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性作文阶段研究报告
新课程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没有写作兴趣,习作千篇一律。为此,提出“尝试性作文”的研究,即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教学方式为“先写后评”,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
一、初步建立尝试性作文教学的模式。
⒈第一课时,独立写作。
①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开课伊始,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在写《我的照片》时,将学生的照片用powerpoint 做成电子相册。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欣赏着照片,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时老师说:“老师相信,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②明确要求,独立写作。
其后,出示本次作文的要求,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及重点。如:习作要求“开学以来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先列提纲再作文,题目自定”,读完要求后,让学生讨论“本次习作我们应该注
意什么?”,通过讨论明确要求后,学生根据要求在已有的生活积累中快速检索,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不受老师和同学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写作。经过以上两步,学生的初稿就极具创造力,闪耀着个性的光辉: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写自己和爸爸智斗回到妈妈身边,充满了挚爱亲情;有的写妈妈的手被刀切时的内心波澜,感人至深;有的写自己如何跟妈妈较劲,说服妈妈让他上数奥班,充满了生活气息。
③审阅初稿,收集信息。
老师要仔细阅览初稿,归纳出本次作文的优点和典型问题,确定评改课的重点,选出范文,精心设计评改过程。如:审阅《国庆见闻》后,发现习作选材非常广泛,感受独特。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写出了国庆见闻,没写出节日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把修改的重点确定为:一、反映节日特点;二、内容具体;三、表达真实感受。
⒉第二课时,修改提高。
①总结情况,调动参与。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评改课开始,老师要在总结情况的同时,运用恰当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②回顾要求,抓准重点。
为了落实评改课的任务,要让学生再回顾习作要求,明
确评改重点,为评改做好铺垫。
③范文引路,师生评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范文引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要注意,所选范文要有层次,要能激发评改兴趣,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评改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如:在《音乐作文》中,以学困生陈鹏的《梦》作为范文,首先真诚地肯定陈鹏的进步,再引导全班同学发现他的优点,委婉指出不足,这样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及和他同一层次的学生受到激励,并发现了作文中的问题,明确了修改的方向。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中,根据大多数学生感受写得不深刻,选择了韩爽的《妈妈的手》作为范文。学生读了之后被小作者的深情所感动,经过评议,学生知道了要体现印象深刻必须写出自己深切的感受,修改中就能有的放矢。
④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经过评议,学生就将抽象的作文要求具体化了,个人评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接着让学生对照范文自评。如:在集体评议《妈妈的手》后,才请学生自评。这样独立修改时,很多同学都能抓住重要问题修改,使独立修改具有了很强的实效性。
⑤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首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为一组。要求优生,主要评立意、结构、文采;中差生,主要围绕习作要求
评改;学困生,重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消除畏惧写作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并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这样滚动升级,使集体在评改中共进。
⑥习作欣赏,展示成果
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被表扬这个特点,老师设立“习作欣赏”这一环节,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改前改后的对比,既使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修改的作用,又使被欣赏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对写作始终充满兴趣。
三、重视评语的激励作用
习作批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在作文批改中,„„要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批改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屏弃僵化教条的旧式评语,代之以充满艺术性和人情的评语,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①启发性评语
面对习作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我们采用具有启发性的评语,使学生能从评语中明确修改方向。如陆雨婷的《国庆见闻》评语是: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到了国庆的特点,再用耳朵听听,你会有新的收获。下次,你能眼、脑、耳并用吗?以后她能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习作内容较具体了。
②欣赏性评语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愿望。在批改时要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哪怕闪光点只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应对其大加赞赏。例如: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写出了过节时人多、车多、出行不便这一问题,创想了一种分批放假制度。老师评到:奇思妙想,尽在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因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肯定,他在以后的习作中,继续发扬优点。“马太效应”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写作上很有潜力,在习作中充满了热情。
③激励性评语
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恰当引导,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王冉的父母离婚了,她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在《欢欢给我带来了快乐》一文中,她只是简单地写了自己的烦恼,欢欢给她带来的快乐。老师评到: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的事?小猫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用笔告诉老师好吗?王冉,赵老师很喜欢你,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特别希望你成材!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它,向它挑战,将来才不会后悔。努力呀,王冉,赵老师为你加油!王冉很受鼓舞,明显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回升,表现积极。
“尝试性作文”教学研究进行了两年,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
使我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份自信;学生的习作一改千篇一律的局面,变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非常有个性,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真话抒真情。
自评:“尝试性作文”就是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方式为“先写后讲”,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其“创新性”指向有三:(1)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而言,意在拓宽作文题材的范围,使学生以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在题材上有所开拓、创新。(2)要达到“尝试性作文”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因此,“创新性”还指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作文能力为目标,探求新的教学方法、途径,实施作文教学的创新。(3)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必然带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思维活跃,善于探究,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因此“创新性”还体现于在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单位:怀柔镇中心小学
姓名:赵艳芳 袁会伶
邮编:101400
联系电话:69623414
尝试性作文阶段研究报告
新课程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没有写作兴趣,习作千篇一律。为此,提出“尝试性作文”的研究,即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教学方式为“先写后评”,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
一、初步建立尝试性作文教学的模式。
⒈第一课时,独立写作。
①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开课伊始,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在写《我的照片》时,将学生的照片用powerpoint 做成电子相册。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欣赏着照片,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时老师说:“老师相信,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②明确要求,独立写作。
其后,出示本次作文的要求,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及重点。如:习作要求“开学以来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先列提纲再作文,题目自定”,读完要求后,让学生讨论“本次习作我们应该注
意什么?”,通过讨论明确要求后,学生根据要求在已有的生活积累中快速检索,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不受老师和同学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写作。经过以上两步,学生的初稿就极具创造力,闪耀着个性的光辉: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写自己和爸爸智斗回到妈妈身边,充满了挚爱亲情;有的写妈妈的手被刀切时的内心波澜,感人至深;有的写自己如何跟妈妈较劲,说服妈妈让他上数奥班,充满了生活气息。
③审阅初稿,收集信息。
老师要仔细阅览初稿,归纳出本次作文的优点和典型问题,确定评改课的重点,选出范文,精心设计评改过程。如:审阅《国庆见闻》后,发现习作选材非常广泛,感受独特。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写出了国庆见闻,没写出节日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把修改的重点确定为:一、反映节日特点;二、内容具体;三、表达真实感受。
⒉第二课时,修改提高。
①总结情况,调动参与。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评改课开始,老师要在总结情况的同时,运用恰当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②回顾要求,抓准重点。
为了落实评改课的任务,要让学生再回顾习作要求,明
确评改重点,为评改做好铺垫。
③范文引路,师生评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范文引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要注意,所选范文要有层次,要能激发评改兴趣,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评改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如:在《音乐作文》中,以学困生陈鹏的《梦》作为范文,首先真诚地肯定陈鹏的进步,再引导全班同学发现他的优点,委婉指出不足,这样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及和他同一层次的学生受到激励,并发现了作文中的问题,明确了修改的方向。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中,根据大多数学生感受写得不深刻,选择了韩爽的《妈妈的手》作为范文。学生读了之后被小作者的深情所感动,经过评议,学生知道了要体现印象深刻必须写出自己深切的感受,修改中就能有的放矢。
④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经过评议,学生就将抽象的作文要求具体化了,个人评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接着让学生对照范文自评。如:在集体评议《妈妈的手》后,才请学生自评。这样独立修改时,很多同学都能抓住重要问题修改,使独立修改具有了很强的实效性。
⑤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首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为一组。要求优生,主要评立意、结构、文采;中差生,主要围绕习作要求
评改;学困生,重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消除畏惧写作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并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这样滚动升级,使集体在评改中共进。
⑥习作欣赏,展示成果
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被表扬这个特点,老师设立“习作欣赏”这一环节,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改前改后的对比,既使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修改的作用,又使被欣赏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对写作始终充满兴趣。
三、重视评语的激励作用
习作批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在作文批改中,„„要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批改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屏弃僵化教条的旧式评语,代之以充满艺术性和人情的评语,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①启发性评语
面对习作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我们采用具有启发性的评语,使学生能从评语中明确修改方向。如陆雨婷的《国庆见闻》评语是: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到了国庆的特点,再用耳朵听听,你会有新的收获。下次,你能眼、脑、耳并用吗?以后她能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习作内容较具体了。
②欣赏性评语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愿望。在批改时要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哪怕闪光点只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应对其大加赞赏。例如: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写出了过节时人多、车多、出行不便这一问题,创想了一种分批放假制度。老师评到:奇思妙想,尽在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因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肯定,他在以后的习作中,继续发扬优点。“马太效应”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写作上很有潜力,在习作中充满了热情。
③激励性评语
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恰当引导,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王冉的父母离婚了,她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在《欢欢给我带来了快乐》一文中,她只是简单地写了自己的烦恼,欢欢给她带来的快乐。老师评到: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的事?小猫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用笔告诉老师好吗?王冉,赵老师很喜欢你,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特别希望你成材!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它,向它挑战,将来才不会后悔。努力呀,王冉,赵老师为你加油!王冉很受鼓舞,明显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回升,表现积极。
“尝试性作文”教学研究进行了两年,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
使我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份自信;学生的习作一改千篇一律的局面,变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非常有个性,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真话抒真情。
自评:“尝试性作文”就是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方式为“先写后讲”,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其“创新性”指向有三:(1)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而言,意在拓宽作文题材的范围,使学生以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在题材上有所开拓、创新。(2)要达到“尝试性作文”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因此,“创新性”还指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作文能力为目标,探求新的教学方法、途径,实施作文教学的创新。(3)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必然带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思维活跃,善于探究,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因此“创新性”还体现于在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单位:怀柔镇中心小学
姓名:赵艳芳 袁会伶
邮编:101400
联系电话:696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