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作文6600字

六年级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课标”的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有三条,目标1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只规定了写话的内容,而对“怎么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一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事物和图画,练习写句子。二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顺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从“练习写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就是写话。

“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把“练习写通顺的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做为低年级写作规范的保底目标要求和内容是合适的。

2。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过渡。

“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2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和“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体现了淡化文体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开始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写清楚”的阶段。 3。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3这样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什么是“记实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实”的解释:“记录真实情况。”“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

是怎么样的记实作文呢?如果把“作文”理解为写出来的文章,这范围可就大了,只要基本上没有虚构,几乎连文学概念上的纪实文学都可以当做“记实作文”。

但是“课标”这样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一个“简单”就限定了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只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在行为上又限定为 “能写”,而不是“学会”,又降低了要求。所以小学生记实作文属于“习作”,是初步学习和练习写记实作文。

在写作规范上,“课标”规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再也没有中心、条理、详略等方面要求。要求一点儿都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记叙文。

首先,它不是“记叙文”,而是“简单的记实作文”。“课标”规定到第四学段才“写记叙文”呢。这个区别一定要分清。

其次,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记实作文不是体裁,是一种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的习作。 再次,具体要求不一样。“课标”第四学段习作目标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比第四学段写记叙文的要求低得多了,也比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能写简单的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的要求低。

所以,“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在中年级 “不拘形式”基础上的提高,而且提得不很高,应该是在继续练习写放胆文的提高和规范,仍然含有意淡化文体的意思。

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小学生学写记叙文。写作文必然会用到记叙、说明、议论之类写法,但是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文体而用什么文体的。如果因为强调文体影响了表达和交流,使文体成了学习表达和交流的障碍,还不如先不管什么文体而放开手脚学写作文。

再作家们的散文作品,形散神不散,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着好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描写就描写,需要说明就说明,需要议论就议论,是那么活泼,充满灵性。 问题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几乎都是把记实作文当做了记叙文,就连中年级和低年级都以记叙文为标准。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不顾学生的实际拔高了要求,有“尊重、体谅、帮助”吗?结果会毁了孩子们乐于习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他们“认识自我”人格的严重缺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人人都乐写、能写的作文,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

4. 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过去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应该达到的要求,现今的“课程标准”却规定的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这种变化,就把“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了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课标”按学段提出了习作目标,指的是学段结束以后达到的标准。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段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这里我提出自己设计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给大家做参考。这里没有用具体的教材做依据。

三年级上学期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继续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继续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基本做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

3.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从低到高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作文评分标准,就是实实在在地尊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作文的实际,尊重他们“认识自我”的人格形成,体谅他们学习作文的差异和困难,确定了帮助他们的主要内容。

(1)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知,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事实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阅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2)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3. 分清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

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 突出三个训练 提高习作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思维

为了提高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自觉表象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指导儿童练习把抽象的词语作形象化描述,在阅读后,或推测事物的发展续写故事,或依据部分段落进行扩写练习,或将课文表达的内容编成话剧、小品表演出来等等。

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儿童作文的质量。从为了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外化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时的困难,我们应该对儿童言语表达的心理生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些探索。

5. 重视习作讲评: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

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但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自然总是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就这样,这个学生经半年的努力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

6.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

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对于学生每一次的修改,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真诚的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也就是选择学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让学生弄懂怎样改作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引导学生初学修改作文时运用。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示例修改”指导方法的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学生作文中较好的篇作为范例文,教师引导全班集体分析其优点、长处,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然后加以修改。

我们的老师常常采用的指导方法还有:

1. 自评自改。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2. 互评互改。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

3. 集中讲评。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

4. 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5. “点拔修改”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在批阅全班作文时,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划出来,上课时,整体评述本次作文所存在的问题,有时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读读、查查自己的作文,想想老师画的符号,参照老师的意见,自己动脑筋自己修改。

6. 还有一种“反复修改”指导方法,老师们也常用,那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应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来,都改正,我们应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来考虑,确定每次学习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譬如,改正错别字,病句,用错的特点,文章层次不清,写的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总之,在习作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最关键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意识地让“习作”一词在课堂上消失,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次开开心心的游戏、一项妙趣横生的实验、一次促膝倾心的交谈„„,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像,去下笔成文。

其次,还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去写,重在自由表达。讲述假期游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纳,心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作文的内容也五彩缤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课标”的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有三条,目标1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只规定了写话的内容,而对“怎么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一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事物和图画,练习写句子。二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顺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从“练习写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就是写话。

“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把“练习写通顺的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做为低年级写作规范的保底目标要求和内容是合适的。

2。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过渡。

“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2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和“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体现了淡化文体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开始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写清楚”的阶段。 3。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3这样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什么是“记实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实”的解释:“记录真实情况。”“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

是怎么样的记实作文呢?如果把“作文”理解为写出来的文章,这范围可就大了,只要基本上没有虚构,几乎连文学概念上的纪实文学都可以当做“记实作文”。

但是“课标”这样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一个“简单”就限定了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只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在行为上又限定为 “能写”,而不是“学会”,又降低了要求。所以小学生记实作文属于“习作”,是初步学习和练习写记实作文。

在写作规范上,“课标”规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再也没有中心、条理、详略等方面要求。要求一点儿都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记叙文。

首先,它不是“记叙文”,而是“简单的记实作文”。“课标”规定到第四学段才“写记叙文”呢。这个区别一定要分清。

其次,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记实作文不是体裁,是一种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的习作。 再次,具体要求不一样。“课标”第四学段习作目标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比第四学段写记叙文的要求低得多了,也比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能写简单的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的要求低。

所以,“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在中年级 “不拘形式”基础上的提高,而且提得不很高,应该是在继续练习写放胆文的提高和规范,仍然含有意淡化文体的意思。

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小学生学写记叙文。写作文必然会用到记叙、说明、议论之类写法,但是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文体而用什么文体的。如果因为强调文体影响了表达和交流,使文体成了学习表达和交流的障碍,还不如先不管什么文体而放开手脚学写作文。

再作家们的散文作品,形散神不散,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着好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描写就描写,需要说明就说明,需要议论就议论,是那么活泼,充满灵性。 问题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几乎都是把记实作文当做了记叙文,就连中年级和低年级都以记叙文为标准。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不顾学生的实际拔高了要求,有“尊重、体谅、帮助”吗?结果会毁了孩子们乐于习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他们“认识自我”人格的严重缺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人人都乐写、能写的作文,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

4. 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过去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应该达到的要求,现今的“课程标准”却规定的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这种变化,就把“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了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课标”按学段提出了习作目标,指的是学段结束以后达到的标准。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段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这里我提出自己设计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给大家做参考。这里没有用具体的教材做依据。

三年级上学期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继续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继续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基本做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

3.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从低到高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作文评分标准,就是实实在在地尊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作文的实际,尊重他们“认识自我”的人格形成,体谅他们学习作文的差异和困难,确定了帮助他们的主要内容。

(1)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知,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事实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阅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2)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3. 分清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

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 突出三个训练 提高习作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思维

为了提高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自觉表象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指导儿童练习把抽象的词语作形象化描述,在阅读后,或推测事物的发展续写故事,或依据部分段落进行扩写练习,或将课文表达的内容编成话剧、小品表演出来等等。

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儿童作文的质量。从为了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外化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时的困难,我们应该对儿童言语表达的心理生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些探索。

5. 重视习作讲评: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

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但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自然总是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就这样,这个学生经半年的努力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

6.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

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对于学生每一次的修改,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真诚的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也就是选择学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让学生弄懂怎样改作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引导学生初学修改作文时运用。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示例修改”指导方法的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学生作文中较好的篇作为范例文,教师引导全班集体分析其优点、长处,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然后加以修改。

我们的老师常常采用的指导方法还有:

1. 自评自改。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2. 互评互改。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

3. 集中讲评。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

4. 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5. “点拔修改”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在批阅全班作文时,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划出来,上课时,整体评述本次作文所存在的问题,有时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读读、查查自己的作文,想想老师画的符号,参照老师的意见,自己动脑筋自己修改。

6. 还有一种“反复修改”指导方法,老师们也常用,那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应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来,都改正,我们应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来考虑,确定每次学习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譬如,改正错别字,病句,用错的特点,文章层次不清,写的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总之,在习作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最关键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意识地让“习作”一词在课堂上消失,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次开开心心的游戏、一项妙趣横生的实验、一次促膝倾心的交谈„„,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像,去下笔成文。

其次,还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去写,重在自由表达。讲述假期游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纳,心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作文的内容也五彩缤纷。


相关作文

  •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文4400字
  •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之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 ...

  • 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作文13300字
  • 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 2007年,一个并不遥远的年份里的一场考试,可能会决定很多教育理想的现实命运. 对于已经在四省区进行实验的高中新课程,老师们的一致疑问是:"新课程好是好,就是高考会不会改?怎么改?"我知道,只要高考方案一天不明朗,老师们的迟疑就一天不会消除,课程改 ...

  •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作文1600字
  •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作文".接下来谈谈对写作目标的理解. 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 ...

  •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怎么考?作文2400字
  • ] 从1999年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至今,我国已经采用或正在采用的高考模式有"3+2"(文科为政治.历史,理科为物理.化学).上海2000年前的"3+1".江苏2003年始用的新"3+2".辽宁的"3+大综合".广东的&qu ...

  •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1200字
  •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总目标的要求下又把各阶段目标定为: 第一学段(1-2年级) 1 ...

  • 把握语文课标精神 找寻习作"写真"良策作文2400字
  •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中心学校 罗德新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轮课程改革我们走过了11年.我在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针对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坚 ...

  •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文1700字
  •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作文类型 第一单元作文:写一处自然景观 第二单元作文:写观察中的新发现 第三单元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作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五单元作文: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第六单元作文:看图作文或写 ...

  • 农村小学本真作文教学初探作文9300字
  • 1 农村小学本真作文教学初探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不重视去调查学情,为了"应试"而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学生胡 ...

  • 心语作文作文1800字
  • 尊重体验 回归心灵--对高中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余树财 [摘要]: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如何教? 这是每一个语文人, 尤其是一线的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体验的缺席在新课改实践中, 一线语文教师可能会有同感, 学生作文内容往往狭窄空洞 [作者单位] ...

  •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文18000字
  • 师角色,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 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 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 师能够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