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作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林建华 叶丹君
[摘要]:孩子属于广阔的天地,不属于封闭的教室。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会驻足、会停留、会静思,只有自然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真正感动。对树的感动,会让我们思考人与树的关系;对天的感动,让我们学会窥探宇宙的奥秘;对鸟兽虫鱼的的感动,让我们懂得护生。思索这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感触很多,本文从关注生活,留心生活, 写出“真我”; 多看少改,提出建议,注重讲评;优化评价,重视激励,品尝成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新课程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作文教学还孩子于自然。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然之道
早春二月,寒意未消。在人民小学的礼堂,聆听黄吉鸿关于作文教学的讲座,他总结了这么多年作文教学的得失,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阐述——初始,行进,旨归。不由,感慨万千,想起一则广告:晴朗天空下,一个男人,放眼四望;一列火车,纵情驰骋;一句结束语:让心灵去旅行。或许,利群的广告更多地让人们记住了它的品牌香烟,而这则颇有创意的广告,却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伴随着心灵的旅行,在跨越时空的旅途中,心情复归自然。于是,静心成为一种境界。
“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孩子诗意的语言,将一个平常的生活插曲,变得富有童趣,而能够写出这样句子的孩子,他们拥有一颗闪亮的童心,他们的笔下流淌着纯真的童趣纯情。我们常常感叹,是时代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脚步太慢。看到学生越来越沉重的书包,看到超市越来越琳琅的玩具,看到校园越来越单调的游戏。不由又陷入沉思——物欲横流,满目疮痍!
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生活的童年,物质贫乏,吃穿温饱是生活最大的追求。而这样的学生生活,简单而又充实,我们拥有自由灿烂的心灵,我们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我们拥有玩泥巴的自由,我们拥有爬大树的随意,我们更拥有打泥仗的雀跃。于是,流淌笔尖的是真实的生活写照,每一个习作的字符,来自于我们土生土长的现实,它简单却有滋有味。 时下学生的作文,关于荷花,总是亭亭玉立在水中,其实,它只是荷花:长在土里,长在阳光下。早晨,它沾满露珠;中午,它受尽炙烤;傍晚,它又恢复平静。它只是众多生命的组成,它有着它自己的生命本色。
关于着急,似乎永远总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其实着急时,你可以哭泣,你可以生气,你也可以紧张。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
还有,春游时,总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老人要过马路,需要你的相依相伴,回首时,你却发现现实的生活许多老人是开着车子在赶路„„
太多,太多,我们总陶醉在那些优美的,成人化的文学描写里。而这些却抹杀了孩子的自然本色。妈妈在给韭菜梳洗头发,在给萝卜洗澡„„读着这些富有生趣的学生作文片段,或许会有更深的感受。于是想到作文教学,还孩子一个自然,作文教学应该返朴归真。以下,结合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关注生活,留心生活, 写出“真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
2 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把自己平时所观察所得的记下来,对某件事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文字“自由表达”出来,不讲格式,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要求的结果是,在日记中会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但这正是他们天真无邪童趣洋溢的表现。对于此,我不用所谓的“规范化”的语言来加以修正,而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念,激发学生有创意的勇气。我不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他们,而是让学生贴近自己,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去写。对学生的日记不作字数要求,只需要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另一方面,在倡导自由随意的写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好习惯。因此,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打扫脏物、吹泡泡、雄鸡打架、蚕儿吐丝等: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子、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观察时要求儿童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习以为常,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在作文的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通过启发其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使生命在观察的全过程中焕发活力,使作文写出真我的风采。
二、多看少改,提出建议,注重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的做法是: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我坚持做到批改时做到少而精。学生最初的文字,往往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因此作文批改不能改得太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的,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得面目全非。而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受到激励。同时,重视对作文的讲评。枯燥乏味的作文讲评,往往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丝毫的兴趣,许多学生趴在桌子上“神游”,一节课下来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毫无收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作文讲评的作用。我积极改进讲评方法,尝试师生共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相处。我在读学生写的作文时,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被激发了,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而且说的头头是道,这时我又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同学们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老师再念一些作文,看看哪位医生能对症下药”。学生们思维活跃了,每篇文章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然后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面对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共评这一过程,找到了问题所在,就会开动脑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学生都能通过作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自然而然的会在班级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优化评价,重视激励,品尝成功
习作既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对作文的评价必须加以创新,对学生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打个分数,或几句评语了事,而是努力变地“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于是,那些充满温情的语言留在学生作文本上:“欣赏了你
3 的习作,老师感到心情无比愉悦”、“你的习作将我带回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真美好呀!”、“某某,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某某,你很有写作才能!”„„这样的评语学生爱读,也能收到实效。
我们小时侯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的习作能被老师当众朗读,能被老师张贴于教室的作文角,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甚至会终身难忘。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让同学们看,请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优秀作文在学校的大喇叭上广播。写得较出色的作文,会及时在学校的作文小报上发表,同时给予一定的稿费。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平时习作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我还做到只要发现他们习作中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具体生动,我就在下边标上记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 如实写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还孩子于自然,还作文教学于宁静。作文教学需要真情实感的回归,因为,那是孩子的需要,那也是童心的呼唤,那更是我们教育最终的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创新谈》 张羽翼编著 2006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理念作文》 陈钱林 2004年8月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1 谈作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林建华 叶丹君
[摘要]:孩子属于广阔的天地,不属于封闭的教室。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会驻足、会停留、会静思,只有自然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真正感动。对树的感动,会让我们思考人与树的关系;对天的感动,让我们学会窥探宇宙的奥秘;对鸟兽虫鱼的的感动,让我们懂得护生。思索这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感触很多,本文从关注生活,留心生活, 写出“真我”; 多看少改,提出建议,注重讲评;优化评价,重视激励,品尝成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新课程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作文教学还孩子于自然。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然之道
早春二月,寒意未消。在人民小学的礼堂,聆听黄吉鸿关于作文教学的讲座,他总结了这么多年作文教学的得失,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阐述——初始,行进,旨归。不由,感慨万千,想起一则广告:晴朗天空下,一个男人,放眼四望;一列火车,纵情驰骋;一句结束语:让心灵去旅行。或许,利群的广告更多地让人们记住了它的品牌香烟,而这则颇有创意的广告,却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伴随着心灵的旅行,在跨越时空的旅途中,心情复归自然。于是,静心成为一种境界。
“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孩子诗意的语言,将一个平常的生活插曲,变得富有童趣,而能够写出这样句子的孩子,他们拥有一颗闪亮的童心,他们的笔下流淌着纯真的童趣纯情。我们常常感叹,是时代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脚步太慢。看到学生越来越沉重的书包,看到超市越来越琳琅的玩具,看到校园越来越单调的游戏。不由又陷入沉思——物欲横流,满目疮痍!
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生活的童年,物质贫乏,吃穿温饱是生活最大的追求。而这样的学生生活,简单而又充实,我们拥有自由灿烂的心灵,我们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我们拥有玩泥巴的自由,我们拥有爬大树的随意,我们更拥有打泥仗的雀跃。于是,流淌笔尖的是真实的生活写照,每一个习作的字符,来自于我们土生土长的现实,它简单却有滋有味。 时下学生的作文,关于荷花,总是亭亭玉立在水中,其实,它只是荷花:长在土里,长在阳光下。早晨,它沾满露珠;中午,它受尽炙烤;傍晚,它又恢复平静。它只是众多生命的组成,它有着它自己的生命本色。
关于着急,似乎永远总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其实着急时,你可以哭泣,你可以生气,你也可以紧张。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
还有,春游时,总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老人要过马路,需要你的相依相伴,回首时,你却发现现实的生活许多老人是开着车子在赶路„„
太多,太多,我们总陶醉在那些优美的,成人化的文学描写里。而这些却抹杀了孩子的自然本色。妈妈在给韭菜梳洗头发,在给萝卜洗澡„„读着这些富有生趣的学生作文片段,或许会有更深的感受。于是想到作文教学,还孩子一个自然,作文教学应该返朴归真。以下,结合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关注生活,留心生活, 写出“真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
2 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把自己平时所观察所得的记下来,对某件事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文字“自由表达”出来,不讲格式,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要求的结果是,在日记中会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但这正是他们天真无邪童趣洋溢的表现。对于此,我不用所谓的“规范化”的语言来加以修正,而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念,激发学生有创意的勇气。我不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他们,而是让学生贴近自己,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去写。对学生的日记不作字数要求,只需要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另一方面,在倡导自由随意的写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好习惯。因此,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打扫脏物、吹泡泡、雄鸡打架、蚕儿吐丝等: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子、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观察时要求儿童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习以为常,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在作文的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通过启发其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使生命在观察的全过程中焕发活力,使作文写出真我的风采。
二、多看少改,提出建议,注重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的做法是: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我坚持做到批改时做到少而精。学生最初的文字,往往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因此作文批改不能改得太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的,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得面目全非。而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受到激励。同时,重视对作文的讲评。枯燥乏味的作文讲评,往往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丝毫的兴趣,许多学生趴在桌子上“神游”,一节课下来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毫无收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作文讲评的作用。我积极改进讲评方法,尝试师生共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相处。我在读学生写的作文时,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被激发了,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而且说的头头是道,这时我又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同学们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老师再念一些作文,看看哪位医生能对症下药”。学生们思维活跃了,每篇文章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然后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面对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共评这一过程,找到了问题所在,就会开动脑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学生都能通过作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自然而然的会在班级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优化评价,重视激励,品尝成功
习作既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对作文的评价必须加以创新,对学生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打个分数,或几句评语了事,而是努力变地“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于是,那些充满温情的语言留在学生作文本上:“欣赏了你
3 的习作,老师感到心情无比愉悦”、“你的习作将我带回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真美好呀!”、“某某,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某某,你很有写作才能!”„„这样的评语学生爱读,也能收到实效。
我们小时侯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的习作能被老师当众朗读,能被老师张贴于教室的作文角,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甚至会终身难忘。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让同学们看,请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优秀作文在学校的大喇叭上广播。写得较出色的作文,会及时在学校的作文小报上发表,同时给予一定的稿费。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平时习作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我还做到只要发现他们习作中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具体生动,我就在下边标上记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 如实写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还孩子于自然,还作文教学于宁静。作文教学需要真情实感的回归,因为,那是孩子的需要,那也是童心的呼唤,那更是我们教育最终的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创新谈》 张羽翼编著 2006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理念作文》 陈钱林 2004年8月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