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白游大唐
树人文学社初一 刘雨涵
与你初次相遇是在月如清辉,夜如流水的《静夜思》的意境中。皓月当空,而你却在月光
外徘徊,你甚至有些不忍心抬头看看这轮明月,只是注视着床前这如霜般的柔和的月光。你
是在独自感伤吗?月,慷慨地将光芒洒向一切,却惟独未进你的心田。你一次又一次地拒绝,
你是在逃避它的一切,可却不知它的一切已深入你的血液。是因当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行舟”的情怀,还是如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思?故乡月,故乡水,故乡情,
你永远无法忘怀,在这静谧的夜晚,你凄然一笑,暗自品尝心中的苦涩与思念„„这种波澜
壮阔,飘逸疏隽、跌宕多姿背后的这份细腻的情怀牢牢吸引着我走近你,走近你所在的大唐
世界。
《行路难》让我和你一起体味了失意的痛苦与惆怅,怀才不遇的愤恨与激昂,你虽被“赐
金还山”,可你却没有意志的消沉,你仍然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没有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
仍像当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般倔强。虽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你也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叹,但仍坚信“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帆济沧海”这种豪迈爽朗、旷放天纵的个性使你豁然开朗。你也同样看到了
一个“奸邪当道,君主失察”的唐王朝,你不甘于悲剧的结局,你不甘当初的“辅帝”理想
的幻灭,可你又能如何?
是的,你一直没忘。还记得在《将进洒》中,你挥笔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的豪语。你有你的抱负,你有你的理想,可你却落拓潦倒,屡遭奸人的陷害。你有
“辅佐帝王”的才能,可你却没有坐稳位置的本领;你满腹经纶,可你却不是在朝的臣子。
你常常“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而却无法实现抱负。我为你感到悲哀,感到惋惜,更
为唐王朝感到无奈,走近了你,也走近了衰落着的唐王朝,走近了一个王朝的叹息„„
和你一起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和你一起体会《蜀道难》,体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你一起《登金陵凤凰台》,目睹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和你一起《早发白帝城》,置身“两岸猿中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你一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领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直到夜郎西”。
和你,李白先生一起游历大唐,走近大唐,深入大唐,思乡情切,失意愁苦,热爱与愤
恨交织在一起,在唐王朝的叹息中落幕,开幕„„
[点评]从李白的诗中看出李白的人生路,看出李白行走在大唐王朝的惆怅、抱负和失意。
(指导老师 苏万马)
(本文已发表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
我与陶渊明同游东晋山水田园
树人文学社初一 薛嵩
浩瀚的诗海波澜壮阔,我撑一叶扁舟,随着浪花起伏。我认识了李白,了解了杜甫,又
结识了王维。忽然,几句简单平凡的诗句跳入了我的眼帘,如郑板桥纸上寥寥数笔的修竹,
清新,淡雅。于是,这几句诗与你的名姓——陶渊明一同装进了我的记忆。
你是一位隐士,将自己融进了大自然,隔绝了尘世。每天住在茅屋中,谁也不会来搅扰
你的生活。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阳光悠闲地染红了天际与云霞,也染红了地里一丛丛菊花。
已是深秋,这菊花开得格外舒展,似乎想要让自己的每一片精致的花瓣,都来享受这金色的
夕阳。你引着我来到花丛中,弯腰采下几朵,放入篮子里,又采下几朵,又放入篮子里,如此重复着。我却发现你是快乐的,是悠闲的,是乐此不疲的。你采累了,直了直腰身。你的目光移开了花朵,定格在被夕阳染上一条蜿蜒金边的南山,挂在山腰的夕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渲染在金色的海洋中,人暖洋洋的,精神也恍惚了。面对如此的美景,你的诗句却异常平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知不觉中又是晚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旭。”《归园田居》中你与我走出月下的田地,脚下是羊肠小道,两旁是茂密的植物,热情地伸出枝条。枝条上的露水不时地粘在衣服上。你扛着锄头,一轮明月低悬在天空,似乎是挂在这锄头上呢!“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又再一次领略到你脱离尘世之后所得到的无比的快乐了。
又一首《归园田居》把我领进了你的住处,眼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前后檐,桃李罗堂前。”一间间草屋再平常不过了,而你又不甘心如此枯燥的环境,于是,榆、柳、桃、李,竞相在屋前屋后长起来了。小屋变得精致、淡雅而又舒适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原来这里也是热闹的啊!可这热闹不来自于人间,而是来自于大自然。这些诗句多么令人心弛神往啊!眼前的一切如同山水画中的“白描”却又色彩绚丽,充实自然!
陶渊明先生,你的诗句带我领略了东晋的山水田园,我了解到这山水的田园透出的是淡泊、宁静、高远,是一种远离尘世间的悠然自得。你的诗是白描,我却能情不自禁地为它添上颜色,寥寥几句,让我看出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心静。你领着我,一个居住在繁华城市中的人,进入了从未见过的恍若隔世的仙境。
脚下是道狭草木长,抬头又悠然见南山,倾听着鸡鸣又树巅„„我的心渐渐融入东晋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了。
[点评]充满诗意的语言,很好地再现了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对陶渊明“采菊”的描写,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作者深入到陶诗中,共赏月下田地,共进“桃李罗堂前”,对一个初一的同学而言,着实不易。
(指导老师 苏万马)
我与李白游大唐
树人文学社初一 刘雨涵
与你初次相遇是在月如清辉,夜如流水的《静夜思》的意境中。皓月当空,而你却在月光
外徘徊,你甚至有些不忍心抬头看看这轮明月,只是注视着床前这如霜般的柔和的月光。你
是在独自感伤吗?月,慷慨地将光芒洒向一切,却惟独未进你的心田。你一次又一次地拒绝,
你是在逃避它的一切,可却不知它的一切已深入你的血液。是因当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行舟”的情怀,还是如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思?故乡月,故乡水,故乡情,
你永远无法忘怀,在这静谧的夜晚,你凄然一笑,暗自品尝心中的苦涩与思念„„这种波澜
壮阔,飘逸疏隽、跌宕多姿背后的这份细腻的情怀牢牢吸引着我走近你,走近你所在的大唐
世界。
《行路难》让我和你一起体味了失意的痛苦与惆怅,怀才不遇的愤恨与激昂,你虽被“赐
金还山”,可你却没有意志的消沉,你仍然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没有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
仍像当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般倔强。虽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你也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叹,但仍坚信“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帆济沧海”这种豪迈爽朗、旷放天纵的个性使你豁然开朗。你也同样看到了
一个“奸邪当道,君主失察”的唐王朝,你不甘于悲剧的结局,你不甘当初的“辅帝”理想
的幻灭,可你又能如何?
是的,你一直没忘。还记得在《将进洒》中,你挥笔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的豪语。你有你的抱负,你有你的理想,可你却落拓潦倒,屡遭奸人的陷害。你有
“辅佐帝王”的才能,可你却没有坐稳位置的本领;你满腹经纶,可你却不是在朝的臣子。
你常常“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而却无法实现抱负。我为你感到悲哀,感到惋惜,更
为唐王朝感到无奈,走近了你,也走近了衰落着的唐王朝,走近了一个王朝的叹息„„
和你一起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和你一起体会《蜀道难》,体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你一起《登金陵凤凰台》,目睹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和你一起《早发白帝城》,置身“两岸猿中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你一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领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直到夜郎西”。
和你,李白先生一起游历大唐,走近大唐,深入大唐,思乡情切,失意愁苦,热爱与愤
恨交织在一起,在唐王朝的叹息中落幕,开幕„„
[点评]从李白的诗中看出李白的人生路,看出李白行走在大唐王朝的惆怅、抱负和失意。
(指导老师 苏万马)
(本文已发表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
我与陶渊明同游东晋山水田园
树人文学社初一 薛嵩
浩瀚的诗海波澜壮阔,我撑一叶扁舟,随着浪花起伏。我认识了李白,了解了杜甫,又
结识了王维。忽然,几句简单平凡的诗句跳入了我的眼帘,如郑板桥纸上寥寥数笔的修竹,
清新,淡雅。于是,这几句诗与你的名姓——陶渊明一同装进了我的记忆。
你是一位隐士,将自己融进了大自然,隔绝了尘世。每天住在茅屋中,谁也不会来搅扰
你的生活。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阳光悠闲地染红了天际与云霞,也染红了地里一丛丛菊花。
已是深秋,这菊花开得格外舒展,似乎想要让自己的每一片精致的花瓣,都来享受这金色的
夕阳。你引着我来到花丛中,弯腰采下几朵,放入篮子里,又采下几朵,又放入篮子里,如此重复着。我却发现你是快乐的,是悠闲的,是乐此不疲的。你采累了,直了直腰身。你的目光移开了花朵,定格在被夕阳染上一条蜿蜒金边的南山,挂在山腰的夕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渲染在金色的海洋中,人暖洋洋的,精神也恍惚了。面对如此的美景,你的诗句却异常平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知不觉中又是晚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旭。”《归园田居》中你与我走出月下的田地,脚下是羊肠小道,两旁是茂密的植物,热情地伸出枝条。枝条上的露水不时地粘在衣服上。你扛着锄头,一轮明月低悬在天空,似乎是挂在这锄头上呢!“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又再一次领略到你脱离尘世之后所得到的无比的快乐了。
又一首《归园田居》把我领进了你的住处,眼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前后檐,桃李罗堂前。”一间间草屋再平常不过了,而你又不甘心如此枯燥的环境,于是,榆、柳、桃、李,竞相在屋前屋后长起来了。小屋变得精致、淡雅而又舒适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原来这里也是热闹的啊!可这热闹不来自于人间,而是来自于大自然。这些诗句多么令人心弛神往啊!眼前的一切如同山水画中的“白描”却又色彩绚丽,充实自然!
陶渊明先生,你的诗句带我领略了东晋的山水田园,我了解到这山水的田园透出的是淡泊、宁静、高远,是一种远离尘世间的悠然自得。你的诗是白描,我却能情不自禁地为它添上颜色,寥寥几句,让我看出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心静。你领着我,一个居住在繁华城市中的人,进入了从未见过的恍若隔世的仙境。
脚下是道狭草木长,抬头又悠然见南山,倾听着鸡鸣又树巅„„我的心渐渐融入东晋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了。
[点评]充满诗意的语言,很好地再现了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对陶渊明“采菊”的描写,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作者深入到陶诗中,共赏月下田地,共进“桃李罗堂前”,对一个初一的同学而言,着实不易。
(指导老师 苏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