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创作作文2600字

一年级作文

1 学习对联知识,不断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在户县教育局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提纲

(2013年4月17日)

焦万利

各位老师:

对联,雅称楹联(因常贴在楹柱上),俗称对子。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 对联的功能与作用

对联承载着中华文明,承载着先贤的智慧。对联可以用来装饰环境,陶冶情操,彰扬赞颂,劝勉激励,启迪告诫,祈福吉祥,凭吊缅怀,酬酢欢娱,广告宣传等。这九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春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寿联、婚联、新居联、挽联中。可以说,对联的实用性、群众性超过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其实,人生也是一副对联。人的生和死,贫与富,成和败,名和利,虚和实,优和劣,真与假,那个不是一副对联。人的悲和喜,名和利,正和反,强与弱,顺与逆,宽和严,难与易,那个不是一副对联。读懂了对联,不但读懂了人生,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社会。

学习对联佳作,实际上如同品味美味佳肴,可以清心健脾,醒目提神,涵养容颜。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怀,

2 为我们提供写作素材和角度。有了一定的对联知识,作文也自然会文采飞扬。

二、 对联的规范与要求

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联律通则》规定了六要素:

(一) 字句对等。

古传,有一副联还载于联书:

(1)红颜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欢。

其实,这不是对联,上联6字,下联7字,不对等。 (二) 词性对品。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

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例:户县人民路诗联文化主题广场有两副联,一副是宋代苏轼联:

(2)一幅(数量词)湖山(名词)来(动词)眼底(名词);

万家(数量词)忧乐(名词)注(动词)心头(名词)。 另一副是清代阮元联:

(3)水(名词)能(动词)性(名词)淡(形容词)为(动词)吾友(名词);

竹(名词)解(动词)心(名词)虚(形容词)是(动词)我师(名词)。

这两副联都符合词性对品的要求。

3 (三) 结构对应。即上下联句句型要一致。主、谓、宾、定、

状、补 ,这些成分在上下联中必须相对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如人和对政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飞腾对歌唱),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晴空对丽日)。例:一是周恩来联:

(4)与/有肝胆人/共事;

于/无字句处/读书。

另一副是孙中山联:

(5)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

两联结构对应,符合汉语语法。

(四) 节律对拍。也叫节奏相应(节奏点、音步)例:清代郑

板桥联:

(6)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节奏为三一三。

又一副清代曾国荃联:

(7)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节奏为二二一二。这两副联节律对拍,音步一致。 (五) 平仄对立。这是个重点。按普通话新声韵,一二声为平

声,三四声为仄声。以七言联为例,上下联之间第二、四、六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对,同一上联或同一下联之间二、四、

4 六必须做到平仄相间(交替),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清代邓石如联:

(8)清风大雅能容物;平平仄仄平平仄;

秋水文章不染尘。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副清代戴远山联:

(9)诗堪入画方称妙;平 平仄仄平平仄;

官到能贫乃是清。(仄) 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副联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与今声一致。

(六) 形对意联。形式对仗,意义关联。上下联表达的内容统

一主题。例,霍松林赠上林苑诗联学会成立联:

(10)属对上林花邑露;

吟诗西户鸟鸣春。

又如任照华题渼陂湖联:

(11)水漫树梢鱼剪柳;

舟行云际撸摇天。

这两副联不但形对,而且意联。特别是渼陂湖联,可称为佳联。 这六个要素最基本的是词性对品和平仄对立。

三、 对联创作要把握以下几各方面

首先、要做到“六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上下联或者相同位置的词语意思相似或差异不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华夏/中华”,“神州/赤县”,“画

5 乡/户杜”,“文坛/艺苑”,“千古/万年”“三江/四海”等。如:

画乡催骏马;

户县展新姿。

二忌乱脚。上下联联脚不按仄起平收。如,上林苑三月份擂台赛应征作品:

为文求是增才气(出句);

教书育人开心智(对句)。

不说对句平仄不谐,下联句脚“智”是仄声,犯了乱脚的大忌。

三忌孤平。上下联除第一字和尾字外,不允许只有一个平声字。如:

静听动静更动听;(出句)

闲看忙闲不忙看。(对句)。出句第二字“听”字为孤平。 四忌三平、三仄尾。如,电讯征联:

万里运筹,从容宏业举;

一机在握,潇洒神州行。

又如:

用心服务,用情至爱,喜聚高朋逾百万;

以信经营,以责彰诚,欣将美誉播千秋。

这两副联,一是三平尾(神州行),一是三仄尾(逾百万)。

6 五忌失替。同一联中平仄不按规则交替出现。如,韬奋图书馆联: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此联同时犯有失对和失替的毛病。上联“略”字与下联“起”字同为仄,是为失对,下联“起”为仄,“要”亦为仄,音步平仄未能交替,是为失替。

六忌不规则重字。指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不规则字。如,北京大学挽季羡林先生联:

文起望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挽联中“大”、“名”为不规则重字,当然联中还有不谐的问题。人们不尽发出:“怎忍病联挽大师”的感叹!

第二、多学多练多改。

这六字是古今诗联家的经验之谈。

多学。学习古今名篇、名诗、名联、名句,读多了可以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多深的基础多高的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7 多练。“真金须经百炼;响鼓不用重锤”。炼字、炼句,更要炼意。宋代邵雍(1011——1077)说过:“不止炼其辞,抑亦炼其意。炼辞得其句,炼意有余味”

多改。古人讲:“一诗千改始心安”,作联也是一样,古人还有“一字之师”的典故。作品初稿出来后,要反复推敲修改,还要征求他人意见。但也不能乱改。传说过去有一财主,老母过寿,他又吝啬不想出钱请人写,他自己将一副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弄出了大笑话。

练习题 出句(1)雾霾遮眼东迷路(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2)诗画传薪扬正气(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应对(下联)

1 学习对联知识,不断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在户县教育局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提纲

(2013年4月17日)

焦万利

各位老师:

对联,雅称楹联(因常贴在楹柱上),俗称对子。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 对联的功能与作用

对联承载着中华文明,承载着先贤的智慧。对联可以用来装饰环境,陶冶情操,彰扬赞颂,劝勉激励,启迪告诫,祈福吉祥,凭吊缅怀,酬酢欢娱,广告宣传等。这九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春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寿联、婚联、新居联、挽联中。可以说,对联的实用性、群众性超过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其实,人生也是一副对联。人的生和死,贫与富,成和败,名和利,虚和实,优和劣,真与假,那个不是一副对联。人的悲和喜,名和利,正和反,强与弱,顺与逆,宽和严,难与易,那个不是一副对联。读懂了对联,不但读懂了人生,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社会。

学习对联佳作,实际上如同品味美味佳肴,可以清心健脾,醒目提神,涵养容颜。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怀,

2 为我们提供写作素材和角度。有了一定的对联知识,作文也自然会文采飞扬。

二、 对联的规范与要求

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联律通则》规定了六要素:

(一) 字句对等。

古传,有一副联还载于联书:

(1)红颜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欢。

其实,这不是对联,上联6字,下联7字,不对等。 (二) 词性对品。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

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例:户县人民路诗联文化主题广场有两副联,一副是宋代苏轼联:

(2)一幅(数量词)湖山(名词)来(动词)眼底(名词);

万家(数量词)忧乐(名词)注(动词)心头(名词)。 另一副是清代阮元联:

(3)水(名词)能(动词)性(名词)淡(形容词)为(动词)吾友(名词);

竹(名词)解(动词)心(名词)虚(形容词)是(动词)我师(名词)。

这两副联都符合词性对品的要求。

3 (三) 结构对应。即上下联句句型要一致。主、谓、宾、定、

状、补 ,这些成分在上下联中必须相对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如人和对政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飞腾对歌唱),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晴空对丽日)。例:一是周恩来联:

(4)与/有肝胆人/共事;

于/无字句处/读书。

另一副是孙中山联:

(5)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

两联结构对应,符合汉语语法。

(四) 节律对拍。也叫节奏相应(节奏点、音步)例:清代郑

板桥联:

(6)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节奏为三一三。

又一副清代曾国荃联:

(7)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节奏为二二一二。这两副联节律对拍,音步一致。 (五) 平仄对立。这是个重点。按普通话新声韵,一二声为平

声,三四声为仄声。以七言联为例,上下联之间第二、四、六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对,同一上联或同一下联之间二、四、

4 六必须做到平仄相间(交替),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清代邓石如联:

(8)清风大雅能容物;平平仄仄平平仄;

秋水文章不染尘。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副清代戴远山联:

(9)诗堪入画方称妙;平 平仄仄平平仄;

官到能贫乃是清。(仄) 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副联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与今声一致。

(六) 形对意联。形式对仗,意义关联。上下联表达的内容统

一主题。例,霍松林赠上林苑诗联学会成立联:

(10)属对上林花邑露;

吟诗西户鸟鸣春。

又如任照华题渼陂湖联:

(11)水漫树梢鱼剪柳;

舟行云际撸摇天。

这两副联不但形对,而且意联。特别是渼陂湖联,可称为佳联。 这六个要素最基本的是词性对品和平仄对立。

三、 对联创作要把握以下几各方面

首先、要做到“六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上下联或者相同位置的词语意思相似或差异不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华夏/中华”,“神州/赤县”,“画

5 乡/户杜”,“文坛/艺苑”,“千古/万年”“三江/四海”等。如:

画乡催骏马;

户县展新姿。

二忌乱脚。上下联联脚不按仄起平收。如,上林苑三月份擂台赛应征作品:

为文求是增才气(出句);

教书育人开心智(对句)。

不说对句平仄不谐,下联句脚“智”是仄声,犯了乱脚的大忌。

三忌孤平。上下联除第一字和尾字外,不允许只有一个平声字。如:

静听动静更动听;(出句)

闲看忙闲不忙看。(对句)。出句第二字“听”字为孤平。 四忌三平、三仄尾。如,电讯征联:

万里运筹,从容宏业举;

一机在握,潇洒神州行。

又如:

用心服务,用情至爱,喜聚高朋逾百万;

以信经营,以责彰诚,欣将美誉播千秋。

这两副联,一是三平尾(神州行),一是三仄尾(逾百万)。

6 五忌失替。同一联中平仄不按规则交替出现。如,韬奋图书馆联: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此联同时犯有失对和失替的毛病。上联“略”字与下联“起”字同为仄,是为失对,下联“起”为仄,“要”亦为仄,音步平仄未能交替,是为失替。

六忌不规则重字。指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不规则字。如,北京大学挽季羡林先生联:

文起望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挽联中“大”、“名”为不规则重字,当然联中还有不谐的问题。人们不尽发出:“怎忍病联挽大师”的感叹!

第二、多学多练多改。

这六字是古今诗联家的经验之谈。

多学。学习古今名篇、名诗、名联、名句,读多了可以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多深的基础多高的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7 多练。“真金须经百炼;响鼓不用重锤”。炼字、炼句,更要炼意。宋代邵雍(1011——1077)说过:“不止炼其辞,抑亦炼其意。炼辞得其句,炼意有余味”

多改。古人讲:“一诗千改始心安”,作联也是一样,古人还有“一字之师”的典故。作品初稿出来后,要反复推敲修改,还要征求他人意见。但也不能乱改。传说过去有一财主,老母过寿,他又吝啬不想出钱请人写,他自己将一副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弄出了大笑话。

练习题 出句(1)雾霾遮眼东迷路(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2)诗画传薪扬正气(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应对(下联)


相关作文

  • 假作真时真亦假作文800字
  •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 :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 ...

  •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讲稿 新课标 人教版作文5200字
  •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讲稿 刘纯文 一.学习目的 一.涉猎对联知识 二.了解对联特点 三.掌握对联写作 二.涉猎对联知识 1.举例激趣: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后,就开始练习对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 ...

  • 楹联鉴赏与写作作文1400字
  • 楹联鉴赏与写作 汉语国际教育 14-2班 尹航 140505213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新增了一门课,叫做"楹联鉴赏与写作".这门课不同于之前所开的"<诗经>鉴赏",相比较而言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非常有兴趣. 所谓"楹联", ...

  • 高中诗词楹联创作指导修改版作文14900字
  • 1 高中诗词.楹联创作及鉴赏的实践指导 紫阳中学 陈先利 摘要: 诗词楹联是中华文学艺术的一支奇葩,它历史悠久,光照古今,具有精谌的语言艺术,深邃的哲学意境.只有深入领会,反复实践,才能洞透个中奥秘.紫阳中学作为"陕西省诗教楹联先进教育基地",让更多地学生喜欢.热爱.会写.能鉴赏 ...

  • 对联的创作与谋篇作文7200字
  • 1 对联的创作与谋篇 古人将对联的创作称之为"属对"."属",类也,"对",配偶也.意思就是以类字配成偶句以成的文体.由此可见其"属对"二字的内涵所在.对联的独立单位是"副",不能用"首&q ...

  • 情系联书终不悔作文1100字
  • 自从1980年写了第一副楹联"律人先律己,清水必清源"之后,我便与楹联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本来爱书的我,更离不开联书了. 最开始接触的联书是<笠翁对韵>.见到了它,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竟然还有楹联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无奈书是借同学的,只好找个本子抄下来.后来,虽 ...

  • 腹有诗书气自华实践活动作文2800字
  •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 一.活动描述 本活动围绕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古诗文诵读展开.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唱古诗.对古诗.诵古诗.演古诗.赛古诗.画古诗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

  • 对联平仄规则作文5800字
  •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 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

  • 楹联2作文14100字
  • 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 只有方块字才构得成奇妙无比的对联,神奇的汉字造型配上微妙的对仗效果,世界上没有第二种语言可以比拟.这项中华民族的专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在对联的鼎盛时期,帝王将相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