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探讨
摘 要: 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时值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之际,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对作文教学方法作新的尝试。又因为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每位教师都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出了六点看法: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广泛阅读,丰富积累;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4、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实感;5、创设情景,勤于练笔。6、自改互批,取长补短。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作文教学
引言: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作文教学束缚封闭了学生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文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素质教育要求作文教学,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点自由表达;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传统因袭,多一些突破创新。以下是本人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作文教学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不像其它学科吹糠可见米,搭锯就有沫。传统的教法使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费力学不好。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紧密相连;写作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是一件乐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教师要尽量放开,使学生自己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去动脑,去想,去探索;可以把课堂作为赛场,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学生能说会道;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文学家成功的故事„„采用不同种方法,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写
2 作欲望
教师借助各种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学生必是文思泉涌,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动逼真地叙述出来。例如:在教一篇《记熟悉的一个人》时,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先让学生给熟悉的人画像,要求画出他的个子、长相、衣着,及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教师稍加引导,一篇成功的作文便可完成了。从画到说再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写作能力的高低,离不开丰富的积累,丰富的积累又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多方面的阅读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众所周知,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采取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这个环节上,要尽量放开,鼓励学生去读不同风格的书籍。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光是读,而且要把那些精彩的词、句、段、篇摘抄下来,或者也可写“读书笔记”等,这些摘抄下来的语言和所作的读书笔记不能成为摆设,教师要要求学生去读,去体会。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应注重读写的结合。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了,下笔自然就容易多了。加强课外阅读,教师要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演讲,配乐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等。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呢,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创新能力”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
3 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把一个圆想象成太阳、地球,扣子等,教师不要去压抑、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去做,海阔天空,自由思索。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品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提倡新颖的写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目前公认的新的教与学的关系。但是教师怎样才能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生活动而不是活动学生呢?这需要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因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即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是指导各种体裁文章的一般思路,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独辟蹊径,各抒己见,极力写出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甚至有灵性的文章来,具体做法就是变过去作文教学中的“指导——写作”为今天的“写作——指导”,让其以全新的自由、全部的主动来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使学生真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以我手写我口,而不是过去的以学生之手写教师之“指导”。
例如以《我的启蒙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当我们在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后,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其思维通往一个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的范围再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父母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邻居的长辈不也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
我们都知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有目的、有意识、长时间的去研究、探索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达到我们理想的境界。
四、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因为生活才是素材的积累,自然才是写作的源泉。作文之前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
4 活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文章以情动人,只有充满生活激情的人,才能写出充满生活激情的文章。情感从哪里来?在生活中培养。可是,今天一些学生的作文恰恰把真情实感丢失了,有的学生作文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话语空洞,缺少对生活的真切体察和独特感悟,看了实在倒胃口。随着网络文化的冲击,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缺少“真情实感”的客观原因,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出于偷懒,随便找一篇文章抄下来,应付教师。所以,作文少了真情实感,多了虚情假意。写作是要有生活的,只有有了独特的,个性色彩浓厚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古人说:“有至情才有至文”,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哪来至情?没有至情,又哪来至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人生是一部大书,需要我们教育学生用心来读,读父母的爱、同学的情,读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读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只有对这些生活现象认真地思考、感悟,才能有“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才能说出真话,抒出真情,写出血肉丰满的“有境界”的好文章。
五. 创设情景, 勤于练笔.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
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 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 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
5 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到“‘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鹰”,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恼;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公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如:去年,我班有一名同学要到别的地方上学, 想到同学们情深谊厚,今朝分别不知何日再聚首. 借此我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传递友情的机会. 我布置班干部们利用班会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送别会,会场的气氛可想而知。同学们流泪在留言簿上留言,握着手互道珍重,连平日最不关表达的孩子也随大家含泪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整个班级被一种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在这动人情境中,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事后的随笔中,学生那浸润了真情实感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之间的情谊如此深厚,在那流逝的岁月中,我并没珍惜他的存在,而今日,望着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竟然也像被掏空一样„„,朋友,一路顺风”“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难忘那留言簿上真诚的祝福,难忘送别会上那动人的歌声,更难忘那执手相看的泪眼„„好同学,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读着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更深信,用多彩活动来创设情境,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光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如作者那荒诞离奇的梦,那幼稚执着的问题,那锲而不舍的思考,以及被老师批评后的窘、迫,童年的乐趣在这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展露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讲着,绘声绘色的读着,似乎也回报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借此机会,我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发现吧,想一想,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为什么会声;油为什么比水轻;手盆中的水流呈顺时针的奥秘等。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次,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的例子有很多,如《桂林山水》中水、山、洞的排比段结构;《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第一场雪》中雪中美景的描绘„„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六、自改互批,取长补短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把作文评改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评改作文,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和作文指导的效果。学生通过作文评改,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提高作文素养。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评讲,学生处于被动挨批的地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
7 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当然,老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并让学生修改。
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是蕴藏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和互相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讲授、学生修改,老师个别指正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有时是限于个人水平,有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章毛病自己看不出,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修改,就能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瑕瑜互见的几篇作文,分发下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然后评改。评出优点,找出缺点。教师在学生评改的时候,给予意见,指导学生评改。学生批改完要写出评语,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也在评改的过程中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样, 作文教学也注重了学生主体参与,肯定了学生主体表现,不仅能不断提高学生修改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又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指导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适时适当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掌握写作技巧,激发真情实感,培养创新能力,优化作文评改,使学生在评改中积累经验,在评改中进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天友. 语文教学通讯. 作文真情的根在生活中.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8年3月第511期第15页
[2].邓志远. 毕业论文选萃.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432页
[3]刘佛年主编. 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1 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探讨
摘 要: 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时值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之际,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对作文教学方法作新的尝试。又因为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每位教师都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出了六点看法: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广泛阅读,丰富积累;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4、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实感;5、创设情景,勤于练笔。6、自改互批,取长补短。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作文教学
引言: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作文教学束缚封闭了学生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文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素质教育要求作文教学,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点自由表达;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传统因袭,多一些突破创新。以下是本人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作文教学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不像其它学科吹糠可见米,搭锯就有沫。传统的教法使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费力学不好。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紧密相连;写作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是一件乐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教师要尽量放开,使学生自己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去动脑,去想,去探索;可以把课堂作为赛场,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学生能说会道;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文学家成功的故事„„采用不同种方法,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写
2 作欲望
教师借助各种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学生必是文思泉涌,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动逼真地叙述出来。例如:在教一篇《记熟悉的一个人》时,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先让学生给熟悉的人画像,要求画出他的个子、长相、衣着,及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教师稍加引导,一篇成功的作文便可完成了。从画到说再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写作能力的高低,离不开丰富的积累,丰富的积累又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多方面的阅读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众所周知,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采取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这个环节上,要尽量放开,鼓励学生去读不同风格的书籍。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光是读,而且要把那些精彩的词、句、段、篇摘抄下来,或者也可写“读书笔记”等,这些摘抄下来的语言和所作的读书笔记不能成为摆设,教师要要求学生去读,去体会。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应注重读写的结合。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了,下笔自然就容易多了。加强课外阅读,教师要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演讲,配乐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等。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呢,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创新能力”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
3 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把一个圆想象成太阳、地球,扣子等,教师不要去压抑、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去做,海阔天空,自由思索。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品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提倡新颖的写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目前公认的新的教与学的关系。但是教师怎样才能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生活动而不是活动学生呢?这需要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因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即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是指导各种体裁文章的一般思路,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独辟蹊径,各抒己见,极力写出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甚至有灵性的文章来,具体做法就是变过去作文教学中的“指导——写作”为今天的“写作——指导”,让其以全新的自由、全部的主动来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使学生真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以我手写我口,而不是过去的以学生之手写教师之“指导”。
例如以《我的启蒙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当我们在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后,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其思维通往一个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的范围再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父母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邻居的长辈不也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
我们都知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有目的、有意识、长时间的去研究、探索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达到我们理想的境界。
四、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因为生活才是素材的积累,自然才是写作的源泉。作文之前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
4 活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文章以情动人,只有充满生活激情的人,才能写出充满生活激情的文章。情感从哪里来?在生活中培养。可是,今天一些学生的作文恰恰把真情实感丢失了,有的学生作文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话语空洞,缺少对生活的真切体察和独特感悟,看了实在倒胃口。随着网络文化的冲击,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缺少“真情实感”的客观原因,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出于偷懒,随便找一篇文章抄下来,应付教师。所以,作文少了真情实感,多了虚情假意。写作是要有生活的,只有有了独特的,个性色彩浓厚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古人说:“有至情才有至文”,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哪来至情?没有至情,又哪来至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人生是一部大书,需要我们教育学生用心来读,读父母的爱、同学的情,读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读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只有对这些生活现象认真地思考、感悟,才能有“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才能说出真话,抒出真情,写出血肉丰满的“有境界”的好文章。
五. 创设情景, 勤于练笔.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
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 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 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
5 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到“‘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鹰”,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恼;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公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如:去年,我班有一名同学要到别的地方上学, 想到同学们情深谊厚,今朝分别不知何日再聚首. 借此我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传递友情的机会. 我布置班干部们利用班会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送别会,会场的气氛可想而知。同学们流泪在留言簿上留言,握着手互道珍重,连平日最不关表达的孩子也随大家含泪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整个班级被一种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在这动人情境中,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事后的随笔中,学生那浸润了真情实感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之间的情谊如此深厚,在那流逝的岁月中,我并没珍惜他的存在,而今日,望着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竟然也像被掏空一样„„,朋友,一路顺风”“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难忘那留言簿上真诚的祝福,难忘送别会上那动人的歌声,更难忘那执手相看的泪眼„„好同学,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读着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更深信,用多彩活动来创设情境,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光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如作者那荒诞离奇的梦,那幼稚执着的问题,那锲而不舍的思考,以及被老师批评后的窘、迫,童年的乐趣在这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展露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讲着,绘声绘色的读着,似乎也回报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借此机会,我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发现吧,想一想,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为什么会声;油为什么比水轻;手盆中的水流呈顺时针的奥秘等。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次,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的例子有很多,如《桂林山水》中水、山、洞的排比段结构;《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第一场雪》中雪中美景的描绘„„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六、自改互批,取长补短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把作文评改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评改作文,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和作文指导的效果。学生通过作文评改,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提高作文素养。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评讲,学生处于被动挨批的地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
7 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当然,老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并让学生修改。
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是蕴藏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和互相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讲授、学生修改,老师个别指正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有时是限于个人水平,有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章毛病自己看不出,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修改,就能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瑕瑜互见的几篇作文,分发下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然后评改。评出优点,找出缺点。教师在学生评改的时候,给予意见,指导学生评改。学生批改完要写出评语,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也在评改的过程中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样, 作文教学也注重了学生主体参与,肯定了学生主体表现,不仅能不断提高学生修改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又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指导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适时适当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掌握写作技巧,激发真情实感,培养创新能力,优化作文评改,使学生在评改中积累经验,在评改中进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天友. 语文教学通讯. 作文真情的根在生活中.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8年3月第511期第15页
[2].邓志远. 毕业论文选萃.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432页
[3]刘佛年主编. 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