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的反思
偃师市伊洛中学 张洁娜
本学期我们八年级语文组的微课题是《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高效利用》,这个课题我们一直在有条絮的进行这可以说是边实践边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课前三分钟演讲兴教高,投入的精力多,有时早读时间参加演讲的同学都在读背稿子,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主动。我内心甚是欣慰,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的热情下降了。具体体现在演讲完毕,竟没人起来点评了,原来的情景可不是这样的、以前学生争着起来点评,你说我补充,真可谓是你抢我答,互不相让精彩不断。我再三反思,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询问学生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讲励志小故事/名人故事,虽说每天一个不同的故事,但到点评时总是那么几个方面,几句话. 教态. 语速. 感情. 时间一长失去了新鲜感,便闭口不语,不再点评。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演讲者参与,全体同学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发言呢?我决定从演讲的主题方面入手,在教研组会议上我们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实行一周或二周改变一下演讲主题,既让学生对演讲充满积极性又有新鲜感,期待感。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新鲜感
如三月份是“雷锋学习月”,就以班级内的雷锋或我身边的雷锋为演讲主题。既能锻炼演讲者观察留心生活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又培养自己动手写稿子的能力,即写作能力,对演讲者来说是一举多得,而其他听众对这个演讲则是充满憧憬,会讲谁的故事呢?
在这个主题的演讲中,陈晨讲了班内贾晓阳同学的事件赢得了,家的阵阵掌声,不仅是因为陈晨讲的好,更是因为贾晓阳的事件是真实的,更是对贾晓阳同学班内活雷锋精神的赞美。贾晓阳同学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对班内的事务特别热心,积极为同学打印英语资料,卫生角一直是贾晓阳负责整理摆放,劳动工具摆放的井井有条。遇到班内有劳动任务,晓阳总是第一个跑去劳动。他的热情,真挚,同学们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经过陈晨的演讲后,点评时又有几个同学补充了一些贾晓阳的事例。大家对晓阳充满敬佩之情。通过陈晨的演讲,
也让晓阳变得乐观自信起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开阔视野,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月中间随着“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一演讲主题的落幕学生兴趣盎然问下两周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我灵机一动讲自己的姓氏起源吧,这两周有几位同学讲了自己的姓氏。其中郭雪琪. 任刘雨. 常怡婷三位同学的演讲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孙明尧讲孙姓的由来,幽默,俏皮的语言引得大家笑声阵阵,在欢笑中了解知识,开阔了眼界如郭雪琪讲自己郭姓的由来流畅的语言得体的表述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使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因为她平时内向,不善言辞通过演讲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郭雪琪,正如温馨同学在点评时说郭雪琪是一个内秀的学生概括精准。这个演讲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演讲的同学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原来语文演讲还可以这样进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三. 调动积极性,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四月份学校举办了读书节,四月份亦是读书月演讲的主题变更为“我与名著的故事”,“好书推荐”等。而在王怡晴的演讲中,她演讲了小时看的《西游记》的感受又讲了进入初中再读《西游记》产生的新的感悟通过对比,说明了自己在书籍的陪伴下成长,对事对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月份母亲节临近 ,我对及时更换主题“妈妈轶事”“感恩母亲”等,目的不言而喻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姬丰硕同学因父母忙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上初中后才回到爸妈身边,初一又住校了,和爸妈之间的感情有点疏远,而轮到他演讲时他讲了寒假开学因为脚后跟冻坏,那段时间隔两天妈妈带他去医院换药回家又忙着给他敷药。他感觉到了妈妈的爱而在前几天周五放学妈妈来接他时,他妈妈说:“近段孩子懂事了很多,在家和他商量让他做什么事二话不说总是点头行动和那个原来你一说他就不乐意的孩子判诺两人,”我想这些变化都与他母亲节演讲有关。是啊演讲还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的变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大进步,学生在参与中,变得自信,大胆,对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的反思
偃师市伊洛中学 张洁娜
本学期我们八年级语文组的微课题是《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高效利用》,这个课题我们一直在有条絮的进行这可以说是边实践边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课前三分钟演讲兴教高,投入的精力多,有时早读时间参加演讲的同学都在读背稿子,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主动。我内心甚是欣慰,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的热情下降了。具体体现在演讲完毕,竟没人起来点评了,原来的情景可不是这样的、以前学生争着起来点评,你说我补充,真可谓是你抢我答,互不相让精彩不断。我再三反思,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询问学生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讲励志小故事/名人故事,虽说每天一个不同的故事,但到点评时总是那么几个方面,几句话. 教态. 语速. 感情. 时间一长失去了新鲜感,便闭口不语,不再点评。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演讲者参与,全体同学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发言呢?我决定从演讲的主题方面入手,在教研组会议上我们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实行一周或二周改变一下演讲主题,既让学生对演讲充满积极性又有新鲜感,期待感。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新鲜感
如三月份是“雷锋学习月”,就以班级内的雷锋或我身边的雷锋为演讲主题。既能锻炼演讲者观察留心生活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又培养自己动手写稿子的能力,即写作能力,对演讲者来说是一举多得,而其他听众对这个演讲则是充满憧憬,会讲谁的故事呢?
在这个主题的演讲中,陈晨讲了班内贾晓阳同学的事件赢得了,家的阵阵掌声,不仅是因为陈晨讲的好,更是因为贾晓阳的事件是真实的,更是对贾晓阳同学班内活雷锋精神的赞美。贾晓阳同学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对班内的事务特别热心,积极为同学打印英语资料,卫生角一直是贾晓阳负责整理摆放,劳动工具摆放的井井有条。遇到班内有劳动任务,晓阳总是第一个跑去劳动。他的热情,真挚,同学们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经过陈晨的演讲后,点评时又有几个同学补充了一些贾晓阳的事例。大家对晓阳充满敬佩之情。通过陈晨的演讲,
也让晓阳变得乐观自信起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开阔视野,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月中间随着“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一演讲主题的落幕学生兴趣盎然问下两周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我灵机一动讲自己的姓氏起源吧,这两周有几位同学讲了自己的姓氏。其中郭雪琪. 任刘雨. 常怡婷三位同学的演讲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孙明尧讲孙姓的由来,幽默,俏皮的语言引得大家笑声阵阵,在欢笑中了解知识,开阔了眼界如郭雪琪讲自己郭姓的由来流畅的语言得体的表述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使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因为她平时内向,不善言辞通过演讲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郭雪琪,正如温馨同学在点评时说郭雪琪是一个内秀的学生概括精准。这个演讲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演讲的同学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原来语文演讲还可以这样进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三. 调动积极性,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四月份学校举办了读书节,四月份亦是读书月演讲的主题变更为“我与名著的故事”,“好书推荐”等。而在王怡晴的演讲中,她演讲了小时看的《西游记》的感受又讲了进入初中再读《西游记》产生的新的感悟通过对比,说明了自己在书籍的陪伴下成长,对事对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月份母亲节临近 ,我对及时更换主题“妈妈轶事”“感恩母亲”等,目的不言而喻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姬丰硕同学因父母忙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上初中后才回到爸妈身边,初一又住校了,和爸妈之间的感情有点疏远,而轮到他演讲时他讲了寒假开学因为脚后跟冻坏,那段时间隔两天妈妈带他去医院换药回家又忙着给他敷药。他感觉到了妈妈的爱而在前几天周五放学妈妈来接他时,他妈妈说:“近段孩子懂事了很多,在家和他商量让他做什么事二话不说总是点头行动和那个原来你一说他就不乐意的孩子判诺两人,”我想这些变化都与他母亲节演讲有关。是啊演讲还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的变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大进步,学生在参与中,变得自信,大胆,对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