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鸿章作文2000字

高二作文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李鸿章的作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读的人物,小编整理了论李鸿章1500字作文与同学们分享。更多关于李鸿章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提起李鸿章,人们就会愤怒地骂到:“这个卖国贼!”的确,李鸿章跟着西太后,做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也签了许多屈辱求和的条约,但他也并非是一个只有过而无功的人。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开战,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很快便败了下来。1895年2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不得不同日本政府谈判,并准备接受包括割地求和在内的屈辱条件。几天后,李鸿章应召到京,清政府任命他为全权代表与日本进行谈判。李鸿章身感责任重大。他就日本提出的条件,先后同军机处、美、英公使馆进行商议,但均不得要领。3月2日,奕向李鸿章传达光绪口谕,授予他以商让土地之权。同日,李上摺提出对议和的看法,认为割地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但能力图自强之计,原不嫌暂屈以求伸”,只是地有多寡要次之分,须力与争辩,朝廷必须密为筹备,防止日军直犯京畿等等。至此,以能看出李鸿章割地求和之心,同时李也为自己的罪行找到了一个借口。

3月14日,李鸿章率参议李经方、参赞马建忠、伍廷芳、罗丰禄,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一百多人,前往日本马关春帆楼议和。20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在春帆楼会谈,双方交换全权证书。李鸿章劝日本不要“寻仇不已”,要求先议停战条件。次日,双方举行二次谈判,商议停战之事。伊藤提出包括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解除三地清军武装,日军管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清政府负担战时日军所有军费等条件。李鸿章鉴于这种情况,又要求先谈议和条件。24日,李鸿章意外遭遇枪击,从而迫使日方无条件停战。4月1日,日首次公布议和内容。4月21日,李鸿章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不仅使中国失去大片土地,还令中国开放长沙、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并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这是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清政府也是中国人民的莫大耻辱。

19世纪末,山东农民成立“义和团”,树起“助清灭洋”的旗帜,打击外国列强。然而,正当“义和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时,却受到以李鸿章为首的清军及“八国联军”的围攻和镇压。在内外夹击下,“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就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当天,“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太后和李鸿章开始逃亡。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为攫取更大的利益,又要求清政府与其议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派全权代表李鸿章、奕匡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等十一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派头等使者到德国谢罪,在杀死公使之地立纪念碑;惩办支持或协助过“义和团”的官员;派官员为专使到日本谢罪;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划定外国使馆区,各国可在此区驻兵等。

《辛丑条约》的签订,将外国列强与清政府的关系完全确定下来,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皇”,清政府彻底成了“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建立后,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引进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清朝在强盛之后迅速走向衰败。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时任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无论是拯救民族危亡还是维护自身统治,都必须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开始。

“洋务运动”初期,是在“自强”的口号下,以筹建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军为主的。1865年6月,李鸿章、曾国藩在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苏州洋炮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收购了美国在上海虹口创办的旗记铁厂,又将在美国购买的“制器之器”一并归入,正式成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建工厂15个,增设旅馆、炮队营、工程处、翻译馆各一个及各种附设机构十多个,主要从事军火生产、轮船修造、科技书籍的翻译和培养外语人才。1875年,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等人准备在南、北、粤洋创建三支海军,由于财力有限,先创设了北洋水师一军。李鸿章掌握海军大权后,从德国购买两艘铁甲舰。于1881年组建北洋水师。1884年三洋海军初具规模 。中法战争爆发后,南洋、福建海军遭受重创,只有北洋海军保留实力。李鸿章又从欧洲购买了多艘战舰,北洋海军实力大增,排名升至远东第一,世界第四。1876年,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1879年,从大沽和北塘架设电报台到天津;1880年,又在天津设电报总局。

综上所述,李鸿章作为清政府派出的议和代表,不顾国家及人民的利益,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为加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行为令世人所不齿。但他开创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科技、工业、军事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李鸿章的作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读的人物,小编整理了论李鸿章1500字作文与同学们分享。更多关于李鸿章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提起李鸿章,人们就会愤怒地骂到:“这个卖国贼!”的确,李鸿章跟着西太后,做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也签了许多屈辱求和的条约,但他也并非是一个只有过而无功的人。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开战,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很快便败了下来。1895年2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不得不同日本政府谈判,并准备接受包括割地求和在内的屈辱条件。几天后,李鸿章应召到京,清政府任命他为全权代表与日本进行谈判。李鸿章身感责任重大。他就日本提出的条件,先后同军机处、美、英公使馆进行商议,但均不得要领。3月2日,奕向李鸿章传达光绪口谕,授予他以商让土地之权。同日,李上摺提出对议和的看法,认为割地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但能力图自强之计,原不嫌暂屈以求伸”,只是地有多寡要次之分,须力与争辩,朝廷必须密为筹备,防止日军直犯京畿等等。至此,以能看出李鸿章割地求和之心,同时李也为自己的罪行找到了一个借口。

3月14日,李鸿章率参议李经方、参赞马建忠、伍廷芳、罗丰禄,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一百多人,前往日本马关春帆楼议和。20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在春帆楼会谈,双方交换全权证书。李鸿章劝日本不要“寻仇不已”,要求先议停战条件。次日,双方举行二次谈判,商议停战之事。伊藤提出包括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解除三地清军武装,日军管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清政府负担战时日军所有军费等条件。李鸿章鉴于这种情况,又要求先谈议和条件。24日,李鸿章意外遭遇枪击,从而迫使日方无条件停战。4月1日,日首次公布议和内容。4月21日,李鸿章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不仅使中国失去大片土地,还令中国开放长沙、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并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这是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清政府也是中国人民的莫大耻辱。

19世纪末,山东农民成立“义和团”,树起“助清灭洋”的旗帜,打击外国列强。然而,正当“义和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时,却受到以李鸿章为首的清军及“八国联军”的围攻和镇压。在内外夹击下,“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就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当天,“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太后和李鸿章开始逃亡。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为攫取更大的利益,又要求清政府与其议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派全权代表李鸿章、奕匡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等十一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派头等使者到德国谢罪,在杀死公使之地立纪念碑;惩办支持或协助过“义和团”的官员;派官员为专使到日本谢罪;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划定外国使馆区,各国可在此区驻兵等。

《辛丑条约》的签订,将外国列强与清政府的关系完全确定下来,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皇”,清政府彻底成了“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建立后,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引进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清朝在强盛之后迅速走向衰败。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时任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无论是拯救民族危亡还是维护自身统治,都必须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开始。

“洋务运动”初期,是在“自强”的口号下,以筹建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军为主的。1865年6月,李鸿章、曾国藩在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苏州洋炮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收购了美国在上海虹口创办的旗记铁厂,又将在美国购买的“制器之器”一并归入,正式成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建工厂15个,增设旅馆、炮队营、工程处、翻译馆各一个及各种附设机构十多个,主要从事军火生产、轮船修造、科技书籍的翻译和培养外语人才。1875年,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等人准备在南、北、粤洋创建三支海军,由于财力有限,先创设了北洋水师一军。李鸿章掌握海军大权后,从德国购买两艘铁甲舰。于1881年组建北洋水师。1884年三洋海军初具规模 。中法战争爆发后,南洋、福建海军遭受重创,只有北洋海军保留实力。李鸿章又从欧洲购买了多艘战舰,北洋海军实力大增,排名升至远东第一,世界第四。1876年,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1879年,从大沽和北塘架设电报台到天津;1880年,又在天津设电报总局。

综上所述,李鸿章作为清政府派出的议和代表,不顾国家及人民的利益,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为加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行为令世人所不齿。但他开创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科技、工业、军事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作文

  • [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2000字
  • <李鸿章传>观后感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一生风云变幻,外界对其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读过<李鸿章转>后,我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他带着耻辱而终感到同情.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一件事去断定一个人的为人,更不能单听片面之词.透过历史,我们需要理性的去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初,听到李 ...

  • 李鸿章传作文1500字
  •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这位清末的朝廷重臣,人们了解到他更多的是从他签订各种各样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的形象更多的是负面的,他被人们视作卖国贼,签订各种条约将中华民族的大好山河拱手让人:他致力于洋务运动,打造的北洋舰队却不堪一击,黄海战役几乎全军覆没: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李 ...

  • 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7200字
  • 李鸿章传读后感(一)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 ...

  •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读书报告读后感作文3100字
  • 1 <李鸿章传>读书报告 书之开章,梁启超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针对时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客观求实地定位李鸿章, ...

  • [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作文25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今天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李鸿章是不可不知的人物,小编整理了<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与同学们分享,更多<李鸿章传>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引言: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到极致,骂他的人也把 ...

  • 读[李鸿章传]有感作文2400字
  • 读<李鸿章传>有感 +++班 ++++ +++++ 最初我对李鸿章的了解,大致是源自于中学历史书里,也仅仅是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寥寥无几的文字而已,无独有偶,这些文字给人的印象就仿佛李鸿章就是一个懦弱.无为的害国奸臣.过去我对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模糊,然 ...

  • [李鸿章传]书评作文2800字
  • 1 <李鸿章传>书评 10级思政一班 卿慕思 10101110105 李鸿章(1823-1901):世人多称其为李中堂或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安徽合肥人. 他是中国清末重臣,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推崇"经世致用& ...

  • 李鸿章传读书报告作文2600字
  • 成也时势,败也时势 --<李鸿章传>读后感 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卷首曾有言:"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诚然,评价一个人不可盖棺论定,更不可断章取义,应站在客观的角度,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梁启超先生之所以在卷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

  • 读[李鸿章传]有感作文3200字
  • 读<李鸿章传>有感 摘要:质而言之,则李鸿章实一无学识无热诚之人也.虽然,以中国之大,其人之有学识有热诚 能愈于李鸿章者几何?十九世纪列国皆有英雄,而我国独无一英雄,则吾辈亦安得不指鹿为马, 聊自解嘲,翘李鸿章以示于世界曰:此我国之英雄也.呜呼!亦适成为我国之英雄而已矣,亦适 成为我国十 ...

  • [李鸿章传]有感作文1100字
  • 读<李鸿章传>有感 13应化2 耿敬艳 20131301215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第一句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氏文风总是这样干脆而旗帜鲜明,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是带劲,满腔热血都被带动起来.我们感触的同时,也被梁启超的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而折服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