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优质课作文2700字

初一作文

附件2:

2014

年驻马店市 普教 优质课参评课

教 案

姓名: 王燕

性别: 女

年级: 七年级

手机:18336193678

学校: 确山县任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4年 4月 2 日

2 《木兰诗》教案

任店一中 王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一、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3 二.赏析人物

1. 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品味凝练语言。

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 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 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 战事紧迫。c 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 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 . .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

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5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 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6 附表二:

优质课参评教师登记表

7

驻马店市 14 年度 语文 学科优质课评价表

8

附件2:

2014

年驻马店市 普教 优质课参评课

教 案

姓名: 王燕

性别: 女

年级: 七年级

手机:18336193678

学校: 确山县任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4年 4月 2 日

2 《木兰诗》教案

任店一中 王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一、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3 二.赏析人物

1. 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品味凝练语言。

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 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 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 战事紧迫。c 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 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 . .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

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5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 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6 附表二:

优质课参评教师登记表

7

驻马店市 14 年度 语文 学科优质课评价表

8


相关作文

  • 改写作文[木兰诗]课本剧作文2100字
  • 第一幕 决定替征 时间:有一天 地点:木兰家 人物:木兰.木兰娘 幕启 [一间简陋的房子,一台织布机,一张凳子,一张桌子和四张凳子.桌子上放着茶壶与茶杯,桌子旁还设有一张大床,靠床右边有一个梳妆台.织布机对着门.] 木兰:(边织布.边忧愁地对着门织布)哎! 木兰娘:女儿,你叹什么气呀? 木兰:娘,我 ...

  • 改写木兰诗作文3300字
  • 写作 改写<木兰诗> 一.总体构思 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 木兰诗改写范文作文3300字
  • 要求:1. 可全篇改写,从替父从军.十年征战.荣归故里中选择一个情节,细笔描绘,加进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其他略写: 2. 也可片段改写,只写其中一个情节.不少于500字. 3. 自拟题目, 改写<木兰诗>只能做副标题,不可做主标题. 可补充的情节: 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 ...

  • 改写花木兰作文3400字
  • 写作:改写<木兰诗> 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 限.写作 ...

  • 木兰还乡作文1000字
  • 一天晚上,花木兰对着门织布,却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一声又一声的叹息.父亲走过来,担心的问:"木兰,你有什么心事?""爹爹,我没有心事."木兰看着父亲长满皱纹的脸说,"爹爹,军队的文告不是说要征兵吗?我没有哥哥,您没有成年的儿子,我要代替您去从 ...

  • 木兰从军作文3000字
  • 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三节,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知道花木兰是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姑娘 2. 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 对<木兰诗>有初步印象. 教学重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 ...

  • 木兰诗改写作文作文12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木兰诗改写作文,这篇木兰诗改写作文是对语文课文<木兰诗>的改写,由文言文改写为记叙文,使文章更加生动,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更多关于木兰诗改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夏夜,一片漆黑.在这寂静的夜里,忽听有人在微微叹息.是谁在叹息呢?过了一会儿,叹息声又响起,掺夹着浓浓的惆怅.仔细瞧 ...

  • 木兰从军作文1000字
  • 夜晚的深空,明月映照在水面,只听见房间里不断地叹息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但是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这时母亲走进来问木兰心里想着什么,问木兰思念什么.木兰说她心里没有想着什么,也并没有思念着什么. 昨天晚上木兰去给体弱多病的父亲买药,回家的时候看见了军队的文告,可汗正在村子里大规模 ...

  • [木兰诗]改写作文作文14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木兰诗>改写作文,<木兰诗>向我们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小编整理了<木兰诗>改写作文,看看改写之后的<木兰诗>有如不同呢?更多关于<木兰诗>改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