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的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信的内容,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巴金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二次复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真诚”。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交流共享
1.谈话导入 课题质疑
课文是谁给家乡孩子写信?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信里有哪些内容?
2.交流共享
介绍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 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二、预习导航 了解学情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新,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1)朗读正音。 二次复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生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 解惑生成 1.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2. 逐段阅读,发掘真诚。
(1)感悟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关句子。
展示句子一:“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这种感情。”体会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机是爱祖国、爱家乡、爱孩子。
展示句子二:“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 何我不能让孩子们失望。”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个巴 二次复备
金爷爷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 和对孩子们无限的爱。 展示句子三:“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 般的话语……”感受巴金爷爷想看见孩子们天真的笑 3. 丰富“真诚”, 多元解读。
再次读课文,补充句子。
A. 巴金爷爷真诚地感谢,感谢 。
B.巴金爷爷真诚地道歉,请孩子们原谅 。
C. 巴金爷爷真诚地评价自己,“我” 。
D.巴金爷爷真诚地勉励, 。 E. 巴金爷爷真诚地祝福! 。
4.联系生活,深化真诚。
巴金爷爷因为他的真诚感动中国,所以,2003年CCTV “感动中国”把一个特殊的奖杯颁发给他,当时他由于身体有病未能亲临现场,但他可以感受到全国人民对他的祝福。
4. 你准备怎样祝福巴金爷爷?
四、课堂练习 盘点收获
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的爱。
五、布置作业 巩固强化
1.抄写词语。
2.了解书信的格式。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总结与延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激发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说巴金爷爷给自己的印象。
2. 巴金爷爷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的人生和写作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那么,在这封信中,他又是怎样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
二、 精读课文 品悟“奉献”
1. 感悟作家的心声,读出“真诚”的话语。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 老师读巴金的话,学生批注有关语句,师生直 接对话。
3. 与文本对话,感悟开花结果。
(1) 课文中巴金爷爷真诚地评价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还说要让生命“开花结果”,请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内容,理解“开 花结果”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 二次复备
(3)师生配合读。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爱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同情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精力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时间 师:献给别人,让生命开花。
(4)思考、讨论、回答:
其实,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为社会 ,为他人 。否则, 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生命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4.拓展延伸话“奉献”。
师:巴金把生命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和同胞,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示:“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在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他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思考:同学们,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于生命的意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们有的高谈阔论,自己却贪 图实利;他们有的低声吟唱,从容潇洒;有的默默奉 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教师激情地、高 二次复备
昂地朗读)
他们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他们是——被称为奥运场上最辛苦的人,奥运志愿者。
他们是——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叔叔。
他们是——汶川大地震后,奔赴在第一线的武警官兵。
他们是——生我养我的父母。
他们是——辛勤培育我们茁壮成长的老师。
(1)各抒己见,表达心声。
完成以下句子训练:
我们也要把 奉献给 让 。
(2)请看,巴金爷爷的另外两句名言又是怎样理解人生的开花结果。 出示,朗读:
① 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② 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成灰烬,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巴金爷爷有了 更深的了解,请对他老人家说几句心里话。 二次复备
三、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1. 老人用一生的作品和行动诠释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那就是:(板书)“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然而时间匆匆,它无情地带走了巴金老人。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逝世于上海,在为老人送行的人群中有少年儿童,有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有自发组织的群众、领导,老人的一生感动了全中国。
2. 老人虽然走了,但老人留下的文字和精神都永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巴金的话语。(分组起立朗诵)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
3. 同学们,巴金老人对我们所有小朋友还表达了祝福和希望,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 希望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不辜负巴金老人的希望。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四、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五、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生命的意义
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
六、课后小记 二次复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的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信的内容,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巴金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二次复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真诚”。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交流共享
1.谈话导入 课题质疑
课文是谁给家乡孩子写信?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信里有哪些内容?
2.交流共享
介绍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 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二、预习导航 了解学情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新,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1)朗读正音。 二次复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生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 解惑生成 1.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2. 逐段阅读,发掘真诚。
(1)感悟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关句子。
展示句子一:“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这种感情。”体会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机是爱祖国、爱家乡、爱孩子。
展示句子二:“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 何我不能让孩子们失望。”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个巴 二次复备
金爷爷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 和对孩子们无限的爱。 展示句子三:“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 般的话语……”感受巴金爷爷想看见孩子们天真的笑 3. 丰富“真诚”, 多元解读。
再次读课文,补充句子。
A. 巴金爷爷真诚地感谢,感谢 。
B.巴金爷爷真诚地道歉,请孩子们原谅 。
C. 巴金爷爷真诚地评价自己,“我” 。
D.巴金爷爷真诚地勉励, 。 E. 巴金爷爷真诚地祝福! 。
4.联系生活,深化真诚。
巴金爷爷因为他的真诚感动中国,所以,2003年CCTV “感动中国”把一个特殊的奖杯颁发给他,当时他由于身体有病未能亲临现场,但他可以感受到全国人民对他的祝福。
4. 你准备怎样祝福巴金爷爷?
四、课堂练习 盘点收获
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的爱。
五、布置作业 巩固强化
1.抄写词语。
2.了解书信的格式。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总结与延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激发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说巴金爷爷给自己的印象。
2. 巴金爷爷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的人生和写作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那么,在这封信中,他又是怎样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
二、 精读课文 品悟“奉献”
1. 感悟作家的心声,读出“真诚”的话语。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 老师读巴金的话,学生批注有关语句,师生直 接对话。
3. 与文本对话,感悟开花结果。
(1) 课文中巴金爷爷真诚地评价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还说要让生命“开花结果”,请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内容,理解“开 花结果”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 二次复备
(3)师生配合读。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爱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同情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精力 师:奉献就是将更多的…… 生: 时间 师:献给别人,让生命开花。
(4)思考、讨论、回答:
其实,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为社会 ,为他人 。否则, 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生命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4.拓展延伸话“奉献”。
师:巴金把生命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和同胞,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示:“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在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他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思考:同学们,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于生命的意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们有的高谈阔论,自己却贪 图实利;他们有的低声吟唱,从容潇洒;有的默默奉 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教师激情地、高 二次复备
昂地朗读)
他们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他们是——被称为奥运场上最辛苦的人,奥运志愿者。
他们是——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叔叔。
他们是——汶川大地震后,奔赴在第一线的武警官兵。
他们是——生我养我的父母。
他们是——辛勤培育我们茁壮成长的老师。
(1)各抒己见,表达心声。
完成以下句子训练:
我们也要把 奉献给 让 。
(2)请看,巴金爷爷的另外两句名言又是怎样理解人生的开花结果。 出示,朗读:
① 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② 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成灰烬,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巴金爷爷有了 更深的了解,请对他老人家说几句心里话。 二次复备
三、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1. 老人用一生的作品和行动诠释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那就是:(板书)“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然而时间匆匆,它无情地带走了巴金老人。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逝世于上海,在为老人送行的人群中有少年儿童,有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有自发组织的群众、领导,老人的一生感动了全中国。
2. 老人虽然走了,但老人留下的文字和精神都永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巴金的话语。(分组起立朗诵)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
3. 同学们,巴金老人对我们所有小朋友还表达了祝福和希望,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 希望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不辜负巴金老人的希望。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四、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五、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生命的意义
在于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
六、课后小记 二次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