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脚踏实地 唯求实效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临沂汤河中学 刘荣
一、指导思想
随着中考的临近,九年级的复习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如何开展语文的复习工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认为在复习阶段我们应该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短的一百天里将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覆盖到位,将学生的薄弱点弥补到位,将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到位,这将是我们中考复习教学的核心,也是考验我们课堂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最佳时刻。因此,针对我校的学情特点,我们既要保证每堂课的效率,又要制定出详实有效且高效的复习安排,不打无准备之战。为此,我们教研组经过集体备课,作出了如下的复习安排:
我们的复习时间从2月26日始,到6月11日结束,共15周,期间清明假、一轮测试、五一假又占去一周,仅剩下14周。针对现状我们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紧扣教材(大约六周):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
二、专题复习(大约四周):一轮测试前后各两周;
2
三、模拟冲刺(大约三周):总结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得分意识;
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回扣课本,查缺补漏,为决胜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注:几个阶段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整体,有些专题将穿插在扣教材阶段。
第一阶段: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复习顺序:按七上到九下的顺序复习,
2、复习时间:七上、下一周,其余各册各一周, 一周机动。
3、复习要点:
① 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② 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③ 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④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运用。
⑤ 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⑥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4、复习策略:打破以往一轮只顺教材二轮才分专题的传统复习模式,将小专题复习模式运用到扣教材环节,如在复习七上时,我们是这样复习的:
第一课时:课后古诗1-3首默写、一 二 三单元字词(字音、字形)及讲读课写 作特色、一篇记叙文阅读
第二课时:课后古诗4-6首默写、四 五 六单元字词(字音、字形)及讲读课写 作特色、、《童趣》、《论语》十则
早自习1:复习5课、10课、15课、20课
早自习2:复习25、30课、课外10首古诗和名著导读
第三课时:课后7-10首古诗默写、15课诗歌鉴赏、名著导读。以《这就是我》写一作文片段,要求写出自己的个性。
以上所复习内容均以讲义形式呈现,对各级各类边缘生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优先辅导。自习课处理同步相关习题并及时对相关人员或相关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力求堂堂清,册册清。早读内容调动课代表、小组长检查落实。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4 个考点。对于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老师切忌空洞地讲述,要以学生的答卷为依据进行剖析,总结时要趁热打铁。
4、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考试要求与现代文阅读相似,但要重视字、词、句翻译的落实。 《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复习教学中题目的设计上“言”“文”并重,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理解翻译,也考查学生对文意(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开始重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时也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复习步骤:
(1) 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
(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5、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作文是整份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50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写作教学上花的时间最长,投入的精力最多,可收效甚微。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总的原则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还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而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优劣悬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度的作文中雷同题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四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六是认识模糊,立足点不高,思考不深。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存在情趣低俗、格调低下的问题。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序列化训练和各种写作技巧的指导。我们备课组经过集体备课,把写作训练分成了立意、开头、结尾、选材、结构、语言六个板块。
作文复习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尤其是要重视优、中等学生的作文指导。
我们采用“四线并行”法:
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
2、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辅导。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和近年中考优秀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是如何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颖,取材鲜活,笔法独到。
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特色,
5 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
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冲刺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要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方法和技巧。
第四阶段:梳理调整、查漏补缺(考前一周)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消化,梳理知识,查漏补缺。考试方法指导,考前学生心理指导。
总之,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动力加自学状态,尽量少讲精讲。铺好路子,做好引领。千讲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考。闪光的六月即将来临,在这段紧张充实的日子里, 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取得理想的成绩!
1 脚踏实地 唯求实效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临沂汤河中学 刘荣
一、指导思想
随着中考的临近,九年级的复习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如何开展语文的复习工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认为在复习阶段我们应该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短的一百天里将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覆盖到位,将学生的薄弱点弥补到位,将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到位,这将是我们中考复习教学的核心,也是考验我们课堂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最佳时刻。因此,针对我校的学情特点,我们既要保证每堂课的效率,又要制定出详实有效且高效的复习安排,不打无准备之战。为此,我们教研组经过集体备课,作出了如下的复习安排:
我们的复习时间从2月26日始,到6月11日结束,共15周,期间清明假、一轮测试、五一假又占去一周,仅剩下14周。针对现状我们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紧扣教材(大约六周):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
二、专题复习(大约四周):一轮测试前后各两周;
2
三、模拟冲刺(大约三周):总结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得分意识;
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回扣课本,查缺补漏,为决胜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注:几个阶段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整体,有些专题将穿插在扣教材阶段。
第一阶段: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复习顺序:按七上到九下的顺序复习,
2、复习时间:七上、下一周,其余各册各一周, 一周机动。
3、复习要点:
① 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② 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③ 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④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运用。
⑤ 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⑥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4、复习策略:打破以往一轮只顺教材二轮才分专题的传统复习模式,将小专题复习模式运用到扣教材环节,如在复习七上时,我们是这样复习的:
第一课时:课后古诗1-3首默写、一 二 三单元字词(字音、字形)及讲读课写 作特色、一篇记叙文阅读
第二课时:课后古诗4-6首默写、四 五 六单元字词(字音、字形)及讲读课写 作特色、、《童趣》、《论语》十则
早自习1:复习5课、10课、15课、20课
早自习2:复习25、30课、课外10首古诗和名著导读
第三课时:课后7-10首古诗默写、15课诗歌鉴赏、名著导读。以《这就是我》写一作文片段,要求写出自己的个性。
以上所复习内容均以讲义形式呈现,对各级各类边缘生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优先辅导。自习课处理同步相关习题并及时对相关人员或相关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力求堂堂清,册册清。早读内容调动课代表、小组长检查落实。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4 个考点。对于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老师切忌空洞地讲述,要以学生的答卷为依据进行剖析,总结时要趁热打铁。
4、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考试要求与现代文阅读相似,但要重视字、词、句翻译的落实。 《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复习教学中题目的设计上“言”“文”并重,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理解翻译,也考查学生对文意(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开始重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时也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复习步骤:
(1) 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
(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5、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作文是整份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50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写作教学上花的时间最长,投入的精力最多,可收效甚微。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总的原则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还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而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优劣悬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度的作文中雷同题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四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六是认识模糊,立足点不高,思考不深。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存在情趣低俗、格调低下的问题。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序列化训练和各种写作技巧的指导。我们备课组经过集体备课,把写作训练分成了立意、开头、结尾、选材、结构、语言六个板块。
作文复习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尤其是要重视优、中等学生的作文指导。
我们采用“四线并行”法:
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
2、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辅导。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和近年中考优秀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是如何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颖,取材鲜活,笔法独到。
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特色,
5 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
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冲刺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要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方法和技巧。
第四阶段:梳理调整、查漏补缺(考前一周)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消化,梳理知识,查漏补缺。考试方法指导,考前学生心理指导。
总之,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动力加自学状态,尽量少讲精讲。铺好路子,做好引领。千讲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考。闪光的六月即将来临,在这段紧张充实的日子里, 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