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9000字

初二作文

第 1 页 共 6 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填空题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 美 国 海伦·凯勒 的作品。

2. 莎莉文老师 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3. 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学习阅读 。

4. 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萨勒 。

5. 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霜王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6.1896年的10月,海伦进入 剑桥女子中学 学校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

7. 1900 年,海伦的大学梦得以实现。

8. 海伦给我们一个忠告:善用 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9. 海伦第一次自己组的句子是 天气很温暖 。

10. 香邦先生 帮助安妮上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选择题

1. 海伦第一次自己完全读懂、读完的书是( A )。

A 《方德诺小伯爵》 B 《红字》

2. ( B )史诗让海伦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

A 《伊索德》 B 《伊利亚特》 C 《圣经》

3. ( A )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4. 第一本使海伦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 B )。

A 《欧洲史》 B 《世界史》 C 《中世纪》

5. 如果没有( A )的热情帮助,海伦进大学是不可能的。

A 卡内基 B 赫顿 C 马克·吐温

判断题

1. 海伦21岁时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 )

2. 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 )

3. 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是萝拉。( × )

4. 安妮·莎莉文小时候因无人照顾被送进了贫民救济院。( √ )

5. 在毕业典礼上,安妮穿的是霍布金太太缝制的礼服。( √ )

选择题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 )代表作。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传奇

2.海伦 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作者( )

A 英国 B 巴西 C 美国 D 法国

3.请问海伦 凯勒是什么家( )

A 慈善家,教育家,演讲家 B 历史学家,教育家,演讲家

C 考古家,慈善家,教育家 D 革命家,历史家,考古学家

4.海伦 凯勒一生有多少时间的光明和声音( )

A 19个月 B 20个月 C 21个月 D 22个月

5.海伦 凯勒能重见光明后,第一天她渴望看什么( )

A 人类 B 森林 C 天空 D 海洋

6. 海伦 凯勒心中的人类是( )

A 真诚,欺骗 B 友谊,善良 C 残忍,无情 D 爱财,惜命

7. 凯勒的处女作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 《我的生活》 B《我的日子》 C《我的盲人生涯》 D《我的家人》

8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海伦. 凯勒的家庭女教师是( )

A 凯蒂 B 安妮 C 莎莉文 D 左明丽. 南茜

9.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海伦在德克利夫学院的一年级作文被集成为( )

A 《给我三天光明》 B《少女时代》 C《我的生活》 D《及至》

10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除了贝利和莎莉文老师以外,海伦最尊敬的人是( )

A 海明威 B 但丁 C 巴尔扎克 D 马克. 吐温

11. 海伦. 凯勒最后毕业于( )

A 哈佛大学 B 纽约大学 C 剑桥大学 D 波士顿大学

12. 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 ),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A 读书事业 B 创作事业 C 教育事业 D 出版事业

13.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在所有人中,海伦首先最希望见到的是( )

A 爸爸 B 妈妈 C 家庭老师 D 神父

14.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二天早晨想看到的是( )

A 花朵 B 露水 C 黑夜变为白昼 D 小草

15.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二天晚上想在( )度过。

A 家里 B 中央公园 C 剧院或电影院 D 野外

16.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第二天她将通过( )来感受人类的灵魂。

A 访谈 B 观察 C 艺术 D 体验

17.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三天想( )度过。

A 郊游 B 看电影 C 和老师 D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

A 马克-吐温 B 霍姆斯 C 霍金 D 安妮-莎莉文

A 哈佛 B 牛津 C 剑桥 D 斯坦福

子学院选择,海伦自己给出了理由是( )

C 因为卫斯理女子学院里头只有女生 D 哈佛给了她高额的奖学金18.“19 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这句话是谁说的?( ) 19.1955 年,她荣获( )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20.海伦是在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完成大学学习的,她曾经参观过卫斯理女子学院,为何没有卫斯理女 A 父母要求她读哈佛 B读哈佛时沙利文老师对她的希望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作者想象的活动内容

第一天 凝视教师的脸;端详朋友的面孔;看狗的眼睛;观察家里的小东西;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看马匹犁田的情景和人们宁静满足的生活;为落日祈祷;看人造光明。

第二天 看白天到来时的奇观;参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戏院、电影院度过第二天夜晚。 第三天 游览花园大街、贫民区、工厂和花园;从乡间小屋出发看东河的风光;眺望纽约塔;登上帝国大厦;看城市中来来往往的人群;漫游第五大街;访问外国居民。

阅读理解

1、“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问开头,引出下文。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在光明的世界里,人们只将视力的天赋看作是方便,而不看作是品评艺术、研究艺术的手段。

3、海伦•凯勒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笑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同步解读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 3 页 共 6 页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我还要看看我那群忠诚的、令人信赖的狗的眼睛——那沉着机警的小斯科第、达基和那高大健壮而懂事的大戴恩、海尔加,它们的热情、温柔和淘气的友谊使我感到温暖。

在那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还要仔细观察我家里那些简朴小巧的东西。我要看看脚下的艳丽色彩,墙壁上的图画和那些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熟悉的小东西。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 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

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夜里,我会无法入睡,脑海里尽翻腾着对白天的回忆。

4.从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凝视”她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这位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麦西夫人在“我”还是个孩稚时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给我耐心温柔的教育。麦西夫人温和友好、坚定顽强、又富有同情心。

5.第二段“我”为什么既要端祥朋友们的面孔,又想看婴儿的面孔?

要把朋友印在“我”心中,还要感受婴儿天真无邪的美和生气。

6.第五段写“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漫步,反映了“我”怎样的情趣? 为什么下文又说“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

反映了“我”热爱生活的情趣,“长时间”是说“我”希望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多呆会,感受那壮丽奇景,而“短暂”是强调“我”还想着田园风光,希望尽快看到下一个景观,表达了欣赏世界的急迫心情。

7.读完节选文后,你认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美丽的灵魂? 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海伦•凯勒是一个具有乐观向-卜,珍视友情,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等美丽灵魂的人;她的精神力量来源于周围人对她的帮助、感召,来源于书籍的力量。

8.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领会其中的特殊含义。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这段话表明了书籍对我的鼓舞、激励作用,它像路标、灯塔,给了我方向和动力,永远指引我走向光明。

体会下边句子的意味

9.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为什么将“看人”作为第一天要做的事?为什么要首先打量老师?)

①因为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智慧及友爱,作者把这些看成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人既熟悉又“陌生”,作者对他们的各个侧面有所了解,得到一点不完全的印象 ,现在要“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②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不仅沟通了作者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教给了她“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 温柔和耐心”,“对于人类的同情心”。作者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10.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黑暗当前,作者感到了恐惧和失落吗?为什么?)

第 4 页 共 6 页

作者没有感到恐惧或失落。从后文看,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没有时间作其他感想;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说,作者内心世界是光明的,意志是坚强的,对生活充满了爱,也从社会得到了友爱与尊重,因此不可能产生低落情绪。

11.不过在所有的官能中,我相信视力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为什么作者深信视觉最令人快乐?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设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①对世人拥有光明却不珍惜,表示遗憾;以自己的“设想” 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②以此表达自己对身残苦难的坚强忍耐、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类的友爱。③(作者身怀残疾,却比健康人 更坚强、更善良,生活得更充实,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视人类的友爱和大自然的美好事物;而大多数人虽然五官、肢体健全,却把身体的天赋当作一种方便,而不是当作“充实生活的手段”,在懒惰散漫、浑浑噩噩中度过。)海伦·凯勒的故事警示我们,要珍惜光阴,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知识,追求道德完善,并且不被任何困难吓倒。

13.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第一天,端详周围的亲人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清家里的摆设,在树林和田野散步。第二天,观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看戏、看电影。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

作者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是对亲情的极端重视;把参观博物馆安排在第二天,是想考察“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把周游城区安排在第三天,是关心世人的生活。这里既涉及自己的感觉生活,又涉及人类文化知识领域、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还涉及自然风光。所写范围由小到大。实际上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作者相通过三天的历程展示自己内心的渴望,表达对世人的劝诫。她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可得,只能假想虚构。她以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美好幻想,警示人们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 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 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 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4. 第⑴中:谁又会想起它, 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 为什么?

不重复.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突出健康的人们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 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下文阐述做了铺垫。

15. 第⑵段中为什么说" 这就是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将要离开世界时, 才会感到生命的压力, 感到时间的宝贵, 才会珍惜生命, 努力呈现出渴求生命而奋斗的真实一面。

16. 第⑶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对比, 突出了健康人与盲人对待生命的截然不同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 告诉人们" 应该珍惜现在" 的道理。

第 5 页 共 6 页

17. 如何理解" 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 没有的东西又一味去追求" 这句话?

这不仅是作者对生活发出的感慨, 也是她人生哲理的总结, 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

18. 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对比作者的态度, 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①海伦对光明的渴求、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真诚,倡导人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表现了她那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乐观, 坚强,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②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9. 第⑵⑶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指 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指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20.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好。“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是指聋了的人因为自己聋了,知道残疾的苦楚,知道失去后的珍惜,所以他们更怕失去光明,怕在聋了的基础上再瞎了。改成“盲”或“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21.第(5)段写" 朋友" 从林中散步回来, 回答" 我" 说并没有看到" 什么特别的东西", 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明眼人看来是那么的平庸。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明眼人常常看到这些东西,就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到特别,不会去珍惜。)

22.第⑻段中,作者问道:“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读完上文,你觉得作者认为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我们要懂得欣赏世界的精彩。

23.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做事;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事情。

24.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的一句名言回答) 。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5.第(6)段画线句子中" 方便" 的含义是只能看东西、辨方向;

" 更多的意义" 的深层含义是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26.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 假设" 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启迪人们注意“是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7. 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作者想以此来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

28.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这仅有的三天光明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天:端详周围的亲人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清家里的摆设,在树林和田野散步。

第二天:观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看戏、看电影。

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

这样安排的目的: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8—29题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28.文中划线的“双重的喜悦”指的是哪双重喜悦?

①第一重喜悦是能见到光明。 ②第二重喜悦是能见到人造光明。

29.“人类的天才”这一说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包含了作者对人类创造光明的喜悦。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30—32题

第 6 页 共 6 页

我不知道本文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展品的全貌。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过我敢断言,许多人有这种机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那里实在是一个使用眼睛的地方。你们有视力的人可以在那里度过无数个大有所获的日子,而我,在想象中能看东西的短短的三天里,对此只能作匆匆的一瞥便得离去。

30. 揣摩“激动人心”、“栩栩如生”和“短短”、“匆匆”这两组词语,说说它们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激动人心”、“栩栩如生”对人类自然历史的赞美。

“短短”、“匆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强烈的紧迫感。

31.“使用眼睛的地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真实含义是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32.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33—37题

就这么着,在我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

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全的宝库。

33.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回答不超过15个字)

34.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细细观 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每处限用2个字)

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着迷的程度。

35.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眼睛管用”的意思是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36.最后一段“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一句中“发掘美的钥匙”和“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发掘美的钥匙”在文中指的是艺术(限用两个字)

“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指的是美(限用一个字)

37. 分析“对于你们许多有视觉的人来说,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的含义和作用。

表达了对健全人漠视身边艺术的惋惜,真挚地劝勉世人珍惜机会,努力探索。

第 1 页 共 6 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填空题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 美 国 海伦·凯勒 的作品。

2. 莎莉文老师 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3. 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学习阅读 。

4. 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萨勒 。

5. 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霜王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6.1896年的10月,海伦进入 剑桥女子中学 学校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

7. 1900 年,海伦的大学梦得以实现。

8. 海伦给我们一个忠告:善用 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9. 海伦第一次自己组的句子是 天气很温暖 。

10. 香邦先生 帮助安妮上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选择题

1. 海伦第一次自己完全读懂、读完的书是( A )。

A 《方德诺小伯爵》 B 《红字》

2. ( B )史诗让海伦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

A 《伊索德》 B 《伊利亚特》 C 《圣经》

3. ( A )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4. 第一本使海伦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 B )。

A 《欧洲史》 B 《世界史》 C 《中世纪》

5. 如果没有( A )的热情帮助,海伦进大学是不可能的。

A 卡内基 B 赫顿 C 马克·吐温

判断题

1. 海伦21岁时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 )

2. 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 )

3. 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是萝拉。( × )

4. 安妮·莎莉文小时候因无人照顾被送进了贫民救济院。( √ )

5. 在毕业典礼上,安妮穿的是霍布金太太缝制的礼服。( √ )

选择题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 )代表作。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传奇

2.海伦 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作者( )

A 英国 B 巴西 C 美国 D 法国

3.请问海伦 凯勒是什么家( )

A 慈善家,教育家,演讲家 B 历史学家,教育家,演讲家

C 考古家,慈善家,教育家 D 革命家,历史家,考古学家

4.海伦 凯勒一生有多少时间的光明和声音( )

A 19个月 B 20个月 C 21个月 D 22个月

5.海伦 凯勒能重见光明后,第一天她渴望看什么( )

A 人类 B 森林 C 天空 D 海洋

6. 海伦 凯勒心中的人类是( )

A 真诚,欺骗 B 友谊,善良 C 残忍,无情 D 爱财,惜命

7. 凯勒的处女作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 《我的生活》 B《我的日子》 C《我的盲人生涯》 D《我的家人》

8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海伦. 凯勒的家庭女教师是( )

A 凯蒂 B 安妮 C 莎莉文 D 左明丽. 南茜

9.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海伦在德克利夫学院的一年级作文被集成为( )

A 《给我三天光明》 B《少女时代》 C《我的生活》 D《及至》

10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除了贝利和莎莉文老师以外,海伦最尊敬的人是( )

A 海明威 B 但丁 C 巴尔扎克 D 马克. 吐温

11. 海伦. 凯勒最后毕业于( )

A 哈佛大学 B 纽约大学 C 剑桥大学 D 波士顿大学

12. 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 ),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A 读书事业 B 创作事业 C 教育事业 D 出版事业

13.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在所有人中,海伦首先最希望见到的是( )

A 爸爸 B 妈妈 C 家庭老师 D 神父

14.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二天早晨想看到的是( )

A 花朵 B 露水 C 黑夜变为白昼 D 小草

15.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二天晚上想在( )度过。

A 家里 B 中央公园 C 剧院或电影院 D 野外

16.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第二天她将通过( )来感受人类的灵魂。

A 访谈 B 观察 C 艺术 D 体验

17.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第三天想( )度过。

A 郊游 B 看电影 C 和老师 D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

A 马克-吐温 B 霍姆斯 C 霍金 D 安妮-莎莉文

A 哈佛 B 牛津 C 剑桥 D 斯坦福

子学院选择,海伦自己给出了理由是( )

C 因为卫斯理女子学院里头只有女生 D 哈佛给了她高额的奖学金18.“19 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这句话是谁说的?( ) 19.1955 年,她荣获( )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20.海伦是在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完成大学学习的,她曾经参观过卫斯理女子学院,为何没有卫斯理女 A 父母要求她读哈佛 B读哈佛时沙利文老师对她的希望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作者想象的活动内容

第一天 凝视教师的脸;端详朋友的面孔;看狗的眼睛;观察家里的小东西;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看马匹犁田的情景和人们宁静满足的生活;为落日祈祷;看人造光明。

第二天 看白天到来时的奇观;参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戏院、电影院度过第二天夜晚。 第三天 游览花园大街、贫民区、工厂和花园;从乡间小屋出发看东河的风光;眺望纽约塔;登上帝国大厦;看城市中来来往往的人群;漫游第五大街;访问外国居民。

阅读理解

1、“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问开头,引出下文。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在光明的世界里,人们只将视力的天赋看作是方便,而不看作是品评艺术、研究艺术的手段。

3、海伦•凯勒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笑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同步解读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 3 页 共 6 页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我还要看看我那群忠诚的、令人信赖的狗的眼睛——那沉着机警的小斯科第、达基和那高大健壮而懂事的大戴恩、海尔加,它们的热情、温柔和淘气的友谊使我感到温暖。

在那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还要仔细观察我家里那些简朴小巧的东西。我要看看脚下的艳丽色彩,墙壁上的图画和那些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熟悉的小东西。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 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

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夜里,我会无法入睡,脑海里尽翻腾着对白天的回忆。

4.从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凝视”她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这位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麦西夫人在“我”还是个孩稚时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给我耐心温柔的教育。麦西夫人温和友好、坚定顽强、又富有同情心。

5.第二段“我”为什么既要端祥朋友们的面孔,又想看婴儿的面孔?

要把朋友印在“我”心中,还要感受婴儿天真无邪的美和生气。

6.第五段写“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漫步,反映了“我”怎样的情趣? 为什么下文又说“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

反映了“我”热爱生活的情趣,“长时间”是说“我”希望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多呆会,感受那壮丽奇景,而“短暂”是强调“我”还想着田园风光,希望尽快看到下一个景观,表达了欣赏世界的急迫心情。

7.读完节选文后,你认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美丽的灵魂? 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海伦•凯勒是一个具有乐观向-卜,珍视友情,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等美丽灵魂的人;她的精神力量来源于周围人对她的帮助、感召,来源于书籍的力量。

8.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领会其中的特殊含义。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这段话表明了书籍对我的鼓舞、激励作用,它像路标、灯塔,给了我方向和动力,永远指引我走向光明。

体会下边句子的意味

9.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为什么将“看人”作为第一天要做的事?为什么要首先打量老师?)

①因为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智慧及友爱,作者把这些看成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人既熟悉又“陌生”,作者对他们的各个侧面有所了解,得到一点不完全的印象 ,现在要“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②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不仅沟通了作者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教给了她“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 温柔和耐心”,“对于人类的同情心”。作者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10.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黑暗当前,作者感到了恐惧和失落吗?为什么?)

第 4 页 共 6 页

作者没有感到恐惧或失落。从后文看,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没有时间作其他感想;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说,作者内心世界是光明的,意志是坚强的,对生活充满了爱,也从社会得到了友爱与尊重,因此不可能产生低落情绪。

11.不过在所有的官能中,我相信视力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为什么作者深信视觉最令人快乐?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设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①对世人拥有光明却不珍惜,表示遗憾;以自己的“设想” 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②以此表达自己对身残苦难的坚强忍耐、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类的友爱。③(作者身怀残疾,却比健康人 更坚强、更善良,生活得更充实,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视人类的友爱和大自然的美好事物;而大多数人虽然五官、肢体健全,却把身体的天赋当作一种方便,而不是当作“充实生活的手段”,在懒惰散漫、浑浑噩噩中度过。)海伦·凯勒的故事警示我们,要珍惜光阴,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知识,追求道德完善,并且不被任何困难吓倒。

13.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第一天,端详周围的亲人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清家里的摆设,在树林和田野散步。第二天,观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看戏、看电影。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

作者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是对亲情的极端重视;把参观博物馆安排在第二天,是想考察“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把周游城区安排在第三天,是关心世人的生活。这里既涉及自己的感觉生活,又涉及人类文化知识领域、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还涉及自然风光。所写范围由小到大。实际上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作者相通过三天的历程展示自己内心的渴望,表达对世人的劝诫。她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可得,只能假想虚构。她以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美好幻想,警示人们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 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 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 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4. 第⑴中:谁又会想起它, 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 为什么?

不重复.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突出健康的人们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 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下文阐述做了铺垫。

15. 第⑵段中为什么说" 这就是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将要离开世界时, 才会感到生命的压力, 感到时间的宝贵, 才会珍惜生命, 努力呈现出渴求生命而奋斗的真实一面。

16. 第⑶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对比, 突出了健康人与盲人对待生命的截然不同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 告诉人们" 应该珍惜现在" 的道理。

第 5 页 共 6 页

17. 如何理解" 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 没有的东西又一味去追求" 这句话?

这不仅是作者对生活发出的感慨, 也是她人生哲理的总结, 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

18. 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对比作者的态度, 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①海伦对光明的渴求、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真诚,倡导人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表现了她那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乐观, 坚强,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②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9. 第⑵⑶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指 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指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20.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好。“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是指聋了的人因为自己聋了,知道残疾的苦楚,知道失去后的珍惜,所以他们更怕失去光明,怕在聋了的基础上再瞎了。改成“盲”或“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21.第(5)段写" 朋友" 从林中散步回来, 回答" 我" 说并没有看到" 什么特别的东西", 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明眼人看来是那么的平庸。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明眼人常常看到这些东西,就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到特别,不会去珍惜。)

22.第⑻段中,作者问道:“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读完上文,你觉得作者认为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我们要懂得欣赏世界的精彩。

23.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做事;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事情。

24.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的一句名言回答) 。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5.第(6)段画线句子中" 方便" 的含义是只能看东西、辨方向;

" 更多的意义" 的深层含义是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26.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 假设" 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启迪人们注意“是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7. 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作者想以此来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

28.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这仅有的三天光明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天:端详周围的亲人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清家里的摆设,在树林和田野散步。

第二天:观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看戏、看电影。

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

这样安排的目的: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8—29题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28.文中划线的“双重的喜悦”指的是哪双重喜悦?

①第一重喜悦是能见到光明。 ②第二重喜悦是能见到人造光明。

29.“人类的天才”这一说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包含了作者对人类创造光明的喜悦。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30—32题

第 6 页 共 6 页

我不知道本文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展品的全貌。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过我敢断言,许多人有这种机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那里实在是一个使用眼睛的地方。你们有视力的人可以在那里度过无数个大有所获的日子,而我,在想象中能看东西的短短的三天里,对此只能作匆匆的一瞥便得离去。

30. 揣摩“激动人心”、“栩栩如生”和“短短”、“匆匆”这两组词语,说说它们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激动人心”、“栩栩如生”对人类自然历史的赞美。

“短短”、“匆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强烈的紧迫感。

31.“使用眼睛的地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真实含义是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32.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33—37题

就这么着,在我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

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全的宝库。

33.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回答不超过15个字)

34.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细细观 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每处限用2个字)

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着迷的程度。

35.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眼睛管用”的意思是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36.最后一段“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一句中“发掘美的钥匙”和“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发掘美的钥匙”在文中指的是艺术(限用两个字)

“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指的是美(限用一个字)

37. 分析“对于你们许多有视觉的人来说,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的含义和作用。

表达了对健全人漠视身边艺术的惋惜,真挚地劝勉世人珍惜机会,努力探索。


相关作文

  • 祖国,我为你骄傲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800字
  • 祖国,我为你骄傲 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我知道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欢乐和幸福都与祖国母亲的安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感到身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是多么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2)作文900字
  • 寻找明天,渴望生命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走到书架前,从琳琅满目的书脊里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从中抽出来,坐上椅子.轻轻扭开台灯,橘黄色的灯亮起来了,温暖而又明亮,悄悄翻开,又一次沉醉在字里行间里...... 一切变得模糊了,眼前,是又一个世界.橘黄色的灯 ...

  • 漫游语文世界说课稿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0字
  • 保姆机器人Microsoft Word 文档 (2)作文400字
  • 保姆机器人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没有人照顾我,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姥姥家,一直到我能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的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子. 大家看特德样子是不是像机器猫呀?一看就特别的可爱,小孩子会特别的喜欢听他的.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 ...

  • 洗手帕 Microsoft Word 文档 (2)作文300字
  • 洗手帕 星期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红独自来到家里附近的公园散步,她往口袋掏糖果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喜爱的小手帕掉在地上,拣起来一看,呀!弄脏啦!她着急地往家里赶„„ 回到家里小红先端来一盆水,接着把她的小手帕放在脸盆里,然后擦了一点肥皂,开始上搓搓,下搓搓.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她把小手帕洗得象雪花 ...

  • 常记那年秋天的你Microsoft Word 文档 (2)作文200字
  • 常记那年秋天的你 竹溪县蒋家堰镇中心学校 徐志学 那年秋天 走在乡间的林荫小路上 第一次遇见挑水的你 穿着浅红的裙子 坐在 放在淡黄色的木桶上的扁担上 歇息 娇喘吁吁 美丽的双眼 像两桶水样 清澈明亮 粉红的脸蛋因劳累 而变得通红 两片红晕 像两片美丽的云 你用手 轻轻擦去脸上额上的汗珠 而 站在一 ...

  • 你凭什么上北大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100字
  • 学跆拳道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300字
  • 学跆拳道 宜黄实验小学三(4)班赵宇臻 我有许多课余爱好,如画画.爬山.练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练跆拳道. 每到星期六,我就会换上整洁的道服,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学跆拳道.我的教练是从抚州来的,他们都是帅气的小伙子.我们一进教室就要面向国旗和教练敬礼.然后先做十分钟的准备动作,再根据教练的口号做各种各样 ...

  • 灰姑娘之舞动奇迹英文字幕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100字
  •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300字
  •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 江西省信丰县虎山中心小学 三(2)班 刘雨菲 我是个"小书迷",所以在我上二年级时,我就喜欢上了哥哥的 <小学生之友>. < 小学生之友>,让我看见了祖国的山河壮美,知道了伟大领袖 毛泽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许许多多的名人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