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研究,及时反思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带着完成任务的想法,随手翻开了《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没想到从看了序言到读了第一篇文章,我竟然被书中的小故事吸引住了,以后一有空就捧起书来看,作者万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记录着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与我们平时的一些学生有非常相似之处,于是每次都怀着好奇的,一探究竟的心情读完那些让人感悟的小故事。
初看书名,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是否把班主任和学生放在两个矛盾的对立面来看的呢?其实不然,万玮老师在书中曾经多次指出,所谓的班主任兵法,并不是真的把学生看作敌人,而是要以爱学生为前提。只有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想方设法的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所以这里的“兵法”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可以是一些教育策略。我们知道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和创造性的曙光,是教师勤于探索、精心积累的结晶,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飞跃。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具有对事业的敬业爱业精神及对教学艺术的探索;需要教师博学多识、情感丰富、耐心细致和幽默机敏等等。 透过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我看到了万老师身上体现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也理解了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道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中心和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培养好?万老师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从树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观做起,不断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我们的学生中,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所以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就像万老师一样,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教育本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的作用。
习得之一——“因材施教”:在平时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情绪容易失控的学生,而我以往有时候也会变得情绪激动,然后一般是批评一通,结果不但会影响了上课的进度与效率,而且犯错的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事情这样就结束了。而面对同样的学生,在书中的《激怒制怒》一篇中是这样处理的:该学生从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到后来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万老师是动足了脑筋,也想出了恰当的好办法,教育过程也很完整。我想,只有真心地去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真正用心去想对策,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比较自己,有时为了课堂上的一句话对学生大加指责,也不去想想学生的感受,实在是相形见绌。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学生与你当面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先估量估量,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徐徐图之”。
这段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面对一个情绪激动的学生,他在气头上怎么能听得进去你的批评呢?而此时的责骂只会激化矛盾,弄得两败俱伤。其实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先冷处理之,课后再找机会与他谈一谈或是创造条件为他辅导一下功课,用真心去感化他,相信效果会比直接对着干要好得多。所以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学到了老师的智慧的举措,聪明的解决办法,像“以柔克刚”“一立千钧”等故事让我看了也心服口服,不觉会赞叹万老师的足智多谋,但这些方法就像作者说得一样,不能照抄照搬,只能拿来借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对被教育的学生之前要有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要保持一颗耐心和信心,等待时机的出现,或者教师创造恰当的教育的氛围,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习得之二——“及时反思”:读完此书,我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不乏成功或者失败的教育事例,而我只是可能当时有些感慨和收获,可是没有能像万老师一样做个有心人,懂得常常作自我反思,记得美国的一个教育家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的一个公式,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就像万老师一样,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主动反思总结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一定可以获得不断的创新和提高。反之如果没有自己沉下心来静静地反思,我们就没有多大的进步。今后,我也要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会思考的班主任,做一名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班主任,以达到更人性化的管理。班主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因此它更强调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变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出更容易做好教育的办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靠我们去用心研究。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秉承着对学生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不断地去探索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做到润物细无声。
用心研究,及时反思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带着完成任务的想法,随手翻开了《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没想到从看了序言到读了第一篇文章,我竟然被书中的小故事吸引住了,以后一有空就捧起书来看,作者万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记录着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与我们平时的一些学生有非常相似之处,于是每次都怀着好奇的,一探究竟的心情读完那些让人感悟的小故事。
初看书名,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是否把班主任和学生放在两个矛盾的对立面来看的呢?其实不然,万玮老师在书中曾经多次指出,所谓的班主任兵法,并不是真的把学生看作敌人,而是要以爱学生为前提。只有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想方设法的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所以这里的“兵法”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可以是一些教育策略。我们知道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和创造性的曙光,是教师勤于探索、精心积累的结晶,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飞跃。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具有对事业的敬业爱业精神及对教学艺术的探索;需要教师博学多识、情感丰富、耐心细致和幽默机敏等等。 透过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我看到了万老师身上体现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也理解了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道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中心和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培养好?万老师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从树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观做起,不断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我们的学生中,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所以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就像万老师一样,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教育本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的作用。
习得之一——“因材施教”:在平时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情绪容易失控的学生,而我以往有时候也会变得情绪激动,然后一般是批评一通,结果不但会影响了上课的进度与效率,而且犯错的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事情这样就结束了。而面对同样的学生,在书中的《激怒制怒》一篇中是这样处理的:该学生从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到后来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万老师是动足了脑筋,也想出了恰当的好办法,教育过程也很完整。我想,只有真心地去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真正用心去想对策,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比较自己,有时为了课堂上的一句话对学生大加指责,也不去想想学生的感受,实在是相形见绌。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学生与你当面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先估量估量,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徐徐图之”。
这段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面对一个情绪激动的学生,他在气头上怎么能听得进去你的批评呢?而此时的责骂只会激化矛盾,弄得两败俱伤。其实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先冷处理之,课后再找机会与他谈一谈或是创造条件为他辅导一下功课,用真心去感化他,相信效果会比直接对着干要好得多。所以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学到了老师的智慧的举措,聪明的解决办法,像“以柔克刚”“一立千钧”等故事让我看了也心服口服,不觉会赞叹万老师的足智多谋,但这些方法就像作者说得一样,不能照抄照搬,只能拿来借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对被教育的学生之前要有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要保持一颗耐心和信心,等待时机的出现,或者教师创造恰当的教育的氛围,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习得之二——“及时反思”:读完此书,我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不乏成功或者失败的教育事例,而我只是可能当时有些感慨和收获,可是没有能像万老师一样做个有心人,懂得常常作自我反思,记得美国的一个教育家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的一个公式,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就像万老师一样,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主动反思总结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一定可以获得不断的创新和提高。反之如果没有自己沉下心来静静地反思,我们就没有多大的进步。今后,我也要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会思考的班主任,做一名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班主任,以达到更人性化的管理。班主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因此它更强调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变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出更容易做好教育的办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靠我们去用心研究。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秉承着对学生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不断地去探索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