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海上日出的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以前观看过日出吗? 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学生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日出壮观迷人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笔下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整知
1.现在请学生们轻声朗读全文(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新词读音)。 学生轻声朗读全文并读准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是多次观察海上日出后写的这篇文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1:写了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生2:写了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
3.质疑:
教师顺势进行引导,简单问题随时解决,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问题可放在后面教学中进一步解决。教师可在此环节中相机介绍本文有关背景: 当时是1927年,巴金和几位青年乘邮轮从上海出发,到巴黎去,在海上航行了37天。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学生质疑。
三、利用插图,感知“奇观”
《海上日出》一文的课件插图描绘的是红日冉冉升起,霞光鲜艳夺目,深蓝色海面上波光粼粼,霞光倒映于海水之中,跳跃着,闪动着。一幅宏伟壮观的海上日出图映在学生眼前,喜爱、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看图,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指什么? “奇观”是什么意思? 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联系课题和内容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日出景色? 引导学生抓住本重点段,理出文章结构,从文章的整体上感知“奇观”。
利用课件插图,感知“奇观”
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做了情感准备。
四、抓住变化,理解“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第一段,可让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段写了什么,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抓住“常常”一词理解到观
日出是多次,看到的景色是多样的,能在海上看到日出也是少见的。
再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种情况写日出景色变化的?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分出层次,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层次细读课文,抓住景色变化的语句,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句,进而理解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生默读思考
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感受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课文,紧紧抓住景物的变化,深人体会海上日出为什么是伟大的奇观。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默读第2、3自然段,划分出日出前后景色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自读画下来的句子,思考:这些景色有什么变化? 同时提出不懂的句子及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质疑习惯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读思考。
3.在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再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使学生体会课文描绘海上日出的过程中。天空颜色变化、亮光变化、动态变化的词语,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景色的壮丽。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
在理解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句。
4.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有薄云时,是水天一色的奇丽景色;日出有厚云
时,是绚丽多彩的景观。再结合看录像,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壮观景色的理解,体会此时作者无比欢跃的振奋之情和赞美自然、向往光明的激情,并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试背课文,把积累语言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在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个难句时,要结合上文颜色变化过程和下文“终于”一词理解日出时的速度之慢。
再结合学生课前观察到的日出景色和生活实际理解“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想象肩负重任,担子沉重,想很快我升但又升不起来的情景,体会“一纵一纵”的样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是由于海上波涛起伏,似乎给人一种太阳一跳一跳、使劲儿向上升的感觉,这是在海上看日出特有的景色,因而是奇观。
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晶读、评读,进一步体会这种奇观的伟大,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想象, 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概括升华,“感受奇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中一些重点句段中感受到了日出的壮观,想不想再亲眼看看这景象?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
2、交流感受:
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谈谈体会,感受“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界的伟大奇观。
学生谈谈体会
二、概括总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在感受了日出的壮观之后,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1)带着体会自读全文。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指导背诵全文。
四、积累运用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生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互相交流。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互相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五、拓展阅读
1.教师可推荐另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名篇,请全班学生阅读。
2.交流读后感受。听读后交流读后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海上日出的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以前观看过日出吗? 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学生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日出壮观迷人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笔下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整知
1.现在请学生们轻声朗读全文(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新词读音)。 学生轻声朗读全文并读准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是多次观察海上日出后写的这篇文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1:写了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生2:写了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
3.质疑:
教师顺势进行引导,简单问题随时解决,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问题可放在后面教学中进一步解决。教师可在此环节中相机介绍本文有关背景: 当时是1927年,巴金和几位青年乘邮轮从上海出发,到巴黎去,在海上航行了37天。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学生质疑。
三、利用插图,感知“奇观”
《海上日出》一文的课件插图描绘的是红日冉冉升起,霞光鲜艳夺目,深蓝色海面上波光粼粼,霞光倒映于海水之中,跳跃着,闪动着。一幅宏伟壮观的海上日出图映在学生眼前,喜爱、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看图,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指什么? “奇观”是什么意思? 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联系课题和内容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日出景色? 引导学生抓住本重点段,理出文章结构,从文章的整体上感知“奇观”。
利用课件插图,感知“奇观”
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做了情感准备。
四、抓住变化,理解“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第一段,可让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段写了什么,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抓住“常常”一词理解到观
日出是多次,看到的景色是多样的,能在海上看到日出也是少见的。
再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种情况写日出景色变化的?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分出层次,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层次细读课文,抓住景色变化的语句,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句,进而理解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生默读思考
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感受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课文,紧紧抓住景物的变化,深人体会海上日出为什么是伟大的奇观。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默读第2、3自然段,划分出日出前后景色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自读画下来的句子,思考:这些景色有什么变化? 同时提出不懂的句子及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质疑习惯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读思考。
3.在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再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使学生体会课文描绘海上日出的过程中。天空颜色变化、亮光变化、动态变化的词语,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景色的壮丽。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
在理解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句。
4.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有薄云时,是水天一色的奇丽景色;日出有厚云
时,是绚丽多彩的景观。再结合看录像,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壮观景色的理解,体会此时作者无比欢跃的振奋之情和赞美自然、向往光明的激情,并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试背课文,把积累语言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在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个难句时,要结合上文颜色变化过程和下文“终于”一词理解日出时的速度之慢。
再结合学生课前观察到的日出景色和生活实际理解“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想象肩负重任,担子沉重,想很快我升但又升不起来的情景,体会“一纵一纵”的样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是由于海上波涛起伏,似乎给人一种太阳一跳一跳、使劲儿向上升的感觉,这是在海上看日出特有的景色,因而是奇观。
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晶读、评读,进一步体会这种奇观的伟大,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想象, 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概括升华,“感受奇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中一些重点句段中感受到了日出的壮观,想不想再亲眼看看这景象?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
2、交流感受:
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谈谈体会,感受“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界的伟大奇观。
学生谈谈体会
二、概括总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在感受了日出的壮观之后,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1)带着体会自读全文。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指导背诵全文。
四、积累运用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生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互相交流。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互相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五、拓展阅读
1.教师可推荐另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名篇,请全班学生阅读。
2.交流读后感受。听读后交流读后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