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名称: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地址:
周记责任人:
周 记 年 份: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使用说明
1. 该记录本适用于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检查、处理与控制记录之用。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可因应个别需要,编制合适的巡查事项。建议印制成册,每周一表使用。
2.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每周应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种有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的容器积水或小型积水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将每周检查和控制情况填于表内。
3. 该记录本可作为考核评估医疗机构控制白纹伊蚊工作开展情况之依据。
4. 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1)检查日期:即检查与处理的当天日期(月、日)。
(2)检查范围:检查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范围内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可贮水容器,排水渠,洼地及地面不平处;种养水生植物花瓶及花盆托盘;小区内泊车用的防撞车胎;冷气机托盘,小区内外环境竹洞或树洞及生物园等积水情况。
(3)表格内容:共有11种有具体名称的积水类型,另增加2项“其他小积水”,在括号中填写具体检查名称;对应各类积水,需填写所检查到的积水数量、发现有蚊虫孳生积水数量及采取的控制方法。若未发现相应的积水,积水宗数以记录为“0”。
(4)检查人和责任人签名:检查人为医疗机构具体实施检查和控制的人员,责任人为医疗机构法人代表。
5.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应每周派专人巡视。若发现蚊子或蚊子滋生的地方,应采取即时行动,及事后跟进工作。行动包括:
清除积水
妥善处理垃圾
把可储水的容器盖好或倒转摆放,以防积水
把树洞、竹洞及不平的地面以沙、泥或英泥填平
清除水渠内的垃圾及落叶,以防淤塞
把车胎包好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花盆底及花瓶里的水应最少每星期清倒或更换一次
第 周
检查日期: 月 日
检查范围:室内: 个房间,共 平方米
室外: 平方米,共 个标准间(15平方米折算为1个标准间)
喷洒面积: 平方米
检查人签名: 责任人签名: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预防登革热工作指引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孳生地大概可分为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医疗机构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医院内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医疗机构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院内爱国卫生运动,检查本院内范围内法人环境整治工作。
二、医疗机构灭蚊工作目标是:消除医院辖区范围内蚊子的孳生地方,特别是细小的容器,以免蚊子滋生。
三、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医疗机构环境。
四、医疗机构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医疗机构范围内巡视。医疗机构内蚊孳生地主要包括:
(一)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二)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三)排水渠淤塞;
(四)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五)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孳生;
(六)花盆底有积水
(七)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八)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九)竹洞或树洞;
五、若发现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一)清除积水。
(二)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三)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
(四)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及竹洞堵塞。
(五)排水渠的淤塞物应最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
(六)把车胎用胶袋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七)花瓶里及花盆底的水每星期最少清倒或更换一次。
六、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习性及其控制方法
白纹伊蚊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卵、幼虫和蛹必须在水中才能发育、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25~33℃),从卵孵化至成蚊羽化的发育时间为10.5~11.5天。刚羽化的成蚊经过1天左右时间便可吸血和交配,雌性白纹伊蚊需吸血才能使其卵巢发育。吸血雌蚊的卵巢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熟后,便寻找水体进行产卵,这些水体即称为孳生地。
白纹伊蚊孳生地主要为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包括室内和室外多种人工和(或)天然的静滞小水体。常见的孳生地包括:由玻璃、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制成的各类容器;用于快餐或饮料的一次性饭盒、碗、杯子等一次性容器;花盆和花盆托盘;树洞、竹筒;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贮水池、灰斗、搅拌机、沟槽、反梁、假山石窝等;废轮胎;地表小积水;塑料布皱褶积水,某些地下室集水井等。
凡是小型水体均有可能称为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因此,在各种环境中,必须尽可能去检查和发现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并予以及时控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1)及时清除无用的废弃容器;(2)妥善放置闲置容器,如放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3)定期更换如水生植物、蓄水容器里的水;
(4)填堵树洞竹筒;(5)废轮胎刺穿引流;(6)投放灭蚊缓释剂,以杀灭蚊幼虫。
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名称: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地址:
周记责任人:
周 记 年 份: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使用说明
1. 该记录本适用于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检查、处理与控制记录之用。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可因应个别需要,编制合适的巡查事项。建议印制成册,每周一表使用。
2.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每周应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种有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的容器积水或小型积水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将每周检查和控制情况填于表内。
3. 该记录本可作为考核评估医疗机构控制白纹伊蚊工作开展情况之依据。
4. 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1)检查日期:即检查与处理的当天日期(月、日)。
(2)检查范围:检查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范围内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可贮水容器,排水渠,洼地及地面不平处;种养水生植物花瓶及花盆托盘;小区内泊车用的防撞车胎;冷气机托盘,小区内外环境竹洞或树洞及生物园等积水情况。
(3)表格内容:共有11种有具体名称的积水类型,另增加2项“其他小积水”,在括号中填写具体检查名称;对应各类积水,需填写所检查到的积水数量、发现有蚊虫孳生积水数量及采取的控制方法。若未发现相应的积水,积水宗数以记录为“0”。
(4)检查人和责任人签名:检查人为医疗机构具体实施检查和控制的人员,责任人为医疗机构法人代表。
5.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应每周派专人巡视。若发现蚊子或蚊子滋生的地方,应采取即时行动,及事后跟进工作。行动包括:
清除积水
妥善处理垃圾
把可储水的容器盖好或倒转摆放,以防积水
把树洞、竹洞及不平的地面以沙、泥或英泥填平
清除水渠内的垃圾及落叶,以防淤塞
把车胎包好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花盆底及花瓶里的水应最少每星期清倒或更换一次
第 周
检查日期: 月 日
检查范围:室内: 个房间,共 平方米
室外: 平方米,共 个标准间(15平方米折算为1个标准间)
喷洒面积: 平方米
检查人签名: 责任人签名: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预防登革热工作指引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孳生地大概可分为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医疗机构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医院内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医疗机构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院内爱国卫生运动,检查本院内范围内法人环境整治工作。
二、医疗机构灭蚊工作目标是:消除医院辖区范围内蚊子的孳生地方,特别是细小的容器,以免蚊子滋生。
三、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医疗机构环境。
四、医疗机构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医疗机构范围内巡视。医疗机构内蚊孳生地主要包括:
(一)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二)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三)排水渠淤塞;
(四)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五)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孳生;
(六)花盆底有积水
(七)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八)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九)竹洞或树洞;
五、若发现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一)清除积水。
(二)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三)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
(四)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及竹洞堵塞。
(五)排水渠的淤塞物应最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
(六)把车胎用胶袋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七)花瓶里及花盆底的水每星期最少清倒或更换一次。
六、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习性及其控制方法
白纹伊蚊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卵、幼虫和蛹必须在水中才能发育、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25~33℃),从卵孵化至成蚊羽化的发育时间为10.5~11.5天。刚羽化的成蚊经过1天左右时间便可吸血和交配,雌性白纹伊蚊需吸血才能使其卵巢发育。吸血雌蚊的卵巢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熟后,便寻找水体进行产卵,这些水体即称为孳生地。
白纹伊蚊孳生地主要为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包括室内和室外多种人工和(或)天然的静滞小水体。常见的孳生地包括:由玻璃、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制成的各类容器;用于快餐或饮料的一次性饭盒、碗、杯子等一次性容器;花盆和花盆托盘;树洞、竹筒;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贮水池、灰斗、搅拌机、沟槽、反梁、假山石窝等;废轮胎;地表小积水;塑料布皱褶积水,某些地下室集水井等。
凡是小型水体均有可能称为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因此,在各种环境中,必须尽可能去检查和发现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并予以及时控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1)及时清除无用的废弃容器;(2)妥善放置闲置容器,如放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3)定期更换如水生植物、蓄水容器里的水;
(4)填堵树洞竹筒;(5)废轮胎刺穿引流;(6)投放灭蚊缓释剂,以杀灭蚊幼虫。