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探究案)
主讲人:胡仕雄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及内容解析:目前绝大部分省市以及全国高考卷的作文的主要方向是
材料作文无疑,它既跳出了命题作文的束缚,又回避了话题作文的匡阔。而对于
材料作文的写作而言,审题立意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此前一直在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训练,对于材料作文只
有过浅表接触,教学难度比较大。但是初三时他们学习过议论文的起承转合,应
该还是有一点基础可循的。
(3)设计思路:作文的教学始终离不开鉴赏和训练,这节课试图从学生范文点
评入手,然后归纳出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程序,重点定位在审题与立意上的方法
上,最后回归实践操作深化方法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涉材料作文,了解基本特点与类型
能力目标:掌握几种有关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情感目标:尽可能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眼光,学会把握材料中的情感倾向
【重难点】
1、写作实践与理论提升的过渡;
2、材料中情感倾向的把握;
【教学策略】
归纳演绎,引导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探究准备】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系统接触材料作文,所以早在三天前我安排学生写了一
篇材料作文摸摸底。通过评改的结果来看,没有出乎意外,于是我选出两篇相对
好些的学生习作通过大幅修改后作文范文让大家赏析点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17套,其中全国新课标卷、全国卷、上海
卷、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福建卷等8省市试卷的作文皆为材料作
文,其余9套均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普及之势已经如火如荼。所以写好材料
作文,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至关重要。
(二)探究1
下发上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学生习作(附后)
探究问题:
请大家结合以前我们互评作文的基本标准,点评一下这两篇作文(提示学
生重点关注一下这两篇范文与以前写过的作文有些什么不同)
教师明确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1)引述材料。(2)分析材料,概括
中心内涵。(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5)做出结论。
(三)探究2
2 很明显,大家点评范文时最为关注的是作文的立意和扣题,而这又是材料作文写作最为关键的一环:审题偏离了,立意就无从谈起,作文就会偏题或跑题了。那么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去审题立意呢?
常用方法明确:1、抓关键词句法
2、因果相推法
3、多角度分析与情感倾向结合法
4、对比或类比小结法
结合以上方法,试着探究以下示例材料的审题与立意:
例一: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参考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示例:细节决定成败 莫因善小而不为 团结就是力量 。。。
例二: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结果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示例:莫只看到脚跟前 远处风景无限 穷则思变 。。。
例三: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参考立意:“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示例:残缺也是一种美 失去与得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例四:材料一 “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材料二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参考立意: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糖衣炮弹等。
示例:善待挫折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四)探究3
已经分析了这么多材料的审题与立意,我们再回头去看我们三天前写过的那篇作文,大家结合刚刚学过的方法重新审题与立意。
教师明确:
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⑵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
⑶要正确地面对挫折
⑷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⑸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⑹莫让人才空埋没
⑺机遇成就梦想
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
(五)课堂小结
● 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
● 阅读和写作必须同时提高;
● 熟练掌握、占有素材是提升作文的必要途径;
(六)作业布置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文章的题目和提纲。(写在周记本上)
【附训练作文以及范文】
阅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
“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
【范文一】
莫放错位置
千里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的驴,但他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物尽其用。同样的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为。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笑到最后,拥有江山;而霸王项羽别过虞姬,舍弃宝马,自刎于乌江令人叹息。然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刘邦虽无雄韬武略,但他却有识别千里马的能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有军师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有后盾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有大将韩信。这三位人杰,在刘邦这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终助刘邦成就霸业,而这一点恰是霸王所不能比的,可见,人才找对位置是何其重要。
苍茫天地间,老子任思绪畅游宇宙,探究人生,一部《道德经》传诵千古;悠然南山下,陶翁把酒饮盏,种豆赏菊,“不为五斗米折腰”成田园诗派鼻祖;悠悠西湖边,林逋梅妻鹤子,看“疏影横斜”,品“暗香浮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皇权所苦,怡然自得,传为佳话;渺渺红尘外,青莲居士放浪形骸,天马行空,寄情于山川事物,虽没有实现心中的抱负,但正确的位置终成就他“诗仙”的美誉。
他们都是伟大的先知,他们知道偌大的宇宙中哪里才是适合他们的归宿,他们也那么做了,所以才能载入史册,流传至今,给予后人评说。
然而造化却常常爱捉弄人,使人才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成为“美丽的错误”。
南唐后主李煜,才情洋溢,文笔不凡,但是作为皇帝的他空有人文情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
4 限愁情却阻挡不住宋进攻的步伐。宋徽宗赵佶,画工卓越,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手中的画笔却无法改变朝代灭亡的悲剧。 不可否认他们卓越的才华,也不能否认他们显赫的地位,然而那却不是他们的位置,文人治理不好国家,画笔更不能改变现实。他们该是优秀的艺术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万民之主。 培养人才不易,寻找合适的位置亦难,莫放错位置!
【范文二】
莫愁前路无机遇
常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梅需逊雪,雪却输梅,虽然与一种美好擦肩;但毋需沮丧,总有另一扇大门轰然洞开,是故“莫愁前路无机遇”。
莫愁前路无机遇。胡杨失去了成长在雨水丰沛、土壤肥厚而新鲜的环境中的机会,却为风有声也有情地悉心雕琢,最终成为沙漠中无言也无泪的的舞者。苍松失去了温暖的南方,却青翠一年四季;马失去了推磨的工作,却被相为千里之马。
莫愁前路无机遇。茨威格因犹太身份流亡异乡,失去安逸生活,但他听着大西洋海浪的声音,成为被罗曼·罗兰誉为“灵魂捕手”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在文革的压力下,失去了创作田园牧歌式美丽文字的机会,但他没有光阴虚掷,而是俯身历史文化并在此著作等身。 莫愁前路无机遇。无论是担锄夜归,采菊东篱,还是春水煎茶、松花酿酒;无论是矮纸斜行,晴窗细乳,还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无论是醉卧闲亭,寄情山水,还是小雨纤纤,杨柳拂堤„„这样雅致的画面总是在失去或放弃钟鸣鼎食后思绪缓慢飘飞的,而纨绔子弟,膏梁之徒,终日锦夜玉食,势必不能拥有这样精致的生活。
莫愁前路无机遇。敬一丹的人生是从四十岁起步的,杨澜是在放弃工作毅然求学后才成功的。她们因为朝着的更远的方向前行,所以一路步履蹒跚,风雨兼程,虽然丢失了看似珍贵的机遇,但是最终找到并通过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门。
安徒生说:“光荣的荆棘路环绕地球一周,只有幸运的人才会被选出,成为构建联系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所长,上帝定会给予他适合的机遇。
“机遇、美、自由永远不会被封杀至死。”它们像涓涓细流,不在此处喷薄,便在别处流淌。巴金说:“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那就做一个勇者,当黑夜灭烛的凉风吹灭机遇之火,再续火种,世界又是一片光明。
莫愁前路无机遇,无畏踏过焚烧三界的红莲之火,定会到达水草丰美的彼岸。
1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探究案)
主讲人:胡仕雄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及内容解析:目前绝大部分省市以及全国高考卷的作文的主要方向是
材料作文无疑,它既跳出了命题作文的束缚,又回避了话题作文的匡阔。而对于
材料作文的写作而言,审题立意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此前一直在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训练,对于材料作文只
有过浅表接触,教学难度比较大。但是初三时他们学习过议论文的起承转合,应
该还是有一点基础可循的。
(3)设计思路:作文的教学始终离不开鉴赏和训练,这节课试图从学生范文点
评入手,然后归纳出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程序,重点定位在审题与立意上的方法
上,最后回归实践操作深化方法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涉材料作文,了解基本特点与类型
能力目标:掌握几种有关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情感目标:尽可能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眼光,学会把握材料中的情感倾向
【重难点】
1、写作实践与理论提升的过渡;
2、材料中情感倾向的把握;
【教学策略】
归纳演绎,引导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探究准备】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系统接触材料作文,所以早在三天前我安排学生写了一
篇材料作文摸摸底。通过评改的结果来看,没有出乎意外,于是我选出两篇相对
好些的学生习作通过大幅修改后作文范文让大家赏析点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17套,其中全国新课标卷、全国卷、上海
卷、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福建卷等8省市试卷的作文皆为材料作
文,其余9套均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普及之势已经如火如荼。所以写好材料
作文,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至关重要。
(二)探究1
下发上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学生习作(附后)
探究问题:
请大家结合以前我们互评作文的基本标准,点评一下这两篇作文(提示学
生重点关注一下这两篇范文与以前写过的作文有些什么不同)
教师明确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1)引述材料。(2)分析材料,概括
中心内涵。(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5)做出结论。
(三)探究2
2 很明显,大家点评范文时最为关注的是作文的立意和扣题,而这又是材料作文写作最为关键的一环:审题偏离了,立意就无从谈起,作文就会偏题或跑题了。那么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去审题立意呢?
常用方法明确:1、抓关键词句法
2、因果相推法
3、多角度分析与情感倾向结合法
4、对比或类比小结法
结合以上方法,试着探究以下示例材料的审题与立意:
例一: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参考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示例:细节决定成败 莫因善小而不为 团结就是力量 。。。
例二: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结果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示例:莫只看到脚跟前 远处风景无限 穷则思变 。。。
例三: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参考立意:“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示例:残缺也是一种美 失去与得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例四:材料一 “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材料二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参考立意: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糖衣炮弹等。
示例:善待挫折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四)探究3
已经分析了这么多材料的审题与立意,我们再回头去看我们三天前写过的那篇作文,大家结合刚刚学过的方法重新审题与立意。
教师明确:
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⑵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
⑶要正确地面对挫折
⑷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⑸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⑹莫让人才空埋没
⑺机遇成就梦想
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
(五)课堂小结
● 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
● 阅读和写作必须同时提高;
● 熟练掌握、占有素材是提升作文的必要途径;
(六)作业布置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文章的题目和提纲。(写在周记本上)
【附训练作文以及范文】
阅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
“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
【范文一】
莫放错位置
千里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的驴,但他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物尽其用。同样的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为。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笑到最后,拥有江山;而霸王项羽别过虞姬,舍弃宝马,自刎于乌江令人叹息。然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刘邦虽无雄韬武略,但他却有识别千里马的能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有军师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有后盾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有大将韩信。这三位人杰,在刘邦这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终助刘邦成就霸业,而这一点恰是霸王所不能比的,可见,人才找对位置是何其重要。
苍茫天地间,老子任思绪畅游宇宙,探究人生,一部《道德经》传诵千古;悠然南山下,陶翁把酒饮盏,种豆赏菊,“不为五斗米折腰”成田园诗派鼻祖;悠悠西湖边,林逋梅妻鹤子,看“疏影横斜”,品“暗香浮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皇权所苦,怡然自得,传为佳话;渺渺红尘外,青莲居士放浪形骸,天马行空,寄情于山川事物,虽没有实现心中的抱负,但正确的位置终成就他“诗仙”的美誉。
他们都是伟大的先知,他们知道偌大的宇宙中哪里才是适合他们的归宿,他们也那么做了,所以才能载入史册,流传至今,给予后人评说。
然而造化却常常爱捉弄人,使人才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成为“美丽的错误”。
南唐后主李煜,才情洋溢,文笔不凡,但是作为皇帝的他空有人文情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
4 限愁情却阻挡不住宋进攻的步伐。宋徽宗赵佶,画工卓越,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手中的画笔却无法改变朝代灭亡的悲剧。 不可否认他们卓越的才华,也不能否认他们显赫的地位,然而那却不是他们的位置,文人治理不好国家,画笔更不能改变现实。他们该是优秀的艺术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万民之主。 培养人才不易,寻找合适的位置亦难,莫放错位置!
【范文二】
莫愁前路无机遇
常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梅需逊雪,雪却输梅,虽然与一种美好擦肩;但毋需沮丧,总有另一扇大门轰然洞开,是故“莫愁前路无机遇”。
莫愁前路无机遇。胡杨失去了成长在雨水丰沛、土壤肥厚而新鲜的环境中的机会,却为风有声也有情地悉心雕琢,最终成为沙漠中无言也无泪的的舞者。苍松失去了温暖的南方,却青翠一年四季;马失去了推磨的工作,却被相为千里之马。
莫愁前路无机遇。茨威格因犹太身份流亡异乡,失去安逸生活,但他听着大西洋海浪的声音,成为被罗曼·罗兰誉为“灵魂捕手”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在文革的压力下,失去了创作田园牧歌式美丽文字的机会,但他没有光阴虚掷,而是俯身历史文化并在此著作等身。 莫愁前路无机遇。无论是担锄夜归,采菊东篱,还是春水煎茶、松花酿酒;无论是矮纸斜行,晴窗细乳,还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无论是醉卧闲亭,寄情山水,还是小雨纤纤,杨柳拂堤„„这样雅致的画面总是在失去或放弃钟鸣鼎食后思绪缓慢飘飞的,而纨绔子弟,膏梁之徒,终日锦夜玉食,势必不能拥有这样精致的生活。
莫愁前路无机遇。敬一丹的人生是从四十岁起步的,杨澜是在放弃工作毅然求学后才成功的。她们因为朝着的更远的方向前行,所以一路步履蹒跚,风雨兼程,虽然丢失了看似珍贵的机遇,但是最终找到并通过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门。
安徒生说:“光荣的荆棘路环绕地球一周,只有幸运的人才会被选出,成为构建联系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所长,上帝定会给予他适合的机遇。
“机遇、美、自由永远不会被封杀至死。”它们像涓涓细流,不在此处喷薄,便在别处流淌。巴金说:“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那就做一个勇者,当黑夜灭烛的凉风吹灭机遇之火,再续火种,世界又是一片光明。
莫愁前路无机遇,无畏踏过焚烧三界的红莲之火,定会到达水草丰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