、第五段:荷塘四周

生齐读,思考:荷塘四周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柳、烟雾、灯光,阴暗、低沉。水里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淡淡的忧愁。

五、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归纳)

明确:

荷塘的美景引动作者内心的乡思,青年男女美好的情思引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探究延伸

这是一篇散文佳作,写出了一位知识分子当时内心无法释然的苦闷之情。学完本文之后,对“我”是怎么认识的?(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评价)

言之有理皆可,不必苛求同一。

手法鉴赏

本文的语言朴素典雅,清新自然,蓄满诗意。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文中精彩句子的特点,试做归纳、发言) 明确:

1. 比喻的运用;

2. 通感手法的运用;

3. 叠词的运用。

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这样的画面: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明月泻银辉,清风送荷香。这清新、神秘、静谧的荷塘就是作者心灵的避难所。暂时的宁静让作者获得了精神升华,引发出他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学们能常走近自然中,用善感的心灵去体会,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发现万物之美。

课后作业

1. 写篇读后感放在周记本上;

2. 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思考:有人认为他用的比喻取材狭窄、阴柔,缺乏想象力,你认同吗?为什么?

赵仁宏

荷塘月色

霍邱一中赵仁宏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 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4.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

1. 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2. 赏析文中的画面美;

3. 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

课型诵读鉴赏课

课时1

教学流程

导语

月,引人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月成了情感的载体。月下漫步,情思无限,人生的万千思绪纷涌而来,也会缓缓散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静望明月,细嗅荷香,沉浸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课题:荷塘月色

知识积累

1. 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是位有骨气的文人,1948年8月,因贫得病逝,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毛泽东评)

2. 创作背景

作于1927年,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的黑暗,却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 整体感知

听录音,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路线: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静寻静得静失静

分析:

开头不宁静,文中贯穿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愁绪难消中又向往着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现实:不宁静。

文本赏析

(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形象直观,引发学生联想)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线索来分析。) 明确: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对现实的不满;

2、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3、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1、一生朗读,体会本段的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作者向我们展示出月下荷塘的静谧、美好、朦胧之美。由荷叶到荷花,接着荷香到荷波,最后到流水,写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特别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重点分析。

示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化嗅觉为听觉,把荷香和歌声联系在一起,取其若有若无的相似点,可谓精妙。

三、第四段:荷塘月色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体会荷塘中月色的特点。(生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动词“泻”写出了月光的鲜明欲滴的奶白色的实感,“浮”的运用写出了月下荷花缥缈轻柔的姿容,“笼”写出了月光的朦胧轻柔。

“酣睡”喻朗照,“小睡”喻被一层层淡淡云遮住的月光,恰到好处。

本段从不同角度,描写出不同景物上的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四、第五段:荷塘四周

生齐读,思考:荷塘四周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柳、烟雾、灯光,阴暗、低沉。水里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淡淡的忧愁。

五、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归纳)

明确:

荷塘的美景引动作者内心的乡思,青年男女美好的情思引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探究延伸

这是一篇散文佳作,写出了一位知识分子当时内心无法释然的苦闷之情。学完本文之后,对“我”是怎么认识的?(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评价)

言之有理皆可,不必苛求同一。

手法鉴赏

本文的语言朴素典雅,清新自然,蓄满诗意。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文中精彩句子的特点,试做归纳、发言) 明确:

1. 比喻的运用;

2. 通感手法的运用;

3. 叠词的运用。

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这样的画面: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明月泻银辉,清风送荷香。这清新、神秘、静谧的荷塘就是作者心灵的避难所。暂时的宁静让作者获得了精神升华,引发出他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学们能常走近自然中,用善感的心灵去体会,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发现万物之美。

课后作业

1. 写篇读后感放在周记本上;

2. 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思考:有人认为他用的比喻取材狭窄、阴柔,缺乏想象力,你认同吗?为什么?

赵仁宏


相关作文

  • 荷塘月色作文4500字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品味精炼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文2900字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揣摩文中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真言写真景""真言写真情",体会作者在特定情景下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 ...

  • 荷塘月色教后反思作文1800字
  • <荷塘月色>教后反思 作 者:冯 绪 萍 学 科:语 文 单 位: 兴海中学 电 话:15825351975 <荷塘月色>教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同时,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 ...

  • 荷塘月色作文3400字
  • <荷塘月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 ...

  • 荷塘月色教案作文2600字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朱自清及其作品是不陌生的,初中时学过他的<匆匆><春><背影>,对朱自清优美的语言.真挚细腻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但由于高一学生阅历比较少,加之情感体验不够丰富,因此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以深入理解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文3600字
  • < 荷 塘 月 色 >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 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 4.了解作者不滿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怀. 教学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3作文2200字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3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属于苏教版必修二模块"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重点是鉴赏分析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 这篇散文 的写 ...

  • [荷塘月色]教学视频观后感作文600字
  • <荷塘月色>教学视频观后感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篇散文,正如郭尚民老师所说"越是名篇,越是比较难讲". 话说一百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郭尚民老师和程朝阳老师都是讲<荷塘月色>,都是从"景 ...

  •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案设计)作文500字
  • 江苏镇江一中陈晓东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 生2:荷花在这儿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丽,我在这美丽中迷失自己.这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