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教师:[山中访友]说课稿作文2100字

六年级作文

《山中访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山中访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接下来谈谈学情。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文中全篇的拟人修辞和比喻修辞的运用效果却理解不够,因此要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促悟,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学法有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并且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等。

接下来进入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文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把收集到几幅学生在自然风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说出照片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培养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本课,进入课题。

当顺利导入新课后进入(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扫清障碍。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

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 访问了哪些朋友? 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 ,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 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1.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 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 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这样在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四) 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 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 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五) 作业的布置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 把它写下来。

这个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有“宽泛”的精神。 说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山中访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山中访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接下来谈谈学情。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文中全篇的拟人修辞和比喻修辞的运用效果却理解不够,因此要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促悟,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学法有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并且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等。

接下来进入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文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把收集到几幅学生在自然风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说出照片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培养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本课,进入课题。

当顺利导入新课后进入(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扫清障碍。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

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 访问了哪些朋友? 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 ,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 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1.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 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 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这样在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四) 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 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 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五) 作业的布置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 把它写下来。

这个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有“宽泛”的精神。 说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相关作文

  • [山中访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作文600字
  • 蒙城六中卢献红(2003.10)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教学设想: 课前准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 ...

  • [山中访友]说课稿(四篇)作文800字
  • <山中访友>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及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安排加以说明. 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 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l ...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作文2900字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 ...

  • [山中访友]说课作文800字
  • 四川宜宾兴文友信双语学校刘媛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第三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下跟现代诗<秋天>和<古代诗歌五首>共同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图景.本文放在两篇精读课文之后有利于巩固学生 ...

  • [山中访友]教案-教学教案作文800字
  •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 ...

  •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作文700字
  •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 ...

  • 13 山中访友作文1900字
  • 13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 ...

  •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作文1800字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前堤口小学:薛永红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 ...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作文4400字
  •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