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设计作文2100字

初三作文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课

设计者:张国栋 工作单位:秦都区双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李清照。

2、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能背诵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训练提高学生词的欣赏能力,感悟本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词人的情感及内心世界,理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武陵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中的美,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化虚为实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如梦令》导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文背诵)

二、学习新课

1、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正音:舴艋z é měng

3、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部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

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5、朗读-整体感悟

6、品读-遂句赏析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遂句赏析。

1) 这一句写的什么?

2)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思想感情?

3) 你欣赏这句中的那个词,为什么?

7、交流与分享

8、总结

这首词以虚实相生的手法,作者触景生情,以两个细节入手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不幸,又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愁写得真切可感,曲折的表达了沉重的哀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9、欣赏词中的美

从词的音乐美、绘画美、感情美等方面说说这首词中的美。 用这首词美在……的句式表述。

播放歌曲《武陵春》让学生再次感悟词中的美。

10、思考

李清照有哪些愁呢?她的不幸(愁)是什么造成的?

11、作业设计

1) 背诵默写《武陵春》

2) 搜集整理古诗词中写‚愁‛的句子,比较它们与这首词的写法有哪些异同。

附板书设计

武 陵 春

李清照

化虚为实

附武陵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珠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

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

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附古诗词中写愁的句子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 愁 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

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

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

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

弃疾 《丑奴儿》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课

设计者:张国栋 工作单位:秦都区双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李清照。

2、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能背诵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训练提高学生词的欣赏能力,感悟本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词人的情感及内心世界,理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武陵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中的美,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化虚为实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如梦令》导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文背诵)

二、学习新课

1、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正音:舴艋z é měng

3、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部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

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5、朗读-整体感悟

6、品读-遂句赏析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遂句赏析。

1) 这一句写的什么?

2)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思想感情?

3) 你欣赏这句中的那个词,为什么?

7、交流与分享

8、总结

这首词以虚实相生的手法,作者触景生情,以两个细节入手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不幸,又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愁写得真切可感,曲折的表达了沉重的哀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9、欣赏词中的美

从词的音乐美、绘画美、感情美等方面说说这首词中的美。 用这首词美在……的句式表述。

播放歌曲《武陵春》让学生再次感悟词中的美。

10、思考

李清照有哪些愁呢?她的不幸(愁)是什么造成的?

11、作业设计

1) 背诵默写《武陵春》

2) 搜集整理古诗词中写‚愁‛的句子,比较它们与这首词的写法有哪些异同。

附板书设计

武 陵 春

李清照

化虚为实

附武陵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珠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

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

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附古诗词中写愁的句子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 愁 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

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

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

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

弃疾 《丑奴儿》


相关作文

  • 望江南和武陵春说课作文2100字
  • <望江南><武陵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将要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中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与前面所学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在风 ...

  • 望江南,说课稿作文9800字
  • 篇一:望江南说课稿 <望江南><武陵春>说课稿 乌苏市西大沟镇中心学校 刘静 一.说教材 我今天将要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中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与前面所学的<渔家傲>. ...

  • 九年级[武陵春]教学反思作文1200字
  • 选择五菱春天这篇文章,首先,李青赵羡慕了很长时间,喜欢她天生精致的写作,优美的优雅风格,清新细腻的话语.通常还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关于她的信息,所以本课是第一个创新在于李庆照系统的理解,这是单位培训的重点:突出优秀人才的独特风格.九年级学生,在新课教学的一边,而系统评论只是一个捷径! 第二个创新是,我可 ...

  • 武陵春教案设计作文2600字
  • 武陵春 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一曲优美动听的歌,一腔沸腾涌动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而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 ...

  •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实录作文2700字
  • 23<词五首>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温庭筠的<望江南><武陵春>已被配乐传唱,想不想听这首歌? 生:想 师:请欣赏歌曲武陵春,领略歌曲的风格(听后分析)歌曲的风格是欢快明丽的还是婉约幽怨的? 生:婉约幽怨的 师:这正 ...

  • 武陵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作文5800字
  • 1 <武陵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课前序曲 播放<月满西楼> 师:之前听过这首曲子没有? 生:没有? 师:好,静下心来听一下,跟着哼哼看! 一.对联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很高兴和咱们青田华侨的同学们一起来学语文,老师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这份礼物 ...

  • 望江南武陵春教案作文3400字
  • <望江南>.<武陵春>教案 三维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3.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 ...

  • 武陵春作文3100字
  • 借助想象 与词人同行 --<武陵春>教学尝试 鄂州市杜山镇旭光中学 何小群 一.引言 人教版初三第五册新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在编排了现代诗.小说等几个单元后,特地安排了一个宋词单元.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库中的瑰宝.词人根据自己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创 ...

  • 高二语文声声慢3作文3600字
  • <声声慢>教学设计 黄华伟 教学目标: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 教学重点:揭示词人复杂.深沉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 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 板书&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