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百年沧桑应犹在
——汉口租界一日游
一、 引言
这世上并没有永恒,时代轮回岁月变迁,人物风景都改变,唯有矗立在汉口江边的石墙洋楼,走过纸醉金迷、渡过绝望危难,暂时定格于这永恒中,以百年时间向世人展现它们的美丽旧年华。
二、 汉口往事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这个在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地域,在近代却因此饱受沧桑。从江汉路开始,我依次经过了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日租界和汉口比利时租界。从天津条约签订开始,英帝国便开始在汉口强设租界,并于1898年继续逼迫清廷签订展界条约,从这开始,各帝国的列强纷纷再次设立租界,将汉口瓜分殆尽。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时间表:
1861年
英帝国派人来汉与清湖广总督官文立约,划定租界范围。 1896年
德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为借口,而在汉口设立租界。 1897年
俄、法两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有" 功" ,.向清政府要求在汉口共同择定一个地区,建立它们的租界。 1898年
日本在汉口强行设立租界。 1898年 比利时人乘修路购地之机,私自在分金炉一带(今分金街附近) 购买
民地,从日租界以北至刘家庙(今江岸车站附近) 沿江,约有600亩,
并在沿江修筑堤岸。以为修路人员修建住房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
了设立比租界的要求。
1907年 经过十年交涉,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湖北官钱局筹款81.8万多两白
银把比利时租界全部土地赎回。
1917年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国与德国绝交,并拒绝荷兰公使为其
代管,当即收回德租界。
1923年 中苏协议告成时,苏联政府将俄租界归还我国。
1927年 江汉关前发生了英国水兵枪杀中国居民的“一·三”惨案,愤怒的
武汉军民起而还击,一举收回了英租界。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宣布收回日租界,由汉口市政府直接管理。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政府收回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占领的
第2页
法租界。[1]
从汉口的第一个租界的确立,到最后一个租界的收回,历时85年,汉口所经历的沧桑,今天我只能通过它的外观来想象。
三、 汉口租界的历史意义
的确,汉口往事让我们心情沉重,但事物总是客观的,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来剖析汉口租界带来的意义。
经济效益。和大多数被列强租用的地界一样,汉口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甲午战争前,汉口英租界是汉口唯一的租界。英租界工部局又得到“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同意,在英租界西南边界外侧修建了一条马路,命名为歆生路,歆生路作为在英租界工部局管理下的中英交界道路,不久就发展成武汉最繁盛的商业街,也就是今天的江汉路。19世纪中期,俄国人来汉口做起了茶叶生意,开启了汉口作为“东方茶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金时代”。而今天,汉口更是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旅游之城,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近代化进程的加快。从被英帝国租用开始,汉口便从传统的港口开始向现代化港口转化租界与华界二元平行发展,我们可以从下表不难看出:
表1.1五国租界开发经营的成效[2]
从经营模式到城市的微观形态,汉口无不都被各国的文化影响着,而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加快了汉口的近代化进程。
文化的交融。在租界区内,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些要素,如人行车行分离、宽
第3页
整地马路、以及自来水、电灯、电 报、电话、电影、跑马场、学校、医院等亦被引入,租界区的经济、文化和建筑技术对武汉城市建设提供了近代化的先例;大批农民为躲避饥荒、重税、山贼,被迫从农村迁入城市,成流民、廉价劳动力或 乞丐,还有城市中大量小商贩、车夫、挑担等等低下层与为数不多的洋人共同交织成一幅幅租界街头文化生活。[3]
四、 结语
我们不能总活在耻辱中,也不能总活在舒适与优越中。汉口租借界恰是给了我们这种将耻辱转化为前行动力的力量。
今年,闻一多先生离开我们七十年周年了,走在汉口的大街小巷,我耳边又不禁响起了先生的《七子之歌》,汉口不是中国唯一被租用的地界,但它确是中华历史上一道血淋林的伤痕。一百年前,帝国列强掳走了中华的肉体,却未掳走中华的灵魂,望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紧握着这灵魂的火种,奋然前行。
i [1]袁玉. 也谈汉口外国租界之设立、扩界及收回的时间. 《武汉文史资料》. 1994, 2.
[2]李江. 汉口的日本租界[A].张复合.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苏伟乐、李百浩. 对汉口近代租界的再认识.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1页
百年沧桑应犹在
——汉口租界一日游
一、 引言
这世上并没有永恒,时代轮回岁月变迁,人物风景都改变,唯有矗立在汉口江边的石墙洋楼,走过纸醉金迷、渡过绝望危难,暂时定格于这永恒中,以百年时间向世人展现它们的美丽旧年华。
二、 汉口往事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这个在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地域,在近代却因此饱受沧桑。从江汉路开始,我依次经过了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日租界和汉口比利时租界。从天津条约签订开始,英帝国便开始在汉口强设租界,并于1898年继续逼迫清廷签订展界条约,从这开始,各帝国的列强纷纷再次设立租界,将汉口瓜分殆尽。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时间表:
1861年
英帝国派人来汉与清湖广总督官文立约,划定租界范围。 1896年
德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为借口,而在汉口设立租界。 1897年
俄、法两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有" 功" ,.向清政府要求在汉口共同择定一个地区,建立它们的租界。 1898年
日本在汉口强行设立租界。 1898年 比利时人乘修路购地之机,私自在分金炉一带(今分金街附近) 购买
民地,从日租界以北至刘家庙(今江岸车站附近) 沿江,约有600亩,
并在沿江修筑堤岸。以为修路人员修建住房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
了设立比租界的要求。
1907年 经过十年交涉,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湖北官钱局筹款81.8万多两白
银把比利时租界全部土地赎回。
1917年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国与德国绝交,并拒绝荷兰公使为其
代管,当即收回德租界。
1923年 中苏协议告成时,苏联政府将俄租界归还我国。
1927年 江汉关前发生了英国水兵枪杀中国居民的“一·三”惨案,愤怒的
武汉军民起而还击,一举收回了英租界。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宣布收回日租界,由汉口市政府直接管理。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政府收回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占领的
第2页
法租界。[1]
从汉口的第一个租界的确立,到最后一个租界的收回,历时85年,汉口所经历的沧桑,今天我只能通过它的外观来想象。
三、 汉口租界的历史意义
的确,汉口往事让我们心情沉重,但事物总是客观的,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来剖析汉口租界带来的意义。
经济效益。和大多数被列强租用的地界一样,汉口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甲午战争前,汉口英租界是汉口唯一的租界。英租界工部局又得到“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同意,在英租界西南边界外侧修建了一条马路,命名为歆生路,歆生路作为在英租界工部局管理下的中英交界道路,不久就发展成武汉最繁盛的商业街,也就是今天的江汉路。19世纪中期,俄国人来汉口做起了茶叶生意,开启了汉口作为“东方茶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金时代”。而今天,汉口更是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旅游之城,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近代化进程的加快。从被英帝国租用开始,汉口便从传统的港口开始向现代化港口转化租界与华界二元平行发展,我们可以从下表不难看出:
表1.1五国租界开发经营的成效[2]
从经营模式到城市的微观形态,汉口无不都被各国的文化影响着,而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加快了汉口的近代化进程。
文化的交融。在租界区内,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些要素,如人行车行分离、宽
第3页
整地马路、以及自来水、电灯、电 报、电话、电影、跑马场、学校、医院等亦被引入,租界区的经济、文化和建筑技术对武汉城市建设提供了近代化的先例;大批农民为躲避饥荒、重税、山贼,被迫从农村迁入城市,成流民、廉价劳动力或 乞丐,还有城市中大量小商贩、车夫、挑担等等低下层与为数不多的洋人共同交织成一幅幅租界街头文化生活。[3]
四、 结语
我们不能总活在耻辱中,也不能总活在舒适与优越中。汉口租借界恰是给了我们这种将耻辱转化为前行动力的力量。
今年,闻一多先生离开我们七十年周年了,走在汉口的大街小巷,我耳边又不禁响起了先生的《七子之歌》,汉口不是中国唯一被租用的地界,但它确是中华历史上一道血淋林的伤痕。一百年前,帝国列强掳走了中华的肉体,却未掳走中华的灵魂,望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紧握着这灵魂的火种,奋然前行。
i [1]袁玉. 也谈汉口外国租界之设立、扩界及收回的时间. 《武汉文史资料》. 1994, 2.
[2]李江. 汉口的日本租界[A].张复合.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苏伟乐、李百浩. 对汉口近代租界的再认识.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