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作文1500字

初二作文

六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教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川汶川里氏8的特大地震灾难,要学的《最后的姿势》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

六年级语文学科

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2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 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 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 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六年级语文学科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说说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 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

3 体会抓住重点内容,

4. 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5. 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 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

六年级语文学科

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3. 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完本课你觉得“最后”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爱的姿势/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 板书:

最后的姿势

关爱家人 工作积极 忠于职守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教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川汶川里氏8的特大地震灾难,要学的《最后的姿势》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

六年级语文学科

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2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 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 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 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六年级语文学科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说说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 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

3 体会抓住重点内容,

4. 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5. 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 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

六年级语文学科

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3. 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完本课你觉得“最后”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爱的姿势/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 板书:

最后的姿势

关爱家人 工作积极 忠于职守

教学反思:


相关作文

  • 最后的姿势作文2500字
  •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这一课记叙的是去年的5.12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感人事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设计,我紧扣文章的主旨&q ...

  • 最后的姿势作文3900字
  •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

  • 最后的姿势作文29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2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

  • 6[最后的姿势]导学案作文900字
  •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 ...

  •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作文1700字
  • 六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 ...

  • 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作文6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 ...

  • 最后的姿势作文1900字
  • 1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山中丽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体验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在大难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6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