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现在才整理一点出来,而且还是不是全部的知识点,还是不能如愿做到口中所说的强大的学委。不过这是我花了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对你们的复习有帮助。加油啦~
写作知识点
1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新性脑力活动。
2文章的概念: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的书面语言形态。文章是以书面的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反映生活。,描述事物,传达经验、阐明事理、表达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篇章结构。因此文章是已有组织的书面形式特点的外化物质实体。
3文章的分类:
(1) 文体的含义: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或一篇著
作实际呈现出来的内容及其表达特点与结构方式的整体状貌。
(2) 文章的分类:a 以文章的内容功用写作目的:新闻体裁、文学体裁、著速
体裁、应用体裁。B 以语言风格: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新闻语体c 表达方式惯用格式功能用途: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
4文体在不断的发展演变,社会需要的新文体在不断的发展,不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文体正在逐渐的淘汰,因此文体的分类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我们对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体裁的分类应该是辩证的,发展的观点,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5文章表达客观事物的独特方式:
(1) 以个别反映一般
文章反映客观事物都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以不全求全。只能是通过一个侧面、一个片段反映写作对象。不过,文章要写的片段、侧面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文章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是比生活语言更加精炼规范优美。文章以书面
语言作为表达手段,使得文章具有广泛的表现事物的可能性。因为文章以语言为手段反映生活,所以人们称文章是语言的艺术。
(3)用直述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表达主题方面,一般文章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多用隐蔽的,曲折的手法暗示主题。而一般的文章则是用直述的方式把主题表达出来。 文章以直述的方式反映事物一般做到以下几点:
A 事实清楚,文理通畅。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
要反映正确不容易,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
B 逻辑严密,表述简要。凡是逻辑性强的文章都比较简要。
C 观点突出,有的放矢。
6一般文章的社会作用:
(1) 认识作用
(2) 教育作用
(3) 审美作用
7文章写作的过程:首先是“采集”阶段,主要任务时解决材料的问题,感知外界事物,引发写作的动机,确定好写作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其次是“构思”阶段,在这个阶段作者依靠大脑的机制,按照写作的目的要求,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形成文章的主题,构想文章的结构。其三是“表述”阶段。就是作者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头脑中构想的结果具体的描述出来,是内蕴的文章蓝图转化为作者之外的书面语言形态。以上就是写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8文章写作的主要特点:4个
A 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个性的创新性精神劳动,是作者的能动思维过程。任何社会生活,客观事理都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才能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处于关键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作者既要确定写作的方向和目标又要给写作客体赋予灵魂和生命,并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际操作,经过有效的控制各调节,解决好写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就是说,任何写作活动都是要受到作者本人上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的支配。因此写作是具有个体性的。
B 综合性
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复杂一些的文章,是作者的生活感受,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审美观念、心理、智能、意志、才气等多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阅历,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文化水平,既善于想象联想,又善于归纳和概括。
C 实践性
写作理论来源于写作实践,是从大量的写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写作理论。 D 创新性
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写作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念去寻找新的事物。
9写作的基本规律
(1)“物——意——文”双重转化律
“物——意——文”的转化不是一个直线式的机械的发展过程。
(2) 多元因素交融化一律
(3) 点化升华深化调整律
(4) 知行结合通变创新律
10作者是写作实践的主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居于主导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11作者的最基本的能力:
A 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作者运用感觉器官去摄取信息、感受刺激的能力。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搜索第一首材料、直接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B 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增加文章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深刻,形式更活泼。
C 思维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
D 语言能力
12写作技巧的特点
A 稳定性(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B 互渗性
C 创新性
D 审美性
观察与采访
13观察的含义:是指有目的,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14观察的步骤:
A 选好观察对象、确立观察重点
B 调动作者的感官,占有丰富的表像
C 分析比较,掌握细微差别
D 积累观察结果,储存写作素材
15观察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
16采访:采访是指写作进行的访问,调查,搜索素材的一种业务活动。 17采访程序:
A 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应该做好的四方面准备工作:思想准备、材料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
B 采访(采访一般包括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
C 采访结束后对材料的整理(对采访笔记的整理、分类、归纳和分析、研究) 18采访方式(8种)
口头采访、实地察访(现场采访)、蹲点调查、随队采访、间接采访、书面采访、提问时采访、电话采访
19采访时应注意的问题
A 要讲究谈话艺术
B 要充分发挥五官和四肢的作用
C 要重视心理分析,注意表情观察
D 要善于掌握提问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设想如何提问
E 要善于题外线索
F 在采访过程中,作者至始至终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采访对象
G 要记好采访笔记
检索与整理
20文献的含义:在现代专指具有历史保存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的书刊文物资料,一般具有独立知识单元的书面材料。文献资料包括报纸,期刊,书籍,手稿,图表,图片等一切记录和传播人类知识的信息载体。
21文献资料的类型: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指第一次形成的文献,既作者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初次文字加工所形成的原始文献。人们看到的日常文献,绝大部分是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文献资料。人们平时看到的各种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都属于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系统综合、分析、评述而撰写的文献资料,是高度浓缩的再生科研文献。如专题评述、学科年度总结、动态综述、信息预测等
22文献资料对于写作的意义
23文献检索的工具:书目、索引、年鉴
检索的方法:追溯法、常用法(顺查法和逆查法)、循环法
24文献记录的方法:记录文献资料、摘录、摘要、记提纲、做提要
载录:就是把文献中的有关语句、段落抄录下来
摘要:就是摘取原文某短段大意,用自己的话语简要记录下来
提纲:就是按文献的章节、层次、段落顺序、将其内容要点记录下来。 提纲:就是按文献的基本内容,写做要点
感受与审美
25感受的含义:是指作者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受、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里活动。
26感受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知是感受的基础,感受是对感知的深化。感知重在客体,感受重在主观 27感受的特点:
A 感受的客观性
B 感受的形象性
C 感受的情感性
28感受的基本要求
A 感受要独特
文章要有个体性,避免一般化,作者对写作客体就要独特的感受。
B 感受要深刻
C 感受要细腻(要观察细致,体物入微,感知精细,戏中传神)
28审美的含义: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美的品鉴的领会。
29审美的特征:a 情理兼容b 思维多样
30写作对审美的基本要求
A 真实性(外物真、意蕴真、情感真)
B 功利性(讲文章的社会效果)
C 形象性
分析与综合
31分析的含义: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
32分析的类型:
A 感受分析
B 简单分析
C 辩证逻辑思维的分析
33综合的含义: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因素连接起来,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式。
34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对象研究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思维过程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师为了综合,它又以综合的成果为指导,以实现新的综合。分析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综合,综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又会转入进一步的分析。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 想象
35想象
35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35展开想象的条件:
A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B 以理性为指导
C 以激情为动力
D 用语言表现和调节
36联想含义: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里过程。
37选材
选材的标准:
A 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B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C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D 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E 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38谋篇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a 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B 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于主题的需要。C 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要表现不同体裁的特点d 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做到自身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39常见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分析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引用说明
很抱歉现在才整理一点出来,而且还是不是全部的知识点,还是不能如愿做到口中所说的强大的学委。不过这是我花了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对你们的复习有帮助。加油啦~
写作知识点
1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新性脑力活动。
2文章的概念: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的书面语言形态。文章是以书面的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反映生活。,描述事物,传达经验、阐明事理、表达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篇章结构。因此文章是已有组织的书面形式特点的外化物质实体。
3文章的分类:
(1) 文体的含义: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或一篇著
作实际呈现出来的内容及其表达特点与结构方式的整体状貌。
(2) 文章的分类:a 以文章的内容功用写作目的:新闻体裁、文学体裁、著速
体裁、应用体裁。B 以语言风格: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新闻语体c 表达方式惯用格式功能用途: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
4文体在不断的发展演变,社会需要的新文体在不断的发展,不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文体正在逐渐的淘汰,因此文体的分类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我们对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体裁的分类应该是辩证的,发展的观点,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5文章表达客观事物的独特方式:
(1) 以个别反映一般
文章反映客观事物都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以不全求全。只能是通过一个侧面、一个片段反映写作对象。不过,文章要写的片段、侧面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文章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是比生活语言更加精炼规范优美。文章以书面
语言作为表达手段,使得文章具有广泛的表现事物的可能性。因为文章以语言为手段反映生活,所以人们称文章是语言的艺术。
(3)用直述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表达主题方面,一般文章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多用隐蔽的,曲折的手法暗示主题。而一般的文章则是用直述的方式把主题表达出来。 文章以直述的方式反映事物一般做到以下几点:
A 事实清楚,文理通畅。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
要反映正确不容易,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
B 逻辑严密,表述简要。凡是逻辑性强的文章都比较简要。
C 观点突出,有的放矢。
6一般文章的社会作用:
(1) 认识作用
(2) 教育作用
(3) 审美作用
7文章写作的过程:首先是“采集”阶段,主要任务时解决材料的问题,感知外界事物,引发写作的动机,确定好写作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其次是“构思”阶段,在这个阶段作者依靠大脑的机制,按照写作的目的要求,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形成文章的主题,构想文章的结构。其三是“表述”阶段。就是作者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头脑中构想的结果具体的描述出来,是内蕴的文章蓝图转化为作者之外的书面语言形态。以上就是写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8文章写作的主要特点:4个
A 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个性的创新性精神劳动,是作者的能动思维过程。任何社会生活,客观事理都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才能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处于关键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作者既要确定写作的方向和目标又要给写作客体赋予灵魂和生命,并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际操作,经过有效的控制各调节,解决好写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就是说,任何写作活动都是要受到作者本人上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的支配。因此写作是具有个体性的。
B 综合性
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复杂一些的文章,是作者的生活感受,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审美观念、心理、智能、意志、才气等多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阅历,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文化水平,既善于想象联想,又善于归纳和概括。
C 实践性
写作理论来源于写作实践,是从大量的写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写作理论。 D 创新性
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写作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念去寻找新的事物。
9写作的基本规律
(1)“物——意——文”双重转化律
“物——意——文”的转化不是一个直线式的机械的发展过程。
(2) 多元因素交融化一律
(3) 点化升华深化调整律
(4) 知行结合通变创新律
10作者是写作实践的主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居于主导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11作者的最基本的能力:
A 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作者运用感觉器官去摄取信息、感受刺激的能力。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搜索第一首材料、直接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B 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增加文章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深刻,形式更活泼。
C 思维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
D 语言能力
12写作技巧的特点
A 稳定性(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B 互渗性
C 创新性
D 审美性
观察与采访
13观察的含义:是指有目的,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14观察的步骤:
A 选好观察对象、确立观察重点
B 调动作者的感官,占有丰富的表像
C 分析比较,掌握细微差别
D 积累观察结果,储存写作素材
15观察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
16采访:采访是指写作进行的访问,调查,搜索素材的一种业务活动。 17采访程序:
A 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应该做好的四方面准备工作:思想准备、材料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
B 采访(采访一般包括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
C 采访结束后对材料的整理(对采访笔记的整理、分类、归纳和分析、研究) 18采访方式(8种)
口头采访、实地察访(现场采访)、蹲点调查、随队采访、间接采访、书面采访、提问时采访、电话采访
19采访时应注意的问题
A 要讲究谈话艺术
B 要充分发挥五官和四肢的作用
C 要重视心理分析,注意表情观察
D 要善于掌握提问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设想如何提问
E 要善于题外线索
F 在采访过程中,作者至始至终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采访对象
G 要记好采访笔记
检索与整理
20文献的含义:在现代专指具有历史保存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的书刊文物资料,一般具有独立知识单元的书面材料。文献资料包括报纸,期刊,书籍,手稿,图表,图片等一切记录和传播人类知识的信息载体。
21文献资料的类型: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指第一次形成的文献,既作者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初次文字加工所形成的原始文献。人们看到的日常文献,绝大部分是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文献资料。人们平时看到的各种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都属于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系统综合、分析、评述而撰写的文献资料,是高度浓缩的再生科研文献。如专题评述、学科年度总结、动态综述、信息预测等
22文献资料对于写作的意义
23文献检索的工具:书目、索引、年鉴
检索的方法:追溯法、常用法(顺查法和逆查法)、循环法
24文献记录的方法:记录文献资料、摘录、摘要、记提纲、做提要
载录:就是把文献中的有关语句、段落抄录下来
摘要:就是摘取原文某短段大意,用自己的话语简要记录下来
提纲:就是按文献的章节、层次、段落顺序、将其内容要点记录下来。 提纲:就是按文献的基本内容,写做要点
感受与审美
25感受的含义:是指作者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受、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里活动。
26感受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知是感受的基础,感受是对感知的深化。感知重在客体,感受重在主观 27感受的特点:
A 感受的客观性
B 感受的形象性
C 感受的情感性
28感受的基本要求
A 感受要独特
文章要有个体性,避免一般化,作者对写作客体就要独特的感受。
B 感受要深刻
C 感受要细腻(要观察细致,体物入微,感知精细,戏中传神)
28审美的含义: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美的品鉴的领会。
29审美的特征:a 情理兼容b 思维多样
30写作对审美的基本要求
A 真实性(外物真、意蕴真、情感真)
B 功利性(讲文章的社会效果)
C 形象性
分析与综合
31分析的含义: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
32分析的类型:
A 感受分析
B 简单分析
C 辩证逻辑思维的分析
33综合的含义: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因素连接起来,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式。
34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对象研究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思维过程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师为了综合,它又以综合的成果为指导,以实现新的综合。分析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综合,综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又会转入进一步的分析。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 想象
35想象
35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35展开想象的条件:
A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B 以理性为指导
C 以激情为动力
D 用语言表现和调节
36联想含义: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里过程。
37选材
选材的标准:
A 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B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C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D 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E 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38谋篇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a 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B 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于主题的需要。C 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要表现不同体裁的特点d 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做到自身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39常见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分析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引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