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文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出示幻灯片)“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母爱是如此伟大,母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请看〈秋天的怀念〉。
二、 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
2、读准下列字音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你读了本文,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适度引导)
四、精读课文、深刻品悟
1、是啊,这是一位深爱着儿女的母亲,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不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儿女。尤其是那个有病的儿子,此刻正被瘫痪折磨得暴怒无常。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 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 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 他喊着——
生:不, 我不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2、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探究 面对这个样子的儿子,母亲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领悟母亲动作、语言、神态背后蕴藏的母爱
(1)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每当儿子乱发脾气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出去。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
21岁正是花样年华,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 哦,“我哪也不能走,哪也不能去,这样的日子过着有什么劲? “我”还不如„„所以母亲为什么要抓住我的手,她在害怕什么?(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有感情地朗读) 。母亲说“好好儿活”的目的是什么?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 、抓住“憔悴、央求、喜出望外”体会看花的情境
当儿子因为双腿瘫痪,许多事情都做不了而烦躁,沮丧的时候,母亲提出要带儿子去看菊花。你看,别的花大多选择在温暖的春天开放,而菊花却能在冷冽的秋风中绽放,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 (学生自由表述)其实,这也是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了达成这个心愿,母亲一共提了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花?(2次)母亲是如何争取到儿子的勉强答应呢?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哪怕是儿子一点小小的变化,都能影响到母亲的整个世界。她忘了自己的疼痛,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高兴得就像一个孩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爱) ,是啊,母爱就像涓涓的溪流,在文章中恣意流淌。
b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师小结:这是一份多么深邃的爱啊!
7、这样一位对子女病痛关怀备至的母亲,对自己的病又怎样呢?
(1)课文中两处提到母亲的病,哪两处?
(2)出示“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种程度,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病得很严重) 此时此景,情何以堪?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这一段(„„)
(4)文章中还有哪里表现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是啊,此时的母亲已经病魔缠身,然而她却全然不顾,多么无私的爱啊!
“母亲的肝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可我一直都不知道 。”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
五、融情入境,学习借景抒情(最后一段)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感悟作者心情的变化:之前我会看到菊花的淡雅高洁和热烈深沉吗? 为什么现
在会看到?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看花感觉的变化正是作者心境的变化。
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借菊花赞母亲)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在菊花盛放的季节,我懂得了以前不懂的话: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俩”是指„„
六、拓展延伸
孩子们,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之后深深地懂得母爱的伟大,他从这母爱中吸取力量,直面
生活的折磨,和妹妹好好儿的活下去,这是一种幸福。其实最幸福的莫过于父母健在时,我
们就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好好回报。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则小故事,再说一说你打算从今天起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大屏幕
出示《黄香温席》、《陈毅探母》)
七、 课文小结
是呀,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那种无私而崇高的母爱却留在我的心间,母
亲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鼓舞我勇敢地生活下去。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八、课后练习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九、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淡雅
好好儿活 高洁 菊花 --------- 热爱生命 热烈 (怀念母亲) 深爱儿女
深沉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文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出示幻灯片)“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母爱是如此伟大,母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请看〈秋天的怀念〉。
二、 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
2、读准下列字音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你读了本文,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适度引导)
四、精读课文、深刻品悟
1、是啊,这是一位深爱着儿女的母亲,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不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儿女。尤其是那个有病的儿子,此刻正被瘫痪折磨得暴怒无常。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 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 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 他喊着——
生:不, 我不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2、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探究 面对这个样子的儿子,母亲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领悟母亲动作、语言、神态背后蕴藏的母爱
(1)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每当儿子乱发脾气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出去。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
21岁正是花样年华,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 哦,“我哪也不能走,哪也不能去,这样的日子过着有什么劲? “我”还不如„„所以母亲为什么要抓住我的手,她在害怕什么?(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有感情地朗读) 。母亲说“好好儿活”的目的是什么?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 、抓住“憔悴、央求、喜出望外”体会看花的情境
当儿子因为双腿瘫痪,许多事情都做不了而烦躁,沮丧的时候,母亲提出要带儿子去看菊花。你看,别的花大多选择在温暖的春天开放,而菊花却能在冷冽的秋风中绽放,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 (学生自由表述)其实,这也是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了达成这个心愿,母亲一共提了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花?(2次)母亲是如何争取到儿子的勉强答应呢?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哪怕是儿子一点小小的变化,都能影响到母亲的整个世界。她忘了自己的疼痛,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高兴得就像一个孩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爱) ,是啊,母爱就像涓涓的溪流,在文章中恣意流淌。
b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师小结:这是一份多么深邃的爱啊!
7、这样一位对子女病痛关怀备至的母亲,对自己的病又怎样呢?
(1)课文中两处提到母亲的病,哪两处?
(2)出示“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种程度,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病得很严重) 此时此景,情何以堪?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这一段(„„)
(4)文章中还有哪里表现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是啊,此时的母亲已经病魔缠身,然而她却全然不顾,多么无私的爱啊!
“母亲的肝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可我一直都不知道 。”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
五、融情入境,学习借景抒情(最后一段)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感悟作者心情的变化:之前我会看到菊花的淡雅高洁和热烈深沉吗? 为什么现
在会看到?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看花感觉的变化正是作者心境的变化。
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借菊花赞母亲)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在菊花盛放的季节,我懂得了以前不懂的话: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俩”是指„„
六、拓展延伸
孩子们,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之后深深地懂得母爱的伟大,他从这母爱中吸取力量,直面
生活的折磨,和妹妹好好儿的活下去,这是一种幸福。其实最幸福的莫过于父母健在时,我
们就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好好回报。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则小故事,再说一说你打算从今天起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大屏幕
出示《黄香温席》、《陈毅探母》)
七、 课文小结
是呀,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那种无私而崇高的母爱却留在我的心间,母
亲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鼓舞我勇敢地生活下去。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八、课后练习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九、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淡雅
好好儿活 高洁 菊花 --------- 热爱生命 热烈 (怀念母亲) 深爱儿女
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