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行
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密密麻麻的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阴阳差错。在羊齿和野牡丹的阴影里,我们展示着自己的青春,展示着笑脸与泪水……
---题记
纪念册
时间行走,爬满岁月的痕;肌肤触痛,留下殷红的迹。看着高中的纪念册,无论哪一页,似乎都有“大学”这个字眼,对高中时那种死命K 书,体会翻来覆去的死的感受,大家似乎都心有灵犀的用“大学”来鼓励自己爬出崩溃的边缘,冠冕堂皇!想想从小学一路背着教科书而来,有谁真正去体会书香的味道,即使摇头晃脑的背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过是为了语文试卷上多赚两分。所以说,回忆一下中学时读书就是为了大学,最后的时刻每天盯着倒计牌上的“大学”看,然后出神,最后绝望,谁知道书香是什么呢?
书香的天堂
迈进大学的校门以后,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可以不用再那么没命的看书,可事后却发现:这儿没有天使,旁边的人还是那么认真的看书,也没有人会想起安琪儿。才叹息,大学原来不是天堂,真为自己高中的幼稚而摇头,但想想还有那么多的学弟学妹在重倒我的覆辙,又在傻傻的开怀。然而,迈进图书馆以后,忽然发现这儿是天堂,书香的天堂。在图书馆里,最喜欢把自己放在书海中,任自己的思维畅想:看伟人的不平凡之处,看凡人的点点滴滴,亦看文学的千姿百态。也终于在书海中明白:多认识几个陌生人,不如多读几本好书。而脑子里也早就没了小时侯认为的:李逵和七个小矮人打架,朱葛亮和拿破仑斗法。
爱在豆蔻年华
爱情,似乎永远有谈不完的话题,从小说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现实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无不体现爱情的魅力所在。在大学里,爱情更是随处可见,不管是花前月下,还是桌前楼下,总有那么一对对,真是应了那句很有趣的话:小学生一班班,中学生一堆堆,大学生一对对。
只是,在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当中,在风花雪月的浪漫之中,又多少人想过爱情?我想只有等我们被伤害过后,渐渐变得刀枪不入,才会懂得去经营一份收支平衡的爱。所以对于爱情,不管相不相信,它总是存在的,若是值得珍惜的要好好惜缘,不值得珍惜的好好道声:珍重。
平凡的魅力
进去社会以后,有些懵懂,特别是在工地上忙碌的时候,会有一些沮丧,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让人崩溃,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平凡了,好在读书救了我。夜深人静的时候会读一些鸡汤书, 然后平静的告诉自己:我需要一颗看待平凡的心。毕竟生活是平凡的,只是有些人把这种平凡活的多彩些。
读书让我明白: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自以为不平凡更不能象征英雄气概,顶天立地。虽然自己很平凡,象夏日的风。但是,我不会让任何人用他的深沉来俯视我,用他的崇高来揶揄我,因为我不是任何人的空中楼阁。况且,工作中不需要不平凡,缺少的是好学与体会平凡的魅力的心。
破碎的美丽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都是司空见惯的事。而有些人,因此而抱怨、泄气。其实想想,破碎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会让你那么的狼狈或不堪。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正像书中所说的: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在力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是刀子让他在生命的河海中得到超脱;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魂至极的黑白键撞出的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这些伟人的破碎,是人性最美的亮点,那么,我们这些平凡者的破碎,则是衬托这些亮点的绿叶,仍然是可爱的。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自由的坚硬
从小就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如今亦是。曾在《飞鸟的天空》中写过逃课的种种 ,也在获奖的文字中谈过自由。
而此刻,工作很久以后,才明白自由很坚硬:抛下一切去玩耍,那是小时候的特权;不想做的事就不去做是懒散是表现;不答应某些可行的要求则只能说是任性。而真正的自由,是肩负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勇于放弃不属于自己的好处,敢于去追求现实的梦想。它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因而,我是否还该记得:自由很坚硬,它不是随心所欲。
无需崇拜
读书时,看到书中的人物总会去盲目的崇拜,总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那么八名玲珑、左右逢源,自己怎么就是一个木头疙瘩。其实在生活中,优秀的人更多,崇拜的人自然就会有,就象有花的地方必然有蜜蜂一样,无论是盲目的,还是理智的。
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需要过分崇拜别人,把精力、时间、目光都放在别人的身上,其实是一种精力的消耗,到头来或许只留下一声自我否定的叹息。细细分析一下:这有什么所得,去日日夜夜崇拜别人,模仿别人,会
收获什么?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便是很好的例子。更何况,有些人,一走近,更令人失望,结果两败俱伤。
转眼间已快到五月中旬,是快要对三十岁说拜拜的时间了,一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便可以由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我的三十年华只有用“时间过的好快”来结尾,但不可否认的是:读书确实伴随着我走过中学、走过大学、走入社会,在我懵懂、在我无知的年华里教会了我很多,感谢读书,感谢书香。
书香伴我行
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密密麻麻的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阴阳差错。在羊齿和野牡丹的阴影里,我们展示着自己的青春,展示着笑脸与泪水……
---题记
纪念册
时间行走,爬满岁月的痕;肌肤触痛,留下殷红的迹。看着高中的纪念册,无论哪一页,似乎都有“大学”这个字眼,对高中时那种死命K 书,体会翻来覆去的死的感受,大家似乎都心有灵犀的用“大学”来鼓励自己爬出崩溃的边缘,冠冕堂皇!想想从小学一路背着教科书而来,有谁真正去体会书香的味道,即使摇头晃脑的背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过是为了语文试卷上多赚两分。所以说,回忆一下中学时读书就是为了大学,最后的时刻每天盯着倒计牌上的“大学”看,然后出神,最后绝望,谁知道书香是什么呢?
书香的天堂
迈进大学的校门以后,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可以不用再那么没命的看书,可事后却发现:这儿没有天使,旁边的人还是那么认真的看书,也没有人会想起安琪儿。才叹息,大学原来不是天堂,真为自己高中的幼稚而摇头,但想想还有那么多的学弟学妹在重倒我的覆辙,又在傻傻的开怀。然而,迈进图书馆以后,忽然发现这儿是天堂,书香的天堂。在图书馆里,最喜欢把自己放在书海中,任自己的思维畅想:看伟人的不平凡之处,看凡人的点点滴滴,亦看文学的千姿百态。也终于在书海中明白:多认识几个陌生人,不如多读几本好书。而脑子里也早就没了小时侯认为的:李逵和七个小矮人打架,朱葛亮和拿破仑斗法。
爱在豆蔻年华
爱情,似乎永远有谈不完的话题,从小说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现实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无不体现爱情的魅力所在。在大学里,爱情更是随处可见,不管是花前月下,还是桌前楼下,总有那么一对对,真是应了那句很有趣的话:小学生一班班,中学生一堆堆,大学生一对对。
只是,在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当中,在风花雪月的浪漫之中,又多少人想过爱情?我想只有等我们被伤害过后,渐渐变得刀枪不入,才会懂得去经营一份收支平衡的爱。所以对于爱情,不管相不相信,它总是存在的,若是值得珍惜的要好好惜缘,不值得珍惜的好好道声:珍重。
平凡的魅力
进去社会以后,有些懵懂,特别是在工地上忙碌的时候,会有一些沮丧,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让人崩溃,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平凡了,好在读书救了我。夜深人静的时候会读一些鸡汤书, 然后平静的告诉自己:我需要一颗看待平凡的心。毕竟生活是平凡的,只是有些人把这种平凡活的多彩些。
读书让我明白: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自以为不平凡更不能象征英雄气概,顶天立地。虽然自己很平凡,象夏日的风。但是,我不会让任何人用他的深沉来俯视我,用他的崇高来揶揄我,因为我不是任何人的空中楼阁。况且,工作中不需要不平凡,缺少的是好学与体会平凡的魅力的心。
破碎的美丽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都是司空见惯的事。而有些人,因此而抱怨、泄气。其实想想,破碎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会让你那么的狼狈或不堪。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正像书中所说的: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在力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是刀子让他在生命的河海中得到超脱;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魂至极的黑白键撞出的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这些伟人的破碎,是人性最美的亮点,那么,我们这些平凡者的破碎,则是衬托这些亮点的绿叶,仍然是可爱的。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自由的坚硬
从小就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如今亦是。曾在《飞鸟的天空》中写过逃课的种种 ,也在获奖的文字中谈过自由。
而此刻,工作很久以后,才明白自由很坚硬:抛下一切去玩耍,那是小时候的特权;不想做的事就不去做是懒散是表现;不答应某些可行的要求则只能说是任性。而真正的自由,是肩负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勇于放弃不属于自己的好处,敢于去追求现实的梦想。它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因而,我是否还该记得:自由很坚硬,它不是随心所欲。
无需崇拜
读书时,看到书中的人物总会去盲目的崇拜,总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那么八名玲珑、左右逢源,自己怎么就是一个木头疙瘩。其实在生活中,优秀的人更多,崇拜的人自然就会有,就象有花的地方必然有蜜蜂一样,无论是盲目的,还是理智的。
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需要过分崇拜别人,把精力、时间、目光都放在别人的身上,其实是一种精力的消耗,到头来或许只留下一声自我否定的叹息。细细分析一下:这有什么所得,去日日夜夜崇拜别人,模仿别人,会
收获什么?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便是很好的例子。更何况,有些人,一走近,更令人失望,结果两败俱伤。
转眼间已快到五月中旬,是快要对三十岁说拜拜的时间了,一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便可以由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我的三十年华只有用“时间过的好快”来结尾,但不可否认的是:读书确实伴随着我走过中学、走过大学、走入社会,在我懵懂、在我无知的年华里教会了我很多,感谢读书,感谢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