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家庄中学毕业班语文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中上等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对待学习较为认真。但是,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文知识尚未形成初步体系,对语文课的兴趣浮于表面。所以成绩很少有拔尖的。学差生的情况相对来说糟糕得多,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作业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学习态度有小部分人都不端正。在语文学习上,认知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的得分。总体而言基础薄弱,兴趣不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面临中考了还是不能保障良好的课堂纪律与精神状态。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步骤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7周,共5周,35课时):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8-12周,共4周,30课时);三、中考冲刺(13-15周,共3周,24课时)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分册复习 (约5周,35课时)3-7周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
2
复习顺序:先复习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一周一册;此后是八年级上、下册,一周一册;接着是七年级上下册共一周。
复习思路:每册作为一个复习系统,逐点落实音、字、词、修辞、文学鉴赏及课内古诗词的背诵、课内讲读课文中重点词句等,大胆取舍,优化复习内容。按照“知识点梳理——重难点强调——练习巩固——纠错强化”的步骤进行,知记与理解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归纳与练习同行。
复习要点:
1. 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记忆。
2. 了解记叙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精彩语句的阅读和理解。)
3.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主旨句、特殊句式、句子停顿、典故及作用。
5. 综合性学习的了解与运用,夯实课本基础,注重拓展迁移。
6. 作文训练,每两周当堂作文指导练习,从审题与选材、布局谋篇、锤炼语言、写出新意四个方面提高写作能力。
7.名著阅读,指导阅读,针对性训练。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 (约5周,35课时)8---12周
复习思路: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各册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活用。精讲精练。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3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1、 字词成语理解运用
2、 病句辨析
3、 标点使用
4、 修辞手法
5、 语言运用
复习措施:
这部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难度较大、分值较高,考点比较多。
如: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正确书写汉字。3、根据语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4、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对对联等,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流畅。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6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7正确默写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考纲要求篇目)9、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
1. 课内的按照文体进行复习(1)记叙类强调记叙要素、顺序、线索、表现手法等。
(2)说明文抓住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文章结构特点等。(3)议论文体强调议论三要素、议论方法、议论结构、议论语言特点等。
2. 课外现代文阅读,重点抓答题原则与答题方法的理解与训练。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现代文阅读选文特点:1)注重文体规范(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等);2)折射时代气息。(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与人缺失的;时代呼唤的;表现现实危机与科技发展的;传承文化与文明的。)
3)贴近学生生活。(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起引领作用的赞美美好的人、事和物,有利于夯实人文底蕴,构筑精神家园的事件。)
4
复习原则:按文体复习。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两,精选课外材料,作为复习资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讲练。
复习步骤:
1)回顾文体知识,明确阅读考点,掌握解题对策。
2)对不同文体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历届中考试题)
3)选不同文体的题型作模拟训练。(当代名文时文)
4)解题方法指导: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顾检查。
5)掌握答题的模式并能灵活运用。
(三)古诗文阅读
1. 古诗文默写:化整为零,督促背诵,及时检查,规范书写
2. 诗歌鉴赏:不同角度的鉴赏方法。
3. 文言文阅读:文言词语、句式、课下注释、分析鉴赏。
4. 课外文言文:重点练习答题方法和知识迁移方法。
复习步骤:
1、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
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5
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四)名著阅读
七年级《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水浒传》《名人传》,九年级《朝花夕拾》《傅雷家书》
复习方法:将名著阅读与考点对接,有针对性的阅读。注重以下练习:常识填空、撰写对联、制作推荐卡、展开辩论等。
(五)综合性学习
针对八、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按活动内容进行专项练习和方法指导。
(六)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明确作文要求,分层对学生进行辅导,进行限时、限字数的写作训练。针对不同类型作文进行专项实战演习。
复习方法:
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
2、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辅导。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和近年中考优秀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是如何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颖,取材鲜活,笔法独到。
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
6
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阶段
中考冲刺(约3周),13——15周
这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主要以测试,查漏补缺为主。
九年级语文组
2015.3.15
1
高家庄中学毕业班语文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中上等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对待学习较为认真。但是,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文知识尚未形成初步体系,对语文课的兴趣浮于表面。所以成绩很少有拔尖的。学差生的情况相对来说糟糕得多,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作业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学习态度有小部分人都不端正。在语文学习上,认知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的得分。总体而言基础薄弱,兴趣不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面临中考了还是不能保障良好的课堂纪律与精神状态。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步骤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7周,共5周,35课时):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8-12周,共4周,30课时);三、中考冲刺(13-15周,共3周,24课时)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分册复习 (约5周,35课时)3-7周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
2
复习顺序:先复习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一周一册;此后是八年级上、下册,一周一册;接着是七年级上下册共一周。
复习思路:每册作为一个复习系统,逐点落实音、字、词、修辞、文学鉴赏及课内古诗词的背诵、课内讲读课文中重点词句等,大胆取舍,优化复习内容。按照“知识点梳理——重难点强调——练习巩固——纠错强化”的步骤进行,知记与理解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归纳与练习同行。
复习要点:
1. 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记忆。
2. 了解记叙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精彩语句的阅读和理解。)
3.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主旨句、特殊句式、句子停顿、典故及作用。
5. 综合性学习的了解与运用,夯实课本基础,注重拓展迁移。
6. 作文训练,每两周当堂作文指导练习,从审题与选材、布局谋篇、锤炼语言、写出新意四个方面提高写作能力。
7.名著阅读,指导阅读,针对性训练。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 (约5周,35课时)8---12周
复习思路: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各册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活用。精讲精练。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3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1、 字词成语理解运用
2、 病句辨析
3、 标点使用
4、 修辞手法
5、 语言运用
复习措施:
这部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难度较大、分值较高,考点比较多。
如: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正确书写汉字。3、根据语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4、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对对联等,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流畅。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6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7正确默写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考纲要求篇目)9、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
1. 课内的按照文体进行复习(1)记叙类强调记叙要素、顺序、线索、表现手法等。
(2)说明文抓住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文章结构特点等。(3)议论文体强调议论三要素、议论方法、议论结构、议论语言特点等。
2. 课外现代文阅读,重点抓答题原则与答题方法的理解与训练。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现代文阅读选文特点:1)注重文体规范(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等);2)折射时代气息。(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与人缺失的;时代呼唤的;表现现实危机与科技发展的;传承文化与文明的。)
3)贴近学生生活。(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起引领作用的赞美美好的人、事和物,有利于夯实人文底蕴,构筑精神家园的事件。)
4
复习原则:按文体复习。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两,精选课外材料,作为复习资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讲练。
复习步骤:
1)回顾文体知识,明确阅读考点,掌握解题对策。
2)对不同文体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历届中考试题)
3)选不同文体的题型作模拟训练。(当代名文时文)
4)解题方法指导: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顾检查。
5)掌握答题的模式并能灵活运用。
(三)古诗文阅读
1. 古诗文默写:化整为零,督促背诵,及时检查,规范书写
2. 诗歌鉴赏:不同角度的鉴赏方法。
3. 文言文阅读:文言词语、句式、课下注释、分析鉴赏。
4. 课外文言文:重点练习答题方法和知识迁移方法。
复习步骤:
1、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
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5
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四)名著阅读
七年级《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水浒传》《名人传》,九年级《朝花夕拾》《傅雷家书》
复习方法:将名著阅读与考点对接,有针对性的阅读。注重以下练习:常识填空、撰写对联、制作推荐卡、展开辩论等。
(五)综合性学习
针对八、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按活动内容进行专项练习和方法指导。
(六)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明确作文要求,分层对学生进行辅导,进行限时、限字数的写作训练。针对不同类型作文进行专项实战演习。
复习方法:
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
2、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辅导。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和近年中考优秀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是如何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颖,取材鲜活,笔法独到。
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
6
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阶段
中考冲刺(约3周),13——15周
这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主要以测试,查漏补缺为主。
九年级语文组
20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